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石膏样小孢子菌经皮肤感染小鼠后皮肤损伤组织中模式识别受体Dectin-1、TLR-2和TLR-4及细胞因子动态变化规律。通过对C57BL/6小鼠皮下接种大熊猫源石膏样小孢子菌,分别在第3、7和14天取病变皮肤组织,经PAS染色和HE染色观察孢子定植部位和病理损伤;分别在第3、6和12小时取病变皮肤组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受体mRNA的转录表达量;分别在第1、3、7和14天取样,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因子mRNA的转录表达量。结果表明: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小鼠后导致皮下脓肿,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并伴有角质层增厚。试验中模式识别受体Dectin-1、TLR-2和TLR-4的转录表达量增加(P0.01),细胞因子IL-6、IL-1β、IL-23、 TGF-β、IL-17A、IL-17F和IL-22的转录表达量增加(P0.01)。模式识别受体通过识别病原菌表面模式识别分子而引发免疫反应。本研究表明,机体感染石膏样小孢子菌后,模式识别受体表达显著增加,并通过识别菌体表面模式识别分子从而激活Th17途径,分化成熟的Th17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2、IL-17A和IL-17F,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促炎性细胞因子IL-17是否参与羊口疮炎症的发生,用羊口疮强、弱毒株分别体外刺激山羊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s),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IL-17及与Th17细胞分化并活化相关的细胞因子mRNA水平。结果表明用羊口疮病毒强毒株刺激山羊PBMCs后,IL-17转录水平升高;与Th17细胞分化并活化相关的细胞因子如TGF-β、IL-1β、IL-6和IL-23P19转录水平变化明显。证明羊口疮病毒强毒株能刺激羊PBMCs增殖,使初始T细胞分化为Th17细胞并活化分泌IL-17,从而介导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中国兽医学报》2017,(12):2378-2383
为探讨中药组方对动物机体免疫调节的作用机理,试验研究了预防用中药组方对感染大肠杆菌小鼠血清中Th17及Treg型细胞因子的影响。选取6只健康小鼠为对照组(记为-72h)。另选取252只精神、体况接近的小鼠,按照性别、体质量分为6组:Ⅰ、Ⅱ、Ⅲ组为中药组方高、中、低剂量组,灌胃剂量(相当于生药含量,按0.1mL/10g灌胃)分别为20,10,5g/kg;Ⅳ组为药物对照组,按66mg/kg灌胃黄芪多糖;Ⅴ组为模型组及Ⅵ组为健康对照组灌胃同体积蒸馏水,均1次/d,连用3d。试验第4天,Ⅰ~Ⅴ组小鼠均腹腔注射1.7×108 CFU/mL大肠杆菌液(0.1 mL/只),Ⅵ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感染后0,3,6,12,24,48,168h,每组分别选取6只小鼠处死获取全血及血清样本,用ELISA方法测量血清IL-17、IL-23、TGF-β、IL-10的含量,并计算IL-17/IL-10的比值。结果显示:用药后3d,中药组方组小鼠血清IL-17、IL-23,高剂量组的IL-10,中、低剂量组的IL-17/IL-10比值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及对照组(P<0.05);在感染3h中药组方的IL-10均显著低于感染组(P<0.05),IL-17/IL-10比值均极显著高于感染组(P<0.01),高、中剂量组的IL-17均高于感染组(P>0.05),IL-23、TGF-β均低于模型组(P>0.05)。在试验期间,感染3h后中药组方组的IL-17、IL-23均低于黄芪多糖组,而TGF-β、IL-10和IL-17/IL-10比值部分高于黄芪多糖组。这表明预防用中药组方通过影响感染小鼠血清IL-17、IL-23、TGF-β、IL-10等细胞因子的分泌,调节Th17及Treg细胞亚群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探究UBC13蛋白对支气管哮喘小鼠体内Th2、Th17细胞极化的影响。18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PBS组、哮喘模型(OVA)组和UBC13蛋白(UBC13)组,OVA组和UBC13组采用卵清蛋白(OVA)和脂多糖(LPS)进行致敏和雾化建立哮喘模型,其中UBC13组于每次雾化前0.5 h腹腔注射100μg UBC13蛋白。末次雾化激发24 h后处死小鼠,采集样品,通过HE染色观察肺脏切片病理学变化、PAS染色观察气道黏液的分泌,ELISA法检测血清IgE浓度和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上清中IL-4、IL-5和IL-17A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脏Th2型相关因子IL-4、IL-5、IL-13、IFN-γmRNA和Th17型细胞因子IL-1β、IL-6、IL-17A、IL-23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试验成功建立了哮喘模型,与PBS组相比,OVA组IgE浓度极显著上升(P0.01),肺脏病理切片炎性细胞浸润和中性黏液分泌现象明显,肺脏中IL-1β、IL-4、IL-6、IL-13和IL-17A 