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花生抗锈病和叶斑病间的相关分析姜慧芳,段乃雄,胡端红(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武汉430062)花生锈病和叶斑病是危害花生最为严重的叶部病害。单独发病时,可引起荚果减产25%~50%,若两种病害同时发生时,可引起荚果减产70%或更为严重。这两种病害的...  相似文献   

2.
3.
花生叶斑病抗性与产量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友霖  赖明芳  曾彦  漆燕 《花生学报》2003,32(Z1):133-137
用43份材料研究了花生叶斑病抗性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抗病性呈二次抛物线关系,抗病性对丰产性的制约程度接近20%;出仁率与抗病性近于呈负的直线关系;单株饱果数、百果重与抗病性之间表现曲线相关趋势,但相关系数远不显著.从研究结果预测通过对抗病性、单株饱果数、百果重的选择,可选育出抗病高产品系;通过对早熟-丰产性的选择,可选育出耐病高产品系.  相似文献   

4.
花生叶斑病是我国花生上常发和普发性病害。田间成害的叶斑病有褐斑、网斑、黑斑和焦斑4种,其中为害最重的有褐斑和网斑。花生受害后一般减产15-30%,严重时可达50%。花生叶面喷施杀菌剂是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有效措施。为了筛选防治花生叶斑病经济有效的新农药,对北京军区红旗激素厂研制的新杀菌剂抗枯宁进行了田间药效测定。  相似文献   

5.
6.
花生叶斑病的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微微 《杂粮作物》2004,24(1):50-51
在花生上进行防治叶斑病5个不同药剂试验说明,花生生长中、后期采用杀菌剂与富尔655叶面肥混合喷施,是防治花生叶斑病,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生物药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花生叶斑病防治筛选出安全、高效的生物药剂,经室内外试验测定了7种生物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的毒力和药效。丁子香酚、申嗪霉素对花生褐斑、黑斑、网斑病菌菌丝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均小于1mg/L,明显低于生产上常用化学药剂多菌灵的EC50值。1%申嗪霉素悬浮剂600、800、1000倍的田间防效均在80%以上,优于对照药剂多菌灵的防效。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600倍、80%乙蒜素乳油1000倍防效达到45%,与对照药剂防效相当。1%申嗪霉素悬浮剂、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80%乙蒜素乳油是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有效生物杀菌剂。  相似文献   

8.
不同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效及公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田试验表明,多菌灵、百菌清和农抗120交替使用对花生叶部病害有明显的防治效果,而不同杀菌剂的组配方式对防治效果影响不大;当多菌灵、百菌清或农抗120单独使用时,多菌灵和百菌清的效果明显好于农抗120;花生病叶率、病情指数和有效叶面积与荚果产量相关极显著,在新药剂试验初期,用上述指标直接评价农药的防效更经济;杀菌剂对土壤中真菌有一定的影响,而对细菌和放线菌影响不明显,因此不会对土壤带来明显的公害.全生育期喷施3次杀菌剂,在花生收获前一个月停止用药,对花生籽仁不会产生明显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不同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防治效果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新型药剂,以传统药剂多菌灵为对照,采用三次叶面喷雾法测定了12种新型杀菌剂对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12种新型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在18.27%~44.24%之间,其中有效成分为25%吡唑醚菌酯、60%唑醚·代森联、32.5%嘧菌酯·苯醚甲、12%氟环唑、490g/L丙环·咪鲜胺、30%苯甲·丙环唑、46.1%氢氧化铜的防治效果较好,达到30%以上。从产量结果来看,各处理对花生产量增幅在10.53%~25.00%之间,其中增产效果最好的是75%肟菌·戊唑醇、25%吡唑醚菌酯、60%唑醚·代森联,增产效果分别为25%、20.8%和20.3%,显著优于其他药剂。总体来看,12种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与增产效果呈一致趋势。  相似文献   

