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在仔猪基础日粮中添加亚硒酸钠和高铜,然后定期检测猪血清中的部分自由基及相关指标,以观察硒中毒猪体内的变化规律及高铜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Ⅰ组(加硒组)猪血清内的丙二醛(MDA)、羟自由基(.OH)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明显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则明显降低,一氧化氮合酶(NOS)和NO的变化规律一致;试验Ⅱ组(加硒加铜组)上述指标变化与试验Ⅰ组相似,但变化的幅度较小。结果提示自由基与硒中毒有着密切的关系,高铜对硒中毒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
亚慢性镉中毒可致鸡血清和肝脏组织匀浆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一氧化氮(NO)含量升高,构成了亚慢性镉中毒损伤肝脏的病理学基础.补硒后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硒中毒是硒摄入量过大或摄入时间过长导致的一种中毒性疾病.该病于19世纪第一次发现于美国,当时被称为"碱性病"或"瞎撞病",是由于动物摄入含硒量较高的植物所致.随后,Miller等报道了猪的硒中毒症,它的临床症状包括,被毛脱落、蹄匣脱落及蹄匣冠状带断裂等.关于该病的发病机制,不少学者从自由基方面入手做了大量的工作,表明该病的发生与自由基的增多有关.另外,周惠萍等报道,硒中毒后还会影响猪的红细胞免疫和血清内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试验研究硒中毒猪血常规和血清电解质的动态变化,旨在为研究硒中毒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自由基在鸡氟中毒机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氟对鸡体内一氧化氮 ( NO)代谢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活性的影响 ,选用 2 50只 1日龄蛋鸡 ,随机均分为 5组 ,饲喂相同的全价日粮。第 组为正常对照组 ,第 、 、 、 组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氟化钠 ,使日粮中氟的含量分别为 50 0、1 0 0 0、1 50 0、2 0 0 0 mg/kg,试验期为 1 50 d。每隔 30 d采集血样 ,测定血清中氟和 NO的含量以及 SOD活性。结果 ,饲料中加氟量与血清中氟含量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氟中毒组鸡血清中 NO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血清中氟含量与 NO含量间呈显著的正相关 ( r=0 .7394 ,P<0 .0 0 1 ) ,与血清中 SOD活性呈显著的负相关 ( r=-0 .4 56 5,P<0 .0 5) ;可见 ,慢性氟中毒不但刺激机体产生过多的 NO自由基 ,明显地影响 NO的代谢 ,而且抑制 SOD活性。因此 ,从氟导致自由基代谢异常方面为阐明氟中毒机理提出新见解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研究一氧化氮(NO)在硒缺乏致鸡脾脏淋巴细胞凋亡中的作用.选择1日龄健康海蓝褐雏鸡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缺硒组2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鸡饲料中硒含量为0.282 mg/kg,缺硒组鸡饲料中硒含量为0.032 mg/kg.分别于30、45、60和75日龄每组随机抽取10只鸡采样,测定脾脏和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以及脾脏和全血中硒含量的变化;检测脾脏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量变化和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缺硒组鸡脾脏和全血中硒含量降低;脾脏和血清中GSH-Px活性降低;NO含量、NOS活性及iNOS mRNA表达量升高;脾脏淋巴细胞DNA出现降解,呈现梯形条带,电镜下细胞核皱缩,核染色质边聚、固缩,线粒体肿胀,嵴溶解甚至消失,内质网排列紊乱、肿胀等呈现典型的细胞凋亡现象.本试验结果提示硒缺乏可引起鸡脾脏及血清NO代谢发生改变,导致脾脏淋巴细胞发生凋亡,表明NO在硒缺乏致鸡脾脏淋巴细胞凋亡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乳房炎奶牛血清中自由基含量的变化,探讨奶牛乳房炎与氧化损伤的关系.将14头奶牛分为健康对照组和乳房炎组,分别在泌乳的不同时期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活性氧(ROS)、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表明,患病奶牛血清中ROS、MDA、NO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  相似文献   

7.
