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低温对辣椒叶片POD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辣椒(Capsicum annum L.)属典型的喜温蔬菜.随着辣椒周年生产和周年供应技术的出现,早春和晚秋的低温冷害成为影响辣椒正常生长,制约辣椒越冬和早春栽培的主要障碍因子.杨广东[1]研究发现,8 ℃和12 ℃处理温度下,POD活性变化在不同抗冷性青椒品种间差异显著,且POD活性与品种抗冷性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低温对辣椒幼苗膜脂过氧化和保护酶系统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7  
在低温胁迫下,对两种耐冷性不同的辣椒品种幼苗的质膜透性,MDA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温度降低,两个品种质膜透性和MDA含量增大,CAT活性降低,SOD和POD活性增高.其中质膜透性与MDA含量、SOD和POD活性变化呈正相关,与CAT活性变化呈负相关.随着低温持续时间延长,两个品种质膜透性和MDA含量增大;SOD和CAT活性降低,POD活性增高.耐冷性强的西杂7号能维持较高的保护酶活性,质膜透性小,MDA含量低;而耐冷性弱的哈椒1号则相反.在5℃低温下处理1天,以上测定项目均可作为辣椒耐冷性苗期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3.
低温胁迫对青椒苗期和花期脱落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抗冷性较强和较弱的6个青椒品种为试材,分析青椒品种苗期和花期在8,12,15和25℃温度处理下叶片脱落酸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在苗期还是花期,脱落酸含量均随处理温度下降而上升,且其含量变化在8和12℃时与青椒抗冷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早熟、中熟、晚熟3种不同熟性的5个棉花品种幼苗进行4°C冷胁迫处理,通过分析胁迫条件下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比较不同棉花品种苗期抗冷性差异。结果表明,在4°C胁迫处理的3天中,P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冷处理第二天中熟品种N177的POD活性显著增强,为对照的239.9%;SOD活性在处理的3天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晚熟品种K-1活性变化最显著,为对照的162.4%;不同品种MDA含量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早熟品种N52增加幅度最小,综合分析,5个棉花品种中,早熟品种N52抗冷性较强。  相似文献   

5.
以11个甜(辣)椒品种为参试材料,以茄门(不耐低温弱光品种,CK1)和湘研1号(耐低温弱光品种,CK2)为对照材料,在低温弱光条件下,研究了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植株冷害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片CAT和SOD活性均随低温弱光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叶片POD活性变化规律不明显。处理14 d的叶片SOD和CAT活性与植株冷害指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这2个指标可作为甜(辣)椒幼苗耐低温弱光性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低温对烟草的伤害机制。[方法]以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耐寒性较强)和V2(耐寒性较弱)为供试材料,分别于幼苗期对其进行不同温度处理(①22-25℃(对照);②(5±0.5)℃;③25℃/5℃(昼/夜);④(8±0.5)℃,研究不同处理烟草膜保护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在低温胁迫下,烟草幼苗的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均有所降低,其中CAT活性呈曲线的下降趋势,SOD活性呈直线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CAT、SOD活性的变化趋势相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OD与CAT、SOD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而CAT与S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耐寒性较强的品种可保持较高的SOD、CAT和POD活性。[结论]该研究为抗寒性烟草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耐冷性鉴定基础上,测定了10℃和25℃下8个苦瓜品系苗期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25℃处理相比,低温胁迫后,丙二醛相对增加量与冷害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与冷害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可以作为鉴定苦瓜品系耐冷性指标。  相似文献   

8.
《吉林农业科学》2015,(6):21-25
试验选用耐冷性不同的3个寒地粳稻品种东农428、松粳10和龙稻7为材料,研究孕穗期冷水胁迫处理后功能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冷水胁迫后,3个品种功能叶片SOD、POD和CAT活性随着处理天数增加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品种间酶活性差异较大;胁迫后3个品种SOD、POD、CAT活性均降低,叶片表现出明显的冷害症状,但耐冷性较强的东农428具有相对较高的CAT活性;恢复期SOD和POD活性各处理间无显著变化,耐冷性最弱的松粳10和耐冷性中等的龙稻7的CAT活性在胁迫后仍然较高,而东农428的CAT活性则较低。  相似文献   

