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番茄品种江蔬1号和金陵之星101F1为试材,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70%酒精和20%次氯酸钠溶液不同时间处理对种子表面的消毒效果和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并研究不同基因型、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及浓度对番茄子叶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70%酒精处理50 s后,再用20%次氯酸钠溶液浸泡30 min,江蔬1号和金陵之星101F1种子萌芽率分别为98%、63.2%,而污染率分别为0、2.2%;不同的番茄品种在相同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和不定芽的分化率存在着显著差异,江蔬1号优于金陵之星101F1。适于江蔬1号子叶再生的培养基为MS ZT0.5 mg/L IAA0.3 mg/L,再生频率可达49.14%;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MS NAA 0.5 mg/L,生根率为100%。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番茄品种"红吉星"子叶为对象,进行了离体培养再生体系建立研究.结果表明,番茄子叶离体培养过程中,影响不定芽发生的因素主要有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种类与浓度、培养基维生素组分、实生苗苗龄、暗培养时间等.试验结果表明番茄品种"红吉星"子叶不定芽发生率达95%以上的条件是实生苗苗龄10-25天,BA浓度1.0mg/L附加IAA0.2mg/L,子叶暗培养10-13天.卡那霉素抗性水平为75mg/L,300mg/L以下的头孢霉素加入量对子叶分化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加工番茄子叶和下胚轴离体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加工番茄BO 2和BO 4无菌苗的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以M 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浓度的ZT,6-BA与不同浓度的IAA组合对外植体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ZT和IAA组合中,对2个番茄品种的子叶和下胚轴外植体芽诱导均以M S+1.0 m g/L ZT+0.05 m g/L IAA培养基为最好,BO 2品种子叶和下胚轴的出芽率分别为32.7%和24.5%,BO 4品种的分别为37.3%和28.2%;在不同浓度的6-BA和IAA组合中,诱导BO 2外植体出芽率最高的培养基是M S+2.0 m g/L 6-BA+0.2 m g/L IAA,子叶和下胚轴的出芽率分别为27.3%和14.5%;诱导BO 4品种子叶和下胚轴出芽率最高的培养基分别为M S+1.0 m g/L 6-BA+0.2 m g/LIAA和M S+2.0 m g/L 6-BA+0.2 m g/L IAA,子叶和下胚轴的出芽率均为28.2%;在M S+0.1 m g/L IAA培养基上,加工番茄BO 2再生芽1周左右就能长出根,形成完整的小植株。  相似文献   

4.
番茄子叶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渝洁  李新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020-3020,3022
以番茄栽培品种甲农年丰为实验材料,以10 d的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通过对不同激素、不同浓度等培养条件的研究,建立了一套优化的适于番茄遗传转化的组织培养与再生体系,总结了诱导番茄再生体系的有效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番茄离体再生体系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获得番茄离体再生体系的优化方案,对离体再生体系中番茄无菌苗的获得、生芽培养基激素组合及诱导出芽、生根培养基激素组合及诱导生根进行了一系列优化试验.结果显示,在浸泡、暗培养条件下,无菌苗生长快速、整齐;生芽培养基以MS 2.0mg,LBA 0.02mg/L IAA为宜;在再生芽个数方面,子叶要优于真叶、下胚轴,但由于下胚轴具有体积小、操作方便、形成愈伤组织和根的速率较快、根系发达等优点,因此外植体可选下胚轴.下胚轴生根培养基以MS 0.3mg/L IAA为宜,子叶、真叶则使用MS 0.1mg/L,BA 0.3mg/L IAA为宜.再生苗在无菌处理的移栽土中成活率较高,可达90%.  相似文献   

6.
番茄子叶再生系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番茄品种中蔬6号为试材,对种子表面消毒条件、子叶分化培养基及该品种对卡那霉素和头孢菌素的天然耐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表面消毒条件为0.2%升汞2min。以子叶为外植体,适宜的分化培养基为MS+6-BA 1 mg/L+IAA 0.2 mg/L。在中蔬6号的遗传转化中,卡那霉素和头抱菌素的抑菌浓度分别以10,400 mg/L为宜。  相似文献   

7.
加工番茄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加工番茄B04子叶盘和下胚轴切段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ZT、6-BA和KT)和生长素(IAAI、BA和NAA)组合及附加物AgNO3对外植体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素ZT的不定芽诱导效果明显优于6-BA和KT,KT诱导效果最差;生长素IAA的不定芽诱导效果优于IBA和NAA;在不同的激素组合中,不定芽诱导率最高的培养基为MS 2.0 mg/L ZT 0.2 mg/L IAA。再生芽在MS 0.1mg/L IAA生根培养基上能正常生根,并发育成完整的小植株。  相似文献   

8.
青菜子叶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子叶为外植体,研究了苗龄、培养基中Agar浓度、BA与NAA的组配和添加AgNO3、GA3对子叶产生不定芽的影响.结果表明,5~9d苗龄的外植体最易诱导出不定芽;培养基中BA浓度是影响不定芽形成的关键,BA浓度低于2mg/L,不定芽难以发生,BA6mg/L与NAA0.05mg/L的搭配有利于不定芽形成;在一定范围内不定芽发生频率随着Agar浓度的提高而提高;培养基中添加5mg/L AgNO3,2~3mg/LGA3可以提高不定芽的发生频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青菜离体再生体系,利用该体系能够获得较高的芽苗再生频率,但存在着青菜基因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番茄"美粉1号"子叶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品种美粉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20%次氯酸钠和0.1%氯化汞处理不同时间对番茄种子表面消毒和萌发的影响,同时研究不同的激素组合对该品种再生芽形成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用20%次氯酸钠对番茄种子消毒20min,可获得较多的无菌苗;同时发现,IAA浓度为0.2 mg/L和6-BA浓度为2 mg/L组合时,外植体再生芽频率较高,为85.2%,促进不定芽生根的最佳激素浓度为MS培养基中添加0.5 mg/LIAA.再生苗移栽到灭菌处理后的土壤中后成活率较高,可达92%.  相似文献   

