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草鱼对鱼害粘球菌类脂多糖的免疫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LPS 浓度为2mg/ml 的免疫鱼死亡率最低,为5%;1mg/1ml的免疫鱼,死亡率为18%;3mg/ml 的免疫鱼死亡率为26%;而4mg/ml 的免疫鱼死亡率最高,达50%.  相似文献   

2.
水解鱼蛋白营养组成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分析化学方法对水解鱼蛋白、经超滤的水解鱼蛋白、鱼粉、酪蛋白、豆粕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经超滤的水解鱼蛋白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未经超滤的水解鱼蛋白的蛋白质含量(P<0.05),超滤减少了水解鱼蛋白的脂肪含量,增加了水解鱼蛋白的灰分含量;水解鱼蛋白、经超滤的水解鱼蛋白、鱼粉、酪蛋白、豆粕氨基酸总量依次为62.24、62.34、50.78、74.33、37.36mg/100 mg,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值(EAA/TAA)依次为47.41%、49.47%、49.90%、48.41%、49.25%;水解鱼蛋白含有丰富的牛磺酸;水解鱼蛋白和鱼粉含有丰富的碘和硒;水解鱼蛋白和鱼粉中维生素B2和B5含量较为丰富.水解鱼蛋白具有平衡的氨基酸组成,较高水平的牛磺酸和维生素B2、B5、丰富的微量元素碘和硒,是优质的蛋白原料.  相似文献   

3.
以南海优势鱼种灯笼鱼(Myctophum)为原料,对生产优质鱼粉的关键工艺脱腥、蒸煮温度、蒸煮时间、蒸煮p H、干燥温度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产品品质指标。结果表明,灯笼鱼生产优质鱼粉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脱腥液脱腥60 min,蒸煮温度95℃,蒸煮时间10 min,蒸煮p H 6.0,干燥温度80℃。在此条件下得到的灯笼鱼鱼粉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为粗蛋白61.92%,粗脂肪9.07%,水分9.32%,盐分2.59%,粗灰分17.45%,鱼粉的胃蛋白酶消化率为86.82%。  相似文献   

4.
20 0 0年 ,世界鱼粉产量达到 440万t,比1 999年增长 5 % ,比 1 994年减少 1 8%。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秘鲁鱼粉增加。 1 999年世界鱼粉出口达到 35 0万t、1 6亿美元 ,出口量比 1 998年增长 2 6%。秘鲁出口量占了世界鱼粉出口量的 42 %。中国和日本是鱼粉的最大进口国。1 999年中国进口 63万t 3 7亿美元 ;日本进口34 7万t,2 1亿美元。 2 0 0 1年中国鱼粉进口量增加到 90 2万t。我国进口的鱼粉大部分为低值鱼粉。相反 ,日本进口鱼粉更重视鱼粉质量。我国鱼粉生产由于近海鱼资源严重衰退 ,产量由高峰时的 1 2 0多万t下降到 2 0 0 1年的…  相似文献   

5.
为评估课题组前期研发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又称金鲳)复合油、脂肪粉以及低鱼粉饲料在养殖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利用饲料公司的商品料生产设备生产4种等氮(48%)等脂(11%)配合饲料(D1~D4):其中,D1~D3为饲料公司的金鲳商品料配方(含20%鱼粉),仅添加的脂肪源不同,分别为10%鱼油(D1)、10%卵形鲳鲹复合油(D2)、8%卵形鲳鲹复合油+4%卵形鲳鲹脂肪粉(D3);D4为本课题组研发的低鱼粉饲料(含6.6%鱼粉),脂肪源与D3一致。以此4种饲料于海水池塘网箱(2 m×2 m×1.5 m)中养殖卵形鲳鲹幼鱼,试验鱼体质量(64.75±0.70)g,实验周期8周。结果显示,与D1组相比,D2~D4组鱼的生长性能和形态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但D2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D3和D4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以及肝脏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D1组(P<0.05)。鱼背肌的粗蛋白含量D3和D4组显著高于D1组(P<0.05),而鱼背肌其他常规成分及腹肌各常规成分各...  相似文献   

