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0 毫秒
1.
以不同基因型甘薯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生态区的产量及块根中营养成分在栽插35—125d生长期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泰安试验点,淀粉加工型甘薯品种平均鲜薯产量显著高于鲜食加工型品种,徐薯22产量最高,其次是徐薯25和中泰9号,徐薯18产量最低;鲜食加工型品种鲁薯8号鲜薯产量最高,其次是北京553。莱西试验点,徐薯18鲜薯产量显著高于鲁薯8号。同一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的产量存在差异。从产量构成因素上分析,徐薯22的单株薯块鲜重和烘干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次是鲁薯8号,北京553最小。从甘薯营养成分含量来看,北京553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其次是徐薯18和徐薯22,鲁薯8号最低。不同基因型甘薯淀粉积累总量基本上呈直线变化,收获时徐薯22淀粉积累量最高,其次是鲁薯8号;徐薯22薯块蛋白质含量最高,北京553蛋白质含量最低。食用纤维和灰分含量在生育期内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北京553薯块纤维素含量最低,徐薯22灰分含量最高。两种类型甘薯块根钾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收获期钾含量差异不明显。收获期鲁薯8号的磷含量最高,其次是北京553,徐薯22和徐薯18的磷含量较低。生产上应根据用途而选用品种。从本试验选用的7个品种中可以得出,泰安地区适宜种植的淀粉加工型品种为徐薯22、鲜食加工型品种为鲁薯8号。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甘薯块根品质性状变化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测定了3种食用型甘薯品种的结薯数,块根干率,茎、叶、柄、块根鲜质量,总胡萝卜素、淀粉、还原糖、可溶性糖和粗蛋白含量。结果显示,食用型甘薯的淀粉含量于栽插后50~92 d出现"升高-下降-升高"的变化趋势,之后随块根膨大而小幅波动,总体上稍有增加;在栽后50~92 d,块根中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相似,均与淀粉含量的变化动态相反;淀粉含量与块根干率的变化动态总体上一致;粗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可溶性糖含量基本一致;而总胡萝卜素含量在不同食用型甘薯品种间差异较大,表现为苏薯8号徐薯23栗子香。食用型甘薯的淀粉含量与块根鲜质量和干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干质量日增长量与块根鲜质量日增长量极显著正相关。食用型甘薯块根中可溶性糖的积累与块根的膨大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渝苏162系重庆市甘薯研究中心于1997年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提供的苏薯4号随机集团杂交的种子中选育出来的甘薯新品种.介绍了对该品种的生产力和其他特征经济性状的鉴定结果.在2002--2003年的重庆市区试中,与对照品种南薯88比较,渝苏162的鲜薯产量在2002年、2003年分别增加3.47%、-7.96%,薯干产量分别增加12.57%、2.71%;藤叶产产量在2年内平均增加2.16%;生物鲜产产量在2年内平均增加0.18%,和对照基本持平;淀粉产量在2年内平均增加9.12%.此外,渝苏162在2年内的平均上薯率为77.72%,平均薯块烘干率为31.62%,平均薯块出粉率为18.49%.2003年检测结果显示,渝苏162薯块硒含量0.111 0 mg/kg,粗蛋白含量1.02%,可溶性糖含量7.74%.总体看来,渝苏162萌芽性好、结薯较早、抗黑斑病、耐贮性较好、熟食适口性好,因而适宜作为食用和食品加工型甘薯种植.  相似文献   

4.
徐紫薯8号为高花青苷型甘薯新品种,生育期影响结薯习性、产量及品质性状。本试验研究78~188 d共12个生育期下徐紫薯8号薯形、单株结薯数、大中薯率、产量、花青苷含量及淀粉含量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徐紫薯8号各个性状差异显著。大中薯率、亩鲜薯产量、淀粉含量和花青苷产量随生育期延长逐渐升高;薯块长宽比、小薯率、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生育期延长而下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亩鲜薯产量与单株结薯数、大中薯率、烘干率、亩薯干产量和淀粉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生育期148 d甘薯单株结薯数最多,亩鲜薯产量和花青苷产量均最高,分别达每667 m23 927.00 kg和4. 25 kg,大中薯率达90%,甘薯商品性好,食用品质佳。  相似文献   

5.
