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效唑和营养元素配施对水稻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叶面施用营养元素和多效唑对水稻产量、根系以及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物质与多效唑配施效果最佳,能增加根生物量,提高根系活力,促进水稻对养分的吸收,测产结果显示该处理水稻有效穗为10.6穗/株,每穗实粒数为94粒/穗,结实率为91.6%,千粒重为19.96 g,较对照增产11.89%;且能够调节水稻株高,增强抗倒伏能力,增加水稻植株和谷粒中磷和钾的积累,为多效唑和营养元素复配在水稻上的应用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2.
晋南旱地小麦区试品系农艺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晋南旱地小麦育种发展趋势,对2006—2015年晋南旱地小麦区试参试的121份品系进行农艺性状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产量变异系数最大(29.74%)。产量三因素变异系数顺序为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单位面积产量与有效穗数(0.869**)、株高(0.878**)、穗粒数(0.775**)、有效分蘖率(0.735*)、千粒重(0.593**)、穗长(0.519**)和最高总茎数(0.371**)极显著正相关,与基本苗(0.191*)显著正相关,与生育期(-0.291**)极显著负相关。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有效分蘖率和生育期对单位面积产量的直接贡献较大,依次为有效穗(0.591)穗粒数(0.373)千粒重(0.266)株高(0.093)有效分蘖率(|-0.069|)生育期(0.059),它们决定了单位面积产量97.65%的变异。2006—2015年山西省南部旱地小麦品种产量的提高是在保证穗数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穗粒数和提高千粒重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5):5092-5097
山栏稻是海南特有地方稻,其稻米价格较高,近年来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山栏稻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株高较高,易倒伏,严重威胁产量。本研究以乐东山栏稻‘LD-1’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水平肥料与多效唑处理下山栏稻株高、产量等农艺性状的变化规律,筛选能够大幅降低株高的施肥水平和多效唑使用浓度。不同水平施肥主要通过影响每穗实粒数导致产量改变。多效唑处理主要通过降低株高和增加单株有效穗数来增加产量。在不同肥料水平和多效唑处理同时作用的情况下,虽然每穗实粒数呈现显著降低,但‘LD-1’产量的提高主要通过降低株高、增加单株有效穗数和千粒重来实现。研究结果表明,每亩施复合肥20 kg,并于播种后35 d喷施225 mg/kg的多效唑进行处理(A3B3),株高比对照降低了25.29%,单株有效穗数增加了34.28%,产量提高33.64%,该处理为最佳的浓度组合。本研究为山栏稻高产稳产及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不同土壤条件下追施锌肥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不同土壤条件下追锌肥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进行盆栽试验,以津强8号为供试材料进行研究。试验设黑土(A1)、潮土(A2)、红土(A3)3种土壤和不追肥(B1,对照)、拔节期追锌肥(B2)2个处理。结果表明:在3种土壤条件下,子粒产量表现为黑土>潮土>红土,土壤处理间差异显著。追施锌肥比对照显著提高了穗长、穗粒数、千粒重。黑土结合追锌处理,小麦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均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合。小麦子粒蛋白产量表现为黑土>潮土>红土,土壤处理间差异显著。追施锌肥的小麦子粒蛋白产量显著高于不追施锌肥处理。  相似文献   

5.
据1990年我们在安次区南尖塔乡北尖塔村千亩吨粮田的小麦喷多效唑和压麦试验结果,压麦的比不压的株高降低6.8厘米,穗长、一穗粒数、一穗粒重和千粒重分别增加0.36厘米、0.4粒、0.04克……  相似文献   

6.
关中地区小麦品种产量与产量结构遗传改良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对陕西关中地区60多年来小麦品种产量及产量结构的遗传改良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在现代栽培技术条件下, 目前的推广品种比地方品种增产近1倍(95%), 生物学产量和收获指数分别增加23.1%和58.4%, 90年代以前产量的提高主要来源于千粒重增加, 在90年代则千粒重和穗粒数均有较大幅度增加, 单位面积穗数相对稳定。 现代矮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春性小麦品种和半冬性小麦品种区试资料的分析摸清了两种不同类型小麦三个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关系的密切程度,即小表产量构成因子对产量的作用,春性小麦为穗粒数>千粒重>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半冬性小麦为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且三者之间存在强烈的交互作用,相互矛盾,相互补偿。  相似文献   

