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热带季节雨林林窗小气候要素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雾凉季和干热季 ,对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林窗进行了小气候垂直观测 ,通过对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 ,得出热带季节雨林林窗区域昼间树表温、气温、水汽压及相对湿度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 ,发现热带季节雨林林窗边缘壁面不仅具有显著的热力效应 ,而且具有明显的水汽效应 ,并以林窗北侧边缘效应最为明显 .如此的热力、水汽效应势必对林窗区域立体空间的环境异质性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林窗边缘树表温度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该文利用热带次生林林窗边缘树干的表面温度观测资料 ,探讨了昼间林窗边缘和林内树表温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林窗边缘与林内树表温的差异、林窗边缘树表温与林窗中央地表温的差异 .指出在林窗区域 ,受太阳直接照射的东侧和北侧林墙中部存在表面温度高值区 ,是林窗区域除林冠面、林窗地面、林内地面之外的新的第 4热力作用面 ,对探讨林窗区域的热量传输、小气候形成以及林窗边缘植物的侧向生长等均有重要意义 .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林窗小气候形成机制提供研究基础 ,为研究林窗更新以及对生物多样性影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热带雨林林缘不同热力作用面热力特征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片断化森林林缘不仅具有水平空间特征 ,同时也具有立体空间特征 .为探讨立体林缘壁面的热力效应是否存在 ,该热力效应与林内外地面、林冠的差异 ,该文利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南向边缘的表温观测资料 ,采用同期资料对比方法 ,分析了片断化热带雨林林缘不同热力作用面表面温度的水平、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差异 .指出在片断化热带雨林林缘 ,林缘壁面的热力效应是不可忽视的 .在林缘区域 ,除了公认的林外地表面、林冠面和林内地表面 3个热力作用面之外 ,林缘壁面构成了一个新的第 4热力作用面 .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将有助于解释森林边缘的小气候效应和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4.
热带雨林林缘不同热力作用面热力特征初探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片断化森林林缘不仅具有水平空间特征,同时也具有立体空间特征.为探讨立体林缘壁面的热力效应是否存在,该热力效应与林内外地面、林冠的差异,该文利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南向边缘的表温观测资料,采用同期资料对比方法,分析了片断化热带雨林林缘不同热力作用面表面温度的水平、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差异. 指出在片断化热带雨林林缘,林缘壁面的热力效应是不可忽视的.在林缘区域,除了公认的林外地表面、林冠面和林内地表面3个热力作用面之外,林缘壁面构成了一个新的第4热力作用面. 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将有助于解释森林边缘的小气候效应和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热力效应时空分布特征初探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该文利用西双版纳雾凉季和干热季的气温和树表温观测资料 ,通过实测、对比方法 ,探讨了热带季雨林平均气温及其树表温的时空分布特征 .通过对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 ,发现由于热带季节雨林受地方气候和森林结构影响 ,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受到太阳辐射影响的差异 ,导致气温和树表温均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 ,在林冠附近 ,树冠表温和气温及温度日较差均呈现最大值 ,显示了林冠面具有较强的热力效应 ,且其效应在干热季显著 .在 12 :0 0— 16 :0 0 ,树冠附近空气与树冠表层间的热力传输 ,雾凉季树冠附近气温低于林冠表温 ,热量从树冠传向空气 ;而干热季则反之 ,树冠附近气温高于林冠表温 ,林冠从空气中获得热量 .林内的第二冠层上午和下午气温多高于树冠表温 ,中午前后气温低于树冠表温 ,并且干热季的温差的绝对值大于雾凉季 ;而在林内近地冠层热量多是由树冠传向近旁空气 ,显示了热力传输的时空多变特征 .热带季节雨林林内树表温和气温多呈现逆温分布 ;上午树表面为热源 ;中午则反之 ,多是空气为热源 ;而下午树表面与空气多处于热平衡状态 .热带季节雨林中热力作用复杂、多样 ,使得热力效应时空分布趋于多样化 ,导致小气候环境异质性  相似文献   

