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2005年8月中旬,河南省郑州市市郊某养殖户80日龄仔猪发生一种以体温反复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逐渐消瘦为特征的传染病,经地方兽医多次诊治仍不见好转。报至郑州市畜牧局后经临床诊断、实验室病原分离鉴定确定为巴氏杆菌感染,经药敏试验后筛选适当药物,结合综合防治措施,迅速控制了病情,减少了农户损失。现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病猪多为2~3月龄,大多出现精神萎靡不振、体温反复升高、有的可以达到41℃以上、食欲不振、有的不食、呼吸困难、逐渐消瘦。曾被当地兽医诊断为胸膜肺炎,用庆大霉素类治疗效果不明显。2实验室诊断2.1采血用无菌…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正>禽巴氏杆菌病又叫禽霍乱和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禽类的一种常见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各种类型的禽均可感染并导致死亡。其特征表现为急性败血过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低毒感染或急性发病之后,可出现慢性的、局部性的疾病。1病原1.1形态染色禽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多杀性巴氏杆菌为卵圆形的短小杆菌,少数近于球形,长约0.6~2.5μm,宽约0.2~0.4μm,无鞭毛,不能运动,不形成芽胞。革兰氏染色阴性,多呈单个或 相似文献
11.
文英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7,37(4):9-10
采取病死猪的心、肝、脾、肺、肾、淋巴结等病料,进行巴氏杆菌病病原的分离培养与鉴定。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仔猪巴氏杆菌病。同时,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出敏感抗生素并有效控制了疫情。 相似文献
12.
13.
巴氏杆菌病又叫出血性败血症,简称出败,主要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各种畜禽和野生动物感染的一种传染病。临床特征急性病例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和炎性出血,慢性特征表现为皮下组织、关节、各脏器的局灶性化脓性炎症。该病常在畜禽中发生,而在狐狸等经济动物方面报道相对较少。2006年秋,吉林左家某狐场的狐狸突然发病并陆续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4.
15.
《养殖与饲料.饲料世界》2017,(10)
2016年4月,西宁市某养猪场多头生猪出现以急热性、呼吸困难和败血症为主的病症,经病原分离培养和鉴定,结合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判定该养猪场发生猪巴氏杆菌病,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2月福建省德化县某饲养场发生一种以发病急、病死率高、出血性败血症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无菌采集濒死羊的肝、脾和心血等组织,分离到一株病原菌,通过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及16S rRNA的鉴定。结果表明,该株分离菌为羊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双股核糖核酸病毒科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3-10周龄的雏鸡、青年鸡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原主要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造成机体的免疫抑制,导致感染鸡对其他致病因子的感染性增加并对其他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其发病率高达70%-100%,死亡率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18.
19.
东北虎巴氏杆菌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确定从死亡东北虎脏器组织中分离获得的1株细菌的特性,通过菌体形态、菌落形态、革兰氏和美蓝染色特性、生化特性、血清型、动物致病性试验等系统鉴定,确定其为高致病性的多杀性巴氏杆菌。2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纸片法药敏试验结果证明,该菌株仅对新霉素、头孢唑啉和卡那霉素3种药物敏感,对大多数抗菌药物高度耐药。经电镜负染观察及传代细胞系和鸡胚进行病毒分离,结果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细菌分离鉴定的常规方法,对6个疑似禽霍乱的病死雏鸭病料进行诊断,诊断结果为雏鸭巴氏杆菌病.将分离的6株巴氏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的抑菌作用最强,与临床治疗药物的效果吻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