8.
旱地条件下冬小麦产量和农艺性状对养分投入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玲  王朝辉  李生秀 《作物学报》2010,36(7):1192-1197
以9个旱地冬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其产量及主要农学性状与养分投入水平的关系。与不施肥对照相比,在低、高水平养分投入条件下小麦籽粒产量分别提高20%和40%,生物量提高17%和35%,单位面积穗数增加11%和25%,穗粒数增加8%和10%。高产品种的生物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及其随养分投入增加而提高的幅度显著高于低产品种。千粒重不受养分投入水平的影响。旱地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生物量、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均随养分投入水平的提高而显著提高,并且存在品种间差异。高生物量、高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是旱地高产品种的重要特征,它们对养分投入的敏感响应是高产品种养分投入提高后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马铃薯喷施生长调节剂的作用与使用方法,以马铃薯品种‘冀张薯8号’为材料,选用生长调节剂多效唑和矮壮素,在马铃薯现蕾期、开花期、淀粉积累期喷施,对叶绿素含量、株高、产量及大小薯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马铃薯植株生长期内喷施多效唑和矮壮素都可有效降低株高、提高叶绿素含量和产量,开花期喷施株型合理,鲜薯总产量和大薯产量最高。所有处理和对照相比株高降幅在16.1%~43.4%之间,叶绿素含量SPAD值提高1.8%~36.5%,产量提高1.7%~35.57%。以50%矮壮素400倍液,多效唑675 g/hm2,在马铃薯开花期喷施,较不喷施的处理分别增产28.0%和35.57%。  相似文献   

10.
以"京冬11号"小麦品种为试材,采取小区对比与多点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播期、施肥以及耕层土壤盐碱含量对冬小麦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播期的推迟,各处理从播种到出苗的天数逐渐增加,生育期天数逐渐缩短,A2处理越冬成活率、成穗率为50.7%、37.6%,单产544.9kg/667m2,比A1、A3处理增产了45.1%和9.2%。②在施肥量相同的前提下,B1处理的单位面积收获穗数、每穗小穗数、穗粒数均高于其他处理,单产519.0kg/667m2,比B4、B2、B3增产了3.4%、6.1%和17.8%。③冬小麦遭受盐碱危害,因生长发育受抑制而严重减产,其叶片叶绿素含量、单位面积收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1.
高产栽培条件下夏玉米农艺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分析了16个玉米杂交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各农艺性状的关联度排序为:单位面积粒数>灌浆期(d)>灌浆期占总生育期的比>千粒重>穗粒数>生育期(d)>株高>叶片数>成熟时绿叶数>单位面积穗数>单位面积根条数>最长根.进一步分析表明,与高产栽培条件相适应的杂交种是单位面积粒数较多、穗粒数和千粒重较高的中大穗耐密型玉米杂交种;在植株形态性状适合程度上首先表现在有一定的株高和叶片数、根条数;在生育期上灌浆时间的长短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因此获得高产应选用生育期较长、灌浆时间占全生育期50%以上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化学杀雄配制出杂交种衡杂102,表现出较好的高产性、节水性及适应性。水处理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超标优势为5.77%和3.97%,均达0.05显著水平;千粒重、产量超标优势为9.36%和12.21%,达0.01极显著水平。节水处理平均产量482.44 kg/667 m2,比对照增产8.29%,名列30个参试品种第1名。通过杂种优势利用,可以选育出高产、节水的小麦杂交种。  相似文献   

