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1998-2018年广东省水稻生产数据为基础,采用集中度分析了过去二十年广东省水稻生产区域变迁情况,结果表明:过去二十年,广东省水稻生产区域布局逐步向粤东西北优势区域聚集,基本形成了粤西高产稻作区和粤北优质稻作区;全省的两极分化加强,珠三角水稻生产逐步减少,优势区域聚集更加明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政策、资源、效益和城市发展对水稻生产区域变迁的影响,并提出了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科技水平,加快经营体系建设等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主要农作物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本文利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分析了湖南省1996-2007年期间主要农作物生产区域比较优势,结果表明:湖南省14个市(州)中,具有水稻区域比较优势的有9个市,具有油菜区域比较优势的有7个市,具有大豆区域比较优势的有7个市,具有甘薯区域比较优势的有8个市,具有烤烟区域比较优势的有5个市,具有苎麻区域比较优势的有3个市,具有棉花区域比较优势的有3个市.为此,要合理调整农作物地区布局,充分发挥区域优势,鼓励和扩大苎麻、水稻、油菜和烤烟4种优势农作物的生产,稳定和适度调整甘薯、棉花和大豆3种弱势农作物的生产,提高农作物的比较优势水平.  相似文献   

3.
近20年江西省水稻生产优势与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运用近20 a来江西省粮食种植面积、粮食产量、水稻种植面积和水稻产量等多源数据,结合GIS技术,探讨了1990-2011年江西省水稻的比较优势和江西省水稻种植面积与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江西省水稻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和明显的规模比较优势,缺乏效率比较优势,三个比较优势指数总体上呈缓慢上升趋势;2)江西省市域水稻平均规模比较优势、效率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的总体差距均在缩小,其中水稻规模比较优势表现为"北进东移"态势,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偏低;3)江西省水稻种植面积呈"W"型变化,总体趋势为增加,从空间变化来看,种植面积缩减主要在景德镇和九江,面积减少占变化量的18.18%,上饶、吉安和抚州是影响江西省水稻面积增加的重要区域;4)水稻单产呈"之"字型变化,波动十分明显,总产时增时减,两者总体趋势均为增加,且水稻总产与种植面积具有"同增同减"的规律,南昌、上饶和吉安是影响全省水稻稳产增产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中部崛起中的水稻产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部地区为我国水稻主产区,水稻生产是该区域的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为促进中部地区水稻产业优化、转化、升级、增值,使水稻产业转变成优势产业和战略产业,本文在认真分析水稻产业发展现状、优势、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从“中部崛起”战略和发展现代农业战略的高度,提出中部地区产业发展战略思路和发展战略重点,并从发挥地域优势搞好区域布局,加强水稻新品种选育、探索推广应用现代高效农作制、发展水稻高产生态栽培及推进水稻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链诸方面,提出了中部水稻产区产业发展的重点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水稻生产30年地域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佴军  张洪程  陆建飞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6):3446-3452
【目的】分析江苏省1980—2009年水稻生产地域格局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探究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对江苏省水稻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的影响,为江苏省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基于1980—2009年的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区域差异的研究方法,探讨江苏省近30年水稻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近30年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变化区域差异明显,苏南地区快速减少,苏中地区略有减少,苏北地区快速增加;水稻单产区域差异减小,苏南地区水稻单产优势逐步削弱,苏中地区成为当前江苏省水稻生产的单产优势地区,苏北地区与苏南地区、苏中地区的单产差距逐步缩小;苏南地区水稻总产在江苏省的比重不断下降,苏北地区在全省水稻生产中的比重明显上升。【结论】种植结构调整和耕地面积变化是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其中种植结构调整是主导因素;水稻单产的区域变化是耕地质量变化、气象因子和社会因素等综合影响的结果;苏南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导致了该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的下降和单产优势的削弱,促使江苏省水稻生产的重心由苏南地区逐步转移到苏北地区。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作为全国优质粳稻生产基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该研究根据1992~ 2012年辽宁省14个地级市水稻及粮食作物的相关生产数据,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选取了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3个指标对辽宁省水稻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进行了测度与分析,从市级层面对现阶段辽宁省水稻生产的不同优势主产区进行了科学划分,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在水稻种植分布区域以南方为主,水稻生产越来越向优势区域集中。目前南方稻区约占我国水稻播种面积的94%。本文就东至县2013年晚稻高产创建工作作出以下总结。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水稻作为一种高产农作物在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南方属于种植水稻的集中区域,但是由于东北在环境、资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水稻产量极高,因此成为了水稻的主要生长区域。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种植技术对于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对东北水稻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邓金波  张传辉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7):230-233+252
