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多效唑对幼桃树营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施多效唑(PP333)能显著抑制幼桃树(二年生)新梢与树体的生长。一年中土施2次PP333(即一次梢萌发及二次梢萌发时每株各施2g),使一次梢长度减少42.9%,节间长度缩短38.1%,一次梢粗度/长度比增大42.0%,树高和冠径分别减少28.5.5和22.4%;一年中土施1次PP333(即只在一次梢萌发时或者只在二次梢萌发时每株土施2g),对桃新梢及树体的生长也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幼桃树“呆滞期  相似文献   

2.
土施多效唑(PP333)能显著抑制幼桃树(二年生)新梢与树体的生长.一年中土施2次PP333(即一次梢萌发及二次梢萌发时每株各施2g),使一次梢长度减少42.9%,节间长度缩短38.1%,一次梢粗度/长度比增大42.0%,树高和冠径分别减少28.5%和22.4%;一年中土施1次PP333(即只在一次梢萌发时或者只在二次梢萌发时每株土施2g),对桃新梢及树体的生长也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幼桃树“呆滞期”(施药后到桃树体尤其是新梢生长受到抑制所需时间)因施药时期不同而有变化,一次梢萌发时处理的“呆滞期”为12~15d,而二次梢萌发时处理的则为10d.  相似文献   

3.
<正>1施多效唑设施栽培桃树,要求树体矮小、生长势中庸健壮,成花早而且多,结果提前。桃树施用多效唑后,营养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主要表现在新梢长度降低,副梢减少,长度下降,从而显著地改善了树冠内膛的光照、通风条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桃树树冠滴水线处和主干基部土施多效唑对温室栽培油桃'沪油007'新稍生长、坐果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施用方法均能抑制新稍生长,但以主干基部土施多效唑效果更显著;两种方法对坐果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均不显著.与树冠滴水线处土施多效唑相比较,主干基部土施多效唑更加省力有效,可作为替代传统土施多效唑的新方法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多效唑 (PP333)是一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在果树上使用后,表现出三方面的作用:一是能减缓延长枝的生长,缩短节间长度,增加短枝量。试验表明,多效唑对桃树、苹果树、梨树还可控制副梢生长。二是能使果树叶片增厚,叶色变深,增加抗寒、抗旱、抗多种病虫害的能力和增强光合作用。三是能使幼树提早 1年结果,使适龄不结果树结果,产量低的树提高产量 20%左右,增加果品着色,提前成熟 3~ 7天。果树上施多效唑有效期 3年,使用方法简便易行,投资少见效快。另外还可对苹果幼树环剥后喷施多效唑,效果也很好。   1药剂用量 (树下土施 )①苹果。 3~ 4年生富士和国光苹果旺树每株土施 10~ 15克 (药剂量为国产纯含量 15%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以下同 ), 5~ 7年旺树及郁闭园每 667平方米 (亩 )土施 20~ 25克, 8年生以上树每 667平方米 (亩 )土施 15~ 20克,短枝型果树用药量要减少 30%~ 40%。②鸭梨。 3~ 5年生旺树每 667平方米 (亩 )土施 10~ 15克, 6年生以上每 667平方米 (亩 )土施 15~ 20克。③桃树。大久保 2~ 3年生树每 667平方米 (亩 )土施 4...  相似文献   

6.
以营养钵栽培2年生东魁杨梅小苗为试材,进行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研究多效唑对东魁杨梅新梢、根系生长等形态学指标,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的影响,探索多效唑与杨梅树体早衰的关系。结果表明,土施多效唑可以减少秋梢抽发,并显著抑制树体和秋梢的生长,其中以土施多效唑6 g·m-2处理的效果最明显;施用多效唑后枝叶黄化枯死现象明显加重,根系腐烂率显著增高,土施12 g·m-2多效唑的秋梢发病率达26.7%,须根烂根率达到84.2%;施用多效唑后过氧化氢酶酶活性显著提高,且随多效唑施用浓度的增加而提高。杨梅土施多效唑抑制秋梢抽发和根系生长,导致生长衰退、根系坏死腐烂,最终叶片脱落、杨梅枯死。  相似文献   

7.
杨治国  黄红兰  张露  杜天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131-14134
[目的]探讨多效唑对夹竹桃整形促花的效果。[方法]以10年生夹竹桃为材料,设置3个生长时期、多效唑叶面喷施(叶施)和土壤浇施(土施)2种施用方式、各5种浓度共计12种处理,研究多效唑对夹竹桃枝条生长量、单枝花序数、单枝花量、始花期和终花期的影响。[结果]新梢萌动时叶施1 500 mg/L、土施1.5和3.0 g、新梢长10-15 cm时叶施1 500 mg/L和冬剪时土施1.5和3.0 g多效唑的6种处理方式,对夹竹桃的整形效果较好。处理后于开花期的观察表明,新梢萌动时叶施1 500 mg/L、土施1.5 g和新梢长10-15 cm时叶施1 500 mg/L PP333的3种处理均对夹竹桃达到了整形促花的良好效果。[结论]在生产中对长势旺的夹竹桃可适当加大多效唑施用量,而对弱树和小树应加强水肥管理,采取减量或不施多效唑为宜。  相似文献   

