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因子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因子及防治技术钱月珍张亚明(锡山市植保植检站214101)水稻恶苗病属种传病害。种子内外的分生孢子或菌丝体是重要的初侵染源,种子萌发后,病菌从芽鞘、根和根冠侵入,引起秧苗发病。病株产生的分生孢子可从伤口侵入感染健苗引起再浸染而使大田发... 相似文献
3.
4.
5.
6.
阐述北安市水稻恶苗病的发生时期及症状、发病规律和发生条件,并从种子处理、苗床管理、农业防治、药剂防治等方面介绍水稻恶苗的防治措施,以期为水稻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水稻恶苗病的发病症状、病原,分析了其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总结了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技术.以期为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正> 一、发病症状 受害重的种子往往不能发芽,或出芽后幼苗几天即死亡。染病轻的秧苗期植株瘦高,约比正常植株高出1/3,色淡叶窄,根弱、根毛少。 大田期,移栽1个月左右出现病株,症状与苗期相似,分蘖少或不分蘖,节间加长,节部常弯曲露出在叶 相似文献
13.
14.
近年来,水稻恶苗病的发生趋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在试验点关注了水稻恶苗病的防治问题,通过这项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优质水稻生产基地的发展,从而促进水稻节本增收增效。 相似文献
15.
于德斌 《新农村(黑龙江)》2013,(18):159-159
水稻恶苗症又称徒长病,是水稻常见病害之一,水稻恶苗病常导致谷粒播后不发芽或不能出土,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恶苗病的病情也有所加重,发生也越来越普遍。本文分析了水稻恶苗病的发病症状、病原及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总结了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技术,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18.
恶苗病在苗期及成株期都可发生,分蘖期发病最多。症状有徒长、矮缩、正常3种类型,以徒长最为常见,矮缩型只是为害较重或高温情况下出现。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而长(超出1/3甚至1倍),叶片长而窄,淡黄绿色,根系发育不良,重病株往往早期枯死,并在近地面部分产生粉红色或白粉状物,染病秧苗也有不表现症状的植株,而内部有潜伏菌丝,移栽后再表现症状。本田发病于移栽后1个月左右,表现与苗期相似的症状。生长快,但分蘖少,节间明显伸长,有时节部弯曲,并露于叶鞘外,同时节部有许多倒生须根出现。茎节表面出现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故有“白杆”之称。病株一般不能抽穗结实。从拔节到腊熟前相继枯死,个别能抽穗结实,但穗小粒少或为秕穗。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柳州市水稻恶苗病发生的原因、症状,分析了其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总结了水稻恶苗病的防治对策,为生产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水稻恶苗病的田间症状表现、发病机理、传播途径和影响发病因子等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以抓好种子消毒处理为关键性技术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