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苓别名猪尿苓、亥苓、野猪苓、鸡屎苓、枫苓、乌桃等。为担子多孑L菌科,多孑L菌属多年生药用真菌类,以菌核供药用。  相似文献   

2.
西北地区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苓属高等专性寄生性真菌,而蜜环菌是猪苓专性寄主,其他高等植物(菌材)又是蜜环菌的寄主。结合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气候特点,根据猪苓和蜜环菌的生物学特性,人为创造适宜条件,建立起猪苓、蜜环菌、高等植物三者寄生链条关系,以鲜猪苓菌核为繁殖材料,以猪苓菌核或菌核组织培养的菌丝体做种,在猪苓休眠期,采用地面砌池连片双层栽培法,能有效提高猪苓人工栽培的成活率,并具有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可在同类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3.
欧军 《现代种业》2010,(2):41-42
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ies],别名野猪苓、猪屎苓、鸡屎苓。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无隔担子菌亚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多孔菌属。猪苓含有猪苓多糖和麦角甾醇等。以菌核人药。有利水、渗湿等作用,近年发现其对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自古以来猪苓都靠采挖野生供药用,由于自然资源少,药用量增大,故供求矛盾日趋突出。近年山西、陕西、甘肃等省野生变家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正>猪苓,又名野猪食、猪屎苓、地乌桃等,为多孔菌科真菌,子实体幼嫩时可食用,味道十分鲜美。其地下菌核是稀有中药材,有利尿渗湿、通淋退肿等功效。猪苓多以野生品供应市场,野生猪苓分布于海拔1000~2000米的山区,以1200~1600米的地区生长较多。近几年,随着猪苓抗癌作用的发现,产区过度采挖,野生资源锐减,猪苓供求矛盾日趋突出,市场前景一路看好。这里介绍一种林区半野生栽培猎苓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半野生猪苓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苓又名野猪食、猪屎苓、地乌桃等,为多孔菌科真菌,子实体幼嫩时可食用,味道十分鲜美.其地下菌核是稀有中药材,有利尿渗湿、通淋退肿等功效.猪苓多以野生品供应市场,野生猪苓分布于海拔1000~2000m的山区,以1200~1600m的地区生长较多.近几年,随着猪苓抗癌作用的发现,产区过度采挖,野生资源锐减,猪苓供求矛盾日趋突出,这里,介绍一种林区半野生猪苓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猪苓别名为猪屎苓、亥苓、野猪苓、鸡屎苓、枫苓,乌桃等。为担子菌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多孔菌属多年生牛菌类。猪苓是一种药用真菌,以菌核供药用。昧淡、性平。具有利水渗湿、通淋消胖的功能。主治小便不利、尿道热痛的淋病,湿盛水肿、泄泻、白带等症。猪苓含有粗蛋白、多糖类物质。药理研究证实有较好的利尿作用,近年发现对乙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猪苓多糖有抑制恶性肿瘤增生的作用。所以,制成猪苓多糖注射液,治疗癌症。猪苓除药用外,还广泛用于保健饮品及化妆品行业,市场潜力巨大。随着用量增大,自然资源较少,在经多年大量采挖,野生猪苓已濒临绝迹。药材市场供求矛盾目趋突出。目前,经农业科技人员多年潜心研究、试种,野生变家植猪苓菌种已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野生猪苓的驯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苓别名猪尿苓、亥苓、野猪苓、鸡屎苓、枫苓、乌桃等,学名[Polyporusumbellatus(Pers.)Fries.]。为担子多孔菌科、多孔菌属多年生药用真菌,以菌核供药用。味淡、性平。具有利水渗湿、通淋消肿的功能。主治小便不利,尿道热痛的淋病、湿盛水肿、泄泻、白带等症。猪苓含粗蛋白、多糖类物质,对利尿、乙型肝炎有一定的疗效;猪苓多糖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治疗癌症的作用,还可用于化妆品生产。近几年,国内药材市场猪苓需求量较大,价格坚挺,由每千克18~2 5元上升到每千克30~37元。由于货少价扬,导致长白山区野生猪苓资源被大量采挖,破坏了生态…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猪苓的栽培水平、规范种植技术,在科技服务过程中,深入汉中市猪苓人工栽培集中产区留坝马道镇、略阳县五龙洞镇、汉台区河东店镇等地,开展了猪苓人工高效栽培技术调查,从猪苓栽培的场地选择、苓种选择、菌材与蜜环菌的准备、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技术方面对汉中市猪苓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充分发挥猪苓资源优势,开发猪苓的自然生态立体栽培体系,提高猪苓生产的种植效益和经济收益。方法:在森林中地下栽培蜜环菌伴生猪苓,地表种植党参,建立空林木,地表党参、地下蜜环菌伴生猪苓的生产体系,同时收获林木果实、党参药材、猪苓药用菌。结果:采用这种生产模式,猪苓、党参生产经济效益大大提高,所产苓核个大结实,色泽乌黑光亮,培性状优良,每亩林地综合经济收益提高15%。结论:采用猪苓、党参套种栽培,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林下经济效益最大化,把保护自然生态和发展地方经济相结合,为猪苓产业的持续良性发展创建了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猪苓需求量逐年增多,野生猪苓贮藏量严重不足,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而猪苓特殊的生长条件使其在一般环境条件下难达到正常的生长要求,导致大面积推广成为难题。因此采用蜜环菌和菌材培育的仿野生猪苓栽培技术成为研究方向。本文收集整理众多研究资料,结合山西省猪苓生长特征特性,总结出在林下如何利用当地资源仿野生培育人工栽培猪苓。  相似文献   

