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农时期发现野生茶树,茶树已从云南原产地推移到国内外生长适宜地区。有些人对原产地发生疑问说,如果原产地是云南,为何发现野生茶树是在湖北?茶树从云南原产地推移到各地,各地劳动人民都可先后发现发生野生茶树;这与英国人的错觉是一样的。十八世纪在印度阿萨姆发现野生茶树,就认为阿萨姆是茶树原产地。同样的错觉,在四川发现野生茶树或最先的茶事文献,就说四川是茶树原产地。如果说四川是茶树原产地,成都三个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凡将篇》(公元前七十年左右)荈诧、王褒《僮约》(公元前五十九年)、扬雄《方言》(公元前十八年)的蔎,相离不到一百年,茶的记事就不会不相同(四川不是茶树原产地另文论述)。  相似文献   

2.
<正>临沧具有独特的地理及气候优势,是茶树的原产地,是云南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素有著名的"滇红之乡"之称。茶产业作为临沧的传统优势产业,在本市经济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云南野生茶树的地理分布及形态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和起源中心,茶树种质资源种类众多,遗传多样性丰富,在茶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通过野外调查与文献资料的整理,对云南野生茶树资源的地理分布和形态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野生茶树在云南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西双版纳、普洱、保山等8个地区;(2)野生茶树与栽培茶树在形态上有明显差异;(3)云南野生茶树在形态分类上有22个种和2个变种,野生茶树呈现丰富形态多样性;(4)生境破坏是导致野生茶树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建议今后应加强珍稀濒危野生茶树种质的调查、收集保存、生态型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和利用,为促进茶树新品种选育及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4.
1979年和1980年我们对金善宝教授命名的“云南小麦”亚种进行了考察和研究。查明“云南小麦”分布在云南省澜沧江和怒江下游十二个县,约在北纬22°54′—25°03′和东经95°36°—100°85′左右。“云南小麦”生长在海拔1500米至2500米之间的高山区,而以1900米至2300米地带种植较多。原产地年均温15℃、年雨量1480mm 左右。小  相似文献   

5.
云南为国内外著名茶树原产地。在地质纪录上,云南大部分地区没有遭到第四纪冰川运动的袭击,因而有许多第三纪植物。茶树以其雄伟壮丽的树姿存在于云南的原始森林中,它对于茶树的起源、进化以及品种性状的形成,提供了重要依据。我们于一九八○年三、四月间。对云南南部的茶树原产地——勐海大黑山、南糯山、金平老林与茶树原始型作了考察。同时对云南省部分栽培型茶树做了比较观察,并查对了有关茶科标本。现将考察结果整理如次: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自从十九世紀初期,印度發現所謂野生大茶樹以后,茶樹原产地就引起許多爭論。英国学者勃婁土(R.Brucc)拜通(E.A.Broun)主張原产地为印度;科恩司徒(Cohen etuert)主張原产地有二:大叶种产在西藏高原之东南部,即中国之四川,云南及印度,邏邏諸地;小叶种在中国东部及东南部。中国学者刘轸,陈龙馨等也同意科恩司徒的說法。英国学者否定茶樹原产于中国,其唯一根据是我国西南无野生大茶樹,东南均为小叶种。为了批駁上  相似文献   

7.
在广西、湖南、北京进行白叶枯病抗病性同步鉴定,将1574份云南稻种分为15个抗病类型。筛选出抗病品种41份,占总数的2.6%,其中海南糯对25个菌株表现广谱抗性,并对Bs-3和Ks-6-6两菌株表现全生育期抗性。云南稻种籼粳间抗病性差异显著。对白叶枯病的抗性与原产地海拔高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以来,中国广大茶叶工作者不辞千辛万苦,深入边远山区调查研究,在贵州婺川、怀仁等地发现了大茶树,为我国是茶树原产地提供了一定的证明。解放后,随着全国各地茶叶科研机构的建立与科研工作的深入,在茶树原产地的考证上不断取得突破,在云、贵、川、湘、桂、粤等省区发现了一系列大茶树,其中尤以云南各地发现的大茶树最多、最大、最古老。据初步统计,目前云南已有27个县境内发现有古茶树单株或群落,有栽培型、野生型及过渡型三种类型,其中树高在数米乃至数十米以上的有20多处,主干直径在1m以上的有10多株,树龄在1…  相似文献   

