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北京农业》2015,(7):18-19
<正>1哪些水产品不宜吃死鳝鱼、死甲鱼、死河蟹这些水产品只能活宰现吃,死后食之极易中毒甚至有生命危险,所以不能吃。皮青肉红的淡水鱼这类鱼往往鱼肉已经腐烂变质,含组胺较高,食后会引起中毒。染色的水产品如给黄花鱼染上黄色,给带鱼抹上银粉,着色用的化学染料对人体健康不利,购买这类鱼时一定要细心辨别。2怎样选购质量好的鱼类质量好的鲜鱼,眼睛光亮透明,眼球突起,鳃盖紧闭,鳃片呈粉红色或红色,无黏液和污物,无异味,鱼鳞光亮、整洁,鱼体挺而直,鱼肚充实、  相似文献   

2.
一、发病症状:草鱼常见病有:①肠炎病、赤皮病、烂鳃病,常会并发。症状:体表局部出血,鳍基部充血,鳞片易脱落,鳃部黏液增多,并附着污物,鳃丝肿胀,腹部膨大,鱼肛门充血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或脓血流出。②出血病,体表、肌肉或内脏器官出现斑点片状出血,严重时肌肉全部发红,鳃出血或苍白色,肠道无食物、充血、糜烂。  相似文献   

3.
1.选购活鱼鱼体应活力足、游动有力,没有翻肚上浮,可通过"一看、二嗅、三摸"来识别.一看鱼体,应有正常光泽,体表完整,体形匀称;鲜鱼鱼眼应明亮无浑浊,鳃丝清晰呈鲜红色,鱼在水中活动速度快、频率高.二嗅气味,不应有腥臭或腐败味.三摸鱼身,新鲜的鱼,手指按压不凹陷,肉质紧实有弹性,鱼鳞不易脱落. 2.选购冰鲜鱼需注意其新鲜...  相似文献   

4.
正挑选鱼肉,首先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水产品;其次要掌握窍门。从鱼的各个器官都可以辨别出这条鱼的生存状态及鲜活程度。下面就教您六招。1.鱼鳃。新鲜的鱼鳃盖紧闭,色泽鲜红,有的还带血,无黏液和污物,无异味。鱼鳃淡红或灰红,鱼已不新鲜。如鱼鳃灰白或变黑,附有浓厚黏液与污垢,并有臭味,说明鱼已腐败变质。2.鱼眼。新鲜的鱼眼光洁明亮,略呈凸状,完美无遮盖。不新鲜的鱼眼灰  相似文献   

5.
冬季是渔业的农闲时节,大部分鱼类都已捕捞上市,越冬的水产品较少,很容易放松对水产养殖的管理和鱼病防治工作。其实,冬季也是鱼病发病率较高的季节。因此,冬季防鱼病十分重要。冬季比较常见的鱼病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斜管虫病由斜管虫寄生于鱼的鳃部而引起。病鱼的体表和鳃分泌大量黏液,同时组织被破坏,形成淡灰色薄膜,严重影响鱼的呼吸机能,使之呼吸困难而死亡。  相似文献   

6.
<正>目检是检查鱼病的主要方法之一,重点检查体表、鳃、内脏三部分。一般常见鱼病部位主要集中在体表、鳃瓣和肠道,目检能较为容易地看到它的病状和寄生虫情况,但要作出确诊,还要取半死不活或刚死不久的新鲜病鱼来检查。否则,如组织腐烂,炎症消退,病原解体,则较难作出诊断。 1.体表检查 从鱼池捞出病鱼或刚死的鱼,按顺序从头部、嘴、眼、鳃、鳞片、鳍条末处仔细观察。在体表上一些大型病原体,如水霉、线虫、锚  相似文献   

