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析了张家界市松材线虫病监测与预防面临的严峻形势,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监测与预防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黄山风景区松墨天牛、褐幽天牛和短角幽天牛3种主要松蛀虫成虫携带拟松材线虫等非病原线虫的情况.监测显示3种松蛀虫均能携带线虫,以松墨天牛携带机率最高,达61.3%.褐幽天牛和松墨天牛平均携带线虫数量较多,分别为5 128.6、3 622.0条·头-1.温泉的松墨天牛和西海的褐幽天牛携带的线虫数量最高,分别达4 781、10 840条·头-1.本文还报道了不同时间诱捕的松墨天牛和褐幽天牛性别、个体大小与携带线虫数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4.
松材线虫病预防区监测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黄山市松材线虫病预防区监测网络、技术措施等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采取建章立制、明确责任、加强宣传和技术培训等对策措施,确保第一时间、第一地点,准确发现疫情,将病害消灭在始发阶段,防止疫情传播扩散。  相似文献   

5.
王毅 《陕西林业》2002,(4):37-37
松材线虫属于线形动物门线虫纲滑刃科,是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松材线虫病是世界上最具有危险性的森林病害,在我国主要依靠松墨天牛传媒及人为活动作远距离传播,松树染病后40天既可枯死。我国自1982年首次发现以来,松材线虫病已经扩散到全国6个省,60多个县,直接威胁5亿亩松林和一批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及重点生态区的安全。我省是松材线虫适生区,易感松材线虫病的树种马尾松、油松、华山松、白皮松分布广泛。因此,预  相似文献   

6.
航空遥感技术监测松材线虫病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通过航空录像技术获取林木健康信息及手持式GPS地面定位变色树木的方法。结果表明,遥感监测所获取的地面变色的树木数据资料能够较为准确地与地面对应。利用该方法能够对有松材线虫病症状的松林准确、快速定位,从而起到及时监测疫情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浅谈松材线虫病监测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枯萎病,是由松材线虫寄生在松树体内所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笔者介绍了该病的危害情况、危害症状、传播途径,提出了通过清理病死树、诱木防治传媒天牛、诱捕器诱杀传媒天牛、喷药防治、树干注药防治、生物防治、病材处理等进行监测、防控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李淼 《山西林业》2011,(4):46-48
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从该病害分布地理、寄主植物、病原以及传播方式等方面介绍了松材线虫病,并从病害流行角度出发,提出了松材线虫病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对松林中的枯死木、流通领域的松木及其制品,以及树体内的活体松褐天牛肢体进行抽样和分离监测,研究松线材虫病的综合监测预警技术体系.并且将外地调入和本地调出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全面实施动态源头管理,使所有监测对象都在预防控制管理渠道之中,形成操作性强和简便实用的长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对松材线虫病传播媒介、病原、病症三方面进行监测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构想,以便实现及时有效地控制该病扩散蔓延,为其他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拓宽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松材线虫病号称松树癌症,具有致病力强、寄主死亡速度快的特点,松树一旦感病最快40多天即可枯死,松林发病到毁灭只需要3~5年时间。因此,如何加强松材线虫病监测和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就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该文分析了松材线虫病在黄山市传播的可能性,阐述了黄山市预防松材线虫病具体措施和对策。主要是:建立检疫体系,杜绝人为传播;建立监测普查体系,监控疫情动态;建立生物控制带,阻止自然传播。  相似文献   

17.
航空摄像技术在松材线虫病监测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安徽省森防总站利用引进的航空摄像系统监测松材线虫病在安徽的发生和防治情况,阐明了其操作过程,图像处理大致步骤以及在生产上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天 《山西林业》2022,(5):46-47
松材线虫病对油松等松科植物不仅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和毁灭性,还具有生物灾害的特殊性和治理上的长期性、艰巨性,对林业生态危害严重。提出了大同市松材线虫病重点预防区、预防对策和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桃源县5年来松材线虫病预防监测体系模式建设的不断完善和总结,认为县级松材线虫病“县、乡、村三级”预防监测体系的建成,具有见效快、投资少、操作方便等优点。该体系一旦启动,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