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变异黄芪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FEL1A菌株进行了固体优化培养条件的探索,在不同温度、碳源、氮源,初始pH条件下,检测FEL1A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FEL1A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初始pH为7.0;以燕麦片作为碳源时FEL1A生长最快,培养20 d后菌落大小为13.32 mm±0.77 mm;蛋白胨作为氮源时FEL1A生长最快,培养20 d后菌落增至18.14 mm±0.64 mm。  相似文献   

2.
根据盐胁迫后供试材料相对生长高度、相对生物量等的变化,评价了我国不同地区36份芒(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和荻(M.sacchari florus(Maxim.)Benth.)种质资源的抗盐性,以期为选育抗盐优质的芒属植物新品种提供试验依据。结果表明:盐浓度逐渐增加的持续胁迫下,供试材料间的抗盐性变异很大,芒的相对生长高度为50%的盐度S(S50%)平均为14.93g·L-1,变异系数为42.31%,荻的S50%平均为12.97g·L-1,变异系数为25.85%。盐胁迫下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较对照提高的材料分别有7份和24份,而2部分生物量均提高的有6份。通过对材料相对生长量进行S50%拟合,结合生物量变化分析发现,芒植物中抗盐性排前3位的分别为01114(29.12g·L-1)、12001(19.32g·L-1)和12189(16.39g·L-1),而抗盐性最弱的材料为01121(8.84g·L-1)。  相似文献   

3.
前期试验筛选出了生长迅速、性状优良的Epichlo? sinensis内生真菌菌株,为进一步利用这些性状优良的菌株,需筛选出适宜E. sinensis生长的最佳碳氮源,本研究分别采用不同碳源(葡萄糖、淀粉、麦芽糖、甘露醇、山梨醇)和氮源(氯化铵、蛋白胨、胰蛋白胨、酵母浸粉、尿素)的固体培养基及液体培养基,对3株E. sinensis内生真菌菌株(菌株ID:1、41C和111C)进行培养,探究不同碳氮源条件下,E. sinensis的生长状况及总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供试的3株E. sinensis菌株的生长有显著差异(P 0.05),在所有的碳源和氮源培养基上,菌株111C的菌落直径、生长速率、菌丝鲜重及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菌株1和41C (P 0.05),菌丝直径低于菌株1和41C。而菌株41C的菌落直径及菌丝鲜重显著高于菌株1 (P 0.05),总抗氧化能力及菌丝直径显著低于菌株1 (P 0.05)。不同菌株适宜的碳源和氮源亦不相同,在供试的5种碳源和氮源中,菌株111C的最佳碳氮源为麦芽糖和胰蛋白胨;菌株41C的最佳碳氮源为葡萄糖和胰蛋白胨;菌株1的最佳碳氮源为葡萄糖和胰蛋白胨;且在以酵母浸粉为氮源的条件下,3株内生真菌的总抗氧化能力最强。本研究结果表明,菌株111C生长迅速,总抗氧化能力强,可用于后续研究利用且初步研究获得适宜E. sinensis生长的最佳碳氮源。  相似文献   

4.
以单花橐吾(Ligularia jamesii)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幼芽诱导,探索单花橐吾的离体快繁途径。结果表明:在MS+6-BA(3.0 mg·L-1)+NAA(0.3 mg·L-1)+蔗糖(35 g·L-1)培养基上的幼芽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高达90.1%;增殖培养时在MS+6-BA(2.5 mg·L-1)+IBA(0.1 mg·L-1)培养基上的平均增殖系数4.9,幼芽生长健壮,可继代培养6次以上;生根培养采用1/2MS+NAA(0.5 mg·L-1),生根率达95%,生根白色粗壮,且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5.
王兴迪  田沛 《草业科学》2022,38(7):1278-1286
前期试验筛选出了生长迅速、性状优良的Epichlo? sinensis内生真菌菌株,为进一步利用这些性状优良的菌株,需筛选出适宜E.sinensis生长的最佳碳氮源,本研究分别采用不同碳源(葡萄糖、淀粉、麦芽糖、甘露醇、山梨醇)和氮源(氯化铵、蛋白胨、胰蛋白胨、酵母浸粉、尿素)的固体培养基及液体培养基,对3株E.sinensis内生真菌菌株(菌株ID:1、41C和111C)进行培养,探究不同碳氮源条件下,E.sinensis的生长状况及总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供试的3株E.sinensis菌株的生长有显著差异(P<0.05),在所有的碳源和氮源培养基上,菌株111C的菌落直径、生长速率、菌丝鲜重及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菌株1和41C(P<0.05),菌丝直径低于菌株1和41C.而菌株41C的菌落直径及菌丝鲜重显著高于菌株1(P<0.05),总抗氧化能力及菌丝直径显著低于菌株1(P<0.05).不同菌株适宜的碳源和氮源亦不相同,在供试的5种碳源和氮源中,菌株111C的最佳碳氮源为麦芽糖和胰蛋白胨;菌株41C的最佳碳氮源为葡萄糖和胰蛋白胨;菌株1的最佳碳氮源为葡萄糖和胰蛋白胨;且在以酵母浸粉为氮源的条件下,3株内生真菌的总抗氧化能力最强.本研究结果表明,菌株111C生长迅速,总抗氧化能力强,可用于后续研究利用且初步研究获得适宜E.sinensis生长的最佳碳氮源.  相似文献   