苏薯17号是从苏薯2号×南薯99的杂交组合后代中选出的一个淀粉加工用甘薯品种,该品种于2012年通过了国家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的鉴定。为探明该品种的特性及高产栽培生理,采用多点鉴定的方法对苏薯17号的生产力进行了鉴定,通过不同生育期的挖根调查和不同的肥料处理研究了苏薯17号的高产生理特性和栽培技术。多点鉴定结果表明:苏薯17号的平均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分别比对照品种徐薯22增产13.80%、22.80%和25.34%,薯块平均干物率33.2%,抗根腐病和蔓割病,为优良的淀粉加工型甘薯品种。生理特性研究表明:苏薯17号全生育期的平均叶面积指数为2.12,与对照品种徐薯22相当,平均净同化率为5.45,比对照品种徐薯22高13.97%,苏薯17号块根干物质积累速率在生长后期显著高于徐薯22,生长60 d后的经济系数高于对照。由此表明苏薯17号为高净同化率型品种。栽培研究表明:鲜薯产量、茎叶产量、生物产量和薯干产量肥料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鲜薯产量不仅受氮、磷、钾的施用量影响,而且与氮、磷、钾配比有关,本试验中以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分别为112.5,75,225 kg/hm2,氮、磷、钾配比为1.5∶1∶3时鲜薯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茎尖采摘次数对叶菜型甘薯薯块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叶菜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0~7次8个茎尖采摘处理,采摘时间间隔为10 d,分析了茎尖采摘对薯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薯块产量与茎尖采摘次数具有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对薯块的8个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烘干率及灰分、脂肪、蛋白质、淀粉、粗纤维和Vc的含量都随着茎尖采摘次数增加而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只有可溶性糖的含量在进行第1次茎尖采摘时就出现了明显的降低;在茎尖采摘3次时,烘干率、灰分、脂肪、蛋白质、淀粉和粗纤维等的含量均达到最高,且高于对照,可溶性糖的含量也在此时出现了1个反弹.因此,对于叶菜型甘薯品种,采用3次茎尖采摘是比较合理的,这样可以兼顾薯块产量,并具有薯块品质改良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糯小麦灌浆期籽粒质量和主要营养物质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糯小麦灌浆特性及其灌浆期籽粒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在大田条件下,以1个糯小麦新品种(‘长糯麦1号’)和1个非糯对照品种(‘扬麦20’)为试验材料,在花后7d、14d、21d、28d和35d测定灌浆过程中籽粒可溶性糖、蛋白质、淀粉质量分数和粒质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长糯麦1号’与‘扬麦20’灌浆曲线的趋势基本一致,其渐增期的灌浆速率及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粒质量积累量均显著低于‘扬麦20’。但‘长糯麦1号’可溶性糖降解速率低,成熟籽粒中可溶性糖质量分数高于‘扬麦20’。二者的蛋白质积累动态趋于一致,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扬麦20’支链淀粉积累动态与‘长糯麦1号’存在显著差异,其在灌浆初期支链淀粉质量分数迅速增加,于花后28d达到顶峰,之后呈下降趋势;而‘长糯麦1号’支链淀粉质量分数增长缓慢,在花后21~28d呈"停滞"状态,于花后35d达到最大值。成熟期‘长糯麦1号’直链淀粉质量分数接近于零,总淀粉质量分数和粒质量均显著低于‘扬麦20’。综合分析认为,‘长糯麦1号’灌浆、可溶性糖转化、淀粉积累能力明显低于‘扬麦20’。因此,在糯小麦新品种选育中应把灌浆速率、可溶性糖降解转化能力和支链淀粉合成速率的提高作为重点改良方向,以提高糯小麦粒质量,进而为糯小麦育种和生产实践奠定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甘薯贮藏过程淀粉酶活性变化及对薯块芽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甘薯整个贮藏过程中淀粉酶活性变化及对块根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经过高温愈合和未经过高温愈合的甘薯块根,从收获到收获后92d,总淀粉酶的活性比较低,且比较稳定;但是,92d后总淀粉酶活性逐渐增大,活性稍有波动;不同品种淀粉酶活性除了高温愈合的苏薯8号外,均在第152d达到了最大,高温愈合的苏薯8号总淀粉酶活性则在第112d达到最大。除高温愈合的徐薯23和苏薯8号α淀粉酶在第112d达到最大外,其他高温愈合和未经高温愈合的品种的α淀粉酶活性分别在刚收获或第152d达到最大。总淀粉酶活性与薯块发芽速度不成正比,但是在112~152dα淀粉酶平均含量较高的高温处理较非高温处理材料发芽要快。  相似文献   

9.