13.
寒地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留茬带状分层旋耕、苗带全层施肥、免除水整地的保护性耕作方法,研究了寒地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高产群体平均产量为8467.54kg/hm2,比常规耕作增产3.0%,且在总肥料为509.7kg/hm2时,最有利于增产;保护性耕作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小于常规耕作,是由于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高的负相关造成的;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的增加,是水稻保护性耕作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不同播量对小麦农艺性状、产量及生产效益的影响,以郑麦369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4个播种量处理:处理1(150 kg/hm~2)、处理2(187.5 kg/hm~2)、处理3(225 kg/hm~2)和对照处理4(对照,262.5 kg/hm~2),于开封市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量对小麦的生育时期没有影响,但对单株茎蘖数、基本苗、株高、群体数量、单位面积穗数、分蘖成穗率、穗粒数、千粒质量、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产值、单位面积生产成本、单位生产效益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播量的增加,小麦基本苗、株高、单位面积穗数和单位面积生产成本均呈递增趋势;而分蘖成穗率、穗粒数、千粒质量均随着小麦播量的增加而降低;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产值、单位面积生产效益随着小麦播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同一播量处理,随着小麦的生长,单株茎蘖数增加,群体数量也随之增加;同一生育时期,随着小麦播量的增加,单株茎蘖数呈下降趋势。因此,综合农艺性状、产量、生产效益等指标,在黏土区及与本试验相同或相近的条件下,郑麦369的最佳播量为150~187.5 kg/hm~2。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近年河南省小麦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为河南省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利用2005~2012年河南省小麦冬水组区域试验数据,对新审定的品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平均产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平均每年提高40.529kg/hm2。千粒重年增长0.7703g,其他主要农艺性状均呈上升趋势,但穗数和穗粒数呈下降趋势。新品种平均产量和最高产量均比对照增产幅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穗数>千粒重>生育期>穗粒数>株高;3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顺序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近年来河南省小麦产量水平稳步提高,各因素得到很好的协调发展。根据分析结果结合河南省生态及种植条件,小麦育种和高产栽培应采取在大群体的基础上,主攻千粒重,将大群体与大穗相结合,同时注意三要素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冬小麦茎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设置喷施175 mg/kg多效唑(SP1)、300 mg/kg矮壮素(SP2)、350 mg/kg麦巨金(SP3)、333 mg/kg劲丰(SP4)、300 mg/kg缩节胺(SP5)、333 mg/kg碧护(SP6)和清水对照7个处理,对冬小麦株高、节间长、茎粗、茎干质量、抗倒伏能力、产量及产量构成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数植物生长调节剂降低小麦株高,增强茎秆基部抗折力和抗倒伏能力,抗倒伏能力:SP3SP6SP4SP1SP5SP2CK。不同处理对小麦基部节间长的效应为:第1节第2节第3节。籽粒产量SP3SP5SP6SP1SP2CKSP4,其中SP3、SP5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较对照分别增加3.2%和2.3%。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受到的影响较大,千粒质量较小。2013-2014年小麦未发生倒伏的情况下,喷施多效唑、缩节胺的效果好于其他生长调节剂。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滨海盐碱地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选取8个小麦品种(系)在大田盐碱地上种植,并对其花后旗叶可溶性物质、灌浆速率的动态变化及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穗粒数等产量形成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个小麦品种(系)的可溶性物质、灌浆速率及产量等呈现不同的差异性。盐碱条件下随时间的延长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升高,灌浆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盐碱条件下品种间穗粒数、千粒重差异不显著,而单位面积穗数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新春6号为对照,对11个春小麦新品系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与对照相比,株高得到降低,成穗率、穗长、结实小穗数、主穗粒数、主穗粒重得到提高,不孕小穗数得到减少;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排序为:不育小穗数>总茎数>成穗率>主穗粒重>基本苗>主穗粒数>千粒重>收获穗数>穗长>株高>结实小穗数>生育期。新品系2002-59、LX-49、2005-15分别比对照新春6号增产5.47%、2.13%和1.07%,其增产因素是千粒重、主穗粒数、粒数和粒重比对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小麦单株种子生产潜力及相关性状特征,以57个不同基因型F2代小麦超高产单株为材料,对超高产单株产量性状、相关性状间的相关、通经和回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超高产单株(≥80 g/单株)田间选择概率为0.00518%;(2)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小穗数、穗粒重和容重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孕小穗数呈显著负相关,株高、穗长和千粒重相关不显著;(3)株穗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决定单株产量的65.33%,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株粒数分别决定单株产量的19.92%、18.15%、13.72%和5.6%。≥80 g/株的单株田间选择概率为0.00518%。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超级稻Ⅱ优明86的高产结构特征,根据2006~2012年131套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结构,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穗数对产量的贡献率为49.02%,穗粒数为27.27%,千粒重为11.92%,结实率为8.37%。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对总粒数的贡献率分别为52.33%和46.68%。总粒数对库容量的贡献率为91.68%,千粒重为11.92%。库容量对产量的贡献率89.44%,结实率的贡献为8.37%。说明Ⅱ优明86的高产、超高产的关键是应培育多穗大穗,增加单位面积的总粒数,扩大库容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