11.
猪苓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我国分布较广的药用真菌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菌丝的培养特性和猪苓菌与伴生菌和蜜环菌的相互关系等研究进展,其生长发育过程经过担孢子、菌丝体、菌核和子实体等阶段,伴生菌和碳源是影响猪苓菌核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固体培养中,25℃、黑暗和中性偏酸的条件适合菌丝的生长。蜜环菌和猪苓菌为复杂的共生关系。可为猪苓菌的深入研究和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西北小陇山林缘区野生猪苓资源较丰富,人工栽培自然条件优越,通过改进传统栽培技术,在海拔1 200~1 600 m林缘区平坦地或台地阴湿区,早春或秋季播种,利用7~10年树龄的青冈等树种作菌材、小陇山野生蜜环菌为菌源、鲜猪苓菌核(灰苓为主)作种,采取集中连片双层带状栽培,深层增氧、加湿,改善深层环境条件,科学管理,适期收获等措施,较传统穴播栽培产量提高3.8倍,大幅度提高了该区域猪苓的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3.
猪苓[polypofasumbellatus(pers)fr.],为多孔菌科多孔菌属真菌猪苓的菌核,别名野猪食、野猪粪、野猪苓,药用历史已有2000余年。据古医书籍、文献等资料记载:猪苓归肾、膀胱经,具有利尿渗湿、通淋退肿等功效,利水渗湿的作用,优于茯苓。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猪  相似文献   

14.
根据猪苓的生长习性,结合山西省山区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特点,采用阔叶乔木树根伴栽法、林下菌材伴栽法、蜜环菌材伴栽猪苓菌核法等栽培方法,对山西省山区猪苓仿野生栽培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所产苓核个大结实,色泽乌黑光亮,具有良好的栽培性状,实现了林下闲置林地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土壤微生物发酵液对猪苓菌丝生长发育及胞外多糖质量浓度的影响,为其大规模人工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从猪苓生活的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通过平板试验,筛选对猪苓菌丝或菌核生长有促进作用的菌株;用筛选出的微生物发酵液培养猪苓,以不添加发酵液的培养基为对照,比较不同发酵液处理对猪苓菌丝生物量及胞外多糖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平板培养中,细菌L2、L3、L5、L9处理菌丝均有分泌物出现;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菌丝颜色逐渐变黄变褐,除L2外,其余细菌菌株处理猪苓均有菌核生成;放线菌A14处理猪苓菌丝生长速度较快,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真菌P3处理猪苓菌丝生长速度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在液体培养基中,真菌P4发酵液可显著提高猪苓菌丝生物量,菌丝体干质量达7.67 g/L;放线菌A3发酵液处理猪苓菌丝胞外多糖质量浓度最高,达0.133 g/L。【结论】从土壤中筛选出了能够促进猪苓菌丝生长发育、提高猪苓胞外多糖质量浓度的菌株。  相似文献   

16.
猪苓菌培养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阐述了猪苓菌的形态结构、适生条件、营养特性、培养基配方、适生树种及猪苓菌与伴生菌、蜜环菌的相互关系和诱导猪苓菌丝扭结形成菌核的相关因子,以期为猪苓菌的深入研究和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猪苓是多孔菌类药材,呈不规则黑色块状。具有抗癌,消炎利尿功能,主治肾炎,肝炎,小便不利、全身浮肿、腹泻等多种疾病。以地下菌核入药,生长期的猪苓有黑、灰、白三种颜色,生长过程是由白变灰再变黑。黑、灰苓即是商品药材,亦可无性繁殖,白色是膨大期的幼苓,无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8.
药用植物猪苓人工培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药用植物猪苓人工培植技术,主要包括猪苓繁殖、蜜环菌的培养、繁育场地选择与菌材培养、栽苓、适时采收等内容,以期为人工培植猪苓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猪苓是一种多年生菌类药材,呈不规则黑色块状。具有抗癌,消炎利水功能,主治肾炎,肝炎,小便不利,全身浮肿,腹泻等多种疾病。以地下菌核入药,生长期的猪苓有黑、灰、白三种颜色,生长过程是由白变灰再变黑,黑、灰苓即是商品药材,亦可无性繁殖,白色是膨大期的幼苓,无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选择猪苓的最佳菌株及其采收的最佳发育阶段,研究了猪苓3个菌株菌丝体的形态结构、多糖含量,并对不同发育阶段菌核的显微结构和多糖累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猪苓3个菌株在孢子形态和数量、菌索形成和草酸钙方晶上存在明显差异;菌株X2的菌丝生长快、长势旺,菌丝体浓密洁白,易形成菌索,菌丝体及发酵液的多糖含量最高,分别为30.4 mg/g和0.111 mg/mL,菌丝体生长速度最快,为0.2458 cm/d;人工白苓与野生白苓在形态和显微结构上相似;野生黑苓菌核的多糖含量最高,达56.41 mg/g,人工白苓最低,为15.95 mg/g。说明在3个菌株中,X2合成猪苓多糖的能力较强,药用价值高,质量最优;3种不同发育阶段的菌核中,野生黑苓的质量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