6.
舟山市开发出日处理鲜鱼20~300t多种岸用、船用系列湿法全鱼粉鱼油生产线,实现循环清洁生产,出口俄罗斯、秘鲁、越南等国家。原料鱼经蒸煮机蒸煮后进入压榨机,压榨机的榨汁进入卧螺离心机分离鱼液,鱼液经碟式分离机生产鱼油;压榨机的榨饼与卧螺离心机分离的鱼渣进干燥机等设备生产成品鱼粉。碟式分离机分离的蛋白水有多种循环利用方案:全部回收到干燥机生产鱼粉;  相似文献   

7.
以国产鱼粉和进口鱼粉 ,分别设计成两种等蛋白、等能量的干粉料 ,与小杂鱼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制成软颗粒饲料 ,投喂南方池养牙鲆进行饲养对比试验 ,经过 2 0 4天的饲养 ,投喂A料、B料的尾相对增重率分别为 2 4 0 1 %、 2 4 83% ,尾平均日增重分别为 2 .1 8g、1 .4 6 g ;饲料系数分别为 2 .0 5、 2 .6 0 ,牙鲆增重 1kg所需饲料成本分别为 9.6 6 元和 1 3.6 5 元。牙鲆鱼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5种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很接近  相似文献   

8.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 ,1 998年世界养鱼用配合饲料生产量为 1 2 30万吨 (鲤科鱼占 49.0 % ,鲑科占 1 4.5 % ,海虾占 1 4.1 % ,海产鱼类占7.1 % ,罗非鱼占 5 .8% ,鲶科鱼占 5 .1 % ,河鳗占2 .3% ,遮目鱼占 2 .2 % )。日本专家报告了 2 0 0 0年亚洲及世界养鱼用配合饲料生产量 ,见下表。2 0 0 0年亚洲及世界养鱼用配合饲料产量地区及国家养鱼用配合饲料生产量 (百万吨 )亚洲  小计 1 8.0 73中国 1 6.0 0 0泰国 0 .5 90日本 0 .5 45台湾 (中国 ) 0 .3 70印尼 0 .2 76韩国 0 .0 86欧洲  小计 1 .3 85南、北美洲 小计 1 .5 0 0世界  …  相似文献   

9.
付闰吉  纪文秀  王岩  谢宁峡 《水产学报》2010,34(10):1525-1533
通过10周网箱养殖实验,评价了不同饲料蛋白水平下点带石斑鱼对1种鸡肉粉、羽毛粉和血粉混合物的利用能力。采用2×4实验设计,设2个饲料蛋白水平(490 g/kg和530 g/kg粗蛋白),每个饲料蛋白水平下设4个鱼粉水平,其中1组饲料中加入500 g/kg鱼粉(对照),另外3组饲料中分别加入139、278、416 g/kg的鸡肉粉、羽毛粉和血粉混合物(鸡肉粉∶羽毛粉∶血粉=65∶20∶15)替代对照饲料中30%、60%、90%的鱼粉。实验鱼初始体重为(33.4±0.1) g。实验期间,除恶劣天气外,每天分两次按饱食量投喂实验鱼。实验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对摄食量、增重,饲料系数、氮储积效率、能量储积效率和鱼体组成无显著影响;饲料鱼粉含量显著影响增重,饲料系数、氮储积效率和能量储积效率,但对摄食量和鱼体组成无显著影响。在相同饲料蛋白水平下,特定生长率(SGR)随鱼粉含量降低而下降;当鱼粉含量相同时,摄食高蛋白饲料的鱼SGR略高于摄食低蛋白饲料的鱼。本实验结果显示,通过添加鸡肉粉、羽毛粉和血粉混合物可将点带石斑鱼饲料鱼粉含量降低到200 g/kg,在490~530 g/kg范围内提高饲料蛋白水平无助于降低点带石斑鱼饲料鱼粉含量。  相似文献   

