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杉木柳杉混交林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调查,在较高的山地(海拔800米以上)营造杉木、柳杉混交林,能形成稳定合理的林分结构,从而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光能利用率。可扩大杉木栽培的垂直分布的高程范围,促进林木生长,增加森林蓄积,效益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2.
3.
杉木柳杉混交林的抚育间伐这一突出的技术问题,通过十二年的试验研究,现已基本明确;这就是当林龄8—11年时,应进行第一次间伐,采取下层间伐方式较为理想,强度中度。在主伐之前,间伐2—3次,保留木尽可能多留杉木,少留柳杉,但柳杉所占比例应不少于1成,最多也不要超过5成,并呈插花状均匀分布在杉木之中。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杉木、柳杉混交林的营造技术及效益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柳杉混交林能够形成稳定协调的林分结构,能改善林分小气候;16年生的杉木、柳杉混交林单位面积上的蓄积量比杉木纯林高27.5~50.4%,比柳杉纯林高15.5~36.3%;杉木、柳杉混交可以改造杉木低产林,扩大杉木的栽植范围,具有比纯林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正> 在低丘岗地营造杉木纯林,因受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影响,生长缓慢,不少成为“小老树”;大面积的马尾松人工纯林容易招致病虫害的大发生。若将杉木与马尾松合理配置营造混交林,则能形成相对稳定的群落结构,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林木生长具有良好的作用。为了了解杉、松混交林在高温季节光照、温度、湿度等气象因子的变化,我们在7月份对杉松人工混交林进行了一个月的连续观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日本柳杉和杉木人工混交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日本柳杉和杉木人工混交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结果表明:16年生,密度为1770株/hm^2的日本柳杉和杉木混交林,其两个树种的单株生物量分别可达到152.10Kg和73.7Kg。林分生物量达到268.00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248.05t/hm^2(日本柳杉生物产量为228.15t/hm^2,杉木19.90t/hm^2)占林分总生物产量的92.70%;草灌层总量为10.22t/hm^ 相似文献
7.
杉木、柳杉混交林整地方法及效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杉木、柳杉混交林造林前的全面、撩壕和块状三种整地方法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整地方法能促进幼林生长,特别是对树高生长的影响可以持续4年,但对成林材积生长的影响未达到显著程度;经济效益以全面整地为最好,其次为块状整地,撩壕整地投资大,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杉木柳杉混交效益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杉木在我区生长很不理想,为探索我区杉木进行的科学育林途径,对在我区生长的杉木柳杉混交林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将混交林中的杉木、柳杉与相应的杉木、柳杉纯林进行比较,其总平均生长量存在差异,但不显著,从生长势上相比较,杉木柳杉混产林的好于相应的纯林,通过科学培育,混交林中的杉木可望培育成中径材 相似文献
9.
10.
与纯林相比,杉木亮叶桦混交林,垂直结构合理,能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调节温湿度,水土保持能力强,能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危害,从而提高森林质量和生产力,是一种优良的杉阔混交林类型。 相似文献
11.
杉木马尾松混交林CO_2互补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具有CO2 互补作用机制所产生的正效应 ,根据杉木马尾松需光特性的差异 ,采用合理的混交林结构 ,能有效地调节混交林间CO2 的能力 ,可以相互促进 ,有利于群体光合积累 ,能够改善林分生态条件 ,维护地力 ,减少种间和种内矛盾 ,有利于杉木生长 ,利用CO2 互补施肥 ,解决杉木连栽地力衰退和林地持续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杉木、马尾松、木荷纯林及其习种不同的混交林分生物量和空间分布状况的调查分析,揭示混交林与生物量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以便合理利用土壤、防止地力衰退,保持林业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收集大量杉木、马尾松的投入和产出资料,测算杉木、马尾松单位活立木蓄积的林价与木材的林价,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林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林价体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杉木人工复层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探讨杉木人工复层林营造技术。通过对40年生杉木林不同程度的疏伐,采用1年生杉木实生苗在其林冠下营造复层林,3a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疏伐区内的下层木平均树高为对照区的42.4%~51.1%,平均地径为对照区的39.6%~49.6%,成活率为对照区的64.7%~98.1%;不同处理区间的栽植木生长具有极显著差异,在复层林中以B区的下层木成活与生长为最佳,初步认为维持杉木人工复层林的下层木正常生长,林内相对照度必须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15.
16.
杉木福建柏混交林效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杉木福建柏混交林中单株生物量组成、土壤团粒组成、土壤孔隙和水分状况的研究分析, 结果表明: 混交林中杉木每hm 2 蓄积量是杉木纯林的169 倍, 细根量是杉木纯林的15 倍; 与纯林相比, 混交林中0~20cm 土层> 025m m 水稳性团聚体高出901% ; 结构体破坏率低1582% ; 有机质和水解性 N 含量分别高0245% 和131×10- 6; 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总孔隙高009% 、091% 、100% , 土壤容重低0057gcm - 3; 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分别高300% 、350% 、204% ; 混交林40cm 土层含水量也比纯林大155t·hm - 2。由于混交林的结构较为合理,能一定程度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林分生产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17.
选择巨尾桉、马尾松、木荷分别与杉木进行混交造林,以杉木纯林作对照,对造林4年后的生长数据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杉木+巨尾桉混交中杉木的树高和蓄积量显著高于其他模式,巨尾桉的生长和蓄积量也显著高于其他混交树种,林分总蓄积量显著大于其他模式,可见,巨尾桉对杉木的树高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高了林分蓄积量和林地生长率。 相似文献
18.
在21年生、13地位指数的第1茬杉木林采伐迹地上,通过不炼山、保留杉木萌芽条、套种酸枣更新的5年生萌芽杉木酸枣混交林的生长状况与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茬萌芽更新的杉木酸枣混交林生长良好,杉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地上部分单株生物量分别为5 6cm、4 5m、0 00817m3、4 788kg·株-1,与萌芽更新的杉木纯林相比,均略有提高,分别比杉木纯林增加3 70%、1 12%、3 29%、2 79%;混交林中酸枣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地上部分单株生物量分别为5 0cm、6 10cm、0 00754m3、3 787kg·株-1,除了平均高外,均小于杉木;混交林总蓄积量和乔木层总生物量分别为24 884m3·hm-2和13 32t·hm-2,分别是纯林的2 29倍和2 08倍。萌芽杉木与酸枣混交林是一种生产力较高的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19.
闽粤栲马尾松混交林造林施肥试验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闽粤栲与马尾松纯林、混交林的造林施肥试验及10年的观察,闽粤栲与马尾松混交,能促进林分生长,形成合理的林分结构,造林前施基肥,初期对闽粤栲幼林(当年)树高、胸径生长有极显著的影响,后期 对闽粤栲生长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的生长状况及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三明中亚热带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的生长状况及生物量的研究 ,结果表明 ,与纯林相比 ,混交林中杉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及单株生物量均得到提高 ,单株细根量增加 2 4 5 4 % ,林分总蓄积量增加 14 72 % ,林分总生物量增加 2 7 4 % ,表明混交林比纯林有更高的生产力。混交林中杉木单株生物量是观光木的 1 85倍 ,且具有明显的树干有机物积累优势。与纯林相比 ,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占林分总生物量比例较高 ,而林下植被层则较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