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历年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明确了吴县市小麦白粉病发生程度与越冬区病情基数和小麦生育进程关系密切,并以此两要素组建了中长期预测模型,对1986 ~1995 年回测,拟合率达到100 % ,对1996 ~1999 年预测,其结果与实际发生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根据全省10个县(市)9a的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小麦白粉病流行结构模型,利用3月下旬至4月中旬的气象因子(降雨量、雨日、平均相对湿度)实况值,用判别分析的方法,对当年小麦白粉病发生程度进行中期预测,经1993~1994年的应用检验,预测结果与各监测县及全省实况吻合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小麦白粉病寄主范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小麦白粉病菌11个生理小种的混合菌种,对山西省小麦近缘植物的4个属、15个种的63份材料进行接种,除3份免疫外,其余均接种成功。用其中3个属,11个种的39份小麦近缘植物产生的小麦白粉病菌,对小麦回接亦全部成功。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对小麦近缘植物的寄生像在小麦上一样,有明显的寄生专化性。感病小麦近缘植物的94.7%对小麦白粉病菌的感病性,随生育期增长而急剧下降。文中也初步讨论了小麦白粉病中间寄主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创建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小麦白粉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主分量分析法的原理与步骤,分析了河南省中原地区1990~2007年小麦白粉病病情及相关气象资料,得出影响其流行的主要分量,最后利用得到的主要分量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对中原地区2008~2010年小麦白粉病流行情况进行预测,并与未进行主分量分析而建立的全要素BP网络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预测小麦白粉病的流行程度,有效地减少小麦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5.
小麦白粉病调查方法的改进研究孙广仲,仇光灿,成晓松(江苏盐城市郊区奉南病虫测报站224021)近年小麦白粉病为害较重,为开展防治和预测预报,需要进行大量的病情调查工作。目前的病情调查方法,样本量大,严重度分级过细,费时而误差较大,乡村级植保员也难于掌...  相似文献   

6.
王海燕  张忠山 《植物保护学报》1993,20(3):246-246,266
小麦白粉病的药剂防治国内外有不少报道,而将有效药剂、防治适期、次数、防治方法等各方面配套起来对小麦白粉病进行防治的研究报道很少。作并根据目前河南省小麦的生产情况及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为害情况,采用当家品种百农3217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和统计分析,筛选出了防病保产的药剂,找出了最适的防治时期和次数,并将这些单方面的研究结果组合起来进行综合试验,制定出了一套最佳药剂及其配套方法。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小麦白粉病初侵染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种自然条件下闭囊壳越夏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中,地面和麦茬上,麦垛顶层和底层,室外自然条件下的闭囊壳在秋苗出土前相继变成空壳;室内自然条件下,种子中以及麦垛中层的闭囊壳在越夏季节期间,子囊原生质体结构发生畸变,失去形成子囊孢子的能力。上述各种环境中的闭囊壳先后于7月中旬至9月上旬失去生活力和传病能力,均不能越夏后成为小麦白粉病的初侵染源。在小麦播种时用做过上述各种处理的闭囊壳进行隔离接种试验,试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越夏试验结论的正确性。在房山区白粉病发生严重的张坊及十渡一带山区,通过对自生麦苗和小麦秋苗感染白粉病情况的野外调查发现:海拔140m以上山区自生麦苗上的分生孢子是北京地区小麦白粉病在秋苗上的主要侵染源之一。  相似文献   

8.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 ,近年来 ,小麦白粉病逐年加重 ,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栽培的重要因素 ,现将其发生为害情况与防治对策介绍如下 :1 白粉病发生为害特点1.1 发病始期提早2 0 0 2年 ,顺庆区小麦白粉病发病始期为 1月 7日 ,比 1998年提早 15d ,比 1999年提早 2 7d ,比 2 0 0 0年提早 4 5d ,与 2 0 0 1年相当。1.2 发生面积不断扩大为害程度加重以前 ,小麦白粉病一般年份仅在局部地方轻度或中度偏轻发生。 1981年至 1990年 10年间 ,顺庆区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平均每年为 110 0hm2 ,因白粉病损失最高年份不足 30 0t,从顺庆…  相似文献   

9.
供试新农药均为三唑类杀菌剂。试验和示范结果表明,保丰宁和粉锈铜与生产上已经推广的粉锈宁在用量相同情况下,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和增产效果相近;植保宁的防效稍差,但大面积示范结果与粉锈宁无显著差异。温室和田间试验表明,三唑醇比粉锈宁等药剂用量减少一半,防效相近。  相似文献   