10.
新疆渔业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新疆渔业发展的现状1 .1 天然捕捞业新疆天然捕捞业主要靠两湖 (博斯腾湖、乌伦古湖 )和三河 (额尔齐斯河、伊犁河和塔里木河 ) ,1 980年前上述水体鱼产量约占全疆产量的 60 %~ 80 %。( 1 )乌伦古湖 :面积 1× 1 0 5hm2 ,矿化度 0 .5g/L ,是新疆商品鱼基地之一 ,多年来平均年产量约 30 0 0t,原主要经济鱼类是河鲈、贝加尔雅罗鱼、湖拟鲤、银鲫等 ,现为鲢、鳙、东方欧鳊、湖拟鲤、银鲫、池沼公鱼等 ,1 999年鱼产量达 5 0 0 0t。( 2 )博斯腾湖 :面积 9× 1 0 4 hm2 ,矿化度 1 .5 g/L ,多年平均年产量为 2 5 0 0t,原主要经济鱼…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讨了饲料中不同维生素E添加量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生长和免疫的影响。在以鱼粉、豆粕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mg/kg(对照组)、25mg/kg、75mg/kg、125mg/kg和175mg/kg的维生素E配成5种实验饲料。在水温(24.0±3.0)℃下,用上述实验饲料分别饲喂平均体质量约为5.1g的黄颡鱼幼鱼50d。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维生素E的添加量对黄颡鱼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而添加量为175mg/kg时,黄颡鱼摄食率显著降低(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高,黄颡鱼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未产生显著变化(P0.05);添加量为125mg/kg和175mg/kg时,血浆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白细胞吞噬指数随添加量升高显著上升(P0.05),而吞噬百分率没有显著变化(P0.05)。综合以上结果,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E可适当改善黄颡鱼的摄食,增强黄颡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从而提高动物的健康状况。推荐在黄颡鱼幼鱼饲料中添加125mg/kg的维生素E。  相似文献   

