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水稻-大球盖菇轮作技术是利用水稻秸秆在稻田里种植大球盖菇、实现"一地双收"的一种生态高效种植技术模式,是近年来上海市发展循环农业,助推农民增收、农业致富的新途径,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对水稻-大球盖菇轮作模式的种植技术要点及生产效益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推动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广西全州县是我国传统的水稻生产大县,全县水田面积54万亩,年水稻种植面积约90万亩。为提高稻田种植效益,全州县从2004年开始大力发展稻田双孢蘑菇生产,即稻—菇模式。2005年县农业局开始试验探索水稻、双孢蘑菇有机结合高效生态循环生产模式,即在确保稻田粮食单产提高和总产稳定的前提下,着力提高单位面积稻田产出效益。通过配套技术集成创新,在农民种植稻—菇常规模式的基础上成功引进了稻田养鱼和安装诱虫灯杀虫,形成稻—灯—鱼—菇生态循环高效模式,模式的构成  相似文献   

3.
"稻-灯-鱼-菇"生态循环高效农业种植模式,即在稻田中种植一季超级稻,在田间装诱虫灯杀虫,减少稻田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同时在稻田中放养禾花鱼,形成立体种养相结合的模式,水稻收获后利用稻草作为种植双孢蘑菇的原料就地堆制经发酵后种植双孢蘑菇,收菇后菌渣作为良好的有机肥还田应用,是一种具有生态、循环、高效特点的现代农业种植新模式。"稻-灯-鱼-菇"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不仅稳定粮食生产,还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t粮万元"的目标,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符合国家宏观产业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4.
正"稻菌轮作"是指在种植一季水稻后,在水稻田上种植食用菌,将已出菇的菌棒作为肥料还田的一种种植模式。"稻菌轮作"不仅能有效地解决作物秸秆循环利用、土地的季节性抛荒等问题,提高经济效益,还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实现农业绿色化,改善生态环境。"稻菌轮作"适合在水稻主产区和适宜羊肚菌生长的地  相似文献   

5.
笔者根据多年的稻菇轮作种植经验,从水稻栽培和蘑菇栽培两个方面介绍了稻菇轮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希望能为广大种植能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稻田高效种养模式,开展了稻鸭共作技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稻鸭共作模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环境效益均较为显著,可在皖南烟稻轮作区推广。  相似文献   