10.
棉花子叶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棉花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就激素对其不定芽的分化及植株再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BA对子叶不定芽的诱导效果最好;TDZ次之,ZT和KT不能诱导子叶形成不定芽,IAA与BA配合使用,叶片不定芽分化频率明显提高;NAA与BA配合使用叶片不定芽分化频率有所下降;2,4-D对子叶不定芽分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1.5mg/L GA3有利于芽的伸长。不定芽伸长后在不含激素的MS或MS+0.5mg/L NAA培养基上诱导生根,形成完全植株。  相似文献   

11.
以番茄幼苗子叶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培养基对番茄子叶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番茄子叶愈伤组织及芽诱导的激素配比为MS+ZT2.0 mg/L+IAA0.1 mg/L。这将为番茄子叶快繁体系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樱桃番茄再生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美味樱桃番茄”的再生系统 ,以子叶盘和下胚轴切段为外植体 ,分析了不同激素及其质量浓度对外植体诱芽和诱根的影响 ,以及外植体对抗生素卡那霉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适宜的诱芽培养基为 MS+ZT 2 .0 mg/L +IAA 0 .0 5 mg/L ,生根培养基均为 MS+IAA 0 .1m g/L ;卡那霉素筛选质量浓度为 5 0 mg/L。  相似文献   

13.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是原产中国的特色树种,分红沙、白沙两大品系.因其基因型高度杂合,童期长,传统的育种方法周期长,所以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育种显得尤为重要.基因工程是品种改良快速和有效的育种手段,而基因工程的遗传转化操作系统的建立依赖于不同类型的外植体高频植株再生.枇杷的离体培养植株再生主要集中在幼胚、胚乳、花药以及原生质体等方面 [1~6],目前存在再生频率低下、培养难度较大等问题[7].近几年在枇杷成熟胚子叶诱导再生方面相继展开了一些研究,但诱导产生不定芽仅限于红沙系品种[8,9],白沙系品种至今未有报道.为此,本试验拟进行白沙枇杷成熟种子子叶再生不定芽研究,试图建立白沙枇杷成熟子叶再生体系,为以后通过基因工程改良枇杷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大豆未成熟子叶诱导胚状体发生再生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大豆未成熟子叶为外植体,进行了大豆胚状体发生和再生植株的研究。结果表明:MS基本培养基附加高浓度的生长素(2.4—D或NAA或2.4—D与NAA的配合),可成功地诱导胚状体发生。2.4—D比NAA具有更强的诱导效果;2.4—D与NAA配比所诱导的正常胚率高于其单用;未成熟子叶不同的放置方式对胚状体发生影响极大。对畸型胚进行了改良并获得了完整小植株。  相似文献   

15.
对3个蕃茄品种种皮进行了激光透射率的测量为20%,剖半种子为11.8%。6328A红光照射8分钟,鲜果重增加10—13%。  相似文献   

16.
陈旭微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361-2362
通过HPLC的二次操作,可将黄瓜子叶极性脂快速、经济地分离成各脂成分,并进一步分离成各分子种。通过第1次操作,黄瓜子叶极性脂被分离成各脂组分:单半乳糖二甘油脂(MGDG),双半乳糖二甘油酯(DGDG),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甘油(PG),磷脂酰肌醇(PI)和磷脂酸(PA)等;第2次经HPLC系统后,各脂组分被分离成C18∶3/C18∶3、C18∶2/C18∶3、C18∶2/C18∶2、C16∶0/C18∶3、C16∶0/C18∶2等分子种。  相似文献   

17.
大白菜带柄子叶离体不定芽再生过程中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普通大白菜品种秋早55和彩色大白菜材料06J28的带柄子叶为试验材料,对离体带柄子叶不定芽再生过程中的组织学变化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带柄子叶离体培养过程中,培养2~3 d,子叶柄切口端皮层及维管束薄壁细胞开始启动,细胞迅速分裂形成分生细胞团,秋早55和06J28分别在培养5 d、6 d时出现明显芽原基,不定芽的产生方式为直接出芽,在秋早55中还观察到有个别芽再生发生于愈伤组织内部,为内起源。  相似文献   

18.
梨成熟胚子叶不定梢诱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获得了白梨中鸭梨和砂梨中晚三吉梨成熟胚子叶的再生不定梢。2个品种达到最高不定梢再生率的培养基都是1/4 MS大量元素,附加生长调节剂5mg.L^-1BA和0.5mg.L^-1NAA,再生率分别达到93.3%和100%。  相似文献   

19.
以刺槐种子在无菌条件下播种生长7d的子叶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继代培养次数对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调节剂种类和质量浓度对刺槐子叶的愈伤组织诱导及愈伤组织再分化有一定影响,刺槐子叶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MS +2,4-D 1.0 mg/L+6-BA 0.2 mg/L,诱导率为98.9%,愈伤组织再生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MS+6-BA 1.0 mg/L+NAA 0.05 mg/L,再生率为74.4%.愈伤组织的不定芽诱导率随继代次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对刺槐子叶进行了直接诱导不定芽的试验,诱导率最高达87.8%,其培养基为:MS+6-BA 5.0 mg/L+2,4-D 0.1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