一氧化氮(NO)在体内是一种自由基气体,早期研究人员发现活化的巨噬细胞可以产生NO2-/NO3-,其生物学效应是在关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作用的研究中发现的.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硬枝碱蓬对卡拉库尔羊血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选择8只健康卡拉库尔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羊日粮添加硬枝碱蓬,分别在试验期第10天、第20天和第30天测定卡拉库尔羊血清NO含量及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和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活性.结果表明:硬枝碱蓬对卡拉库尔羊血清中NO含量及TNOS和cNOS活性均有抑制作用,10d时抑制显著,20和30 d时抑制均极显著,且随添加时间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来越明显.表明日粮添加适量的硬枝碱蓬可显著提高卡拉库尔羊机体的抗氧化和抗衰老能力,延长其寿命.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硒中毒对雏鹅血常规指标和血清酶的影响,试验在基础日粮中按5 mg/kg添加亚硒酸钠,连续饲喂雏鹅42 d。结果表明:硒中毒时,雏鹅血清中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PCV)、血小板计数(PLT)减少,白细胞数(WBC)略有增多,且于试验后期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但对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影响不大(P0.05);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明显减少(P0.05或P0.01),而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含量或活性则明显增加(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10.
酵母硒配合维生素E在生长肥育猪中应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健康、体重约60 kg的杜×长×大生长肥育猪48头,分为3组,每组1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在基础饲粮中加硒(酵母硒)3 mg/kg、维生素E 150 mg/kg,试验2组在基础饲粮中加硒(酵母硒)6 mg/kg、维生素E 200 mg/kg。饲养试验期48 d。结果:①健康状况:对照组猪腹泻4头、持续4 d;试验1、2组猪各腹泻2头、持续3 d。②增重情况:试验1组猪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13.58%(P<0.05);试验2组猪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7.11%(P<0.05);试验1组猪日增重比试验2组提高6.03%(P<0.05)。③血清生化指标:试验2组猪血糖含量显著高于试验1组、对照组(P<0.05);3组猪血清总蛋白、尿素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1、2组猪血清硒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试验1、2组猪血清硒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1、2组猪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比对照组低(P<0.05);试验1、2组猪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比对照组高(P<0.05)。④肉质指标:试验组猪肝、肾、背最长肌组织中蛋白质含量多数高于对照组(P<0.05);3组猪肝、肾、背最长肌组织中脂肪含量无明显差异;试验1、2组猪肝、肾、背最长肌组织酸价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1、2组猪肝、肾、背最长肌组织中硒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基于以上结果可推断:在生长肥育猪饲粮中添加酵母硒和维生素E,能改善猪营养生化代谢和健康状况,提高生长性能,增加肌肉、肝、肾等组织中蛋白质和硒含量,降低肌肉、肝、肾等组织的酸价,因而可提高猪肉的营养保健价值。在本试验条件下,生长肥育猪饲粮中硒(酵母硒)和维生素E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3mg/kg和150 mg/kg。  相似文献   

11.
摇摆病奶牛体内铜状态及其与NO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明枘本中反映铜状态的几个重要标识与奶牛摇摆病之间的关系,并阐述奶牛体内NO水平及自由基的含量在该病发生中的作用,实验抽样测试了病区及非病区同年生奶犊牛血清铜、全血铜含量及血浆铜氧化酶(CP)、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的活性;同时也检测了全血总自由基相对含量及血清NO含量。实验结果表明:病区奶牛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极显著地高于非病区奶牛(P<0.01),并且病区发病奶牛与临床健康奶牛相比,该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病区奶牛CP活性显著低于非病区,同时病区临床健康牛与病牛间该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发病牛与病区临床健康牛的血清铜及全血铜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病区奶牛NO含量显著低于非病区而自由基含量显著高于非病区。结论 CuZn-SOD及CP更能反映机体内缺铜的程度;铜缺乏导致的机体自由基堆积和NO水平的改变也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陈德奎  吴硕  邹璇  周玮  陈晓阳  张庆 《草业学报》2022,31(3):207-213
为了研究邻苯二酚对红香椿叶和绿香椿叶营养品质和抗氧化性的影响,分别对添加了0.5%邻苯二酚和1.0%邻苯二酚的香椿叶进行青贮。结果表明,香椿叶青贮蛋白组分保存良好,真蛋白含量保存稳定,非蛋白氮和氨态氮含量较低,抗氧化性略有降低,但保持在较高水平。与CK相比,邻苯二酚显著提高了青贮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清除活性和铁离子还原力(FRAP)活性(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香椿叶的抗氧化性与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P<0.01)。青贮良好地保存了香椿叶的营养品质和抗氧化性。在邻苯二酚的作用下,香椿叶青贮的抗氧化性得到了提高,香椿叶青贮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3.
