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了郏县红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介绍郏县红牛产业发展现状,确立了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分析了郏县红牛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便为郏县红牛产业的发展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2.
郏县红牛是产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的全国八大良种黄牛之一,因其毛色多呈红色,故称郏县红牛。郏县红牛具有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牛肉品质好等诸多特性,是不可多得的肉牛资源,在上世纪80年代曾达到养殖高峰。随着后来的诸多原因,整个产业不断萎缩,面临着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种质资源开发不足、种群数量逐年减少、产品开发落后等诸多问题。现今为了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郏县政府大力推动郏县红牛产业的发展,为了郏县红牛的进一步开发和产业化发展,本文基于生产要素从几个方面提出思路,为郏县红牛产业的发展提供思路基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科技创新在郏县红牛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对科技创新在郏县红牛产业发展方面运用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力度,促进郏县红牛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郏县红牛是由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经过长期不断选育而形成的地方优良品种.近几年,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郏县红牛产业新的问题凸显.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郏县红牛产业面临的问题,同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从而使郏县红牛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进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5.
郏县红牛作为我国优良的地方黄牛品种之一,其肉质细嫩,风味独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繁殖技术在郏县红牛上的成功运用,有效且快速的建立起扩繁体系,使郏县红牛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保护。本文对已经成功应用于郏县红牛的同期发情、超数排卵、体外受精、胚胎冷冻和体细胞克隆技术五个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对未来郏县红牛产业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郏县红牛是我国八大肉牛良种之一,具有良好的特征特性和稳定的遗传性能,搞好郏县红牛的保种选育与开发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郏县红牛的发展及现状为基础,提出了郏县红牛新品系培育的技术路线、方向和方法.并就郏县红牛高档牛肉的开发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摸清纯种郏县红牛的现状。[方法]本研究在郏县红牛主产区对92头良种繁育场的纯种郏县红牛和197头农户散养的纯种郏县红牛进行了体尺测定。[结果]表明,纯种郏县红牛的体尺与历史记录差异不大,说明郏县红牛在核心主产区仍保持着较为纯正的血统。但是繁育场中的郏县红牛的体尺要大于农户散养的郏县红牛,说明在郏县红牛的选育中要进一步加强饲养管理。[结论]我们建议要控制合适的外血比例以保持郏县红牛自身的特色,同时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建议在今后的育种实践中应该将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相结合,以提高郏县红牛向肉用方向选育的进度。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扩展对郏县红牛基因组变异的研究,开发更多有效的分子标记,达到促进郏县红牛的进一步选育改良的目标。本研究对30头郏县红牛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了郏县红牛的基因组变异情况,并结合查阅文献筛选影响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检测这些变异在郏县红牛群体中的分布情况。并同时通过实验在3头郏县红牛中加以验证,为郏县红牛的保种与淘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保持郏县红牛优良特性的前提下,为了增大郏县红牛体格,提高载肉量和商品率.[方法]遵照以本品种选育为主,适当导入外血(1/2~1/4)杂交改良的选育方向,从2010年开始在河南农业大学大学相关专家的指导下,由平顶山市畜牧局和郏县畜牧局等相关部门相互协作,在平顶山市郏县红牛良种繁育中心引进红安格斯牛对当地饲养的郏县红牛进行杂交改良.[结果]表明安郏F1公牛初生重平均为31.65 kg,母牛为29.03 kg,比郏县红牛初生重分别提高了13.09 kg和10.65 kg;6月龄安郏F1公母牛比同龄郏县红牛的体重分别提高13.52 kg和20.48 kg;12月龄安郏F1公母牛比同龄郏县红牛的体重分别提高46.92 kg和6.90 kg;安郏F1公母牛比同龄郏县红牛的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也有较大提高,6月龄安郏F1郏县红牛的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分别提高5.91,5.93 cm,12.75,1.37和1.73,5.45,15.67,0.81 cm;12月龄安郏F1公母牛比同龄郏县红牛的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分别提高2.93,2.54,13.21,2.07和13.49,3.84,21.14,1.78 cm.[结论]说明利用红安格斯牛改良郏县红牛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宝丰县是郏县红牛的主产区.长期以来,在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经过广大农户的精心饲养培育,郏县红牛逐渐形成了一个役用兼用型地方良种黄牛.郏县红牛在1980以后发展迅速.但在1990年以后,由于农业机械化和过量超前的宰杀,郏县红牛的数量和品质受到一定冲击.面对严峻的形势,宝丰县在省、市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采取有力措施,结合秸杆养牛示范县项目建设,制定了郏县红牛育种方案和发展规划,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选育工作,使郏县红牛的选育走上了规范化道路.郏县红牛数量大幅度增加,质量明显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1.
平凉红牛产业是全市聚力打造的九大重点产业链之一,是富民强市的主导产业,也是助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通过调查研究、比对分析平凉红牛产业链发展成效,指出了产业链发展中存在龙头企业少、链主企业规模小、产业规模不大、产值不高、产业效益不明显等新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发展对策与建议。旨在为平凉红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平凉红牛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牛产业是平凉市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也是全市战略性主导产业和脱贫增收的"首位产业"。通过调查研究、比对分析平凉红牛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指出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品种选育进展缓慢、饲养管理粗放、产业链条太短、品牌效益薄弱等新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发展对策与建议。旨在为平凉红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郏县红牛是我国宝贵的地方黄牛品种资源,近年来,我市确立了以生产高档雪花牛肉为主的产业开发思路,以开发促保种,成效显著,但是对该品种的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农户养殖比较效益低、优秀种公母牛群体数量少,龙头企业带动力弱等。本文针对郏县红牛产业开发过程中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016—2020年的郏县红牛保种场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牛进行系统的生产性能测定,对18月龄、24月龄、36月龄的牛只进行了背膘和眼肌面积测定。测定表明,郏县红牛的公、母牛体重平均值:初生分别为31.5 kg、29.5 kg, 6月龄分别为152.8 kg、149.6 kg;12月龄分别为249.8 kg、227.9 kg, 18月龄分别为346.6 kg、303.3 kg, 24月龄分别为471.3 kg、389.0 kg, 36月龄分别为563.4 kg、399.1 kg, 郏县红牛公、母牛背膘厚平均值:18月龄分别为3.31 mm、5.25 mm, 24月龄分别为4.19 mm、7.33 mm, 36月龄分别为6.79 mm、9.33 mm。郏县红牛公、母牛眼肌面积平均值:18月龄分别为51.13 cm2、57.89 cm2,24月龄分别为61.07 cm2、68.29 cm2, 36月龄分别为77.48 cm2、73.79 cm2。  相似文献   

15.
龙头企业是郏县红牛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同时也存在和养殖户合作模式相对松散、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带动产业发展作用不明显等问题。在未来发展中,要积极提升龙头企业的竞争力,优化和养殖户利益分配关系,调动养殖积极性,延伸产业链条,引领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牛布氏杆菌病是郏县红牛养殖业中的常见病,为了确保郏县红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本文综述了布氏杆菌病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以便对该病做好及时的防护,从而减少对养殖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