7.
以发生鲫鱼鳃出血病的4个池塘为对象,以鱼体肝、胰、脾、肾脏的混合物、鲫鱼体表黏液、鲫鱼鱼卵和水体浮游生物为试验材料,采用PCR扩增后电泳检测239 bp的鲤疱疹Ⅱ型病毒(CyHV-2)特异条带的方法,证实这4个池塘发生了CyHV-2病,鲫鱼肝、胰、脾、肾脏中含有CyHV-2;鲫鱼体表黏液中检测到CyHV-2,在部分雌性鲫鱼个体的卵巢中也检测到了CyHV-2,提示通过鱼体体表黏液在鱼体之间、通过鱼卵向鱼苗传播CyHV-2的可能性。在鲢鱼内脏中检测到CyHV-2,而其他种类如草鱼、鳙鱼、野杂鱼,以及浮游生物中没有检测到CyHV-2,提示通过池塘中其他种类传播CyHV-2的可能性,但主要传播途径还是依赖鲫鱼的体表黏液进行横向传播,通过鱼卵进行纵向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确定一例鲫(Carassius auratus)鳃出血症的病原。【方法】无菌操作条件下从患病鱼的肝脏、脾脏等病原灶处分离病原菌;利用压片法取鳃丝、体表粘液进行观察,检查是否有寄生虫感染;取鳃、肝脏、脾脏、肾脏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鲤疱疹病毒Ⅱ型病毒(Cyprinid herpesvirus 2,CyHV-2),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组织病理学技术以分析鳃出血症的病因。【结果】结果发现,病鱼尾鳍末端发白,鳃丝出血、末端轻微溃烂,有少量红色腹水;寄生虫学检测未发现鳃丝和体表黏液有寄生虫寄生;通过微生物学诊断,未见病原菌生长;PCR检测结果显示患病鲫体内CyHV-2呈阳性;组织病理学检测表明,患病鲫的主要损伤靶器官为脾脏、鳃、肾脏、肠道、心脏和肝脏,主要引起重度鳃出血和坏死性鳃炎,重度坏死性脾炎、中度至重度肠炎、中度至重度坏死性肾炎、中度坏死性心肌炎和中度心内膜炎和轻度坏死性肝炎。【结论】推断本次鲫鳃出血症为CyHV-2感染导致。  相似文献   

9.
采用免培养的16S rDNA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对海水网箱养殖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鳃和体表粘附菌群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青石斑鱼鳃粘附菌群结构相对简单,存在绝对优势种群,体表粘附菌群结构较为复杂,无绝对优势种群,聚类分析表明青石斑鱼鳃与体表粘附菌群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性(相似度52%),而个体间鳃或体表的粘附菌群结构相似性较好。测序结果表明青石斑鱼鳃与体表粘附菌群以未培养菌为主,鳃的绝对优势菌为Panntoeasp.,体表相对优势菌为Meio-thermussp.、UnculturedAcinetobactersp.、Wautersiella falsenii与未培养菌,提示在生产实践中采用复合菌制剂似乎更为可行。PCR-DGGE技术能区别青石斑鱼鳃与体表粘附菌群的多样性,在可定植益生菌筛选上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胡嘉俊 《新农业》2006,(5):37-38
一、细菌性烂鳃病病原是鱼害黏球菌,习惯上称烂鳃病。该病主要为害草鱼和青鱼,水温15℃以上开始发生,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症状:病鱼体色发黑,鳃盖中间部分常糜烂成一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鳃上黏液增多,鳃丝肿胀,鳃的某些部  相似文献   

11.
1.细菌性烂鳃病与鳃霉病:病鱼共同特征是鳃瓣受损.腐烂变白。明显的区别是.细菌性烂鳃病鱼主要表现为:鳃丝腐烂发白,鳃丝尖端骨外露.附有污泥和黄色黏液。鳃盖骨内表皮充血.表面常被腐蚀成不规则的透明小洞。鳃霉病病鱼主要表现为:鳃瓣点状出血.部分鳃丝发白并呈坏死、腐烂状。  相似文献   

12.
1 斜管虫病 1.1 症状鲤斜管虫寄生于鱼鳃,体表刺激寄主分泌大量黏液,皮肤和鳃部表面呈苍白色,严重时病鱼群集水面,游动无力,鱼体消瘦发黑,有的头、嘴、鳃及全身都黏满了泥脏物,并拖着链条状物,因此又有人称为“拖泥病”。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澳洲银鲈、鲫鱼、黄颡和黄鳝不同组织的溶菌酶活性并用SPSS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有鳞澳洲银鲈和鲫不同组织溶菌酶活性的大小次序均为:肾脏>血清>肠粘膜>脾脏>鳃,除血清和肠粘膜间外,其余组织间皆差异显著(P<0.05),且肾脏远远高于其它组织,与其它组织间差异极显著(P<0.01);无鳞黄颡和黄鳝组织中溶菌酶活性的大小次序均为:肾脏>脾脏>肠粘膜>血清>鳃>体表黏液,不仅肾脏里的溶菌酶活性极显著地高于其它组织(P<0.01),脾脏里的溶菌酶活性也显著地高于肠粘膜、血清和鳃(P<0.05),但体表粘液里几乎检测不到溶菌酶活性。比较不同鱼类中相同组织溶菌酶活性得到,无鳞的黄鳝和黄颡鱼溶菌酶活性在所检测的组织中均接近或显著地高于有鳞的鲫鱼和澳洲银鲈(P<0.05),但鲫鱼和澳洲银鲈间除肾脏外,其它组织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正到市场买鱼总希望卖家能将鱼处理干净,回家便能下锅烹调。先刮掉鱼鳞,再取出鱼肠、鱼肝,有些甚至连鱼鳔都扔掉。吃完鲜甜美味的鱼肉,剩下鱼骨最后弃置垃圾中。每个环节似乎都处理得很到位,但你却扔掉了鱼身上的很多宝贝。鱼身上这五个宝贝,营养不逊于鱼肉,扔掉太可惜!1.鱼鳞。鱼鳞是鱼的外骨骼,营养丰富,特别是其所含的胶原蛋白非常丰富。鱼鳞中还含有丰富的钙、磷、卵磷脂和甲壳素等营养物质。鱼鳞常见的吃法是做成鱼鳞  相似文献   