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IL-5和IL-23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IFN-γ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BALF中IL-4、IL-5和IL-17A的水平极显著上升(P0.01);与OVA组相比,UBC13组IgE浓度显著降低(P0.05),病理切片炎性细胞浸润现象减轻、黏液分泌减少,肺脏IL-1β、IL-4、IL-17A、IL-13和IL-23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5),IFN-γ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IL-6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BALF中IL-5的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IL-4的水平显著下降(P0.05),IL-17A的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UBC13蛋白能下调Th2和Th17型细胞因子的表达量,影响哮喘模型Th2和Th17细胞的极化。  相似文献   

5.
细胞因子与乳腺免疫紧密相关,IL-17是否是介导乳腺免疫的重要细胞因子对深入研究乳腺免疫机制和乳房炎防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分娩后7~12d的C57BL/6小鼠为模型动物,将从隐性乳房炎的奶牛乳汁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50μL(1×107CFU)或等量的无菌生理盐水通过乳导管缓慢注入小鼠第四、五对乳腺,分别于感染后2h、4h、8h、12h、18h、24h、36h、48h、60h和72h摘眼球采血并分离血清,通过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17A、IL-6、TGF-β的含量。结果显示IL-17在S.aureus感染后8~24h含量升高,其中18h时显著高于对照小鼠,48h和时60hIL-17低于对照小鼠,而IL-6和TGF-β含量无明显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这小鼠存在已分化的记忆性IL-17分泌细胞,S.aureus的感染诱导其快速的分泌了IL-17,也证实IL-17也是乳房炎病理过程中的细胞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6.
PRRS病毒感染对猪细胞因子IL-2、IL-4和 IL-10mRNA转录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构建猪细胞因子IL-2、IL-4和IL-10的缺失cDNA竞争分子,利用定量竞争PCR技术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病毒感染过程中细胞因子IL—2、IL—4和IL—10的mRNA进行转录水平变化的定量检测,研究PRRS病毒感染对猪细胞因子IL—2、IL-4和IL—10mRNA转录的影响。结果 表明猪Th1型细胞因子IL—2的mRNA转录水平分别在PRRS病毒感染后1d、28d和56d出现3个mRNA转录高峰;而Th2型细胞因子IL—4的mRNA转录水平在病毒感染后56d内,一直处于低水平,而后才逐渐升高;IL—10的mRNA转录水平在病毒感染后6d内,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第6d后才逐渐上升,至42d到达高峰,而后下降,恢复正常。结果显示PRRS病毒感染可导致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0基因转录的抑制。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探究UBC13蛋白对支气管哮喘小鼠体内Th2、Th17细胞极化的影响。18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PBS组、哮喘模型(OVA)组和UBC13蛋白(UBC13)组,OVA组和UBC13组采用卵清蛋白(OVA)和脂多糖(LPS)进行致敏和雾化建立哮喘模型,其中UBC13组于每次雾化前0.5 h腹腔注射100 μg UBC13蛋白。末次雾化激发24 h后处死小鼠,采集样品,通过HE染色观察肺脏切片病理学变化、PAS染色观察气道黏液的分泌,ELISA法检测血清IgE浓度和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上清中IL-4、IL-5和IL-17A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脏Th2型相关因子IL-4、IL-5、IL-13、IFN-γ mRNA和Th17型细胞因子IL-1β、IL-6、IL-17A、IL-23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试验成功建立了哮喘模型,与PBS组相比,OVA组IgE浓度极显著上升(P < 0.01),肺脏病理切片炎性细胞浸润和中性黏液分泌现象明显,肺脏中IL-1β、IL-4、IL-6、IL-13和IL-17A 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 < 0.01),IL-5和IL-23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 < 0.05),IFN-γ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 < 0.01),BALF中IL-4、IL-5和IL-17A的水平极显著上升(P < 0.01);与OVA组相比,UBC13组IgE浓度显著降低(P < 0.05),病理切片炎性细胞浸润现象减轻、黏液分泌减少,肺脏IL-1β、IL-4、IL-17A、IL-13和IL-23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 < 0.05),IFN-γ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IL-6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 < 0.01),BALF中IL-5的水平极显著下降(P < 0.01),IL-4的水平显著下降(P < 0.05),IL-17A的水平无显著差异(P > 0.05)。