6.
云南哀牢山常绿阔叶林林窗小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哀牢山北部常绿阔叶林林窗的小气候实际观测资料,对林窗小气候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出结论,由于受太阳辐射和林窗边缘树木的影响,在哀牢山北部常绿阔叶林林窗同样存在小气候要素的空间分布动态位移现象;最大值区域随时间发生变化,造成林窗实际边缘气象要素的变化最为激烈。小气候要素的水平空间差异在不同时段也是各异的,一般在受太阳辐射影响较小的上午和下午,差异不大;而受太阳直接辐射影响较大的中午,差异显著。林窗不同区域气地温差符号的不同,引起热量传递方向截然相反。如此光照、温度分布状况和热量传递的不同,将导致林窗的环境异质性差异,进而影响到林窗区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植物和群分布等,最终影响到森林的更新。  相似文献   

7.
热带森林窗湿热季气温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窗是群落演替的起始地,其本身的特征影响着环境因子,进而影响森林的结构、物种组成,种群动态等,利用西双版纳湿热季次生森林窗的实测气温资料,探讨该林窗气温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热带次生森林窗4个方位不同位置的气温日变化具有2-3个峰值,日平均气温的高低顺序是林窗边缘>扩展林窗边缘>林内;林窗内气温日较差较小,林窗内不同位置相对林窗中央具有增加低温和降低高温的效应,这种增温效应(0.4-0.6℃)较降温效应(-1.4-1.5℃弱,其结果可为林窗小气候形成机制及森林群落的演需求量民更新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哀牢山北部常绿阔叶林林窗小气候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该文利用哀牢山北部常绿阔叶林林窗的小气候实际观测资料 ,初步分析了林窗小气候要素空间分布特征 .由于受太阳辐射和林窗边缘树木的影响 ,林窗的小气候要素存在最大值区域随时间动态位移和要素的空间不对称分布 ,林窗不同区域热量传递方向截然相反的现象 .这将导致林窗的环境异质性差异 ,进而影响到林窗区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 ,植物种群分布等 ,最终影响到森林的更新 .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林窗大小对幼苗更新的影响,以赤水河上游次生林中23个林窗为研究对象,分析林窗大小结构、光照强度和土壤化学性质等空间特征及其对森林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分内形成的林窗以中小型为主,光照强度为林窗>林缘>林内;林窗内光照强度与林窗面积、边缘木平均胸径的相关性不显著,而与边缘木平均高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边缘木平均高度越低则林窗内光度值越高;土壤养分上,80-160 m2林窗较高,<80 m2林窗较低;环境综合指数上,80-160 m2林窗和>240 m2林窗较高,161-240 m2林窗和<80 m2林窗较低;植物群落优势种的幼苗在林窗内出现的频度最高。综合来看,80-160 m2的林窗较有利于森林更新,<80 m2的林窗最不利于森林更新。在森林经营时,根据需要形成合适的林窗能够保持森林的自然更新。  相似文献   

10.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林冠下及林窗中土壤养分对比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林窗形成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季节要林冠下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有效磷和硝化速度(以NO3-N计,分别为2.71%,0.140%〈0.077%,14.56mg.kg^-1和16.28mg.kg^-1.月^-1)都显著地高于林窗下的土壤(分别为1.32%,0.093%,0.047%,3.84mg.kg^-1t -2.78mg.kg^-1.月^-1)。但对于氮净矿化速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湖南省慈利县天心阁32年马尾松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3种不同林窗面积下植物幼苗生态位特征,以期探究林窗促进更新技术。【方法】采取生态群落调查方法对湖南省慈利县天心阁马尾松次生林林窗植被更新特征进行实地调查,运用物种重要值、Levins生态位重叠指数、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以更新幼苗的高度为一维资源位状态,对马尾松次生林灌木层优势物种在不同林窗面积下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林窗更新初期,林窗内灌木层植物种类和数量较林内均得到增加,灌木层优势树种重要值排序呈现显著差异,盐肤木、檵木、铁仔等阳性树种在林窗内排序位置较为靠前。(2)植物在林窗更新初期,其生态位宽度值在不同大小林窗内呈现差异化特征;盐肤木、檵木、小构树、铁仔、山莓的生态位宽度值都表现出中林窗>大林窗>小林窗=林内,其他植物生态宽度值在林窗和非林窗内变化不明显。(3)大林窗(445~480 m2)、中林窗(150~180 m2)、小林窗(68~85 m2)和非林窗(林内)生态位重叠...  相似文献   

