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犬细小病毒病(cp)是由犬细小病毒(CPV)引起的犬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疫病,以出血性肠炎或非化脓性心肌炎为其主要特征。CPV感染犬的临床表现以肠炎型为主,占91.4%,心肌炎型占8.6%。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多见于2~5月龄幼犬,近年来由于毒株的变异,成年犬也时有发病,感染率高达100%,致死率10%~50%。病犬是主要传染源,呕吐物、唾液、粪便中均有大量病毒。  相似文献   

2.
犬细小病毒性肠炎又称犬传染性肠炎,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犬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致死性消化道障碍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剧烈呕吐、腹泻和脱水为主要特征。笔者于1989—2000年先后收治这种病犬54例,治愈率68.5%(37/54),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犬出血性肠炎是由犬细小病毒(CPV)引起犬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呕吐、出血性肠炎或心肌炎为主要特征,本病多呈暴发性经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杂种犬引起良种犬发病率较高,幼犬最易感。2~6月龄犬自然发病率可达55.6%,发病后死亡率高达100%。病毒存在于病犬粪、尿、呕吐物和唾液中,成年犬多系带毒者,病毒通过污染的食物、用具、环境经口感染健康犬,笔者于1992年开始在四川西昌对病犬进行临床症状观察(32只),病理剖解(8只),并对67只病犬进行综合治疗,现将有关结果报告于后。1临床表现犬细…  相似文献   

4.
用犬细小病毒高免血清以肢内侧肌肉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滴注三种不同注射途径对87例患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病大进行治疗,结果治愈率为68.2%、75.9%、91.7%。大多数病犬康复时间分别为4天、3天、2天。其中静脉滴注治愈率明显高于肌肉注射(P<0.05),且康复时间也最短。  相似文献   

5.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细小病毒属的DNA型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有肠炎型、心肌炎型两种类型,但以肠炎型犬细小病毒病更为常见。一般情况下,对肠炎型细小病毒病多数兽医工作者常采用单一的西医治疗,治疗效果多不理想。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157例,病犬主要为京巴、牧羊犬、沙皮、博美等优良品种犬。6月龄以内病犬6g例,7~12月龄29例,1~2岁30例,2岁以上9例,治愈125例,治愈率达91.24%,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细小病毒属的DNA型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有肠炎型、心肌炎型两种类型,但以肠炎型犬细小病毒病更为常见。一般情况下,对肠炎型细小病毒病多数兽医工作者常采用单一的西医治疗,治疗效果多不理想。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137例,病犬主要为京巴、牧羊犬、沙皮、博美等优良品种犬。6月龄以内病犬69例,7—12月龄29例,1—2岁30例,2岁以上9例,治愈125例,治愈率达91.24%,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治疗犬细小病毒病的体会细小病毒病是犬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上病犬多以出血性肠炎为主要特征。其感染率可达100%,致死率为10~50%,给养犬户带来重大损失。病犬一般先呕吐、后腹泻。粪便先呈黄色或灰黄色而后变成番茄汁样及至带有血液,极为腥臭。患犬精神沉...  相似文献   

8.
犬细小病毒性肠炎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以呕吐、腹泻、便血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本病常见于3岁以下犬,尤其是断乳后3~6月龄幼犬最易感染,发病率、病死率均很高,对犬的危害极大。笔者自1991年接诊犬细小病毒性肠炎23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愈203例,治愈率达87.5%。现将中西医结合治疗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将临床收集确诊的40只细小病毒病犬分为黄芪多糖组和常规治疗组,对黄芪多糖是否具有治疗犬细小病毒病的作用进行试验研究。并以犬血常规变化来检验其疗效。结果表明:细小病毒病以2~5月龄犬发病较多,并以肠炎型为主。犬感染细小病毒后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值范围。黄芪多糖能够升高病犬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除红细胞数外,在治疗第6天均恢复到正常水平。黄芪多糖能够升高病犬血清中SOD的活性,治疗第6天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能够降低病犬血清中MDA的含量,在治疗第6天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极显著(〈O.01),与健康对照组相近。黄芪多糖组治愈率为90%.常规治疗组治愈率为70%。  相似文献   

10.
一例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犬细小病毒病是当前严重危害犬类健康的传染病,以呕吐、腹泻、血便和急性心肌炎为特征,是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的急性传染病,又称犬出血性肠炎。犬细小病毒病属于单股RNA病毒,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病原为犬细小病毒Ⅱ型。以肠炎型多见,自然感染潜伏期一般为5—10天,不分性别、年龄、品种,以断乳后2~5月龄幼犬和宠物犬最易感染,病死率为10%~50%。病犬是本病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11.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幼犬以出血性肠炎或急性心肌炎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肠炎型以剧烈呕吐、腹泻、白细胞显著减少及心肌炎为主要特征。常出现突然死亡。 1977年Eugster氏等在美国从1只患出血性肠炎病犬的粪便中首次分离出犬细小病毒(CPV)。1978年后,美国、欧洲、加拿大、亚洲、非洲、墨西哥、澳大利亚等国家报道了从患肠炎的病犬和心肌炎病犬中分离出CPV。随后,许多国家曾报告了本病的流行。目前,本病几乎遍及全球。  相似文献   

