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比露地栽培每667m^2可增产100kg以上,膜床应做成脊高10cm左右的弓形小垅,单秆大穗型品种,宜采用宽行40cm,窄行30cm,穴距20cm,每穴留苗2 ̄3株的种植方式;矮秆耐密型品种,宜采用宽行50cm,穴距15cm,每穴留苗3株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是在当地种植条件下,研究谷子在常规条播和不同穴播方式处理下,对谷子产量及相关性状进行抗旱性鉴定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条播相比,当赤谷16号在每穴留苗3株,行距为45 cm,穴距为30 cm,亩留苗密度在1.5万株/亩时,其水、旱区产量都相对较高;其次是赤谷16号在每穴留苗3株,行距为45 cm,穴距为15 cm,亩留苗密度在3万株/亩时,其水、旱区产量也都相对较高。这2类穴播方式比较耐旱丰产,为较适宜的穴播播种方式,可以在谷子生产实际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是在当地种植条件下,对糜子在常规条播和不同穴播播种方式处理下的产量及相关性状进行抗旱性鉴定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条播相比,当内糜5号在每穴留苗3株,行距为45 cm,穴距为15 cm,亩留苗密度在3万株/亩时,其产量相对较高;其次是内糜5号在每穴留苗2株,行距为45 cm,穴距为10 cm,亩留苗密度在3万株/亩时,其产量也相对较高。这2类穴播方式在水、旱地条件下表现均较突出,为较适宜的穴播播种方式,应在糜子生产实际中得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广西农业科学》2005,36(3):207-207
1.3m起垄作畦,4月下旬在垄上覆盖地膜后打孔播种1行南瓜,株距50cm,每公顷留苗15000株,5月下旬在地膜两侧各穴播1行玉米,穴距60cm,1穴留双株,每公顷留苗48000株。  相似文献   

5.
1.地膜谷子套种红芸豆开春施肥整地、耙耱平整后,于4月下旬遇雨趁墒铺膜,每2.1米一带,铺一幅80厘米宽的微膜。于5月10日前后在膜上打孔穴种3行谷子,窄行距30厘米,膜间宽行距150厘米,穴距30厘米,每穴留苗5株,每667平方米留苗15000株左右。同时膜间露地穴播4行红芸豆,小行距  相似文献   

6.
杨仁露  张明刚 《农技服务》2013,(10):1091-1091
分析了适宜于绥阳县朝天椒宽-窄行种植的行距配置。结果表明,在开厢1.2 m移栽双行、穴距30 cm、每穴双株(折密度11.1万株/hm2)的情况下,窄行距35 cm或45 cm均可采用,所以,生产实践中安排移栽规格时可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7.
在有机栽培条件下,探讨有机水稻不同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试验地点为宁夏兴唐米业灵武市梧桐树乡北滩村有机水稻生产基地,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6个水平,3次重复,小区面积29.3 m~2。其中处理1:行穴距23.1 cm×13.2 cm,每穴4苗,28 874穴/667 m~2;处理2:行穴距26.4 cm×13.2 cm,每穴4苗,25 265穴/667 m~2;处理3:行穴距29.7 cm×13.2 cm,每穴4苗,22 458穴/667 m~2;处理4:行穴距23.1 cm×13.2 cm,每穴8苗,28 874穴/667 m~2;处理5:行穴距26.4 cm×13.2 cm,每穴8苗,25 265穴/667 m~2;处理6:行穴距29.7 cm×13.2 cm,每穴8苗,22 458穴/667 m~2。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下,处理1获得了较高产量,此种植密度可作为有机水稻合理的群体密度,其秧苗返青率高、分蘖较多、成穗率高,群体结构苗茎穗比例为1.00∶2.76∶2.16,相较于其他处理其稻穗实粒数、千粒质量、收获穗数均表现出一定优势,产量可达到8 395.5 kg/hm~2。  相似文献   

8.
在当地种植条件下,研究内糜5号在不同穴距下产量及相关性状,从而得出最佳的播种方式:每穴留苗4株,穴距为30cm,产量可达383.35kg/667m2。  相似文献   

9.
一、种植方式 畦宽3米,先全部种茼蒿;4月上中旬将畦中间50厘米宽地带上种的茼蒿拔除上二市后栽2行大椒苗,行距25厘米,穴距20厘米,每穴栽2株:4月中下旬再拔掉畦两边各50厘米宽地带上种的茼蒿后,各栽1行冬瓜苗,株距40~45厘米,每亩密度300株左右:5月上旬分批采完其余茼蒿,8月中下旬种大白菜。  相似文献   