9.
以抗冷性不同的两个茄子砧木赤茄(H)、台茄(D)互为砧穗,研究了低温胁迫下不同组合茄子嫁接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初期,叶片SOD、CAT活性降低,之后升高,但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SOD、CAT活性均降低;POD活性则在低温胁迫初期升高,之后持续降低。低温胁迫过程中,同组合嫁接苗叶片SOD、POD、CAT活性均以赤茄高于台茄,而赤茄及台茄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则以DH/H较高、DH/DH居中、DH/D较低,且均低于H/H,高于D/D。表明抗冷性强的赤茄接穗或根系均可提高台茄的抗冷性,抗冷性较弱的台茄根系或接穗则降低了赤茄的抗冷性,砧木根系对嫁接苗抗冷性的作用大于接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抗枯萎病香蕉品种桂蕉9号、宝岛蕉和南天黄在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侵染前后其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趋势,为揭示香蕉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荧光标记的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菌株(Foc37-GFP)对不同抗性香蕉品种(桂蕉6号、桂蕉9号、宝岛蕉和南天黄)进行接种处理(孢子悬液浓度1.0×106 CFU/mL),分别于侵染第0~6 d取样检测不同香蕉品种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等生理指标。【结果】经Foc37-GFP侵染后,桂蕉6号根系SOD、POD、CAT和PAL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至侵染第6 d,POD、CAT和PAL活性均极显著低于抗枯萎病香蕉品种(P<0.01,下同),SOD活性则极显著高于抗枯萎病香蕉品种;根系O2-·清除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至侵染第6 d达最高值;总抗氧化能力前期变化不显著(P>0.05),至侵染第6 d则极显著低于3个抗枯萎病香蕉品种。经Foc37-GFP侵染后,宝岛蕉根系SOD和CAT活性及抗氧化能力呈先下降后上升再急速下降的变化趋势,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PAL活性和O2-·清除率则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南天黄根系SOD活性变化趋势与宝岛蕉的一致,POD、CAT和PAL活性整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O2-·清除率呈上升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小,总抗氧化能力先下降后保持在一定水平上;桂蕉9号根系SOD、POD和PAL活性及O2-·清除率均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CAT活性先急速下降后急速上升,至第6 d达最高值并接近宝岛蕉的活性水平,但极显著高于南天黄和桂蕉6号,总抗氧化能力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与SOD、POD和PAL活性及O2-·清除率的变化规律相反,且与宝岛蕉的相反。【结论】感枯萎病香蕉品种桂蕉6号根系抗氧化酶主要通过协同方式发挥抗氧化作用,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宝岛蕉、南天黄和桂蕉9号抗氧化酶主要通过互补方式发挥抗氧化作用;在枯萎病菌侵染期间,不同抗性香蕉品种根系中不同抗氧化酶发挥的主导作用各不相同,从而保持抗氧化酶系统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
低温对不同粒型玉米种子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去苞叶后含水量在29%~31%的不同粒型玉米杂交种‘富农1号’、‘郑单958’和‘辽单565’种子为材料,以25℃为对照,在0、-2、-4、-6、-8、-10℃不同低温下处理8h后,测定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下降,种子电导率逐渐上升,可溶性糖含量、SOD和POD活性也逐渐升高,上升的程度因不同粒型的玉米杂交组合的不同而异.‘富农1号’的抗冻生理生化基础最优越,‘郑单958’次之,‘辽单565’较差.  相似文献   

12.
仁用杏3个生理指标与抗寒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对低温胁迫下3个仁用杏品种1 a生休眠枝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和POD酶活性的变化及与抗寒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和P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与仁用杏抗寒性呈正相关关系。但可溶性蛋白与抗寒性相关性较小,不宜单独用作抗寒性鉴定指标。SOD和POD活性与抗寒性相关密切,-24℃时的SOD活性或-28℃时的POD活性可作为快速鉴定仁用杏抗寒性的指标。3个仁用杏品种休眠期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 一窝蜂-53.7℃、优一-50.8℃、龙王帽-36.0℃,其抗寒性排序为一窝蜂>优一>龙王帽。第3期杨向娜等仁用杏3个生理指标与抗寒性的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13.
低温对转CBF3基因烟草叶绿体超微结构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低温胁迫下转拟南芥CBF3基因烟草幼苗抗寒性相关生理指标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规律。[方法]4℃低温胁迫8 h后,测定转基因烟草幼苗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同时对叶绿体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低温胁迫转基因烟草幼苗叶片内SOD、POD活性和MDA含量与未转基因烟草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低温胁迫转基因烟草叶绿体结构基本是完整的,未转基因烟草叶绿体由杆状变成圆球形,数量有所增加,出现聚集现象,基粒片层混乱。[结论]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和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转基因烟草对低温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6个彩叶桂Osmanthus fragrans品种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并进行抗寒性评价,以利于彩叶桂的推广和应用。   方法   以6个彩叶桂品种离体叶片为材料,进行人工低温胁迫,共设0、?4、?8、?12、?16、?20、?24、?28 ℃共8个温度梯度,测定其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等6项生理指标,结合隶属函数法,探讨几种彩叶桂对低温胁迫的响应,进行抗寒性评价。   结果   不同低温胁迫下6个彩叶桂品种的相对电导率的变化均为“S”型曲线,Logisitic回归分析可知:‘傲霜’‘Aoshuang’、‘冬荣’‘Dongrong’半致死温度较低,分别为?12.95、?11.80 ℃;‘银碧双辉’‘Yinbi Shuanghui’最高,为?8.15 ℃。低温胁迫下,彩叶桂叶片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随温度降低,总体上呈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变化规律,并且各品种的变化幅度有所不同。随温度的降低,各品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总体上均为先升后降,但增加幅度和拐点温度并不相同。‘罗彩1号’ ‘Luocai No.1’、‘傲霜’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表现出“上升—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其余品种超氧化物歧酶活性变化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不同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永福幻彩’ ‘Yongfu Huancai’、‘银碧双辉’大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罗彩1号’、‘罗彩2号’‘Luocai No.2’、‘傲霜’、‘冬荣’过氧化物酶活性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抗寒性评价可知:6个品种抗寒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傲霜’、‘冬荣’、‘罗彩2号’、‘罗彩1号’、‘永福幻彩’、‘银碧双辉’。   结论   低温胁迫条件下,6个彩叶桂品种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综合来看,‘傲霜’‘冬荣’‘罗彩2号’这3个品种较能适应北方气候。图6表2参35  相似文献   