8.
对临夏皮胎果幼树通过环剥、拉枝、土施多效唑等促花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拉枝、环剥、土施多效唑等促花技术均有利于抑制营养生长,显著提高中短枝比率和花芽比率,抽生枝长分别较对照缩短30.5%、2.6%和15.0%,中短枝比率分别较对照高出16.7、11.7和12.4个百分点,花芽比率分别较对照高出13.9、8.2和7.4个百分点。用y=2.3816+0.2913x预估临夏皮胎果单枝总芽数,其平均相对误差仅为0.01%,预估精度达到99.99%。  相似文献   

9.
1 施多效唑 设施栽培桃树,要求树体矮小、生长势中庸健壮,成花早而且多,结果提前.桃树施用多效唑后,营养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主要表现在新梢长度降低,副梢减少,长度下降,从而显著地改善了树冠内膛的光照、通风条件,使树冠得以控制,促进了幼树的早期丰产.对于设施桃树来说,最好的使用方法是叶面喷施.从7月上旬开始,每隔10~15天1次,全株喷200~400倍的15%多效唑.浓度和次数要根据抑制效果和桃树的长势而定,生长旺,可喷2~4次;生长中庸,可喷2~3次;棚室南端的桃树应加喷1次.喷施时一定要均匀,直到叶面滴水时为止.另外,要根据夏季降雨量调整喷施浓度,雨水多时较雨水少时难控制,雨水多时喷施浓度稍大些,雨水较少时浓度可稍小些.  相似文献   

10.
春季经短截枝梢、去除花序和摘叶促使新梢萌发,在第2次新梢抽出后沿树冠滴水线土壤浸施多效唑。结果表明,土施多效唑对四季蜜芒反季节促花、坐果有明显的影响,四季蜜芒在8月中旬抽发第一批花,8月底9月初抽生大量花穗,果实在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成熟;4.5g多效唑对四季蜜芒的促花效果最好,成花率为64.3%,单株产量达29.44kg。  相似文献   

11.
选用3份甘蓝自交不亲和系材料,对其不同花枝部位、授粉方式、花龄、蕾龄的亲和指数进行测定,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花枝部位花期及蕾期授粉亲和指数差异较大,花期上部高,蕾期中部高。花期授粉的亲和指数5d较高,3~4d次之,1~2d最低,即:花期延后授粉能提高亲和指数;蕾期授粉的亲和指数以开花前1~2d为最高,3~4d次之,5d最低,蕾期授粉以开花前1~2d的大蕾为最好,能提高结籽数。重复授粉能提高亲和指数。  相似文献   

12.
雷竹双季丰产高效笋用林的地下结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试验地50个样方的地下结构的调查表明,雷竹地下鞭侧芽存在三大分布规律:①平面分布活芽二分之一规律;②垂直分布规律;③年龄分布规律。从竹笋产量与鞭侧芽分布的相关性来看,竹笋产量与21 ̄30cm浓度的鞭侧牙数及2年生鞭上侧芽数紧密相关,说明21 ̄30cm层是主要发笋层,2年生鞭是主要发笋鞭。不同的覆盖厚度对已发芽与烂芽数有显著的影响。林地覆盖技术延了笋芽分化季节和出笋期。  相似文献   

13.
杉木伐桩萌芽的氮素营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北亚热带黄棕壤上的28年生杉木林分内,设置不同季节伐木的5个处理(秋伐、冬伐、初春伐、初夏伐和夏伐),研究它们的伐桩萌芽内氮素营养、内源激素、休眠芽萌发数及萌条生长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前1年冬伐(12月8日)和当年早春伐(3月8日)是最佳伐木时间,此时杉木伐桩上的萌发势最强,萌芽内氦素营养水平最高,生长量也最大。休眠芽的萌发数主要与细胞分裂素关联;而不同伐桩萌芽内氮素营养状况的差异,主要是与氮素养分在植株内的运转(特别是还原态氮向树干基部和根系的回流作用)有关。不同季节采伐,意味着在不同时期截断植株的向上运输和回流,因而得到氮素营养水平的不同结果。环割试验进一步证实了这项推论。由此可见,伐桩萌芽内的全氮量和氨基氮浓度,可以作为论证合适伐木季节和预测萌条生长量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4.
在北亚热带黄棕壤上的28年生杉木林分内,设置不同季节伐木的5个处理(秋伐、冬伐、初春伐、初夏伐和夏伐),研究它们的伐桩萌芽内氮素营养、内源激素、休眠芽萌发数及萌条生长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前1年冬伐(12月8日)和当年早春伐(3月8日)是最佳伐木时间,此时杉木伐桩上的萌发势最强, 萌芽内氮素营养水平最高,生长量也最大。休眠芽的萌发数主要与细胞分裂素关联;而不同伐桩萌芽内氮素营养状况的差异,主要是与氮素养分在植株内的运转(特别是还原态氮向树干基部和根系的回流作用)有关。不同季节采伐,意味着在不同时期截断植株的向上运输和回流,因而得到氮素营养水平的不同结果。环割试验进一步证实了这项推论。由此可见,伐桩萌芽内的全氮量和氨基氮浓度,可以作为论证合适伐木季节和预测萌条生长量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5.
采用根窖模拟,研究根系垂直深度和土壤质地对红富士/平邑甜茶苹果地上、地下部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垂直深度和土壤质地对树体根系和地上部生长发育均有较大影响,随垂直深度的增加总根重、吸收根重、生长根重、花芽数和花芽重呈逐渐增加趋势。相对于粘土而言,壤土更有利于树体发育。  相似文献   