12.
辽东山区次生林不同大小林窗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中3种(大、中、小)林窗为对象,通过对林窗内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的监测,探讨了林窗形成早期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非林窗(对照林分)相比,3种林窗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的质量分数无显著影响;而土壤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和微生物生物量磷的质量分数则显著增加(P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取辽东山区次生椿中具有典型性三种面积人工林窗(林窗I〉林窗2〉林窗3)为对象,对生长季初期林窗内部的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空气温湿度,土壤温度和土壤舍水量(O,15cm,15-30cm)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三林窗中央PPFD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且均明显高于昧内:三棘窗各点平均PPFD峰值出现在林窗中心,且北部高于南部;不同的林窗面积、林窗内不同位置及其交互作用时直射先指数(DSF)、散射光指数(ISF)、全光指数(GSF)均有显著影响(p〈0.05),各林窗的全光指数与其平均PPFD值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林窗l、2的地温与其PPFD值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林窗3则不存在这种关系;土壤上层含水量爱蛛窗面积因素影响显著(P〈0.05)。下层含水量受林窗面积影响不显著(P〉0.05);空气相对湿度随林窗面积的增大而增加,但在三林窗之间无明显差异。上述结果表明.林窗面积及林窗内位置的不同.使其小气候环境发生异质性。进而影响到林窗区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植物种群分布等.最终影响到森林的更新。  相似文献   

14.
林窗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化学性质季节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林窗干扰对侧柏林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情况,2012年1月在徐州市九里山东南坡侧柏人工纯林中随机开设27个小、中、大3种尺度的近圆形林窗进行试验,对不同尺度的林窗内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pH、碳、氮等的季节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林窗降低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含水率,不同尺度林窗内根际与非根际土壤pH均中性偏碱性;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的全碳、全氮含量在林窗形成后总体下降;林窗降低非根际土壤C/N,小尺度林窗根际土壤C/N值显著大于对照,小林窗对根际效应的提升更为显著。林窗对土壤C/N值根际效应的影响存在季节上的双反馈作用,林窗尺度、位置会对土壤养分循环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林分生产力,开设半径为4 m大小的林窗对林分发育及养分循环最有利。研究结果可为深入了解林窗对土壤养分动态根际效应的作用,揭示林窗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机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浙江省江山市江郎山木荷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在自然干扰后形成的小、中、大林窗和非林窗内设立调查样地,分析木荷林窗小气候特征、土壤性质和幼苗更新的差异。结果表明:光照强度随林窗大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湿度则相反;温度越低,相对湿度越大。木荷更新密度在中等林窗中最大,在非林窗中最低。中等林窗更新密度密度分别比小林窗、大林窗和非林窗高41.20%、57.15%和49.66%;中等大小林窗的木荷幼苗、幼树高生长和粗生长均比在小林窗和大林窗中的好,表明中等林窗为幼苗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湿度和光照强度。土壤全氮和水解氮影响着幼苗高度和幼苗基径,而幼苗高度和基径受全磷和速效磷的调控。光照和温度对幼苗高度小于50 cm以下幼苗的影响强于相对湿度和土壤养分的。对于幼苗高度在50~100 cm的幼苗,土壤有机质和相对湿度的影响最大,而幼苗高度大于100 cm的幼苗主要受土壤养分的调控,说明林窗大小形成了资源利用和竞争力的差异。从生态系统角度看,林窗大小对C、N、P循环的影响与更新密度相关,并且中等林窗可能是最优的林窗。  相似文献   

16.
格氏栲林林窗更新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格氏栲林林窗调查分析,格氏栲种群在林窗群落内与非林窗内同样占有最大的重要值,表明格氏栲对林窗更新反应不显著,均能在林窗内外更新.研究显示,格氏栲个体在林窗内呈集群分布,种群的直径分布呈贝塔分布,林窗边缘集中了较多的格氏栲植株;在年龄分布结构上,格氏栲在林窗和非林窗内株数比重高峰均出现于10年以下和70年以上,低峰出现于10~70年间,表明格氏栲林存在严重断代现象.因此在经营管理中,有必要人促更新.   相似文献   