12.
鱼粉和豆饼的比例对黄颡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平均体重 11 3g的 385尾黄颡鱼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 7组 ,用 3种不同鱼粉和豆饼比例的饲料 ,进行6 4d饲养试验 ,结果表明 :饲料中蛋白质含量 38 4 6 %具有显著的增重效果 (P <0 0 1) ,蛋白质利用率 12 6 6 % ,鱼粉和豆饼的比例为 1∶0 5。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蟋蟀(Gryllus bimaculatus)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生长性能、肌肉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黄颡鱼幼鱼[(2.0±0.13) g]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蟋蟀粉替代0 (对照组)、15%、30%、45%和60%的鱼粉配制成5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分别记为T0、T15、T30、T45和T60组。实验幼鱼在室内循环水系统进行为期10周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随着蟋蟀粉替代量的增加,黄颡鱼幼鱼生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T30组的终末均重(FBW)、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最高,且均显著高于T0组;T30组的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T0和T15组;T30的肝体比(HSI)显著高于T0和T15,而与T45和T60组无显著差异。与T0组相比,各替代组的脏体比(VSI)、摄食量(FI)、肥满度(CF)和成活率(SR)均无显著差异。黄颡鱼幼鱼肌肉必需氨基酸(EAA)含量中,T60组肌肉中精氨酸(Arg)和缬氨酸(Val)含量显著高于T0组;且蟋蟀粉替代不同比例的鱼粉对黄颡鱼幼鱼肌肉中的总呈味氨基酸(TFAA)含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T30、T45和T60组血清中的葡萄糖(GLU)含量显著高于T0组;相反,其总胆固醇(TCHO)含量显著低于T0组。在本研究条件下,蟋蟀粉替代不同比例的鱼粉不影响黄颡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和肌肉氨基酸含量,且能增加血清GLU和降低TCHO含量,以30%的蟋蟀粉替代鱼粉比例能生长最佳,且优于对照组。本研究对揭示蟋蟀粉在黄颡鱼饲料中替代鱼粉应用的可行性、为今后昆虫蛋白源在水产饲料中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选用初始体质量约2.02 g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960尾,随机分为6组,分别投喂6种用蝇蛆粉替代饲料中0%、20%、40%、60%、80%、100%鱼粉配制的等氮(39.5%)等能(16.8 MJ/kg)饲料,分别记为G0、G20、G40、G60、G80和G100。养殖期为60 d。结果显示,黄颡鱼肌肉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受蝇蛆粉替代鱼粉水平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G60~G100灰分含量与G0相比显著升高(P<0.05)。蝇蛆粉替代鱼粉对肌肉pH、滴水损失(DL)、蒸煮损失(CL)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与G0相比,G20~G100肌肉胶原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G40~G60肌肉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G0相比,G80肌肉精氨酸(Arg)、组氨酸(His)、苯丙氨酸(Phe)、必需氨基酸(TEAA)含量显著高(P<0.05),各替代组总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肌肉谷氨酸(Glu)、甘氨酸(Gly)、丙氨酸(Ala)、天冬氨酸(Asp)等风味氨基酸和总风味氨基酸(TFA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C14:0、C18:3n-3、DHA、EPA+DH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n-3 PUFA含量和n-3/n-6比值随蝇蛆粉替代鱼粉水平的升高而降低,其中G60~G100显著低于G0(P<0.05);C16:1、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随替代水平增加而升高,其中G60和G100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当蝇蛆粉替代鱼粉水平不超过40%时,除MDA含量显著降低外,蝇蛆粉对黄颡鱼肌肉常规成分、理化指标、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维生素E对斑点叉尾鱼回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饲料中不同含量维生素E对斑点叉尾鱼回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选取900尾健康的斑点叉尾鱼回,平均体重(5.00±0.50) g,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I、Ⅱ、Ⅲ和Ⅳ处理依次分别添加维生素E 0、50、100和1 000 IU/kg饲料),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75尾.试验期105 d.试验结果显示:在一定添加水平内,维生素E能够显著提高斑点叉尾鱼回成活率、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和摄饵量(P<0.01).当维生素E添加量为100 IU/kg时,以上四个指标均达最高,分别为97.78%±0.96%,2.99%±0.50%,163.71%±5.62%和(7 478.00±62.01) g/尾,均极显著高于维生素E添加量为0 IU/kg组(P<0.01);维生素E显著影响斑点叉尾鱼回胃肠道、--肝胰脏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P<0.01 or P<0.05).100 IU/kg添加组胃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最高,分别达(29.33±1.66) U/(min*mg),(196.52±17.28) U/(min*mg),极显著高于0 IU/kg添加组(P<0.01)和显著高于1 000 IU/kg添加组(P<0.05).结果表明,维生素E在一定添加水平内能显著提高斑点叉尾鱼回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促进鱼体生长.  相似文献   

16.
核苷酸对大黄鱼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苗新  曹娟娟  徐玮  张文兵  麦康森 《水产学报》2014,38(8):1140-1148
为探究饲料中添加核苷酸对大黄鱼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质量为(7.71±0.02)g的大黄鱼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2个对照组,即高鱼粉对照组FM(鱼粉含量为45.0%)和低鱼粉对照组N0(鱼粉含量为31.5%),在低鱼粉对照组基础上分别添加0、75、150、300、600和1 000 mg/kg的核苷酸,共配制出7种等氮等脂饲料,在海水浮式网箱中进行为期63 d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核苷酸对大黄鱼的存活率、饲料效率、摄食率、鱼体组成和形体指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增重率随着核苷酸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在添加量为300~600 mg/kg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随着核苷酸添加量的增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总抗氧化力(T-AOC)的活力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并在300 mg/kg时显著高于低鱼粉对照组(P0.05)。核苷酸对大黄鱼肠道肌肉层厚度和微绒毛高度有显著影响(P0.05),分别在添加量为150和300mg/kg时出现最大值;而对肠道褶皱高度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核苷酸能促进大黄鱼生长,改善肠道形态结构和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以增重率为指标,利用折线模型计算得到大黄鱼幼鱼饲料中核苷酸的适宜添加量为194.91 mg/kg。  相似文献   

