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营养条件下,对春玉米光合性能和产量的测定表明,春玉米植株叶面积、叶片功能期和光合势均表现为中位叶〉上位叶〉下位叶。通过对背地里株叶片平均光合速率、单株叶面积和叶片功能期三与产量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三因素对产量影响大小的是单株叶面积〉叶片平均光合速率〉叶片功能期。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不同父本玉米杂交种的产量、干物质累积和转运及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以塘四平头血缘、旅大红骨血缘、 Lancaster血缘和热带血缘自交系作父本的杂交种为试验材料,对其产量、干物质累积和转运、光合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和净光合速率的表现均为塘四平头血缘>热带血缘>LANCASTER血缘>旅大红骨血缘作父本的玉米杂交种。以塘四平头血缘作父本的杂交种在干物质累积、干物质转移量及转移率、干物质转运对子粒的贡献率均最高。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干物质转运率均呈显著正相关(R=0.982*、0.956*)。试验中,以塘四平头血缘自交系作父本和Reid血缘自交系作母本组配的杂交组合比其他组合在产量、干物质累积和光合特性表现优良,可增加其选育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玉米光合性能与耐密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在大田条件下 ,通过密度试验 ,在群体和个体水平上 ,从 5个方面分析了玉米光合性能与品种耐密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 :(1)玉米光合性能对密度增加的反应较敏感 ,光合面积、光合效率及光合产物的分配对密度增加的反应尤其显著 ;(2 )光合面积中主要体现在叶面积的大小和分布上 ,耐密性强的品种 ,单株和群体叶面积对密度增加反应不敏感 ,群体上部叶面积的比例相对小 ;(3)叶片光合效率对密度增加的反应较敏感 ,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羧化效率的降低是主要原因 ,它们与单株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叶绿素、光合速率和羧化效率之间也呈显著的正相关 ,量子效率的降低是次要的 ;(4)群体产量与群体的叶面积和叶面积持续期呈正相关 ,但与个体性状呈负相关 ,个体性状的削弱程度越小 ,与群体的相关性越小 ,品种的耐密性越强。  相似文献   

4.
不同模式下春玉米物质生产与群体光合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高产春玉米良好的群体结构,提高春玉米光能利用率,充分发挥春玉米的增产潜力。[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从玉米品种、密度和肥料管理方面研究了3种模式(农户模式、优化模式、高产模式)对春玉米物质生产与群体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优化模式和高产模式较农户模式分别增产10.79%、27.62%,秃尖长度显著减少。3种模式的叶面积指数(LAI),群体光合势(LAD),干物质累积(DMA)以及生长率(CGR)规律依次为高产模式>优化模式>传统模式。[结论]优化品种、合理增密以及加强养分资源管理是春玉米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
钾肥对春玉米光合性能及产量形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查明,在施用氮磷化肥的基础上,钾肥使春玉米平均叶面积指数和最大叶面积指数分别提高5.8%和17%;干物质平均累积速度,最快累积速度分别提高4%和9%,生物产量增长9%.籽粒平均增长速率2.85g/株@d,提高11.3%,单株籽粒产量156.8g,增长11.2%;粒重的增加是通过增加开花后合成累积和苞叶等器官干物质转移实现的.使叶、苞叶、穗轴干物质移动率分别提高2.2、1.5、4.3个百分点,成熟期籽粒干物质分布53%,提高1.1个百分点.钾肥的增产是扩源、增库、强流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地膜覆盖对春玉米光合性能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试验研究表明:地膜覆盖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春玉米光合性能,其平均叶面积指数增加0.315,总光合势提高11.8%,净同化率增长1.79%,从而使春玉米的生物产量增加13.9%,经济产量提高24.9%。  相似文献   