6.
李丽群  陶莲  周禾 《草地学报》2012,20(1):63-69
为探索外源物质对草坪草耐荫性的作用效果及其最佳浓度,在57%遮荫胁迫下,选用脱落酸(ABA)(0,0.02,0.06和0.10mmol·L-1)、蔗糖(0,600,800和1000mg·L-1)和硅酸钠(0,0.50,1.00和1.50mmol·L-1)对盆栽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和草地早熟禾(Poa pretensis)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各浓度ABA对提高2种草坪草耐荫性没有效果,反而加重胁迫,明显抑制植株的生长,严重影响草坪外观质量;适宜浓度的蔗糖和硅酸钠能不同程度的促进2种草坪草的生长,提高其耐荫性;800mg·L-1蔗糖和0.50mmol·L-1硅酸钠对高羊茅处理效果最佳,600mg·L-1蔗糖和1.50mmol·L-1硅酸钠对草地早熟禾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小花棘豆是广泛分布于内蒙古草原和荒漠区的一种有毒植物,其主要毒性成分为有毒生物碱——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牲畜采食后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给当地畜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研究旨在探究内蒙古不同小花棘豆种群植株苦马豆素及其与内生真菌关系。采集内蒙古8个样地120株小花棘豆,利用萃取、离心、离子交换层析法提取和纯化植物单株和菌丝体的SW,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检测SW水平,取茎和叶外植体分离培养内生真菌,提取植物和真菌的总DNA,扩增真菌特异序列,利用内生真菌微生物学特征和DNA序列比对进行鉴定。结果显示:8个种群共111株小花棘豆检测出SW,最高水平为369.05 μg·g-1,平均水平32.78 μg·g-1,从38株小花棘豆分离培养出内生真菌,纯培养下菌丝体呈松散白色绒毛状,菌落圆形、隆起、边缘整齐、辐射状生长,颜色逐渐呈现灰色、深灰色或褐色至深褐色,内生真菌均测出SW,其水平为0.83~2 573.24 μg·g-1,经微生物学研究及5.8S rDNA/ITS序列比对分析,在属水平上鉴定该内生真菌为Alternaria。有Alternaria内生真菌的小花棘豆植株含SW,无该内生真菌的植株不含SW,培养的Alternaria内生真菌合成了SW。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藏北嵩草(Kobresia littledalei C. B. Clarke)种子休眠与发芽的特性,采用浓度为20~40 g·L-1 NaOH处理1,2,3 h及不同浓度(0~400 μmol·L-1)的赤霉素(Gibberellin,GA3,GA4+7)、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氟啶酮(Fluridone,FL)和多效唑(Paclobutrazol,PA)等外源植物生长物质单独及两两混合后处理藏北嵩草种子。结果表明藏北嵩草种子不存在吸水障碍;20 g·L-1NaOH处理2 h,30 g·L-1,40 g·L-1 NaOH处理1 h均可显著提高发芽率(P<0.05);50 ~200 μmol·L-1 GA4+7,200 μmol·L-1 GA3,200~400 μmol·L-1FL单独作用时对发芽有促进作用,而任何浓度ABA和高浓度PA(≥200 μmol·L-1)则表现为抑制作用;除GA3+FL处理外,植物生长调节剂互作处理都未显著提升发芽率。藏北嵩草种子属于生理性休眠;40 g·L-1 NaOH浸种1 h可有效打破休眠,发芽率达98%;添加适宜浓度的GA3,GA4+7,ABA,FL,PA及GA3+ABA、ABA+FL等外源植物生长物质均有利于保持藏北嵩草种胚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以呼伦贝尔草原野生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无菌苗的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对其组织培养及再生体系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期为其下一步转基因试验提供良好的受体。结果表明: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1.5 mg·L-1 2,4-D+0.4 mg·L-1 6-BA+3%蔗糖+0.7%琼脂,下胚轴和子叶的最佳愈伤诱导率均可达到100%。最佳胚性愈伤形成培养基为MS+0.5 mg·L-1 KT+0.1 mg·L-1 NAA+2%蔗糖+0.7%琼脂,胚性愈伤形成率为81.5%;最佳分化芽形成培养基为MS+0.25 mg·L-1 KT+0.05 mg·L-1 NAA+2%蔗糖+0.7%琼脂,分化芽形成率为36.5%。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5 mg·L-1 NAA+1.5%蔗糖+0.7%琼脂,生根率为93.3%。愈伤诱导结果显示,供试黄花苜蓿材料个体间组织培养再生性存在较大差异,在同一激素水平上有大约1/3植株的愈伤状态优于其他植株。  相似文献   