17.
从高山松更新苗木所处的立地环境、林窗边缘木对更新苗木的影响、林下枯落物的影响、灌木的影响以及林窗特征等方面选取12个影响因子,以更新苗木的地径和高度为指标,建立并分析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各影响因子在高山松林窗更新过程中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模型拟合程度良好,可以解释要研究的问题;高山松苗木在林窗更新过程中,林窗形成年龄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海拔和最近边缘木高度与高山松更新苗木高度呈负相关,和最近边缘木的距离与更新苗木地径呈正相关。坡度、坡位、坡向、林下枯落物盖度、林下枯落物厚度、灌木平均高、灌木盖度以及最近边缘木平均冠幅等8个因子对香格里拉地区高山松更新苗木生长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杨桦次生林林窗大小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及更新的影响,为人为近自然模拟林窗干扰更新与森林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南段杨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按面积等级选择林窗12个,每个林窗内设置2 m×2 m样方5个,仅调查样方内的乔木幼苗(胸径≤1 cm)和灌木,同时在每个2 m×2 m样方内设置1 m×1 m的草本调查样方1个,另设置相同面积的林内对照样方(CK)12个,以同样的方法进行植被调查。应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4种多样性指标和Sorensen群落相似系数指标,分析大兴安岭南段杨桦次生林不同面积林窗中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差异。【结果】不同面积林窗内乔木更新层更新苗密度为8 333.67~12 833.33株/hm~2,均高于林内8 000.67株/hm~2;林窗内物种数为32~39种,均高于林内物种数20种;无论是林窗还是林内,蒙古栎均为乔木更新层先锋物种,重要值为78.57%~96.07%,但是林窗能够促进其他乔木树种的更新能力,出现蒙古栎优势度衰退的现象;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并非与林窗面积正相关,但是对草本和乔木更新层物种多样性影响显著,林窗内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均大于林内,乔木层Pielou均匀度指数(Ⅰ号林窗除外)、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大于林内,而灌木层各多样性指数仅有Ⅲ号林窗与Ⅳ号林窗均大于林内;不同面积等级林窗内物种数量及相似系数变化不大,分别为25~30和70.42%~78.95%,而与林内的共有种数及相似系数较低,仅为17~20和58.62%~69.23%。【结论】林窗的出现增加了大兴安岭南段植被物种数量及更新苗密度,且使原先锋物种优势度呈现衰退趋势,这在草本及乔木更新层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合肥市地表温度反演及热力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合肥市为研究区,使用Landsat ETM+、Landsat TM遥感数据以及相关的统计年鉴、气象数据,采用单窗算法对研究区地表温度进行反演,得出合肥市地表温度分布图,并对地表温度数据行标准化处理,划分热力景观类型,得到多年的热力景观类型分布图。结合景观生态学方法对景观分类图进行景观指数计算及分析,研究合肥市热力景观格局动态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合肥市1999年、2002年、2006年和2010年都存在明显的热岛效应现象;从2002年到2010年,热岛区域在1999的基础上逐渐扩张,2010年热岛强度整体上有所降低,高温区域比较分散;在斑块类型水平上,中温区、次高温区和高温区的斑块面积比的比重逐年增加,1999年、2002年和2006年低温区为优势热力景观类型,到了2010年则变为中温区;在景观水平上,最大斑块指数逐年减小,研究区域景观不再由少数热力景观类型所控制,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逐年增大,热力景观异质性增加;城市化发展等人为因素是热力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林窗增加了林分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和林下生境的异质性,对林下幼树的更新具有重要影响。黄檗是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研究黄檗幼树的生长状况、空间分布与林窗空间结构的关系,有助于了解其对林下生境的适应性,对促进黄檗种群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以2014年在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内林下栽种的黄檗幼树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对黄檗的生长及存活状况进行了调查,并使用背包式激光雷达获取了样地的林窗空间结构数据。采用空间点格局、生境关联性检验和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林窗对黄檗幼树空间分布及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1)自然生长条件下,7年后黄檗幼树存活率为19.25%,在排除扩散限制后,存活黄檗幼树的空间分布表现为聚集分布。(2)林窗空间结构是黄檗幼树空间分布格局形成的重要原因,黄檗幼树分布与林窗边缘呈显著正关联,而与林冠区呈显著负关联。(3)黄檗幼树的基径在林窗边缘显著高于林冠区和林窗中心(P <0.01),在林冠区与林窗中心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黄檗幼树的冠幅和树高则呈现显著的梯度变化(P <0.05),即林窗边缘>林冠区>林窗中心。【结论】研究表明林窗对黄檗幼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