根据对比试验观测数据,评价了28份优质食用型甘薯种质的产量、营养和食味.结果表明:①烟紫薯176、海南黑肉薯和徐薯23等为优异育种材料;②紫薯的平均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是黄薯和白薯的62.3%~ 73.2%,但其蛋白质、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含量高于黄薯和白薯;③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鲜薯产量与干物率、粗淀粉含量均呈负相关;干物率和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干物率、粗淀粉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维生素C含量与干物率、淀粉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食味与各产量性状、营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文心兰花芽分化的形态解剖特征及营养物质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心兰‘百万金币’Oncidium‘ Milliongolds’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花芽分化过程中的形态学特征,比较了花芽分化过程中叶片可溶性糖、蛋白质和核酸质量分数的变化.研究表明:文心兰花芽的分化进程可以分为未分化期、花蕾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合蕊柱及花粉块分化期6个时期;花芽分化过程中可溶性糖在新芽初生期质量分数最高,之后呈下降趋势,在花芽分化完成时达到另一峰值;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蛋白质在新芽初生期质量分数最高;总核酸质量分数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以3年生文心兰‘金辉’为试验材料,测定其4个不同生育期顶叶和假鳞茎中叶绿素、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脯氨酸(Pro)和过氧化物酶(POD)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膨大期顶叶叶绿素含量最低,而相对电导率则最高,两者随后趋于稳定。不同时期假鳞茎中可溶性糖、还原糖及淀粉的含量均高于顶叶;可溶性糖含量均先升后降,在成熟期时最高;顶叶中还原糖含量先降后升,在假鳞茎中呈升降升的变化趋势,分别在膨大期和成熟期时最高;淀粉含量均先升后降,在侧芽期时最高。Pro含量、POD活性均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在成熟期和侧芽期时较低,在膨大期和子茎期时较高。  相似文献   

12.
试验以辐选01,华南5号(SC5),新选048,新选056,南洋红(SC201),华南205(SC205),GR891,华南124(SC124)为材料,分别在块根形成期、块根膨大期和工艺成熟期测定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块根淀粉含量,探讨木薯叶片可溶性含量与块根淀粉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块根形成期到工艺成熟期,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与块根淀粉积累都逐渐增加,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与块根淀粉积累呈正相关,从块根膨大期到工艺成熟期,叶片还原糖含量逐浙增加,与块根淀粉积累呈正相关,而叶片蔗糖含量逐浙降低。与块根淀粉积累呈负相关。8个品种都有同样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春玉米籽粒可溶性糖积累规律及其与淀粉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高淀粉玉米(四单19)、普通玉米(东农250)、优质蛋白玉米(丰禾10号)为材料,研究氮素用量对春玉米籽粒可溶性糖和淀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中蔗糖含量在吐丝后先增加后降低,果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淀粉含量在籽粒灌浆过程中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14.
HPLC-ELSD法测定植物可溶性糖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大等优点。为了了解甘薯品种的可溶性糖组分和糖化特点,对11份甘薯重要种质资源的生薯和熟薯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甘薯的生薯和熟薯均含有果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试验群体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8.41 mg·g-1和123.05 mg·g-1。在生薯可溶性糖中,蔗糖含量最高,占可溶性糖的45%左右,麦芽糖含量最低,仅占可溶性糖的10%左右。在熟薯可溶性糖中,麦芽糖含量最高,其中约90%来源于蒸熟过程中淀粉的转化,增量可占熟薯可溶性糖的50%以上。熟薯中的果糖、葡萄糖、蔗糖主要来源于生薯可溶性糖,在甘薯蒸熟过程中变化较小。因此,甘薯的熟薯可溶性糖含量高低是由麦芽糖含量决定的。浙薯13蒸熟糖化效果好,熟薯可溶性糖和麦芽糖含量分别为179.64 mg·g-1和138.44 mg·g-1,均显著高于其余10个品种。红皮白心是一个生薯高糖品种,生薯可溶性糖和果糖含量均居参试品种之首。  相似文献   

15.
