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饲料营养水平对东北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选取人工孵化的野生东北林蛙蝌蚪随机分为 10组 ,每组 5 30只 ,分别饲喂 10种不同蛋白质水平和组成的饲料。每 5d将蝌蚪称重并采样 1次 ,测定蝌蚪活体重、变态活体重、变态率等指标。结果表明 ,饲料营养对东北林蛙蝌蚪的生长发育及变态幼蛙的体重有明显影响 :林蛙蝌蚪的生长发育与饲料蛋白源无关 ,而与饲料粗蛋白水平有关。林蛙蝌蚪的最大体重、变态幼蛙的体重与饲料CP水平呈正线性相关 ,其相关系数分别为 0 80 0和 0 85 9;蝌蚪期、蝌蚪变态时间均与饲料CP水平呈负线性相关 ,其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96 6和- 0 892 ;林蛙蝌蚪饲料的适宜粗蛋白水平应为 15 %~ 2 2 %。  相似文献   

2.
中国林蛙蝌蚪期饲料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一种适合林蛙蝌蚪生长的饲料配方,试验选用林蛙蝌蚪受精卵共800只,分为4个大组,每大组设两个重复,共8个小组,分别饲养在8个水盆中,每盆100只。试验对比研究了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7.765%、31.628%、23.535%及11.562%的4种饲料。试验结果表明,饲喂蛋白质含量为23.535%的一组蝌蚪重量最大,体长最长,发育的也最为良好。同时通过试验分析证明,从蝌蚪发育到变态前的饲料应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并适当的加入部分动物性饲料,这样才有利于蝌蚪的生长发育。此外,还提出用传统方法配制蝌蚪饲料的不足及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2008年3月29日~5月26日,在佳木斯市某东北林蛙养殖场,采用2组饲料饲喂东北林蛙蝌蚪,蝌蚪分为A组和B组。结果表明:饲喂T_1组饲料的蝌蚪41期和46期时的体重、体长和尾长明显大于饲喂T_2组饲料的蝌蚪;各组蝌蚪的成活率均在95%以上,各组蝌蚪完成变态的时间差异不显著;T_2组饲料的利用率要低于T_1组。  相似文献   

4.
中国林蛙蝌蚪和幼体的摄食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寿兵  郭锐 《野生动物》1998,19(6):20-20
本文观察了中国林蛙蝌蚪和幼蛙的摄食行为。结果表明。(1)蝌蚪靠嗅觉觅食:(2)蝌蚪的上下颔对进食有重要意义。尾部仅起维持身体平衡和游泳的作用;(3)蝌蚪对动物性食物有明显的偏爱;(4)环境温度。空气温度和饵料直径对中国林蛙幼体的摄食量育有明显的影响。而光线强弱、饵料长度对摄食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不同孵化方式对中国林蛙卵孵化率蝌蚪变态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采用5种孵化方式孵化中国林蛙卵与自然孵化方式对照。结果表明:以塑料大雁最佳,孵化率为97%,变态率85%,体重1.0g,体长52.3mm。大棚对提高水温,防御低温冷害和对蝌蚪生长发育均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饲料对黑眶蟾蜍蝌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藻类、蛋黄、杂鱼内脏、牛蛙蝌蚪饲料和鳗鱼饲料等 5种不同类型的饲料以及用鳗鱼饲料为基底 ,按 10 0 %、90 %、80 %、70 %、6 0 %、4 0 %和 2 0 %等 7种比例添加可溶性淀粉 (分析纯 )配制成不同营养结构的饲料为基本日粮饲喂黑眶蟾蜍蝌蚪 ,研究了这些饲料对黑眶蟾蜍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牛蛙蝌蚪饲料和鳗鱼饲料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配合饲料为食的黑眶蟾蜍蝌蚪 ,生长速度快 ,进入变态期的时间短 ;并表明了粗蛋白质含量为 2 0 %左右的配合饲料饲喂黑眶蟾蜍蝌蚪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水温18~22℃的条件下,采用标准水生生物毒性测定方法,研究了Cu2+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急性和慢性效应。急性试验结果表明:Cu2+对蝌蚪的24、48、72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038mg/L、0.024mg/L、0.021 mg/L,安全浓度(SC)为0.0 029 mg/L。慢性试验结果表明:Cu2+浓度为0.00 012mg/L时,蝌蚪的体重和体长显著大于对照组和其他浓度组(P0.05),蝌蚪生长发育较快;Cu2+浓度为0.012mg/L时,蝌蚪体重和体长显著小于对照组和其他浓度组(P0.05),蝌蚪生长发育缓慢,游泳能力下降,尾巴透明化,出现畸形。同时,通过原子吸收法分别测定慢性实验不同处理组蝌蚪体内Cu含量,并进行Cu富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Cu2+浓度与蝌蚪体内Cu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r=0.9770。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水环境中盐度、碱度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毒性效应,试验采用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H值为7.0~8.5、总碱度为1.41 g/L时,盐度对中国林蛙蝌蚪24,48,72,96 h零致死量(LC0)分别为7.15,5.80,3.43,2.83 g/L,半致死量(LC50)分别为8.21,7.2...  相似文献   