由此可见,UBC13蛋白能下调Th2和Th17型细胞因子的表达量,影响哮喘模型Th2和Th17细胞的极化。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副干酪乳杆菌类坚韧亚种(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ubsp.Tolerans)对致病性大肠杆菌腹泻小鼠免疫机能及免疫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试验将小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副干酪乳杆菌高、中、低剂量组,Nisin组,抗生素组,阴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碳廓血清法检测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IL-17、IL-23和IL-1β以及内分泌激素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甲状腺素(thyroxine,T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和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水平。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灌胃高剂量副干酪乳杆菌可显著提高腹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P0.05);可极显著提高TGF-β水平(P0.01),极显著降低IL-6和IL-1β水平(P0.01),显著降低TNF-α、IL-17和IL-23水平(P0.05);可显著降低GC含量(P0.05),极显著降低ACTH含量(P0.01),显著提高T3、T4和GH含量(P0.05)。说明灌胃高剂量副干酪乳杆菌可以提高小鼠免疫力,调节内分泌激素水平,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使机体处于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9.
畜禽水和食物中广泛存在的氟严重威胁着畜禽的肝健康和动物性食品的安全。为阐明氟致肝损伤的内在机制,明确IL-17A在氟诱导肝炎症反应和肝细胞凋亡中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将24只野生型C57小鼠和12只IL-17A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aF组、KO+NaF组。同时,运用HE染色观察肝的组织形态变化,并通过ELISA、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检测肝中炎症细胞、炎症因子、凋亡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氟暴露诱导了肝组织结构损伤,增加了肝中炎症因子(TNF-α、IL-17A、INF-γ、IL-23、TGF-β)、M2型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水平,并降低了IL-1β、自然杀伤细胞、γδT细胞、CD4+T细胞水平和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同时,凋亡检测结果显示,氟暴露增加了肝中凋亡细胞的数量和凋亡关键基因(Cyt-c、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然而,与NaF组相比,KO+NaF组的肝损伤减轻,肝中炎症因子(TNFα、IL-17A、INF-γ、IL-23、TGF-β)和树突状细胞含量显著降低,IL-1β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原核表达和镍柱亲和层析获得纯度达95%以上的重组旋毛虫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rTs-GST),相对分子质量26 000。分离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MDC),体外培养至第7天,加入rTs-GST和rTs-GST+LPS刺激48h后,收集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和ELISA分析。流式结果显示:rTs-GST可抑制由LPS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表面MHC-II和CD 86表达率的升高。ELISA结果显示:rTs-GST可促进DC分泌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和TGF-β;抑制由LPS诱导的促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的分泌。因此,旋毛虫可能通过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改变DC活化和成熟,诱导T细胞向Th 2方向发展,从而调节宿主免疫反应达到长期寄生。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旋毛虫细胞外囊泡(Trichinella spiralis extracellular vesicles,Ts-EVs)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初步干预作用,通过超速离心法获得Ts-EVs,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进行鉴定。