7.
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早熟水稻品种日渐得到消费者的追捧。通过早稻-大球盖菇的轮作,真正实现了稻秸秆的再利用和粮食生产整体效益的再提升。本文提供了一套适合长三角地区,切实可行的稻菇轮作模式,以此生态循环模式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稻+蛙-菇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高效利用稻田时空资源进行周年化生产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近年来在鄂西北地区呈良好的发展态势,并逐步形成一定的规模。阐述了稻+蛙-菇综合种养模式的田间配套工程建设、水稻种植、青蛙养殖、羊肚菌栽培等技术措施,并分析了该模式与常规种植制度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稻+蛙-菇综合种养模式与稻-油轮作模式产投比分别为1.53和1.46,前者平均纯收入可达201 967元/hm2,远高于后者。虽然稻+蛙-菇模式成本投入较高,但全过程采用绿色生产技术,提高了农业资源利用率和产品质量,具备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提出了合理发展稻+蛙-菇模式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稻—菇轮作栽培模式的经济、生态效益分析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稻收割后的冬闲田露天栽培双孢蘑菇是近几年在我国四川、湖北等省出现的一种新的"稻-菇"轮作栽培模式。据初步统计,2007年湖北安陆市的稻田栽培双孢蘑菇面积已发展到近400亩,笔者对这种稻田双孢蘑菇栽培技术及出菇现场情况进行了考查,以下就稻-菇轮作栽培模式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产业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轮作种植模式是作物种植制度的重要模式,烟稻轮作种植模式是烟草和水稻充分的利用土地,实现土地用养,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作物品质和增加烟稻的品质.文章主要分析了烟稻轮作种植模式的优势、并就烟稻轮作种植模式的技术关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结合武宣县“稻-稻-菇”生产实践,建立“稻-稻-菇”生态循环技术模式。该模式以水稻秸秆综合利用为纽带,使双季稻和蘑菇生产的两个相对独立单元,发展为“早稻+晚稻+(双孢)蘑菇”的周年循环生产的全新生产模式,其技术核心是生产季节的有机链接和高效的稻田地棚式蘑菇栽培。该模式的成功建立和应用,实现了双季稻和蘑菇双丰收,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重点介绍该模式的生产季节要求和技术要点,并对该模式的生产效益和应用前景作出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12.
香菇水稻轮作是一种高效生态的新型栽培方式,它充分利用香菇收获后的地力和阳光,既稳定了香菇生产,又增加了水稻种植效益。本文作者在调查菇区发现,香菇结束后,很多地块闲置,逐进行菇后轮作水稻,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现将此模式的设计、关键技术、结果,作一简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香菇水稻轮作是一种高效生态的新型栽培方式,它充分利用香菇收获后的地力和阳光,既稳定了香菇生产,又增加了水稻种植效益。本文作者在调查菇区发现,香菇结束后,很多地块闲置,逐进行菇后轮作水稻,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现将此模式的设计、关键技术、结果,作一简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稻虾共作即在改造过的稻田中养殖小龙虾,同时在田里种植水稻。在这种模式下,小龙虾不仅可以为水稻捕食害虫,而且它们的粪便和残饵又可以成为水稻的有机肥料,水稻无需打农药和施用化肥,确保了水稻的安全和品质。与虾稻轮作技术相比,稻虾共作可以多养一茬小龙虾,既能赚小龙虾的钱又能赚优质稻米的钱,是一种技术更新、效益更高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5.
稻虾共作即在改造过的稻田中养殖小龙虾,同时在田里种植水稻。在这种模式下,小龙虾不仅可以为水稻捕食害虫,而且它们的粪便和残饵又可以成为水稻的有机肥料,水稻无需打农药和施用化肥,确保了水稻的安全和品质。与虾稻轮作技术相比,稻虾共作可以多养一茬小龙虾,既能赚小龙虾的钱又能赚优质稻米的钱,是一种技术更新、效益更高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6.
稻菇轮作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爱国 《中国农技推广》2008,24(11):26-27,14
稻菇高效栽培技术采用种稻后稻草种菇,菌渣还田,充分利用稻田发展循环农业,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途径。2007年广西全州县绍水镇豆家底村稻菇高效栽培示范点,连片种植8.6hm^2超级稻Y两优1号,秋冬种蘑菇3.2万m^2.稻菇栽培模式共增收280410元.示范点人均纯增收801元。  相似文献   

17.
烟叶种植与水稻种植的环境和条件之间有相互促进的作用,研究烟稻轮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并采用机械化的设备对烤烟和水稻各方面的种植条件进行优化,有效地提高了作物生产效率和质量,如今烟稻轮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逐渐成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种植当中。  相似文献   

18.
水稻是浙江省海盐县主导产业,近年来大力发展稻菇生态循环模式,即利用稻草栽培蘑菇,将蘑菇菌渣用作水稻有机肥,使农业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实现了农业生产循环可持续发展。现对稻菇生态循环模式的技术要点、效益进行总结介绍,以促进该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大球盖菇与水稻轮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大球盖菇与水稻轮作,是指水稻收割后利用稻草等废弃物在原稻田里种植大球盖菇,大球盖菇采收结束后,菌渣直接作为肥料还田的一种循环种植模式。利用稻草等农业废弃物种菇可降低原料成本,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轻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具有投资少、劳动强度低、效益好、见效快,以及稳定粮食生产、确保食品安全等优点,实现农业生态良性循环。近几年这  相似文献   

20.
稻田轮作制度是整个农业耕作制度的重要内容,建立合理、高效的稻田轮作制度,对于增加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以及恢复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对江西稻田轮作制度的发展现状,包括稻田轮作的类型、模式及效益,以及未来稻田轮作制度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等进行了探讨,可为江西及南方稻区建立合理稻田轮作制度、发展农田循环生产技术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