17.
在以鱼粉和豆饼为蛋白源的含粗蛋白量为42.0%的基础饲料中,分别加入益母草、川芎(F1)、山药、党参(F2)、熟地、何首乌(F3)、枸杞、女贞子(F4)、淫羊霍、杜仲等(F5)中草药,在流水网箱中饲养平均体重12.0g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以不添加中草药组为对照组(F 0),研究了中草药对2冬龄黄颡鱼性腺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柠檬酸对罗非鱼生长、体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柠檬酸 (0 .1%、0 .2 %、0 .3%、0 .4 % )对奥尼罗非鱼 (Oreochromisniloticus×O .aureus)幼鱼 (初始平均体重约 2 .0g)生长、饲料利用、体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共设 5组试验饲料 ,每一饲料组设 3个重复水族箱 ,每箱随机放鱼 15尾 ,投喂率为 6 % ,自然光周期 ,循环过滤水系统饲养 9周 ,每周称重 1次并相应调节投喂量。结果表明 :随着柠檬酸添加量的增大 ,饲料pH值呈下降趋势 ;添加 0 .2 %柠檬酸的试验组罗非鱼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LSD多重比较 ,下同 ) ;饲料效率在 0 .3%柠檬酸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罗非鱼血清葡萄糖含量在0 .4 %组显著低于对照组、0 .1%组和 0 .3%组 (P <0 .0 5 ) ;0 .2 %组和 0 .3%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最高 ,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 >0 .0 5 ) ;全鱼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在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肠蛋白酶活性随柠檬酸添加量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0 .2 %组的最高 ,但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肝胰脏和肠淀粉酶活性分别在 0 .2 %和 0 .3%组最高 ,组间差异亦不显著 (P >0 .0 5 )。结果提示 ,饲料中适量添加柠檬酸 ,能提高罗非鱼幼鱼消化酶活性 ,提高饲料利用率 ,促进罗非鱼生长  相似文献   

19.
在水温16±0.6℃条件下,以20mg/kg鱼体重剂量对健康大菱鲆静脉注射和口服达氟沙星,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96h内血浆和组织中的达氟沙星含量.DAS 2.0自动药动学软件分析表明,静注给药时,达氟沙星的血药经时过程符合零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表达方程式为C静注-45.74le-1.927t+7.332e-0.019t,消除半衰期(t1/2β)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36.336h和431.981h·μg/ml;口服给药时,达氟沙星的血药经时过程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表达方程式为C中服-6.796e-0.05t+3.135e-0.005t-9.931e-0.011t,12h时血药浓度达到最大值(Cmax)5.312μg/ml,消除半衰期、药时曲线下面积和表观分布容积(Vd)分别为129.228h、284.915 h·μg/ml和2.986 L/kg;口服达氟沙星的生物利用度(F)为65.96%,肝脏和肾脏内的药物浓度较高,与血药浓度相似,而肌肉内较低.根据达氟沙星在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及其对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参数指标,提出了口服给药方案:按12.17mg/kg体重/次,1日1次.  相似文献   

20.
在水温25.0±3.0℃下,在以不同比例的玉米蛋白、棉籽粕和豆粕为蛋白源、部分替代鱼粉的饲料中,按鱼粉的必需基酸组成添加晶体赖氨酸、蛋氨酸和精氨酸,配制成5种等蛋白(37.0%)和等脂类(11.0%)的饲料,在60cm×60cm×120cm的微流水网箱中饲养平均体质量14.84g,平均体长12.06cm的花鱼种。实验饲料分别含鱼粉28.0%(F0,对照)、21.0%(F1)、14.0%(F2)、7.0%(F3)和0%(F4)。100d的饲养中,花成活率变化在98.67%-100%之间,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对生长和饲料利用率却有显著影响。花特殊增重率随饲料中鱼粉替代比例的增加而降低,用植物蛋白替代25%(F1)的鱼粉,添加晶体氨基酸,鱼特殊增重率、免疫力和消化率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用植物蛋白替代50%(F2)和75%(F3)的鱼粉组鱼的特殊增重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用植物蛋白全部替代(F4,100%)鱼粉,鱼的特殊增重率显著低于F2和F3组(P0.05)。根据Excel趋势预测曲线的二次曲线计算,当最大特殊增重率为0.585%时,相对应的鱼粉含量为22.77%,可以替代18.69%的鱼粉。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鱼肌肉中水分和灰份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蛋白质、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脂肪的含量高于对照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