9.
蝌蚪的饲养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养蛙的成败。当前蝌蚪期饲养技术不过关,造成蝌蚪大量死亡,有的全场毁灭。主要原因是食物严重不足,供水污染,水中溶氧缺泛,放养密度过大,病害严重。因此,要养好蝌蚪须抓好以下四个技术环节:1合理放养密度根据蝌蚪的日龄,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一般情况是蝌蚪日龄小,放养密度可大一些,蝌蚪日龄大,放养密度要小一些。蛙卵孵化时每平方米水面放人3~5团蛙卵,孵化成蝌蚪后要疏散,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不同光照强度对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选择120只18日龄的东北林蛙蝌蚪进行试验。将试验动物分为6组,每组20只。光照强度分别为30,500,1 000,2 300,3 600,4 900 lx,每天光照时间12 h,其他饲养和环境条件相同。定期测量体重、体长、尾长及完全变态时间等指标。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明显。在蝌蚪变态之前,各组间蝌蚪的体长、尾长都有相应的差异,在光照强度为3 600 lx下喂养的蝌蚪增加最为明显。各组间蝌蚪体重随着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加后减少。在光照3 600 lx下,蝌蚪体重始终高于其他组。在变态过程中,蝌蚪后肢芽长出日龄、前腿长出日龄、完全变态时间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缩短。在光照强度为3 600 lx、4 900 lx时,蝌蚪变态所用时间无差异且均小于其他组。在光照强度为3 600 lx、4 900 lx下,蝌蚪的变态率最高。因此,光照强度影响林蛙蝌蚪的生长发育,光照强度设为3 600 lx是林蛙蝌蚪生长发育及变态的最佳光照强度。  相似文献   

11.
选择 52只幼龄貉作为试验动物 ,设计 2种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 ,进行育成期配合饲料饲养育成试验。结果表明 ,2种日粮对试验貉体重、体长的增长影响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但Ⅰ组貉每日所消耗饲料成本、总能和粗蛋白质低于Ⅱ组 ,Ⅰ组貉成活率 (92 3% )高于Ⅱ组 (88 5% ) ,故本试验以Ⅰ组日粮较佳 ,能满足幼貉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中国林蛙产油率估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决林蛙输卵管难以直接度量的问题 ,并为中国林蛙的产油率、育种选择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一种较直观的估测方法 ,通过屠宰试验测定了相关数据 ,并对其左右输卵管的重量进行了显著性比较 ,结果表明 ,林蛙左右输卵管的重量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林蛙左右输卵管重量之和与体重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 (r=0 78) ,并建立了回归方程 (y =2 19+41 84x)。  相似文献   