7.
不同土壤水分对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大型活动式防雨旱棚,人工控制土壤含水量,研究全生育期不同土壤水分对夏玉米光舍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夏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光舍面积、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减少,引起果穗性状恶化,导致经济产量大幅下降。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是每穗粒数的减少和百粒重的下降。严重水分胁迫可使收获期玉米籽粒、苞叶、穗轴、花丝含水量较充分供水约高20%~60%,从而导致玉米成熟期推迟。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更好地选择光合性能好、物质生产能力强的玉米品种,对东北地区常见8个玉米品种的光合指标和产量进行研究,为生产中选择高光效玉米品种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于2013年在吉林省梨树县进行,在拔节期和吐丝期测定吉单27、穗禾369、先玉335、迪卡516、利民33、农华101、郑单958、京科968玉米品种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以及叶绿素含量,在成熟期分析玉米品种的光合效率及产量变化。[结果]在8个品种中,除京科968、迪卡516、利民33的平均光合速率在8.04~14.87μmol/(m2·s)外,其他玉米品种的平均光合速率在16.96~23.53μmol/(m2·s);郑单958、利民33、迪卡516、先玉335的籽粒产量较高,大于8 372 kg/hm2,其余品种的产量在7 111~7 973 kg/hm2。[结论]郑单958、先玉335、利民33、迪卡516适宜在东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1987~1988年对处于不同营养水平条件下的夏玉米农大高油一号进行了以探讨叶片营养状况对其光合强度影响为线索的光合性能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营养水平的提高,叶面积增大,光合时间延长,光合生产力增强。但器官干物质的转移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相对减小。玉米叶片光合强度与叶片中的氮含量关系密切,而与磷、钾关系稍差,但在营养水平较高或者氮素过多时,磷、钾往往成为叶片光合强度提高的限制因子。处于营养水平较高下的叶片其光合强度对光、CO_2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反应较为敏感.本试验以纯氨225kg·hm~(-2)、五氧化二磷75kg·hm~(-2)、氧化钾187.5kg·hm~(-1)的营养水平,玉米叶片的光合强度最高、干物质生产最大、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植模式对春玉米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农业科学》2015,(11):1434-1437
为了比较玉米不同种植模式的实施效果,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田间试验设计,设置了3种不同种植模式:宽行双株、宽窄行双株和常规种植(CK),并对3种不同种植模式下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产量、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宽行双株种植模式连续2 a在整个生育期平均净光合速率均最高;叶绿素含量与叶片净光合速率保持一致;2 a平均产量分别较宽窄行双株和对照高15.38%和23.11%;产出投入比最高,为3.66,效益显著。因此,宽行双株为最优种植模式,可为今后山西省种植玉米选择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前期干旱对玉米吐丝期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玉米品种陕单8806为材料,通过拔节期(7叶展)、大喇叭口期(13叶展)2个大田控水处理,研究了前期干旱对玉米吐丝期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干旱,玉米吐丝期叶片光合生理参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中午12:00,光合生理参数日变化规律与对照相似,叶片水分利用效率(LWUE)午后高于对照,籽粒产量为对照的98.6%;大喇叭口期干旱,玉米吐丝期叶片光合生理参数显著低于对照,Pn和Tr分别较对照下降了43.2%和13.27%,峰值出现时间较对照与拔节期控水处理滞后2 h左右,籽粒产量为对照的81.6%,水分利用效率低于对照;同时发现,拔节期干旱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因素,而大喇叭口期主要原因是非气孔因素。拔节期适度控水对吐丝期光合特性影响较小,具有一定的生理和产量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12.
玉米秸秆还田对接茬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玉米秸秆不同还田量(0、9 000 kg/hm2、12 000 kg/hm2、15 000 kg/hm2)对接茬冬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合色素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玉米秸秆还田(9 000 kg/hm2)可显著抑制接茬冬小麦灌浆中后期旗叶Chla降解,提高小麦灌浆中后期旗叶Chla/Chlb的比值,有效抑制灌浆期旗叶光合速率的下降,与其他处理相比,其光合速率与叶绿素的相关性得到加强;过量的秸秆还田(15 000 kg/hm2),加速了光合色素的降解,使得光合速率下降,产量降低;在各处理中,处理Ⅱ(9 000 kg/hm2)产量最高.因此,黄土高原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在常规施肥和田间管理下,以9 000 kg/hm2的玉米秸秆还田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对5个不同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光合性能指标变化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粮饲兼用玉米品种叶面积指数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大喇叭口期至乳熟期(出苗后69~109 d),叶面积指数高值持续期长短及后期下降速度因品种而异。不同生育阶段光合势均以中晚熟品种较高,早熟品种较低。品种间群体生长率变化的差异主要在散粉期之后。相对生长率随生育进程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净同化率以拔节期最大,且品种间差异显著。不同品种叶片比叶重在大喇叭口期达到最大值。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粮饲兼用玉米品种鲜、干草产量与小喇叭口期和灌浆期的群体生长率(CGR)、相对生长率(RGR)、净同化率(NAR)均呈显著正相关。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金稷3号和承3359叶面积高值持续期长,总光合势高,CGR、NAR和RGR均较高,生物产量居前,在呼和浩特地区表现出较好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的群体光合速率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玉米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光合生产规律及特性。[方法]利用分期播种的方法,对山东品种玉米掖单22和新疆品种Sc704在新疆石河子的不同播期群体光合特征进行比较。[结果]结果表明,CAP的高值持续期,4月10日播期与4月25日播期为52 d,5月25日播期为43 d左右;各播期的CAP高值持续期均在大口至乳熟后期。[结论]Yd22的表观光合速率始终大于Sc704,具有较好的光合特性。  相似文献   