分别用小承气汤和利血平复制大鼠脾虚证模型,通过检测血清和心、肝、脾、肾等组织中抗氧化酶SOD和GSHP-Px的活性及脂质过氧化反应终产物MDA含量,研究脾虚证与自由基代谢的相关性及四君子汤对其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复制脾虚证模型与对照组比较均表现为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四君子汤反证治疗组与脾虚证组比较表现为SOD活性显著下降(P<0.05),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接近。表明大鼠虚证动物模型与体内自由基代谢紊乱,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存在一定关系,健脾益气方药四君子汤能够提高体内抗氧化酶活性,拮抗自由基对生物膜的过氧化损伤,具有抗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重要氧自由基清除剂,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生物体的抗逆能力。通过调查分析家蚕5龄幼虫血淋巴总SOD活力在不同地理系统、不同化性品种间和不同温湿度饲养条件下的差异,探讨通过测定5龄幼虫血淋巴总SOD活力,选择家蚕抗性品种育种材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常温下中系二化性品种5龄幼虫血淋巴的总SOD活力显著高于日系二化性品种和多化性品种;32℃高温、RH 95%处理一定时间后中系二化性普通品种和耐高温高湿品系总SOD活力显著升高,日系二化性普通品种和耐高温高湿品系则显著下降,但所有供试品种在35℃高温、RH 95%处理一定时间后血淋巴总SOD活力都显著低于常温常湿组。对5龄幼虫血淋巴的总SOD活力与幼虫生命率和虫蛹率的相关性统计分析表明二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茧层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提示,5龄幼虫血淋巴总SOD活力可作为家蚕抗性育种材料选择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应用盆栽试验,对新疆大叶苜蓿(Medicago sativa ‘Xinjiangdaye’)用人工控制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90%(充分供水TA)、70%(轻度土壤水分胁迫TB)、50%(中度土壤水分胁迫TC)、30%(重度土壤水分胁迫TD)条件下的水分代谢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程度加剧,叶片相对含水量、自由水含量及叶水势呈下降趋势;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和干旱时间的延长,水分饱和亏、束缚水含量及束缚水/自由水上升且叶片持水力不断增强,轻度土壤水分胁迫并未使以上指标发生显著变化;叶片相对含水量与束缚水/自由水相关系数为-0.94,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叶水势相关系数为0.89,呈显著正相关;叶水势与束缚水/自由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以灌浆期、乳熟期、蜡熟期老芒麦生殖枝的叶、茎、穗柄、穗轴、种子等构件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各构件可溶性糖(SS)、蔗糖(SU)、淀粉(ST)含量变化,呼吸作用中间产物丙酮酸(PA)含量变化及硝酸还原酶活性(NR)变化,分析糖分含量、呼吸强度及氮代谢速度在发育期间、构件间差异,研究种子发育过程中灌浆物质在源、流、库器官间转移规律,探讨种子饱满度与构件物质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可溶性糖、蔗糖和丙酮酸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发育期间和构件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淀粉含量在构件间差异显著,在发育期间变化较小。2)随种子发育各构件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显著下降(P<0.05),而淀粉含量无显著增加;乳熟期构件中丙酮酸含量显著增加,蜡熟期又显著下降(P<0.05);灌浆期和乳熟期构件中硝酸还原酶活性无差异,蜡熟期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3)种子发育过程中叶片丙酮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构件,穗轴中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数倍于其他构件。