13.
哈士蟆含油量测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资源保护和经营决策两方面看,药用哈士蟆油应捕捉单只干重12.5g以上的雌性哈士蟆剥油。哈士蟆商品干货单只越重.含油量比例越高。  相似文献   

14.
应用RAMP标记分析长白山地区中国林蛙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随机扩增徽卫星多态性DNA(RAMP)标记技术对长白山地区中国林蛙60个个体间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以便为中国林蛙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物种分化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120个RAMP引物中。有14个引物组合可扩增出清晰且具多态性的条带。这14个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07条带,其中105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条带比率为98.13%。每个引物可扩增出3~10条多态性条带,平均7.5条。多态条带比率、Shannon多样性指数(I)以及Nei氏基因多样度(h)均显示长白山地区中国林蛙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AMP标记遗传相似性系数(岱)变异范围为0.4860~0.8505,平均值为0.6634,以GS平均值0.6634为闻值,可将所有供试材料划分为10类,其中大部分个体归为同一类,群体内并没有形成较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5.
pH值对东北林蛙卵的孵化率及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索水域pH值对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卵孵化和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水温21~23℃的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了水环境不同pH值对东北林蛙卵的孵化率、蝌蚪的日增重、变态率及变态幼蛙初始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精卵对pH值的适应范围为4~11,孵化率较高的pH值范围为7~9;pH值为6,7,8,9组中的蝌蚪成活率分别为47.95%、48.98%、35.64%和43.64%。在pH值为5.5,6.5,7.5组中,林蛙蝌蚪的变态率分别为94.00%、93.00%和82.00%;变态幼蛙初始重分别为(267.33±46.97)mg、(278.67±37.67)mg和(260.67±35.52)mg。  相似文献   

16.
中国林蛙腿肉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国家食品相关标准分析的测定方法,对雌雄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简称中国林蛙)的腿部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营养品质评价。结果表明:雌性与雄性中国林蛙肌肉(鲜样)的一般营养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为水分79.20%和79.60%、粗蛋白18.70%和18.10%、粗脂肪0.30%和0.60%、灰分1.10%和1.10%;雌雄蛙肉中17种氨基酸总量(干样)分别为88.71%和88.79%,其中7种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是38.47%和37.74%,鲜味氨基酸总量为30.27%和30.83%,雌雄中国林蛙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与氨基酸总量的比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必需氨基酸指数为雌蛙(87.10),略高于雄蛙(86.04)。根据氨基酸评分,中国林蛙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苏氨酸;而根据化学评分,则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研究表明,雌性与雄性中国林蛙腿肌的一般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的含量与组成均无显著性差异,肌肉中粗蛋白和水分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和含量丰富,营养价值高,有较好的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主要研究三种不同乳猪料对仔猪生长发育、成活率、采食量、发病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仔猪补饲料的好坏与仔猪成活率、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且质量越高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8.
用林蛙蝌蚪作实验动物,研究光照和褪黑激素(MT)浓度的变化对蝌蚪头部三角区、尾肌基部、尾肌基部(尾基)尾上鳍、尾肌中部、尾中部尾上鳍和尾尖黑色素颗粒聚集程度的影响,探索利用蝌蚪进行MT定量生物检测的条件。结果表明:控光(黑暗)条件下,头部三角区、尾肌基部、尾基尾上鳍色素细胞色素颗粒较自然光照组聚集程度明显(P<0.05),而尾尖不明显(P>0.05);在相同浓度的MT溶液中,头部三角区处理时间越长,其色素颗粒聚集程度越大(P<0.05),而尾中部尾上鳍不明显(P>0.05);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在0.1~1.0ng/mL浓度范围内,MT浓度与蝌蚪色素细胞黑色素颗粒聚集程度相关,且下午时外源性MT对蝌蚪影响较大。因此,用林蛙蝌蚪作MT定量生物检测方法的模型动物是可行的,且其头部三角区和尾肌基部是较佳的观察、比较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