10.
1栽培技术模式 该栽培技术是改原来的窄垄(垄距90cm)为宽垄(垄距155cm),改窄垄单行撮苗种植为宽垄双行撮苗种植,形成地膜覆盖宽垄撮苗种植模式。即垄面宽130cm,垄间行道宽25cm,垄上撮苗玉米窝距75cm,行距90cm,每撮留苗4株,亩留苗4590株,比窄垄单行地膜覆盖撮苗玉米亩增590株。这种技术不仅继承了撮苗种植法的优点,又充分利用了耕地资源,省工省时,而且垄间形成通风透光通道,有效改善了窄垄劳动强度大、产量徘徊不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三倍体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吸水根系空间分布特征是建立三倍体毛白杨根系吸水模型的基础。采用根钻法对宽窄行栽植模式下毛白杨吸水根系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垂直方向上,宽、窄行内的吸水根系均在0 ~ 60 cm递减,但在60 ~ 80 cm又有小幅度增加;且根系主要分布区域都在0 ~ 20 cm土层内,根长密度分别达到0.080 cm·cm-3和0.074 cm·cm-3,约占各自系统总根量的44.14%和48.71%;相同水平方向0 ~ 100 cm范围内宽行各土层的根长密度较窄行相应土层均有大幅度增加,增加量分别为35.45%,36.76%,71.67%和72.27%。水平方向上,宽行20 ~ 200 cm内毛白杨根长密度呈指数递减分布;吸水根系主要集中分布在20~80 cm内,该区域总根长密度为0.250 cm·cm-3,约占系统总根量的49.20%;窄行内吸水根系的水平分布不规律,各土层不同带距间根长密度差异不显著。对窄行拟合了一维根长密度分布函数,决定系数为0.288;对宽行拟合了二维根长密度分布函数,复相关系数达到0.538。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探索毛白杨速生丰产林根区的土壤水分动态以及土壤?鄄植物?鄄大气连续体(SPAC)系统中的水分传输机制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支持。图5表2参12  相似文献   

12.
株行距配置和插植苗数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倒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植密度不合理会使水稻发生倒伏,从而导致减产。为了避免因种植密度不合理而造成的水稻减产,该研究以分蘖能力不同的2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株行距配置和每穴插植苗数对水稻产量和倒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蘖型品种空育131在株距13.3 cm、行距24.0 cm、每穴2苗的条件下产量最高;而少蘖型品种龙粳21在株距10.0 cm、行距24.0 cm、每穴5苗的条件下产量最高,但株距10.0与13.3 cm产量差异不显著。品种与株距、每穴插植苗数的互作效应对产量有显著影响,而与行距的互作对产量影响不显著;株距与行距、穴插植苗数的互作也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获得高产的原因主要是在适宜的株行距配置和插植苗数下,单位面积上获得了较高的群体颖花量。株行距过小或插植苗数过多时,水稻基部第2节间的倒伏指数增大,抗倒伏能力下降。主要原因是基部第2节间的茎粗变细,鞘干质量、节间干质量、茎壁干质量减少,节间横切面积变小,茎秆物理性状变差。因此,寒地水稻高产栽培中,不同品种要注意选择适宜的株行距配置和每穴插植苗数,以提高产量和抗倒性。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张家口坝上地区覆膜栽培条件下油用亚麻适宜的种植密度,采用2因素(亚麻品种、种植密度)3水平(品种为坝选三号、陇亚杂1号和陇亚10号,行距为24、20和16 cm)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全膜穴播种植(8粒/穴,穴距30 cm),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油用亚麻生育期、主要经济性状、倒伏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除陇亚杂1号行距24 cm与16 cm处理的株高、坝选三号行距24 cm与16 cm处理的千粒重差异较大外,不同密度处理的其他主要经济性状以及生育期和产量差异均不显著,其中,坝选三号、陇亚杂1号和陇亚10号分别在种植行距为20 cm、24 cm和16 cm时产量最高,分别达到了2 146.65 kg/hm^2、1 953.30 kg/hm^2和1 650.00 kg/hm^2;但倒伏率均以行距24 cm处理最高,行距20 cm处理倒伏率均较低。综合分析密度对油用亚麻产量、主要经济性状和倒伏率的影响,认为坝上地区覆膜条件下种植油用亚麻时以行距20 cm为宜。  相似文献   