15.
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对玉米新品种进行综合性状比较,筛选出适宜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熟期适中的杂交玉米新品种。通过10个参试玉米品种的田间对比试验,对各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室内考种和田间产量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泰玉3号、迪卡008、亚航639产量比对照正大619高,综合抗病性强,果穗外观品质优,可以在生产上推广种植;太平洋98、瑞恒666产量虽比对照正大619低,但差异不显著,综合抗病性强,果穗外观品质优,也可以在生产上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玉米不同自交系叶片色素及其与光合速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17个玉米自交系四个主要生育时期的叶片色素含量的比值,比叶重及其与光合速率关系的分析表明:(1)自交系间叶绿素含量和比叶重差异较大,比值chla/b和car/chl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7.
用Michaelis-Menten方程和Dagneli方程对东北地区大豆和玉米各个生育时期光合速率、光能利用率对光强的响应特征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程均能很好地描述大豆和玉米叶片光合速率对光强的响应特征,两种方程的模拟效果是一致的,但两种方程得到的参数存在极显著差异,用Michaelis-Menten方程模拟得到的表观初始量子效率、表观最大光合速率、表观暗呼吸速率极显著大于用Dagneli方程得到的参数。但用Dagneli方程模拟得到的表观最大光合速率更接近实际,而用Michaelis-Menten方程得到的表观暗呼吸速率更接近实际。但无论用哪种方程模拟,在各个生育时期玉米的表观初始量子效率、表观最大光合速率和光能利用率均极显著高于大豆。光能利用率随着光强的增大先增大而后降低,当光强在0 ̄2000μmol/(m2·s)之间时,大豆的平均光能利用率为0.0185mol/mol,玉米为0.0281mol/mol。光能利用率在各个生育期有一定的变异,大豆和玉米均表现出在生育前期相对较低,中期升高,后期又降低的规律。在整个生育期,玉米的光能利用率约为大豆的1.6倍。  相似文献   

18.
水分胁迫下白菜光合特性和抗旱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3个白菜品种(新早56、新乡小包、北京小杂)为试材,采用田间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白菜在水分胁迫下光合特性和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3个白菜品种的叶片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逐渐下降,其中以新早56的Pn最高,其次是新乡小包和北京小杂;而胞间CO2浓度则无显著差异,表明水分胁迫下非气孔因素是导致白菜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利用隶属函数法对3个品种的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其抗旱能力为:新早56>新乡小包>北京小杂。  相似文献   

19.
通过气体交换参数和荧光参数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洛阳红、珊瑚台2个牡丹品种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两品种在花前、花期2个不同发育时期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在12:00左右达到最大值,无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花后洛阳红的净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出现了光合午休现象,可能与此时遭受的光抑制有关。花期珊瑚台叶片Pn最大,最大值达到12.6μmol/(m2.s);花后较低;而花前最低,最大值只有5μmol/(m2.s)。叶绿素荧光参数PSⅡ的原初光化学转化效率(Fv/Fm)日变化呈"V"字型曲线,中午明显降低,下午开始回升,与光强(单峰)的曲线呈"镜面"对应现象。  相似文献   

20.
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不同种植方式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强兴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830-8831
[目的]探讨适应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的最佳种植方式。[方法]通过对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进行5种不同种植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结果表明:种植方式不同,玉米的产量、果穗性状、植株性状、根系分布范围和数量、叶面积大小和保绿期等不同;玉米实行宽窄行双行单株错位定向移植,保证了玉米沿着最佳的生物学轨道生长发育,比其他几种移栽方式和直播增产显著。[结论]该研究为确定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的最佳种植方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