10.
何希树 《植物保护》1992,18(3):35-36
随着小麦白粉病发生日趋严重,国内报道其病情调查方法所见有7、8种之多,作者从中选择王晓军、刘孝坤等和陆锡康等的3种方法于1989-1991年在本校实验农场进行了验证比较。 一.方法 供试品种为当地感病品种扬麦5号(3种分级方法见文献)。 病情调查:于小麦扬花末期,选长势均匀的田块,随机取9点,每点20株3次重复,分别按3  相似文献   

11.
 小麦白粉病菌的无性世代可在夏季冷凉地区的自生麦苗或夏播小麦上越夏,这一点国内外已有许多文章报道。  相似文献   

12.
小麦抗白粉病品种的基因分析与归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研究出用抗谱及抗谱的近似,分析小麦抗白粉病品种的基因与归类的方法,测试了152个小麦抗白粉病品种,归类出15个类群,共120个品种,分析了类群主效抗病基因,并根据测试结果分析提出,为聚合主效抗病基因,进行复合杂交,在选取抗病亲本对上,要掌握毒性频率低,抗谱上互补,抗病基因非等位三项基本原则,才能取得预期成效。抗谱、近似分析法快速,准确,能同时测量大量品种、获得较多可靠信息,适用于基因对基因专化性病害抗病品种的基因分析与归类。  相似文献   

13.
小麦白粉病危害产量损失估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白粉病(Erysiphe graminis DC.f.sp.tritici E.Marchal)在西欧一直是重要的病害之一。我国从七十年代以后逐渐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在感病的小麦品种上影响白粉病菌(Ery siphe graminis f.sp.tritici)侵染机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平均温度(T)和平均相对湿度(RH)。平均温度与侵染机率的关系符合ŷ=X/(a+bX+cX2)的二次抛物线函数关系,最适温度范围在5.15-10℃之间。平均相对湿度与侵染机率的关系一般符合直线关系,最适湿度范围在81.15-97.0%之间。通经分析表明,平均相对湿度较平均温度对白粉病菌侵染机率的直接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5.
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这可能与近年来半矮杆品种的广泛推广和栽培中施肥与灌溉水平的普遍提高密切相关。化学防治虽不无成效,但必然增加人力、物力投入,而且还会引起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因此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已被公认为是防治小麦白粉病最为经济、安全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细胞乳突的形成和小麦白粉菌成功侵染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一套己知抗白粉病单基因的小麦材料,研究了小麦白粉菌诱发寄主表皮细胞产生的乳突与成功侵染的关系。抗病小麦叶片上,诱发产生乳突的分生孢子占测定分生孢子数的58.8%,感病品种为63.8%。这表明抗性不同的小麦材料接种白粉菌之后,叶表皮细胞内形成乳突的百分率相近,然从在抗病材料和感病材料中形成的乳突阻止病原物发育和成功侵染的作用不相同,在抗病叶片上,诱发产生乳突的分生孢于中有88%停留在压力孢阶段,不继续发育,仅有12%能突破乳突形成吸器,使得侵染成功。与此对照,在感病叶片上只有32%诱发乳突的分生孢子不能穿透乳突,而68%则能突破乳突。成功地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我们的研究表明,乳突能否成功地阻止白粉菌侵入可能与乳突形成的迟早有关。  相似文献   

17.
将小麦白粉菌(Erysiphe graminis f.sp.tritici)的分生孢子接种在含有50ppm 的苯并咪唑琼脂培养基培养的试管幼苗上,放在1~5℃,不加光照的冰箱中保存,通常可以保存150天左右,最高保存时间达180天。随着保存温度的提高,保存时间相应缩短。增加培养基中苯并咪唑的浓度,保存时间略有增加。培养基灭菌与否,与保存时间的长短关系不大,但种子表面消毒处理的比不消毒处理的保存时间显著延长。砂培试管幼苗、土培试管幼苗,在同样条件下,保存时间仅30天左右。在100ppm 苯并咪唑、琼脂培养基中,加入营养液,并不能使保存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8.
小麦品种抗白粉病遗传研究续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麦品种的抗白粉病遗传研究是抗病育种的一项基础工怍。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小麦品种抗白粉病遗传较为复杂,其原因可能由于亲本组合、菌种来源以及记载分析等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防治小麦白粉病多采用特效药粉锈宁。但因药源不足、成本较高,在生产上不易被普遍接受。1984—1986年,本所及有关县11个点的室内及田间试验示范结果均表明,粉锈宁与氟硅脲减量混用的防治效果与粉锈宁常量单用时相仿,而持效期有所延长。其中“10%氟硅脲膏剂250克/亩+20%粉锈宁乳油10毫升/亩”是一种防治小麦白粉病较理想的混用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