9.
数千年来,古今中外还未有提出茶树原种;茶树原产地,两百年来的争论亦未肯定。这两个问题非解决不可。作者博览古今中外的茶业历史文献,得到启发,乃与研究茶树品种而参加品种调查团到云南西双版纳实地考察的陈震古同志提出:我国云南西双版纳是茶树原产地以及皋芦种是茶树原种的论证,于1978年7月,在太原全国农业科学讨论会上作报告。大会主席团在预备会上讨论研究后,特刊第三期简报肯定这篇论文。会后国内各院校和茶叶研究所特组织八人调查团到西双版纳实地考察,回来合写调查报告在《中国茶叶》发表,并无相反意见。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近日,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承担,云南云科花卉有限公司、云南远益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云南丽都花卉有限公司参加的"木本花卉良种工厂化繁育研究"课题通过验收。据了解,由张颢、李世峰等科研人员负责的"木本花卉良种工厂化繁育研究"在2011年6月至2014年12月研发期间,围绕解决云南花卉产业中的关键种业问题,引进保存木本花卉新品种166个,并从中筛选出一批庭院月季、高山杜  相似文献   

11.
资讯     
正云南10个花卉品牌获名优农产品品牌殊荣本刊讯为了推动云南农产品品牌化发展,日前经自愿申报、材料审查、网络投票、专家评审、公示公告5个评选程序和网络投票、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云南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和中药材5类各10个品牌获评"2018年云南省名优农产品品牌"。本次评出的10个云南花卉品牌包括云南锦苑花卉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锦苑"牌玫瑰鲜切花、云南云秀花卉有限公  相似文献   

12.
<正>福建漳州是我国最重要的水仙花产地。为进一步明确水仙花原产地保护责任,稳定漳州水仙花基地面积,提高水仙花产业经营水平,日前福建漳州市正式出台《关于推进水仙花原产地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从划定原产地保护区、实施立法保护、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科技攻关和人才队伍建设、传承水仙花文化等10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13.
1979年和1980年我们对金善宝教授命名的“云南小麦”亚种进行了考察和研究。查明“云南小麦”分布在云南省澜沧江和怒江下游十二个县,约在北纬22°54′—25°03′和东经95°36°—100°85′左右。“云南小麦”生长在海拔1500米至2500米之间的高山区,而以1900米至2300米地带种植较多。原产地年均温15℃、年雨量1480mm 左右。小  相似文献   

14.
<正>由于受干旱等因素影响,今年云南百合种球下种时间推迟至六七月份。据云南百合种球贸易商反映,目前百合种球库存量较去年大幅增加,百合种球价格处于僵持状态。"目前,我们提供给种球商的22个冷库全部满仓,冷库紧张。"云南云花联合运销股份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5.
论云南澜沧邦崴古茶树发现的价值(续)黄桂枢(云南省思茅地区文物管理所)三、澜沧邦崴古茶树与世界茶树原产地问题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初,我国就已利用茶叶了。从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所发现的"原生茶树"原始分布和树龄等情况来看,云南思普区澜沧江流域一带是世界茶树...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云南欣绿茶花股份有限公司(原楚雄欣绿世界名贵茶花品种园有限公司)股票挂牌交易申请在我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即俗称的"新三板"获准通过。该公司因此成为楚雄彝族自治州境内首家成功在"新三板"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花卉上市公司。"新三板"是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创新、创业、发展的重要融资渠道。山茶花是云南地方特色花卉代表之一。经过10多年的发展,云南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近日,福建漳州市将出台保护和扶持水仙花产业发展若干意见。意见从规划建设水仙花原产地保护区、加强行业管理、税收扶持、财政扶持、金融扶持等九个方面提出水仙花产业保护和扶持措施。主要内容包括:划定水仙花原产地核心保护区和控制区,面积约6000亩,并设立保护管理机构,明确机构职能。水仙花协会作为行业群团组织,充  相似文献   

18.
<正>云南大理州地处"三江并流"腹心地带,复杂的地形地貌和立体气候造就了包括茶花在内的丰富的花卉资源。据调查,分布在大理苍山、洱源罗坪山、剑川老君山、巍山马鞍山、永平宝台山以及漾濞等地的山茶占全国茶属观赏植物的33%。特别是分布在永平县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植被区域内的近2万亩300余万株野生云南山茶,不仅个  相似文献   

19.
<正>本刊讯2013年12月15日,正当春城昆明漫天飞雪的时候,来自通海、华宁、江川、宜良、石林、晋宁和澄江等云南蔬菜主产区的60多名零售商和种植大户,参加了美国世科姆公司和云南鼎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袂在澄江县举行的"禾姆"产品云南上市观摩会。上午十时许,与会代表冒着雨雪观摩了"禾姆"在蔬菜  相似文献   

20.
陈红伟 《茶业通报》2006,28(2):64-64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之南,地处亚洲大陆向中南半岛的过渡地带。全州土地面积共1.97万km2,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占总面积的95.1%。西双版纳具有适宜大叶种茶树生长的优良生态环境,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也是云南最古老的茶区之一。2004年3~5月,西双版纳州农业局、州茶业协会组织开展了全州古茶树、古茶园资源普查工作,共有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州农业局、一市二县农业局、大渡岗茶场、勐海县茶办、勐海茶厂、云南日报社驻版纳记者站、州电视台等单位的30多名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管理人员、记者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