随后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TNBS模型组和TNBS+Ts-EVs干预组。通过测定各组小鼠肠道疾病活动指数(DAI)、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结肠病理组织学变化等指标评价Ts-EVs对结肠炎的干预效果;进一步用ELISA检测外周血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TEM结果显示,EVs具有膜结构,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平均直径为30nm~150nm;评估Ts-EVs对TNB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干预效果表明,TNBS+Ts-EVs干预组小鼠的结肠炎临床症状有所缓解,炎症指标均明显降低;与TNBS模型组相比,TNBS+Ts-EVs干预组小鼠的Th1细胞因子(IL-1β、IFN-γ)和Th17细胞因子(IL-17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而Treg细胞因子(IL-10、TGF-β)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研究结果表明Ts-EVs可有效干预TNBS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此干预作用可能与调节Th细胞免疫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母牛分枝杆菌感染鼠的细胞免疫应答变化,本研究将母牛分枝杆菌分离株感染C57BL/6J小鼠,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肝脏的病理变化,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肝脏中细胞因子IFN-γ、IL-12b、TNF-α、IL-10、NLRP3和TGF-β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发现,肝脏组织出现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而且实验组小鼠肝脏IFN-γ、IL-12b、TNF-α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IL-10和TGF-β仅有微弱的表达。上述结果表明,抗母牛分枝杆菌感染免疫反应主要以Th1免疫反应为主。本研究为母牛分枝杆菌免疫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Th17细胞及其分化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辅助性T细胞17(T help cell 17,Th17)是2005年发现的能够分泌白细胞介素17的CD4+T细胞,其与Th1、Th2、Tregs共同构成CD4+T细胞的4个亚群。该细胞的分化受多种细胞因子和信号分子精细而复杂地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L-6I、L-23和RORγt在Th17细胞的分化形成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Socs3和Ets-1则抑制它的分化。论文对Th17细胞及其分化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对山羊妊娠的影响,探讨其生理学意义,试验通过EUSA方法对山羊妊娠早期及流产前后外周血液中Th1(TNF-α、IL-2)与Th2(IL-10)型细胞因子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妊娠早期外周血液中TNF-α和IL-2含量先升高后降低,IL-10含量持续上升;流产后TNF-α和IL-2含量高于流产前含量(P<0.01或P<0.05),IL-10则低于流产前含量(P<0.05或P<0.01).说明山羊正常妊娠时Th1/Th2型细胞因子动态平衡应当是以Th2型免疫及其相关因子占优势,平衡失调则导致妊娠失败.  相似文献   

15.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在寄生虫入侵宿主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能够参与到入侵宿主、免疫逃避、炎症反应、凝血系统和细胞迁徙等过程。为了探讨两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Ts Ad SPI和Ts Ka SPI)对巨噬细胞所分泌炎性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两种SPIs分别处理的小鼠巨噬细胞进行TNF-α、IL-1β、IL-6、IL-12、IL-10、TGF-β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Ts Ad SPI和Ts Ka SPI均可不同程度的抑制LPS活化的小鼠巨噬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IL-12 mRNA的表达水平。并且两种SPI均可不同程度的促进巨噬细胞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和TGF-β的表达。表明这两种旋毛虫SPI可通过调节宿主巨噬细胞影响入侵时宿主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玉屏风复多糖(Yupingfeng polysaccharides,YPF-P)对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YPF-P的复方效应。本试验提取和纯化YPF-P及其组方中的黄芪多糖、白术多糖和防风多糖,以NIH小鼠为动物模型,各多糖组以200mg/kg/d剂量灌服相应多糖,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d,最后1次给药后剖杀。