区域比较优势可以看作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基本依据。通过区域比较优势分析结果,结合不同区域自然社会条件,充分发挥当地粮食生产潜力,有效提高粮食作物生产质量和效率。通过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各师的比较优势分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师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与区域布局优化提供理论支撑。利用2018年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产量、农业产值等一系列数据,测算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个师5中主要粮食作物的的资源禀赋系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并依据测算结果对各师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进行分析判断,结果表明:小麦和玉米的生产具有较强的区域比较优势,而水稻、大麦、大豆的生产只是在个别师存在区域比较优势。南疆一师的水稻生产相比于其他师具有较强的资源禀赋优势,北疆九师的大麦、十师的大豆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东疆的小麦生产的资源禀赋优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基于比较优势度的湖北省水稻生产优化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农产品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的定量指标——比较优势度,并对湖北省水稻生产的比较优势度进行计量.在此基础上提出湖北省的水稻生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有机水稻与常规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系统评估有机水稻的综合经济效益,促进有机水稻生产的持续发展,文中对江苏宜兴、上海崇明岛和贵州黎平县3个不同地区有机水稻生产的产量、成本、价格与利润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有机水稻生产投入较常规生产分别高46.28%、24.95%和21.69%,产量则是常规水稻生产的55%、93.78%和81.65%,不同生产基地的变化幅度相差很大.因此,降低成本和提高产量是决定有机水稻生产经济效益高的重要因素.科学的有机种植技术、适当的政府补贴与合适的销售价格是确保有机水稻生产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从江苏省稻米生产现状出发 ,详细分析了发展优质米产业的基础与优势 ,重点提出了江苏省发展优质米产业的技术思路与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江苏扬中"杂草稻"的籼粳分类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随着直播稻、麦套稻技术的推广,“杂草稻”在江苏扬中的危害越来越大,已严重影响稻米的产量和质量。为此我们对江苏扬中“杂草稻”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并利用稻谷稃毛长、酚反应和幼苗对KC lO3抗性3项形态、生理指标和SSR标记对其进行了籼粳分类,结果表明:“杂草稻”的稻谷稃毛长与籼稻品种南京11号、南京16号的相近;“杂草稻”的稻谷酚反应、幼苗对KC lO3抗性以及SSR标记指纹特征与籼稻品种南京11号、南京16号一致,确定江苏扬中“杂草稻”为籼稻类型。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基于水稻群体光合生产模型的感虫水稻品种目标补偿系数的计算方法,能够用于估算不同水稻品种对虫害的补偿能力。同时利用江苏省、上海市1995~1999年的水稻虫害(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进一步检验了水稻虫害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模型,显示其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和适用性。该研究是将水稻生长模型及虫害预测模型应用于虫害防治的决策调控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5.
江苏水稻种子产业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江苏省是中国水稻主产省和高产省之一,其水稻种业近10 a获得了较快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市场竞争主体整体实力一般,品种选育优势未转化成胜势,缺乏质高稳产的区域性品种和拳头产品等系列问题。基于此,有必要在加快种业集团建设进程,改革企业运行机制,推进品种选育环节改革进程,拿出适合生产生活需要的优质水稻品种,充分发挥江苏省主要农作物种子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用等方面下功夫,利用江苏水稻品种研发的优势力量和市场渠道,促使种子企业产业迅速升级,抢抓有利机遇,尽快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6.
阚国坤  惠富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329-16331
苏南稻农支援苏北地区在农业上成功地推行"旱改水",即旱田改水田,推动了水稻在苏北地区的种植和农业种植制度的改变,使得过去"十年九灾"的贫瘠土地变成了胜似江南的"鱼米之乡"和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该文通过对政府组织苏南稻农赴苏北地区帮助当地农民掌握水稻种植技术的历史事件研究,分析支持起因、经过、途径及历史贡献等方面,揭示并还原了稻农在推广稻作技术的历史作用,为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创新技术推广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 1 5个常规晚粳稻品种主要经济性状的演变。结果表明 :“九五”以来我省选育的晚粳稻品种的产量明显提高 ,这主要归结于品种成穗数的增加和结实率的提高。对照部颁优质米标准 ,品质差异主要体现在垩白率、垩白度等外观品质上 ,绝大多数品种的食口性不尽人意。对目前我省常规晚粳稻育种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实施水稻精确施肥技术,既可显著降低氮肥用量,也可有效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并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水稻是江苏第一大粮食作物,稻米丰欠直接关系到江苏粮食安全。加快示范与推广水稻因土、因种、因苗精确施肥技术,率先推进精确稻作、节约型稻作与环境友好型稻作发展,是新世纪江苏稻作再上新水平的重要方向之一。这对于可持续增强江苏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江苏粮食安全、食品质量安全与生态安全,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协调统一,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江苏已在水稻精确施肥技术研究与示范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也存在若干发展中的问题,有待加以解决,以利于进一步扩大示范应用,发挥科技兴稻作用。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杂交晚粳与迟熟中粳主要性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2010~2012年江苏省杂交晚粳和迟熟中粳3年区域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了其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结果表明:与迟熟中粳相比,杂交晚粳组合表现为穗大粒多,增产优势明显,但结实率偏低;主要品质性状表现为整体水平低于常规品种,但具有一定的粒型优势,最后对江苏省杂交晚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