4)灌浆期硝酸还原酶活性与构件中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和丙酮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性大小为淀粉>蔗糖>可溶性糖>丙酮酸;乳熟期硝酸还原酶活性与糖相关性大小为可溶性糖>淀粉>蔗糖,与丙酮酸含量无显著相关(P>0.05);蜡熟期硝酸还原酶活性仅与可溶性糖和淀粉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5)种子饱满度与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和穗柄中丙酮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穗轴中硝酸还原酶活性、蔗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种子中硝酸还原酶活性、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总之,生殖枝各构件均参与种子发育过程中“源-库”物质运输,乳熟期运输速度与贮藏物沉积最快,穗轴对源库流起调控作用,氮代谢速度与种子饱满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蒙古扁桃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蒙古扁桃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蒙古扁桃种子活力明显下降,脂肪酶活性受抑制,脂肪降解成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转化为糖和糖的进一步代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认为在干旱胁迫下种子活力下降是引起蒙古扁桃濒危的可能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科尔沁沙地苜蓿(Medicago sativa)秋末是否应该刈割及最佳刈割时期的争议,本试验对秋末不同时期刈割处理和未刈割的8个苜蓿品种(‘草原2号’、‘草原3号’、‘东苜1号’、‘农菁1号’、‘农菁8号’、‘肇东’、‘龙牧801’、‘公农1号’)根颈中抗氧化酶活性及脯氨酸含量变化测定。结果表明:土壤冻融交替期,未刈割与秋末早割(10月1号)相比苜蓿根颈中SOD活性显著增强(P<0.05);10月1号刈割苜蓿根颈中POD活性显著高于未刈割和秋末晚割(10月15号)苜蓿根颈中POD活性(P<0.05);不同时期刈割和未刈割苜蓿根颈中CAT活性无显著变化;10月1号刈割紫花苜蓿根颈中MDA含量高于未刈割与10月15号刈割苜蓿根颈中含量;未刈割苜蓿根颈中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不同时期刈割苜蓿根颈中含量(P<0.05)。土壤封冻期,未刈割苜蓿根颈中SOD、POD活性显著高于不同时期刈割根颈中SOD活性(P<0.05);10月1号刈割苜蓿根颈中CAT活性显著高于未刈割和10月15号刈割苜蓿根颈中CAT活性(P<0.05),且MDA含量显著低于未刈割与10月15号刈割苜蓿根颈中含量(P<0.05);未刈割苜蓿根颈中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10月1号刈割根颈中含量(P<0.05)。研究结论为:进入寒冬,刈割与未刈割相比,未刈割苜蓿根颈中SOD、POD活性增强,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适应低温环境能力强,秋末敏感期刈割刺激苜蓿根颈中CAT活性增强,但SOD、POD活性较低,游离脯氨酸含量下降,适应低温环境能力弱,因此不建议秋末敏感期刈割。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驯鹿鹿皮蝇蛆对驯鹿机体氧化应激的影响,分别对鹿皮蝇蛆感染组和未感染组驯鹿血清中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羟自由基(.OH)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鹿皮蝇蛆感染组血清中T-SOD、T-AOC活性、抑制.OH能力及NO含量极显著低于未感染组(P<0.01),血清中GSH-Px活性显著低于未感染组(P<0.05);血清中MDA含量极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1)。说明驯鹿感染鹿皮蝇蛆后,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降低,自由基在机体内大量蓄积,导致机体产生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酶花鹿血清羟脯氨酸、碱性磷酸酶活性年周期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血清的羟脯氨酸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生茸期均极显著地高于非生茸期(P<001)。血清的羟脯氨酸含量(X)和碱性磷酸酶活性(Y)在年周期变化上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回归方程为Y=5.34X+13.26(r=0.55,n=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