收集肠道分泌液,检测肠黏膜免疫主要效应因子SIgA的浓度,检测血清中Th1细胞因子IL-2、TGF-β1和Th2细胞因子IL-6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YPF-P可显著提高IL-2、TGF-β1和IL-6水平(P0.01),增加SIgA浓度(P0.01),增强小鼠肠黏膜免疫功能,复方效应优于其组方中的各单方多糖。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外膜蛋白P5对豚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以GM-CSF、IL-4联合诱导骨髓细胞生成未成熟DC,加入不同剂量副猪嗜血杆菌外膜蛋白P5,观察DC形态,检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ELISA法测IL-6、IL-12p70、TNF-α分泌情况.结果显示:经副猪嗜血杆菌外膜蛋白P5刺激后,可获得具有典型树突状突起形态的DC;经5μg·mL-1P5刺激的DC较对照IL-6、TNF-α分泌量极显著增加(P<0.01),IL-12的分泌量有所增加(P>0.05);50 μg·mL-1P5刺激的DC较对照IL-6分泌量极显著增加(P<0.01),IL-12p70和TNF-α分泌量均极显著下降(P<0.01).诱导后的DC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极显著增强(P<0.01).本研究证明P5能影响骨髓细胞来源的DC的分化、成熟及功能的发挥,且不同剂量的P5对DC的成熟程度影响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将96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Ⅰ、Ⅱ组生理盐水灌胃,Ⅲ组复方中药灌胃,Ⅳ组黄芪多糖灌胃,连续3 d;试验第4天,Ⅰ组注射生理盐水;Ⅱ、Ⅲ、Ⅳ组小鼠腹腔注射大肠杆菌液。在感染后第3小时、第6小时、第10小时采集小鼠血样及血清,分别测定其血液生理指标(WBC、GRA、LYM及MID)及细胞因子(TNF-α、IL-6、IL-10、IFN-γ)的变化。结果自拟复方中药具有提高小鼠外周血的WBC(尤其是LYM、MID);促进IL-6分泌,抑制TNF-α、IL-10分泌,使Th2向Th1细胞漂移,促进腹腔注射大肠杆菌早期小鼠Th2/Th1细胞亚群恢复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兽医学报》2016,(5):795-800
研究了猴头菇多糖协同ConA对小鼠体外脾淋巴细胞分泌Th1、Th2细胞因子的量及mRNA表达量的影响,旨在探讨其协同免疫调节机制。用ELISA法检测HEP协同ConA刺激脾淋巴细胞细胞上清液中Th1、Th2细胞因子的量;RT-PCR法检测Th1、Th2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HEP在25~400mg/L质量浓度范围内能显著协同ConA刺激T细胞亚群Th1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和Th2细胞因子(IL-4、IL-6)的分泌及mRNA的表达(P0.05),并显著促进转录因子(T-bet、Gata-3)mRNA的表达(P0.05)。结果表明,HEP能协同ConA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Th1、Th2细胞因子的分泌及基因的表达,通过调节Th1/Th2平衡,发挥双重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弄清肝片吸虫感染早期的主要细胞免疫类型及选择性激活巨噬细胞(M2或AAMΦ)标记分子的变化,本试验采用肝片吸虫囊蚴为感染源,经口分别感染雌性BALB/c野生型小鼠,运用特异性PCR鉴定成功感染小鼠后用间接ELISA对腹腔中IL-4和IFN-γ的水平进行测定,并对细胞因子IL-4、转录因子GATA3和M2的标记蛋白Relm a、Ym1分子的mRNA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在感染后1,3,5,7周,从所获取肝脏组织中扩增的ITS2片段条带清晰,大小正确,测序后确定为肝片吸虫ITS2序列,表明肝片吸虫感染成功.对腹腔中IL-4和IFN-γ的水平测定表明感染组IL-4在感染后1,3,5周比对照组的显著增加(P=0.013,P<0.01,P=0.02),但在第7周时无显著差异.IL-4的水平显著高于IFN-γ(P=0.011),而在第7周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对腹腔中IL-4、GATA3、Relm α和Ym1 mRNA水平的测定结果表明,感染后IL-4和GATA3 mRNA水平在第3周达到最高峰;于感染后1,3,5,7周,IL-4和GATA3 mRNA水平都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IL4:P=0.01,P=0.012,P=0.023,P=0.014;GATA3:P=0.011,P<0.01,P=0.032,P=0.014),但IL-4和GATA3间无显著差异;Relm α和Ym1mRNA水平都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Relm α:P<0.01,P<0.01,P<0.01,P=0.011;Ym1:P<0.01,P<0.01,P<0.01,P=0.012),且二者间无显著差异,并随时间推移mRNA水平都呈下降趋势,于第7周达到最低水平.本研究成功利用肝片吸虫-小鼠模型研究蠕虫感染早期细胞免疫类型及M2标记分子的变化,发现在肝片吸虫感染小鼠早期主要引起Th2为主的细胞免疫.IL-4和M2巨噬细胞标记分子Relm α和Ym1在感染后1,3,5,7周都显著增加且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但nelmα和Ym1在第1周的高表达可能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