15.
高军  李国伟 《吉林农业》2010,(11):210-210
草鱼夏花是一种经济效益比较好的养殖。放养的草鱼夏花鱼种应该体质健壮、鳞片完整的、体表光滑的。草鱼夏花的放养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烂鳃病的发生。病鱼会出现一种俗称"开天窗"的现象,即:鱼鳃的表面皮肤呈现发炎充血的现象,鱼鳃的中间部分会出现透明的小窗,粘液在鳃上会增多,鳃丝也会肿胀。防治草鱼夏花的爆发性烂鳃病是养殖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养殖能否顺利地进行,获得经济收益。防治的办法要把在病发前做好预防,不可避免的病发后采用相应的药物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正>一、发病症状发病早期,鱼就有明显征兆:鲢、鳙鱼表现出活动异常,聚集在水面表层游动;背鳍、尾鳍常露出水面。活体检查,肉眼可见体表有出血斑块,也可见锚头鳋成虫,鳃片多黏液,有的也有中华鳋寄生;体腔液、内脏、肠内容物则基本正常。此时应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7.
看鳃识鱼病     
正对鱼鳃部的检查,重点是检查鳃丝。首先应注意鳃盖是否张开,然后用剪刀剪去鳃盖,观察鳃片的颜色是否正常,黏液是否较多,鳃丝末端是否有肿大和腐烂现象。如是细菌性的烂鳃病,则鳃丝末端腐烂,黏液较多;鳃霉病,则鳃片颜色比正常鱼的鳃片颜色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稀土元素在渔业养殖上的科学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饲料中添加20、42、65 mg/kg的硝酸铈饲喂鲤鱼30 d,利用AB-PAS染色方法研究铈对鲤鱼鳃及消化道各部位黏液细胞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鲤鱼鳃及口腔顶壁、前肠、中肠、后肠黏液细胞的密度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鲤鱼鳃及消化道各部位Ⅱ型黏液细胞密度增加,Ⅳ型黏液细胞密度降低.此外,铈也能增加鳃丝、中肠Ⅲ型黏液细胞密度,降低鳃、前肠、中肠I型黏液细胞密度.[结论]饲料中添加一定剂量的硝酸铈能显著增加鲤鱼鳃及消化道不同部位黏液细胞的密度.  相似文献   

19.
应用扫描电镜对鳜Siniperca chuatsi鳃的表面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鳜鳃的表面结构和微细结构与其他硬骨鱼类基本相似,鳃弓和鳃丝表面分布有规则或不规则的微嵴结构,鳃小片表面凹凸不平,不存在微嵴结构;鳃弓着生在鳃耙的周围,有许多类似于小的鳃耙构成的区域;扫描电镜下能分辨出鳜鳃上的扁平上皮细胞、黏液细胞和泌氯细胞。鳃弓及鳃丝表面的扁平上皮细胞具有不规则分布的微嵴结构,且前者扁平上皮细胞间的界限清楚,而后者的界限模糊;鳃弓和鳃丝上的黏液细胞数量明显多于鳃小片;鳃小片基部有泌氯细胞分布,但数量很少。这些结构特点与其生理功能和生活习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东方次睾吸虫体被两种电镜观察:口吸盘有纤毛圆丘型乳突。背面和腹面前3/5体表有鱼鳞状簇生棘,前端密集,后端稀疏;皮层薄,突起小,无分泌腔、管、孔,皮层下有皮层细胞。腹面后2/5体表无棘,皮层厚,突起大,有分泌腔、管、孔,皮层下有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