10.
禾草有益内生真菌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真菌,本实验从碳源、氮源、无机盐(Na Cl、Mg SO4·7H2O)、生长因子,单因子、正交这五个实验对禾草内生真菌进行摇床培养,p H均为自然。单因子实验培养选出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其次为蔗糖、麦芽糖、山梨醇;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其次为酵母膏、硝酸钾、硫酸铵;无机盐中Na Cl最佳浓度为2.5g/L,Mg SO4·7H2O最佳浓度为0.75g/L,最适生长因子是麸皮;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有益内生真菌营养生理特性液体培养基配方,筛选出适宜有益内生真菌菌丝体生长的最佳液体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25 g/L,蛋白胨6g/L,Na Cl2.5 g/L,Mg SO4·7H2O0.5g/L。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甘肃棘豆黄酮的抗氧化及免疫活性,试验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测定其抗氧化活性,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甘肃棘豆黄酮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白细胞介素2(IL-2)和免疫球蛋白G (IgG)抗体形成的影响研究其免疫活性。结果显示,甘肃棘豆黄酮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32.23%,略高于维生素E (28.55%),低于维生素C (97.05%);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80.03%,高于维生素E (69.70%),低于维生素C (98.69%);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30.39%,低于维生素C (98.98%)、略低于维生素E (32.57%)。在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中,随着甘肃棘豆黄酮溶液浓度的提高,脾脏淋巴细胞相对增殖率也提高,当其浓度为200 μg/mL时,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率为23.40%;200 μg/mL甘肃棘豆黄酮组IL-2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50和100 μg/mL甘肃棘豆黄酮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甘肃棘豆黄酮组IgG抗体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50 μg/mL甘肃棘豆黄酮组极显著高于100和200 μg/mL甘肃棘豆黄酮组(P<0.01),100 μg/mL甘肃棘豆黄酮组极显著高于200 μg/mL甘肃棘豆黄酮组(P<0.01)。综上所述,甘肃棘豆黄酮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及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2.
以益生菌植物乳杆菌LIP-1为研究对象,MRS基础培养基为对照,通过改变培养基的成分及其含量(碳源、氮源、碳氮总量及碳氮比、缓冲盐),研究培养基成分的变化对植物乳杆菌LIP-1高密度培养的活菌数以及冷冻干燥后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工艺和配方确定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碳源(蔗糖)添加量33.35 g/L、复合氮源(酵母粉、大豆蛋白胨、酪蛋白胨质量比3∶3∶5)添加量10.80 g/L、缓冲盐(乙酸钠、磷酸氢二钾、柠檬酸钠质量比2.5∶1∶1)添加量14.85 g/L(即0.13 mol/L);用优化后  相似文献   

13.
麦角菌是一种重要的药用菌。本试验对麦角菌菌丝体采用液体静置培养,经过对碳、氮源单因素试验,发现供试的4种碳源中最佳碳源是蔗糖,其菌丝体干重为0.59g/100mL,其次是葡萄糖、麦芽糖、玉米粉;4种氮源中有机氮比无机氮更适合麦角菌菌丝生长,有机氮中最佳氮源为蛋白胨,菌丝体干重为0.79g/100mL,其次为黄豆粉、牛肉膏,无机氮源氯化铵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4.
通过气相色气谱—质谱联用仪,从甘肃棘豆中检出有毒成分苦马豆素和新的多羟基吲哚兹啶生物碱斑荚素。应用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和高压液相色谱法,首次从中毒孕羊尿液、胎水和胎儿胎盘中检出苦马豆素。由此证明,苦马豆素能损害胎盘并通过胎盘屏障直接作用胎儿。本研究为甘肃棘豆引起山羊流产的机理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开菲尔是一种由开菲尔粒发酵的功能性酒精性的乳制品.在开菲尔粒发酵培养期间,对外加营养元素进行单因素与正交试验,以研究其对开菲尔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菌灭菌乳中添加3%麦芽糖、4%蔗糖、4%葡萄糖时,开菲尔多糖的产量最高,达到1.92 g/L;在无菌灭菌乳中添加酵母膏0.2%、蛋白胨1%、L-酪氨酸0.004%时,开菲尔多糖的产量最高,达到2.07 g/L;在无菌灭菌乳中添加0.4% KH2PO4、0.08% MgSO4·7H2O、0.02%CaCO3、0.25%NaC1时,开菲尔多糖的产量最高,达到2.01 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