15.
低温对辣椒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别在5、8、15℃的低温下,对6个辣椒品种幼苗处理3 d,对处理后幼苗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6个辣椒品种均表现为叶绿素含量降低,MDA含量增加,SOD活性总体上先下降后上升;POD活性在8、15℃的低温下,每个品种表现不一,但在5℃下,所有品种POD活性都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杜娟  廖新福  杨军  腾国玲  张敏  再吐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4032-4035,4080
[目的]研究几种贮藏方式对采后哈密瓜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新疆哈密瓜西州密17号为试材,采用2~4、4~6、6~8、8~10℃4个贮藏温度下的杀菌剂、1-MCP、杀菌剂复合1-MCP技术对哈密瓜进行采后处理,定期测定哈密瓜采后贮藏期间的各项品质指标.研究几种贮藏方式对采后哈密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硬度、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及POD、SOD与CAT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不同采后处理中,6~8℃条件下贮藏、采后杀菌剂复合1-MCP处理,CAT、POD、SOD酶活水平最高;8~10℃贮藏温度下、采后杀菌剂处理,MDA含量水平最高;4~6℃贮藏温度下、来后1-MCP处理,质膜透性最低;2~4℃贮藏温度下、采后1-MCP处理,果实硬度和哈密瓜中心TSS含量水平最高.[结论]6~8℃贮藏温度下对西州密17号进行采后杀菌剂复合1-MCP处理,减缓了哈密瓜可溶性固形物的消耗,抑制果实的软化,较好地保持哈密瓜的品质,有效延长哈密瓜的贮藏期.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贵州野生湖北百合的耐热性,对其设置不同高温(28℃、31℃、34℃、37℃、41℃、43℃)和不同时间(12、24、48、72h)处理,测定各处理对叶片的膜透性、抗氧化物系统保护酶、可溶性物质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和时间的延长,MDA含量上升、相对电导率增加,则膜透性增强;可溶性糖含量、Pro含量呈现升高趋势;CAT活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同一温度下,随着时间的延长,各处理P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但43℃处理呈持续升高;31℃、34℃和37℃处理不同时间SOD活性呈现下降-升高-下降趋势变化,28℃、40℃和43℃处理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通过主成分分析,MDA含量、POD活性、Pro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是野生湖北百合高温胁迫的主导指标;其次,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也是次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硒对堇叶碎米荠SOD活性等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诚  丁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502-3502,3504
研究结果表明,在20 ℃条件下,硒浓度≤24.0 mg/L时,SOD、CAT、POD活性变化不大;晒浓度>24.0 mg/L时,POD活性有所升高;硒浓度为30.0 mg/L时,SOD活性有较大幅度的下降.4 ℃条件下,SOD、CAT活性较20 ℃时大幅下降;POD活性随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18.0 mg/L浓度时达到最大值.常温下适量的硒可提高SOD、POD及CAT的活性,最适处理浓度为18.0~24.0 mg/L.  相似文献   

19.
灌浆期高温对小麦剑叶抗氧化酶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采用人工气候室控温,研究弱筋小麦扬麦9号和中筋小麦扬麦12在灌浆最快时期(花后19~21 d)、温度(25℃、30℃、35℃、40℃)、大气相对湿度50%的条件下,对剑叶抗氧化酶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剑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下降趋势,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呈上升趋势。高温胁迫对中筋小麦扬麦12 SOD、CAT活性的伤害大于弱筋小麦扬麦9号,对扬麦9号POD活性的伤害大于扬麦12,扬麦12 MDA积累速率大于扬麦9号。高温胁迫导致千粒重下降。  相似文献   

20.
人工低温胁迫下西洋杜鹃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西洋杜鹃的抗寒机制,以西洋杜鹃‘粉红’品种为实验材料,研究低温胁迫条件下‘粉红’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从图表可以看出: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脯氨酸含量变化不明显,基本维持在正常水平;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较正常水平有缓慢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总体呈持续上升的变化规律;胁迫温度越低,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越高,温度低于3 ℃,即对‘粉红’产生较严重伤害,且温度越低,伤害程度越严重,经过0℃低温胁迫4天,可大大提高‘粉红’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