高淀粉甘薯品种块根淀粉积累和产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高淀粉甘薯品种的淀粉积累和产量特征。[方法]以10个甘薯品种为供试材料,扦插后60d内,每20d每小区选取5株分别进行块根淀粉、直链淀粉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测定,收获期选取10株计算单株薯数和单株鲜重。[结果]收获期,不同甘薯品种间产量和块根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差异明显,产量变幅为6.2×10^3-20.7×10^3kg/hm^2,淀粉含量的变幅为46.0%~73.3%,块根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幅为10.9%~17.2%,可溶性总糖的变幅为11.2%~20.2%。甘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块根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均呈持续增高的趋势,块根可溶性总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结论]可溶性总糖含量、直链淀粉与淀粉积累密切相关,产量和干率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基因型是影响淀粉含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库尔勒香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积累特性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以15年生库尔勒香梨(Pyrus brestschneideri Rehd)为试材,研究其果实发育过程中总糖、淀粉、蔗糖、果糖、葡萄糖和山梨醇含量以及6种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果实幼果期山梨醇为主要糖,占总糖中的比例50%以上,随着果实的发育,山梨醇所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到果实成熟期,总糖中的比例降到24.7%。而在中后期果糖、葡萄糖和蔗糖所占的比例缓慢上升,果糖含量超过山梨醇成为果实中的主要糖。成熟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含量为16.16%,果糖、山梨醇、葡萄糖和蔗糖占可溶性总糖中的比例分别为38.7%、24.7%、 22.0%和14.4%。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在果实发育前期活性较弱,随着果实发育而逐渐增高。果实发育早期蔗糖合成酶(SS)活性随果实发育而下降,而后期则随果实发育而逐步增强。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随果实发育持续上升,在果实发育的中后期急剧升高,与蔗糖迅速积累的时期相一致。山梨醇脱氢酶(SHD)和山梨醇氧化酶(SOX)的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随着果实的发育先降低后增高,但前者的变化幅度大,且其活性水平始终显著高于后者。【结论】在果实幼果期山梨醇为主要糖,而成熟期果糖含量超过山梨醇成为果实中的主要糖。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积累主要受山梨醇的影响,受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积累差异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猕猴桃果实发育过程中淀粉积累差异及其糖代谢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高、低淀粉积累型猕猴桃果实发育过程中淀粉积累差异、糖代谢特性及与相关酶活性的关系,为提高猕猴桃果实糖含量和风味等关键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淀粉积累型品种‘红阳’和低淀粉积累型品种‘华特’为试材,测定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相对生长速率、碳水化合物(淀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干物质含量以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果实碳水化合物含量与果实生长速率呈负相关,其含量随淀粉积累而不断增加;淀粉含量与果糖、葡萄糖、蔗糖等可溶性糖含量及干物质含量均呈正相关,当达峰值时,其在‘华特’和‘红阳’果实碳水化合物含量中所占比例分别为87.1%和84.1%。‘红阳’果实淀粉积累增速快、峰值高、时间长,其淀粉积累平均速率为0.685 mg•g-1FW•d-1,淀粉积累峰值为70.78 mg•g-1FW,分别是‘华特’的1.34倍和1.69倍,且其淀粉积累时间比‘华特’长21 d。‘华特’果实淀粉在采前已急剧下降,至采收时几乎都转化为可溶性糖;而‘红阳’果实淀粉含量仍直线增长,并在采前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华特’果实的中性转化酶(NI)和酸性转化酶(AI)活性始终显著高于‘红阳’,而后者的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活性一直明显强于前者。‘红阳’和‘华特’的果实淀粉含量与AGPase和SPS活性的相关性最强,而与NI和AI活性呈较强负相关。NI活性与AI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与AGPase、SPS、蔗糖合成酶(SS)、果糖激酶(FK)、葡萄糖激酶(GK)、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ase)等酶活性均呈负相关;‘红阳’果实中的AGPase活性与SPS、SS、FK、GK、UGPase等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猕猴桃果实碳水化合物积累以淀粉为主,AGPase是影响淀粉积累的关键酶,NI、AI和SPS活性的差异可能是造成果实淀粉积累高低、干物质多少、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不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豫麦34号和豫麦5 0号2种筋力型小麦品种灌浆期旗叶、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淀粉积累速率及粒重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麦旗叶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在开花后30d出现高峰,籽粒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在灌浆期呈一致的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籽粒淀粉积累和粒重关系密切。强筋型品种豫麦34号较弱筋型品种豫麦5 0号灌浆期旗叶具有较强的营养物质外运能力,籽粒同样具有很强的转化利用同化物的能力,致使豫麦34号最终的总淀粉含量较高,支链淀粉含量也明显高于豫麦5 0号,粒重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于三七的不同生育时期采集新鲜叶片进行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呈现出随生育进程上升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呈现出随生育进程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茄子种子发育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为新品种种子快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开花后15d起,每隔5d,取种测定茄子鲜干重、含水量及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直至花后55d。[结果]茄子种子发育过程中含水量持续下降;在种子发育前期干物质迅速积累;花后第45天可溶性糖含量积累达到最高峰,随后缓慢回落;花后第35天开始,淀粉积累速度加剧,随后较缓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呈明显的双峰曲线,分别在花后第25、40天达到峰值,花后第40天后开始明显下降。花后第50天,茄子种子具备基本发芽力,此时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干物质积累均已经达到峰值或越过峰值。茄子各项指标与对照品种差异较显著,其有机物质积累水平均低于对照。[结论]花后50d茄子种子已经达到生理成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