12.
张洁  边锋 《畜牧兽医杂志》2010,29(3):126-127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又称犬传染性肠炎。犬细小病毒是1977年美国Eugestrr从患血性肠炎病犬粪便中新发现的一种DNA病毒,可使犬发生严重的肠炎综合征和心肌炎综合征,发病率为50%一100%。死亡率为10%~50%,是对养犬业极大危害的疫病之一。因此平时应搞好免疫接种,发病后应早发现早治疗是减少死亡率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3.
犬病毒性肠炎又称犬细小病毒病,临床上又叫犬出血性肠炎。它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可引起犬心肌炎、出血性肠炎。该病幼犬的发病率达50%以上,如不及时治疗,发病致死率可达80%以上。本病的的临床特征为患犬呕吐、腹痛、出血性肠炎、严重脱水以及心肌炎症,尤以2~6月龄幼犬最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夏季节多发,病犬及带毒犬为主要传染源。病犬可通过粪尿、呕吐物及唾液向外界排毒。  相似文献   

14.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cp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高,达10%~50%,自愈率〈5%.笔者在近一年中的犬病治疗过程中用犬细小病毒快速诊断试纸条确诊为犬细小病毒病的有16例。经过临床治疗得出,除了采用高免血清和对症治疗外,治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输液,此外对病犬的护理正确精细与否也有一定的关系。本文重点介绍了犬细小病毒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鉴别诊断、治疗情况及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15.
抗犬细小病毒免疫球蛋白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犬细小病毒性肠炎免疫球蛋白注射液对382例临床诊断为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病犬进行了治疗,结果治愈344只,治愈率为90.05%;早期治疗效果更好,小于3个月的幼犬治愈率为93.88%。对临床病例进行分析,进一步证明该产品对犬细小病毒病的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正腹泻常发生于幼犬,病犬排便次数增多,其粪便稀软或呈水样,有时粪便恶臭及有出血,患犬营养不良、电解质失调、酸碱平衡紊乱。引起犬腹泻的病毒主要有细小病毒、冠状病毒、轮状病毒。犬腹泻致病原因复杂,若治疗不及时会引起脱水、低钾血症、酸中毒等,严重时可导致犬只死亡。1犬细小病毒犬细小病毒病为一种急性传染病,患犬发病特征为有出血性肠炎或非化脓性心肌炎,其多发生于幼犬,患犬病死率为10%~50%。  相似文献   

17.
<正>犬细小病毒感染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性疾病。自然感染潜伏期一般为5~7d。本病以出血性肠炎或心肌炎为主要特征,可分为肠炎型和心肌炎型2种,有少数病犬表现为混合型。青年犬表现精神沉郁,厌食,先吐后泻,呕吐物清亮、胆汁样或带血。随后6~12d开始腹泻。腹泻较严重,病犬表现出腹泻疼感,病初体温升高可达40℃,粪便呈灰色或黄色,内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给犬细小病毒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统计了2015年10月份—2016年3月份期间新疆农业大学动物中心医院门诊收治的20例犬细小病毒病病例,对具有腹泻、呕吐、血便等临床症状的患犬做了犬细小病毒免疫胶体金试纸板检测,以辅助早期诊断,并采取以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治疗为主的综合方法对20例病犬进行了治疗,其中有17例病犬治疗痊愈,有3例死亡,治愈率为85%,并对病死犬做了病理切片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大部分患犬最初属于肠炎型犬细小病毒病,可结合临床症状作出初步诊断,尽早治疗和加强护理是影响本病转归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犬细小病毒病的综合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以急性出血性肠炎和心肌炎为主要特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犬出血眭肠炎。该病在春、秋季节多发,而冬季发病较少。犬的暴食暴饮、饮食不当或突然改变饮食规律、长途运输等均可诱发此病,其感染率高达100%,致死率为10%-50%。原解放军兽医大学于1982年在长春地区首次分离出该病毒,从而证实了我国也有本病存在。犬、猫和貂的细小病毒具有一定的抗原相关性。病犬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犬的粪、尿、呕吐物和唾液中含毒量最高。病犬不断向外排毒而感染其他健康犬,康复犬粪便中长期带毒。因此,犬群中一旦发病,极难彻底清除。除犬外,狼、狐、浣熊也可自然感染。本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如通过病犬的呕吐物、排泄物或被它们污染的食具用具,经口传染。  相似文献   

20.
正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病犬以出现出血性肠炎和非化脓性心肌炎为主。该病发病率高,传染性强,致死率高,是危害犬类的严重传染病。犬细小病毒病引起的肠套叠以幼年犬多发,其治愈率很低。对犬细小病毒病引发的肠套叠,可采用保守治疗(如灌肠)和手术治疗。1发病情况病犬体温38.5℃,其呕吐,腹泻,粪便带血,精神很差。经庆大霉素、氟哌酸治疗,犬病情未见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