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阐述了松潘县岷江源头草地生态环境现状,分析造成草地生态环境退化的原因,通过鼠害防治、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建设、人工种草取得初步成效,提出治理岷江源头草地生态环境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岷江源头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了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通过实施国家“三大工程”项目取得的初步成效,指出林草并举是保护岷江源头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岷江源头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了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通过实施国家“三大工程”项目取得的初步成效,指出林草并举是保护岷江源头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三江源"地区草地资源现状及持续利用途径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王堃  洪绂曾  宗锦耀 《草地学报》2005,13(Z1):28-31,47
"三江源"有"中华水塔"之称,是世界高海拔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有高原生物基因库"之称.但由于近年来自然气候变化和人类的过度利用,该区草地生态系统严重受损,生态功能逐渐丧失,已对我国黄河、长江、澜沧江中下游乃至亚洲东部地区的生态安全构成威胁.在对"三江源"区草地资源调查研究和查阅大量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三江源"区草地资源分布、利用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持续利用途径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三江源"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湖北畜牧兽医》2013,(10):53-53
遥感监测显示。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三江源地区草地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系统结构变化速率趋缓。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对草地影响的加剧,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以黑土型退化草地为主的草地退化现象日趋严重[1],致使黑土滩成为三江源地区草地荒漠化后的特有景观。现在所沿用的分级标准对退化草地的分级、恢复和治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分类标准中对各指标均有量化范围,对各指标  相似文献   

7.
田富强 《草地学报》2018,26(5):1235-1240
为评价草地面积与生态能值占补平衡对占补两地的生态功能与生态服务的影响,构建并利用系统性生态功能放大系数、有效生态功能与有效生态服务占补平衡分析法,对四川若尔盖与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西藏札达县与当雄县、内蒙古察右中旗和甘肃阿克塞县占用草地后的生态功能与生态服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即使实现草地面积与生态能值占补平衡,也很难实现质的维度的占补平衡。单位面积草地生态能值相等条件下,要实现质的维度的占补平衡,新建草地面积必须大于占用草地面积。考虑系统性生态功能放大系数的占补两地生态功能平衡所需新建草地面积最小,占补两地生态服务水平加权平均值平衡与占补两地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平衡所需新建草地面积较大,占用地有效生态功能平衡与占用地有效生态服务水平平衡所需新建草地面积最大。系统性生态功能放大系数、有效生态功能与有效生态服务占补平衡分析方法,是评价面积与生态能值占补平衡下草地生态功能与生态服务是否平衡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目前成功选育出适合三江源自然环境的新草种“青海草地早熟禾”,将用于治理三江源地区植被退化严重的466万多hm2“黑土滩”。20世纪90年代,由于过度的开发利用,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严重。据统计,三江源地区目前有中度以上退化草地面积1 000 hm2,占草地种植面积的63%。其中  相似文献   

9.
<正>同德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的九曲黄河第二曲,地处青藏高原高寒地带,生态条件脆弱,自然灾害频繁,畜牧业生产水平低,加之草地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加剧,制约着同德县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2004年被国家列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范围,涉及4乡  相似文献   

10.
草地生态环境是草地资源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综合草地资源和生态环境评价的研究成果,提出按不同依据划分草地生态环境类型,阐述草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目的和原则,探讨和确定草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评价的质量标准和不同尺度上的评价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海南州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环境、草地资源调查资料分析表明:气候干旱、超载过牧、鼠虫危害、建设缓慢是造成草地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依托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加快草地建设速度,合理利用草地,从而使草地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及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草地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天然草地在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不断发生变化,改善退化草地有利于维护改善草地生态环境和草地植物种群结构,促使草原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发展,促进优良牧草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产草量。因此,要发展现代畜牧业经济先要治理和改善草地生态环境,保护草地植被就是保护草地生态环境。首先要搞好草地承包责任制,限定适宜载畜量,严禁超载过牧;其次要搞好生态环境建设,草地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当地牧民的生产、生活,甚至影响到广大牧区人民的生存,所以必须引起全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求1971-2020年草地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方法】基于Daycent模型估算三江源地区草地NPP,结合同期温度和降水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1)三江源地区草地NPP多年的年平均值为168.10 gC/m2,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格局。2)高寒草甸类年均NPP为227.44 gC/m2,高寒草原类年均NPP为117.23 gC/m2。3)当降水量小于450 mm时,温度与草地NPP呈正相关;当降水量大于450 mm时,温度与草地NPP呈负相关。【结论】三江源地区草地NPP呈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空间格局;不同草地类型中,高寒草甸类年均NPP大于高寒草原类年均NPP,且高寒草原类年均NPP有显著的增加趋势;三江源地区的草地NPP与降水量呈显著相关关系,温度对该地区的草地NPP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如何加快推进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难题。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文章以"三江源生态环境固定监测点"为主要研究,就如何才能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效用展开深入、细致的探讨和分析,希望能为更进一步做好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草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框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蒙荣  包晓虎 《中国草地》2000,(1):16-19,34
草地生态环境是草地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综合草地资源和生态环境评价的研究成果,提出按不同依据划分草地生态环境类型,阐述草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目的和原则,探讨和确定草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评价的质量标准和不同尺度上的评价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果洛州草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现状,根据草地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现实,提出了保护现有草地资源与生态环境,实现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草地生态环境现状及草地生产能力的调查分析,盲目开垦、超载过牧、鼠虫危害等是造成草地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加大监管和调控力度,明确草地使用、管理和保护权限,以草定畜,合理利用,使草地的开发利用和改良建设同步进行,为草地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确保草地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青海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了草地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提出了治理草地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果洛牧区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的思考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果洛州草地畜牧业现状和草地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提出了改善草地生态环境和发展草地畜牧业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着草地畜牧业的生存和长期发展,同时随着20世纪国家大力推崇生态环境建设以来,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调整和生态环境的治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时代意义。本文基于草地畜牧业现状的概述,分析研究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调整,进而探究草地畜牧业生态环境的治理,进一步提升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调整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治理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