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环境科学专业为例,围绕人才培养工作重点和学科特点,以就业为导向,通过总结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八大核心能力,形成由专业说明、毕业生就业方向图、课程结构、课程路径图、课程时序图和课程分析图构成的环境科学专业课程地图。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学业,实现教学资源整合,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实践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环境科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被人为割裂、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毕业生与社会需求符合度低等问题日渐突出,行业和社会对学生的认可度降低,影响了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针对目前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技能培养与职业岗位需求脱节的现状,结合河北农业大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路线图的制定,构建了由"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为主体的环境科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路线图,优化和重构了"环境监测分析能力"、"治理设施运行维护能力"、"污染治理及工艺设计能力"等12项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案,并提出了该路线图实施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操璟璟  周葆华  王萍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8):154-155,159
结合环境科学学科专业结构及学生培养目标,分析了转变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尝试提出转变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模式的方式,以期为深化环境科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复杂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传统的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该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提出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应采取的思路和具体途径,旨在为我国环境科学专业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高职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以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提高实践工作能力,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技能,进行自我展示和自我评价,锻炼各种工作能力。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形成了"双师导学,工学结合"的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6.
本文比较分析了我校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两次修订情况,探讨了环境科学专业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环境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及实践教学的实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土地整治国家战略需要高校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土地整治专业人才。通过对东北农业大学土地整治相关教育历史沿革的梳理,依据土地整治学科属性分析结果,确立以土地资源管理为专业平台设置土地整治专业方向来培养土地整治专业人才,并从培养目标定位、培养路径探析、专业课程及实践教学构建等四个方面研制了东北农业大学土地整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8.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建立了一套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一致、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介绍了该校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历程及指导思想,阐述了修订新版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举措,包括如下内容:进一步明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实验与实践教学;根据行业特点和就业需求,灵活设置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发挥学科优势,突出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9.
张园 《安徽农学通报》2013,(12):136-137
在总结环境科学概论课程基本特点的基础上,针对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和特色,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灌输环保理念"的教学改革思路,为进一步提高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课"企业实境教学模式"的研究以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学习领域及课程基本要求为依据,从市场调研入手,通过相关行业、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企业实境教学内容并分解为相应教学模块,根据内容特点以农时季节为主线、以教学模块为单位编排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相关企业生产经营实际。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把课堂教学由学校转向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实境教学模式,可协助学生学习及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尽早了解工作岗位的真实环境。  相似文献   

11.
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实习主要以"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规划学"单门课实习为主,各自为政,且基地分散,使得知识点衔接性和系统性缺乏,学生无法融合4门课程重点内容。本研究从实习体系、实习基地和实习教学方法3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基于知识融合的环境科学专业课程实习改革的具体措施。通过优化课程实习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统筹课程实习内容及时间等环节,变原教学实习的单一课程模式为4课联排综合实习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创新了实习模式、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统筹了4门课程的知识体系,改变了原有实习无固定基地的状况。实践证明,基于知识融合的专业课程实习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对4门专业核心课程内容的融会贯通能力,培养了学生"环境监测-评价-工程治理-规划管理"综合实践技能,实习效果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  相似文献   

12.
重构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城市园林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对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构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更好地适应培养园林技术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成为高职园林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心。在明确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的基础上,对园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与优化、强化实践教学,建立综合测评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吉林农业大学园艺专业蔬菜学课程组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实践,依据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将蔬菜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优化合理的教学大纲、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自主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提高了蔬菜学实验教学效果,为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园艺专业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工学并行式”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电子商务专业本身的复合性、交叉性影响了高校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也影响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构建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工学并行式"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新形势下学科发展的需要以及对人才的需求,同时结合地区与高校的实际情况,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培养体系进行改革,将科学技术、经济管理、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一条主线贯穿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教学环节,通过编制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新型教材和完善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经济管理特色教育课程以及实践课程四级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塑造优良师资队伍,组织开展多样创新创业项目活动,努力构建有经管特色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一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航海技术专业学生参与国际航运人才市场竞争的能力,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动手能力差和英语会话水平低的现状,提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定位.围绕这一定位,优化航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并积极改革实践教学,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双创教育为背景,从创新以及创业两个方面对ERP课程的改革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从专业课程设置、第二课堂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科研立项等几个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旨在使ERP的理论课程与实践相结合,使课堂教学与就业市场相吻合,提升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研究的重点是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根据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具有很强的交叉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及其专业人才就业市场的需要,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并结合实际情况,明确了华中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建设方案构建的指导思想,探讨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以及相应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构建了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方案。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存在诸多弊端,其改革势在必行。以工作过程为视角,以单证员、跟单员、报关员、外贸业务员等主要涉外商务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重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切实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针对农业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的建议:在保留原有汉语言文学核心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整合优化课程内容,拓展学科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增设选修课,并结合农业院校实际,进一步增设农业文化、农业历史、中国农耕文化概论、农业文献等选修课程,以体现农业院校的独特优势和特色。同时,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辨、表达、写作、概括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应用型、复合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以适应社会各行各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