14.
玉米—大豆合理间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玉米—大豆不同间作模式对主作物玉米生长和产量以及单位土壤面积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Ⅲ的玉米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大。冀东地区玉米—大豆间作中,适宜推广种植带宽150 cm,玉米大行距120 cm、小行距30 cm、株距20 cm,大豆4行种植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不同插秧密度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明不同插秧密度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并提出最佳的插秧密度,以‘空育131’为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插秧密度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为10 cm、每穴插3株处理的产量最高,为10353.26 kg/hm2。显著高于行距为16 cm、每穴插2株的处理,此处理主要是通过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来增加产量,产量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与结实率也存在较小的正相关关系、与每穴着粒数和每穴穗数呈负相关。结实率与每穴着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每穴着粒数与每穴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3。本试验条件下,行距为10 cm、每穴插3株处理的插秧密度最好,是水稻实现高产的理想密度。  相似文献   

16.
2008—2011年进行了人参果不同栽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管理情况下,不同的栽植密度对人参果的产量、单果重均有明显影响。由4年平均产量得出,采用宽窄行形式株行距,宽行株行距为30 cm×70 cm,窄行为30 cm×50 cm,栽植密度为55 555株/hm2,长丽和爱斯卡两个品种的人参果产量最高,分别为51 300和48 405 kg/hm2;果实单果重也较大,长丽和爱斯卡2个品种单果重分别为219 g和231 g。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宽窄行配置对小麦宁春53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方法]设置4种不同宽窄行配置的种植模式,研究其对春小麦宁春53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窄行10 cm和宽行20 cm处理的宁春53号产量最高,窄行20 cm和宽行20 cm处理次之。但较宽的等行距处理对宁春53号的抗逆性发挥着明显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抵御病害的大发生,增强品种的抗倒伏能力,从而促进了产量的进一步提高。[结论]该试验为探索适合宁夏春小麦新品种的高产行距配置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玉米新品种桂糯518最佳种植密度、施氮量和栽培方式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方法】试验设种植密度(36000、42000、48000、54000和60000株/ha)、施氮量(0、75.0、150.0、225.0、300.0和375.0kg/ha)和栽培方式(常规栽培、宽窄行栽培、温棚育苗移栽和直播地膜覆盖)3个水平,均为随机区组设计。调查出苗期、采收期、生育期、株高、穗长和产量等性状,并将筛选出的桂糯518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在广西北海、南宁、都安、贵港4个点进行示范,测定产量及品质性状。【结果】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整体呈下降的趋势,穗长变短。种植密度为54000株/ha时,桂糯518产量最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桂糯518表现略为晚熟,株高略有增高,施纯氮300.0kg/ha时,桂糯518鲜食产量最高;直播地膜覆盖处理时,玉米鲜食产量最高,宽窄行栽培处理次之,温棚育苗移栽处理产量最低;桂糯518在4个示范点平均比常规栽培增产7.68%,综合品质略优于常规栽培。【结论】桂糯518采用宽窄行栽培方式,种植密度48000~54000株/ha,施纯氮量300.0kg/ha左右时,产量及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玉米新品种桂糯518最佳种植密度、施氮量和栽培方式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方法】试验设种植密度(36000、42000、48000、54000和60000株/ha)、施氮量(0、75.0、150.0、225.0、300.0和375.0 kg/ha)和栽培方式(常规栽培、宽窄行栽培、温棚育苗移栽和直播地膜覆盖)3个水平,均为随机区组设计。调查出苗期、采收期、生育期、株高、穗长和产量等性状,并将筛选出的桂糯518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在广西北海、南宁、都安、贵港4个点进行示范,测定产量及品质性状。【结果】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整体呈下降的趋势,穗长变短。种植密度为54000株/ha时,桂糯518产量最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桂糯518表现略为晚熟,株高略有增高,施纯氮300.0 kg/ha时,桂糯518鲜食产量最高;直播地膜覆盖处理时,玉米鲜食产量最高,宽窄行栽培处理次之,温棚育苗移栽处理产量最低;桂糯518在4个示范点平均比常规栽培增产7.68%,综合品质略优于常规栽培。【结论】桂糯518采用宽窄行栽培方式,种植密度48000~54000株/ha,施纯氮量300.0 kg/ha左右时,产量及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种植方式对寒地玉米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田直播为对照,以先玉335和德美亚1号为试材,采用覆膜、育苗移栽和覆膜育苗移栽模式下的130.0、97.5、65.0 cm不同垄距对寒地玉米产量和效益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期筛选出效益高的种植模式.结果表明:相同垄距不同模式产量对比,育苗移栽处理>覆膜育苗移栽处理>覆膜处理>直播对照;相同模式不同垄距产量对比,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