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云南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问题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民经济和林业发展的需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需求量逐年增多。为推进全省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规范和激活森林资源资产流转市场,促进云南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健康发展,云南省人民政府颁发了《云南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云南银行业林权抵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快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的意见》。云南省财政厅、林业厅也十分重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但由于诸多原因,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中遇到一些困难,影响了此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海南省森林资源的现状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开展的现状,建立了海南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框架,包括三个方面:①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政策体系。从海南省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原则、范围、程序,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主体与准入制度,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技术操作规范和管理规范等方面提出了完善的措施和建议;②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组织体系。提出了建立包括监管体系、服务体系、科研体系三个横向层面,在纵向上包括省和县二个层面的评估组织架构模式,在形式上包括协议评估、林业机构咨询评估、中介机构评估等多种评估方式;③海南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方法体系(略),可为海南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共同发布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财企[2006]529号)后,云南省在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过程中,积极推进林权社会化服务工作,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研究,建立了“量价分离”的评估模式。本文通过对云南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进一步推进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现状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重要性及特点,并基于云南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发展现状简要分析了相关法规、机构及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建立并健全评估机构,培养合乎要求的从业人员,以及加强对森林资源资产化的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为此,不仅要建立健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加快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体制的创新,建立、健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业自律管理体系,还要加强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管理,保障森林资源资产专业评估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国有林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林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已经不能满足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需要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管理,完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理论研究,保障森林资源资产专业评估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一项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涉及面广,总体要求严的公正性服务工作,评估的结果是直接关系到有关各方的切身利益,为确保评估工作的质量及评估的结果的客观,公正,合理,推进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本文阐述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并就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的管理主体及其职责,评估机构和人员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上,就现  相似文献   

8.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方法的探讨高士成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科学管理与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森林资源合理配置和林业的持续发展,兴安盟将对现有森林资源管理进行重大改革,逐步将实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如何科学地评估森林资源资产,合理确定森林资源资产价格将显得日...  相似文献   

9.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其发展极为迅速,尤其是在福建、浙江和四川,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已建立,并进行规范化运作。文章对四川省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方面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完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的对策:继续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的研究;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风险防范和加强开展继续教育,提高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从业人员的素质等。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重要性和常用的评估方法.对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现状进行分析.认为主要存在着评估费用过高、相应评估机构不够健全,评估人员的数量欠缺和素质不佳等问题.并藉此提出因地制宜选择适当评估方法,对森林资源评估费用进行政策补贴,组建森林资源交易市场,加强对评估工作的规范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中在分析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需求、发展过程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系统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业发展建设对策,包括构建先进合理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体制、制定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业发展政策与管理法规、完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程、发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执业主体、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业管理等。  相似文献   

12.
森林资源资产核查和评估技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森林资产评估,准确掌握森林资源实物量,正确体现森林资产价值,对促进森林资产合理流动,保障森林资产保值增值,维护国家和其它森林资产占有者、经营者合法权益,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水平,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森林资产评估实践角度,探讨了森林资产核查和评估方法两大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实践,剖析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晓光 《森林工程》2004,20(4):9-10,13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以及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是林业财务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二者既有区别,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本文以二者的关系为切入点,提出了健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加强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伐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伐区是指按生产任务量和林相条件已确定采伐的地块,伐区森林资源资产主要指采伐木、林地及保留木。伐区森林资源资产采伐后直接进入市场,是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变化最大、消耗量最多的部分。所以,对伐区森林资源资产进行评估,确定合理的评估值,将有助于加强森林资源源头的管理,促进国有森林资源资产化改革,为实行森林资源的有偿使用和建立森林资源资产正常运转机制创造条件,同时,也为商品林建设的资产化管理积累经验。1伐区采伐木资产评估方法的应用 伐区采伐木采伐后即可进入销售市场,因此,在资产评估中利用现行市价法中的市场价倒算法是首  相似文献   

16.
绿海短波     
《云南林业》2012,(6):68-69
国家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联合调研云南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近期,由国家财政部、国家林业局、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等单位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红河州弥勒、昆明市石林县实地了解云南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权抵押贷款、林权管理和林权交易等开展情况,对云南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展开了调研。调研组对云南省勇于创新的做法和成功实践经验给予了高度肯定。(张俊波)国家林业局工作组赴滇调研森林公安工作日前,国家林业局计财司、森林公安局组成调研组,深入德宏州瑞丽市、保山市腾冲县等地  相似文献   

17.
<正>1森林资源资产核查(或调查)与评估的衔接森林资源资产核查(或调查)工作,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评定估算森林资源资产价值的基础,其工作量大、耗时耗力,在评估工作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1.1森林资源资产核查与调查当评估机构接受委托方委托,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时,依据相关规定,评估机构应要求委托方提供被评估森林资源资产清单。在取得森林资  相似文献   

18.
系统分析了林权改革及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认为,林权改革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基础,明晰林权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必要条件,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深化集体林权改革的推动力量,林权能否流转、能否处置变现则是林权改革是否成功、林业产业化能否推进的最终衡量标准。加快制订并推出《资产评估准则———森林资源》,培养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业人才,理顺相关的金融等管理体制,为实现林业快速发展和提高林农收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森林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资产,除具有一般资产的属性外,还具有可再生性,生长周期长,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兼具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于一体的特殊性.森林资源资产的培育过程风险大,管理难度大,逐年投入一次产出,投资回收期长,见效慢,变现能力差.因此,必须对森林资源资产经营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要管理好森林资源资产,实现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使其有序流转,尽快变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基础,是实现资产化管理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程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旻 《四川林业科技》2007,28(2):99-101
本文分析了一般资产评估的程序,提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具体程序。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就是规范评估程序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