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T4噬菌体是一种病毒,其基因、结构和生物学特性已清晰,利用各种分子操作技术可以对其进行进一步改造。利用位点特异性诱变,研究T4噬菌体某些基本蛋白的功能;普遍用来进行噬菌体改造的噬菌体展示技术已经成功在T4衣壳平台上展示目的抗原;位点特异性诱变及噬菌体展示技术都可以用于改造噬菌体使其与哺乳动物细胞发生相互作用,也能获得除细菌宿主之外的可被噬菌体感染的细胞;还可在不断发展的噬菌体治疗研究中得到应用。这些噬菌体的改造方法都将会促进疫苗技术、噬菌体疗法和其他生物及医学科学分支的发展。论文对T4噬菌体的蛋白结构、噬菌体展示技术及相关的噬菌体治疗等内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噬菌体展示技术及其在动物病毒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介绍了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基本原理,分别阐述了单链丝状噬菌体、λ噬菌体、T4噬菌体及T7噬菌体展示系统的特点和用途,综述了近年来该技术在动物病毒学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T4噬菌体展示技术是一种将外源蛋白与噬菌体表面特定蛋白质融合并展示于其表面,从而获得特定功能蛋白质的基因工程技术。本文主要介绍T4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原理、展示方式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新近发展起来的将外源肽或蛋白与特定噬菌体衣壳蛋白融合,并展示于噬菌体表面的一项新技术。示系统主要包括丝状噬菌体展示系统、入噬菌体展示系统、T4噬菌体展示系统及T7噬菌体展示系统等。该技术在抗血吸虫疫苗研究上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模拟血吸虫抗原位点和直接作为疫苗载体方面,而在分析血吸虫保护性抗原位点、发现新的功能蛋白或抗原基因方面的应用研究还有待加强。本文就噬菌体展示拉术及其在抗血吸虫疫苗研制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概述,为抗血吸虫疫苗的研究提供。  相似文献   

5.
噬菌体展示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将外源蛋白或多肽的DNA序列插入到噬菌体外壳蛋白结构基因的适当位置,使外源基因随外壳蛋白的表达而表达,同时,外源蛋白随噬菌体的重新组装而展示到噬菌体表面的生物技术。到目前为止,人们已开发出了单链丝状噬菌体展示系统、入噬菌体展示系统、T4噬菌体展示系统等数种噬菌体展示系统。本文主要概述了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基本原理、噬菌体展示系统研究以及技术特点等,并跟踪了目前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侯伟 《中国畜牧兽医》2022,49(5):1688-1696
噬菌体展示技术作为目前应用广泛的展示抗体技术,逐渐成为生产基因工程抗体的重要工具。噬菌体展示技术是以噬菌体或噬菌粒为载体,通过将外源多肽基因整合到噬菌体基因中,以融合表达的形式将外源蛋白展示在噬菌体表面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近年来,噬菌体展示技术在抗体筛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传统制备抗体的方法相比,噬菌体展示技术具有通量高、成本低、操作简单等特点,且通过该技术筛选得到的抗体不仅可在标签蛋白的辅助下进行选择和纯化,还可通过基因测序的方法得到单链抗体的完整基因序列。笔者首先对噬菌体抗体库进行分类,根据抗体的来源将噬菌体抗体库分为天然抗体库和免疫抗体库,通过免疫动物制备的抗体文库的特异性、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天然抗体文库;其次简述了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流程,其中噬菌体表达载体的选择是展示技术的关键,整合了噬菌粒基因的辅助噬菌体侵染其特异性菌株,从而通过抗生素平板对该系统进行选择性筛选;最后讨论了噬菌体展示技术在疾病防控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抗体的首次人源化使同源性抗体在临床上应用成为可能,后续用于预防和治疗病毒性疾病的动物同源性抗体的研发进一步证明了噬菌体展示技术用于生产诊断或潜在治疗试剂的能力。该综述主要聚焦于噬菌体展示系统的构建及其在疾病防控领域的应用,以期对后续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单链抗体的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项技术,该技术可以实现外源蛋白质或多肽基因的表达产物与噬菌体衣壳蛋白融合,进而展示到噬菌体表面。近年来,噬菌体展示技术在动物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筛选动物病毒抗原表位及抗病毒多肽、疫苗研制等领域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文章就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噬菌体展示技术在动物病毒性疾病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以期对后续噬菌体展示技术在病毒性疾病的诊断、防制等方面的应用作指导。  相似文献   