10.
花生叶斑病流行程度与相关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1993~2000年连续8年田间系统观测调查研究结果,用花生叶斑病的年度流行程度(病情指数)与相关因子统计分析表明,花生叶斑病的年度流行程度以花生苗期(5~6月份)的平均湿度的正相关系数、通径系数最大,是花生叶斑病流行程度的主导因子,生产上可以花生苗期的平均湿度为主要依据,及时提出必要的防治措施,控制花生叶斑病的流行程度。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明确不同花生品种对花生褐斑病和网斑病的抗性,为品种选育及田间病害防治提供依据。采用田间病圃鉴定法鉴定了花生不同品种对褐斑病和网斑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参试的9个花生品种中有6个品种对花生褐斑病的相对抗病指数在0.6以上,花育23、日花1号和四粒红属于高抗病类型,其中花育23相对抗病指数最高为0.87;鲁花8号、青花7号和冀花4号属于抗病类型。13个花生品种中只有2个花生品种对花生网斑病的相对抗病指数在0.6以上,其中花育36属于高抗类型,相对抗病指数为0.81;农大056属于抗病类型,其余花生为敏感性,但是每个花生品种对花生叶斑病的综合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2.
在大田条件下,通过使用百菌清、苯醚甲环唑、醚菌酯在连作3年花生的苗期、始花期和盛花期以不同组合方式进行喷药处理,探讨3种药剂对连作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施药剂处理区对叶斑病都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其中以醚菌酯施3次药处理发病率最低,苯醚甲环唑施3次药处理的防治效果最佳,百菌清施3次药的增产效果最高。  相似文献   

13.
白菜黑斑病是危害生产的真菌性病害,在中国北方地区频频流行,已经成为白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该文从黑斑病病原研究、抗性鉴定、抗性遗传规律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该病害的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不同玉米品种对弯孢霉叶斑病的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学林  邢光耀 《玉米科学》2006,14(3):167-169
试验对20个玉米品种进行抗病性研究,并对其产量损失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弯孢霉叶斑病存在着一定的抗病性差异,中感品种为鲁单981,病情指数为16.10,其余的品种皆为中抗。除此之外,还分析了影响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发生的因素,其发病程度除受品种抗病性等因素的影响外,主要取决于8月中、下旬的温度、湿度、降雨量和光照时数。  相似文献   

15.
玉米灰斑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详述了玉米灰斑病的病原学、发生规律、致病与抗病机理及综合防治理论的主要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玉米灰斑病病原学和发生规律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提出了玉米灰斑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并对玉米灰斑病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镉胁迫对花生叶片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镉胁迫对花生叶片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镉胁迫(1.00mg/kg)对豫花15号和XB023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保护酶活性影响不大,叶片未表现明显衰老;中度镉胁迫(2.50mg/kg)降低了豫花15号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增加了SOD、POD、CAT含量,叶片出现衰老迹象,但对XB...  相似文献   

17.
辽宁花生褐斑病发生及时间流行动态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辽宁地区花生褐斑病发生危害及流行规律,以期指导病害防治。本试验采用五点取样法,对辽宁省不同产区及不同品种花生褐斑病进行调查。2011年和2012年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不同产区病害均有发生,沈阳产区病害发生严重,兴城地区病害发生较轻,且多数产区2012年病情指数高于2011年。不同品种间病情指数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四粒红最重,白花生最轻。通过SAS软件分析表明,Logistic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花生褐斑病病情指数随时间流行动态。  相似文献   

18.
玉米灰斑病及抗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曹国辉 《玉米科学》2009,17(5):152-155
玉米灰斑病由尾孢菌引起。尾孢菌在玉米叶粉碳酸钙琼脂培养基上能够产生分生孢子。采用注射法可以进行人工接种,空气湿度大、温度适宜条件下利于病害发生。参考玉米大、小斑病国家调查标准,提出9级标准记载植株灰斑病发病级别。研究表明,以推广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辅助以栽培管理的综合防治措施是防治玉米灰斑病的有效途径。目前,在我国主要玉米种质中,仅有PB类群种质表现为抗灰斑病,四平头、旅大红骨、PA等类群种质多表现为感病。随着玉米灰斑病危害加重,应加强玉米灰斑病抗性基因发掘、种质改良和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5种药剂对春秋两造花生叶斑病的防效,以及对花生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百泰对春造花生叶斑病防效较好,阿米妙收对秋造花生叶斑病防效较好;药剂处理对总分枝数、结果分枝数、出仁率无明显影响,对主茎青叶数、饱果率有促进作用,对主茎高、侧枝长既有促进也有抑制;百泰、凯润对两造花生增产均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