16.
 全面系统地了解贵州麻疯树Jatropha curcas开花生物学习性,以期为进一步的调控麻疯树雌雄花比例,提高麻疯树产量提供依据。对罗甸县麻疯树开花习性及花分布情况进行了连续的观察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麻疯树花芽为多次分化型,1 a中多次抽枝,枝顶多次分化出花芽。麻疯树在罗甸一般从5月初开始出现花序,到9月,陆续有植株开花,1 a中一般出现2次开花高峰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呈现交替生长动态;麻疯树新梢萌动是进入花芽生理分化期的重要标志;二歧聚伞花序生于当年生新枝枝顶,花序数量、花下叶片数量、每个花序上小花数量以及每花序上雌花数量在树体的东西南北4个方位及上中下位置的分布均没有显著差异;花序从露出到花序上小花全部开放约需40 ~ 50 d。单花花期一般为2 ~ 5 d。每个花序上平均有小花134个,雌花平均4个,雌雄比平均1 ∶ 33;雌花在花序上的分布与花序分枝的位置极显著相关,69%的雌花分布于花序各级分枝的第1次二歧分叉处及顶花位置,其中花序第1分枝的第1次二歧分叉处(1-1)和顶花位置(D)占48%。在花序不同位置,随着雌花数量的增加,坐果数随之增加,而坐果率降低。图3表3参15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首次系统地研究了打顶、化控、磷肥耦合对长绒棉产量构成、蕾铃形成及脱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打顶、化控和磷肥对棉花产量表现出负耦合效应.打顶、化控和磷肥单独使用对长绒棉有增产作用,而它们配合使用表现出减产作用.低磷不化控情况下,打顶可使棉花蕾铃脱落率显著降低,从而使单株有效结铃数增加.低磷不打顶情况下,化控同样能降低长绒棉的蕾铃脱落率,但化控也降低了现蕾数,从而使其单株结铃数没有显著增加.在不打顶不化控情况下,增施磷肥可显著提高长绒棉的现蕾数,使单株结铃数提高.在化控或高磷情况下打顶都会使长绒棉的现蕾数明显下降,导致单株有效结铃数降低.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不同磷肥施用量对柱花草侧芽发生的影响,以热研2号、有钩柱花草和电白柱花草为材料,设置了3个磷肥(P2O5)水平,分别为每千克土施入磷肥0.2,0.8,1.6g,并以不施磷肥为对照,在温室条件下进行盆栽试验。以累计主茎和侧枝的侧芽数量为指标进行了连续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 供试柱花草材料的主茎和侧枝的侧芽数是其遗传特性和栽培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供试柱花草有利于其侧芽发生的最佳施磷量不同,热研2号柱花草最佳磷肥施用量为每千克土施入磷肥0.2g,其他2个供试柱花草的最佳磷肥施用量为每千克土施入磷肥0.8g。施用磷肥可以促进柱花草主茎侧芽和侧枝侧芽的发生,但对侧枝侧芽发生的影响更大,促进侧枝侧芽的发生可能是磷肥提高柱花草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状况不但影响棉花的生育及经济性状,也影响棉花对养分的吸收。土壤干旱,棉花植株矮小,吸收养分量少,发育不良,降低产量和品质;土壤过湿,可引起棉株旺长,阻碍养分向生殖器官运转,蕾铃脱落严重,消耗过多养分,产量不高,品质不好,所以.适宜的土壤水分状况是获得棉花高产优质的重要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20.
多变小冠花是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用于防止水土流失,培肥土壤、饲养牲畜、美化环境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引起了各方面广泛的重视。近年来,正在我国迅速推广应用。本文就多变小冠花对改土培肥的作用及有效利用方式进行论述。通过在多变小冠花地里种植玉米、矮生苹果及梨树的试验;定点测定不同牧草、绿肥种植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看出: 1.多变小冠花有较强的蓄水保墒能力。 2.种植多变小冠花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氮素供应,有利于疏松土壤、抑制杂草、提高土壤肥力。 3.在多变小冠花复盖下,种植的玉米穗粒多,千粒重高,根系发达,光合面积大,产量显著增加。 4.在矮生果园种植多变小冠花能促进果树早萌发,早开花结果,提高座果率。因此发展多变小冠花是保持水土,培肥土壤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