8.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一种强大的高通量多肽筛选技术,常用于确定靶标蛋白的亲和力与结合位点,并广泛应用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下一代测序和微流控技术的出现及发展使噬菌体展示技术成为制备单克隆抗体更为强大和常用的工具。对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历史发展与分类、噬菌体展示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及其在制备单克隆抗体上的应用进行了论述,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噬菌体展示肽库技术是将外源蛋白质或多肽的基因表达产物与噬菌体衣壳蛋白融合,并在其表面展示,进而通过筛选表达有特异肽或蛋白质的噬菌体,得到大量富集,从而获得目的多肽或蛋白质,在DNA序列分析后应用于实践中。本文叙述了噬菌体展示肽库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构建途径、筛选方法及应用现状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噬菌体展示技术(Phage display technology)是以噬菌体或噬菌粒为载体,使外源肽或蛋白基因与噬菌体表面特定蛋白基因在其表面进行融合表达,进而通过亲和富集法筛选表达有特异肽或蛋白质的噬菌体,此技术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许多领域。本文主要介绍了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原理,并就噬菌体表面展示系统的不同类别的表达载体分别做了描述,同时阐述了该展示技术在抗原表位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噬菌体肽库技术筛选抗PRRSV肽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噬菌体展示肽库是一种被广泛用于抗原表位鉴定,结合蛋白筛选的技术。该试验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与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ORF1B复制酶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并进一步验证筛选蛋白的抗病毒作用。以表达纯化的PRRSV ORF1B蛋白CTD包被高亲和性96孔板作为靶蛋白,应用T7噬菌体展示技术对随机12肽库cDNA文库进行筛选,并分析测序筛选的克隆。将筛选出的克隆序列合成后,在体外验证合成多肽的抗PRRSV效果。结果表明,在4轮的噬菌体筛选后,共得到87个阳性克隆,经测序鉴定出11个筛选的12肽,并通过体外抗病毒试验得到P10是一个具有高抗病毒活性的12肽。试验结果为PRRSV的抗病毒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获得高效特异性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NS3(P80)非结构蛋白的纳米抗体。用BVDV灭活疫苗免疫羊驼,测得抗体效价后分离全血中的淋巴细胞。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羊驼重链抗体可变区噬菌体展示文库。经过连续3次吸附-洗脱-扩增的生物筛淘,从中挑选出与BVDV-NS3蛋白结合的噬菌体。对经菌液PCR、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到的单域抗体(VHH)克隆进行基因测序和同源性比对。用ELISA方法验证筛选出的纳米抗体的反应原性,找到与BVDV-NS3蛋白亲和力高的纳米抗体。结果表明,获得插入率为92.8%、库容为1.84×1014 CFU/mL的噬菌体展示文库。ELISA结果和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成功得到1条与BVDV-NS3蛋白具有良好反应性且与VHH同源性较高的纳米抗体序列。本研究利用大肠杆菌成功表达BVDV-NS3抗原蛋白,建立BVDV纳米抗体噬菌体展示文库,筛选到针对BVDV重要抗原蛋白相应的纳米抗体且与VHH同源性较高。试验结果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防控、诊断、治疗及纳米抗体药物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获得高效特异性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NS3(P80)非结构蛋白的纳米抗体。用BVDV灭活疫苗免疫羊驼,测得抗体效价后分离全血中的淋巴细胞。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羊驼重链抗体可变区噬菌体展示文库。经过连续3次吸附-洗脱-扩增的生物筛淘,从中挑选出与BVDV-NS3蛋白结合的噬菌体。对经菌液PCR、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到的单域抗体(VHH)克隆进行基因测序和同源性比对。用ELISA方法验证筛选出的纳米抗体的反应原性,找到与BVDV-NS3蛋白亲和力高的纳米抗体。结果表明,获得插入率为92.8%、库容为1.84×1014 CFU/mL的噬菌体展示文库。ELISA结果和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成功得到1条与BVDV-NS3蛋白具有良好反应性且与VHH同源性较高的纳米抗体序列。本研究利用大肠杆菌成功表达BVDV-NS3抗原蛋白,建立BVDV纳米抗体噬菌体展示文库,筛选到针对BVDV重要抗原蛋白相应的纳米抗体且与VHH同源性较高。试验结果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防控、诊断、治疗及纳米抗体药物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A phage-displayed peptide library was screened using four mAbs directed against bovine herpesvirus 1 (BoHV-1) gE glycoprotein to identify peptides mimicking this glycoprotein. The selected mimotopes allowed us to characterize the epitopes corresponding to the mAbs as continuous and proteinic and to consider using these peptides in further studies. One epitope has been clearly located at the C-terminus of the protein (amino-acids 561-569). The three other mAbs enabled us to stress the immunogenic relevance of the proline-rich motifs of gE. Selected peptides showed no clear sequence identity with gE, but there is a clear link between gE proline-rich regions and the amino-acid composition of the mimotopes. The proline-rich motifs of gE are potentially located in flanking regions involved in the gE/gl glycoprotein complex formation. N-terminal fusion to pill or pVIII filamentous phage protein, C-terminal fusion to the T7 phage capsid protein, biotinylated synthetic peptides and insertion between the non-cleaved CX leader sequence and the C-terminal part of Caulobacter crescentus RsaA protein have been tested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valency of a model peptide. We have diverted the C. crescentus expression system and proven its usefulness using the RsaA protein as a scaffold displaying the peptides of interest. Comparison between these different display systems in an indirect ELISA, indicates that the C. crescentus expression and the T7 phage display systems have some major advantages.  相似文献   

15.
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重组E2蛋白特异性纳米抗体,验证纳米抗体反应原性。使用BVDV灭活疫苗免疫羊驼,分别在第0、21、49及70天采集全血,测得抗体效价后分离全血中淋巴细胞,提取总RNA,反转录后PCR扩增目的片段。目的片段和pCANTAB5E使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连接后转至TG1感受态细胞中,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VHH噬菌体展示文库。再经过3轮"吸附-洗脱-筛选"后得到与BVDV-E2结合的噬菌体,用ELISA鉴定其反应性。结果获得插入率为90.8%,库容为1.02×107 CFU/mL的文库。ELISA结果和序列分析显示,得到2条与E2蛋白具有良好反应性的纳米抗体且与VHH同源性较高的序列。研究结果为BVDV的防控和新型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