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仔猪阶段是指仔猪从母体分娩出到体重达30kg左右这一阶段.在这一段时期内,由于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机能不完善,加上仔猪断奶,饲料转换等应激,容易造成仔猪生病,治疗不当就会引起死亡或者变为僵猪.可见,仔猪生产是养猪生产中技术性较强的一个环节,是人们追求养猪经济效益的一个"瓶颈".如何搞好仔猪的饲养,加强对仔猪的科学护理,为仔猪生长发育创造条件,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2.
吕景智 《畜禽业》2002,(3):Y002-Y003
仔猪是养猪生产的基础,是保证养猪经济效益的前提。随着养猪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仔猪早期断奶等技术措施的普遍实施,加上仔猪具有物质代谢旺盛,但消化机能差,缺乏先天免疫力和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等生理特点,使得仔猪易受到各种病因的侵袭。目前,仔猪腹泻仍然是我国仔猪生产中损失量大的病症。因此,不仅要对某些传染性疾病如仔猪黄白痢、仔猪断奶后全身性消瘦综合征等做针对性防治,更要全面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和疫病诊断水平,把好仔猪初乳关、断奶关,从整体上提高仔猪成活率和生产性能,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本期专题讨论编发的一组文章,希望能对生产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仔猪早期断奶可以提高母猪繁殖力,提高饲料利用率,控制来自母猪传播的疫病,减少养猪生产成本,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然而,对仔猪进行早期断奶也会给仔猪的生长发育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造成仔猪断奶后生理机能紊乱,表现为食欲差、消化不良、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抗病力下降,出现腹泻和水肿等病理现象。其中腹泻是最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宋德田  宋志刚 《畜禽业》2001,(12):29-29
1.哺乳仔猪开食料的使用 为哺乳仔猪补饲开食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为了补充仔猪快速生长的营养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促进仔猪的消化道发育和消化机能完善、减少仔猪断奶后完全采食固体饲料所造成的应激.  相似文献   

5.
仔猪哺乳期死亡是养猪生产中的常见现象,也是导致养猪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分析哺乳仔猪死亡的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减少哺乳期死亡,对提高养猪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1哺乳期仔猪死亡原因分析1.1冻死初生仔猪对寒冷的环境非常敏感,尽管仔猪有利用糖元储备应付寒冷的能力,但由于其体内能源储备有限,调节体温的生理机能不完善,加上被毛稀少和皮下脂肪少等因素,在保温条件差的猪场,寒冷可冻死仔猪,同时,寒冷又是仔猪被压死、饿死和下痢的诱因。1.2压死、踩死母猪母性较差,或产后患病,环境不安静,导致母猪脾气暴躁,加上弱小仔猪不能及时躲开而被…  相似文献   

6.
刘良  屈懿 《畜禽业》2012,(11):30-31
<正>保障仔猪成活率是猪场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冬季的采暖保温则是重中之重。仔猪由于断奶应激带来的影响,在其自身各项机能并不健全的情况下,更容易受到温度变化带来的伤害,冬季尤为明显。温度低于20℃,仔猪则进入冷应激区,此时由于受大肠杆菌和传染性胃肠炎等因素的影响,仔猪容易出现下痢、腹泻等症状,严重的直至死亡。猪舍采暖分为集中采暖和局部采暖两种。集中采暖是由一个集中热源提供热量,通过设备将介质(如水、空气等)中储存的热量送到猪舍内部;局  相似文献   

7.
后洁  杜维军 《畜禽业》2012,(7):43-44
<正>现代养猪生产中,提高养猪经济效益是促进养猪业发展的原动力。提高经济效益的手段,除了准确把握市场行情、降低投入成本外,重要的是降低猪的死亡率。养殖过程中,仔猪阶段死亡率最高,严重地影响了养猪场的效益。在市场行情和成本投入相同的前提下,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尤为重要。实践表明,死胎、弱仔、冻死、压死和仔猪传染病等是影响仔猪成活率,造成仔猪成活率低的主要因素,如何提高仔猪成活率,增加养猪经济效益,是每个养猪场、户非常关心的问题。为  相似文献   

8.
<正>仔猪腹泻是养猪业的一大难题,只有加强仔猪饲养管理、搞好仔猪保健、减少仔猪腹泻,提高仔猪成活率,才能提高养猪经济效益,仔猪腹泻是由很多因素引起的仔猪病症之一。在  相似文献   

9.
<正>哺乳阶段的仔猪特别是新生仔猪死亡率高,直接影响母猪的经济效益,做好哺乳仔猪的管理工作是降低仔猪死亡率、提高养猪场整体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并且仔猪断奶窝重与日后的生长育肥呈正相关,即断奶的  相似文献   

10.
<正>冬春季仔猪腹泻是一种典型的多因素性疾病,病原种类繁多,病因复杂,多种病原和多种病因混合感染,以出生后3~7日龄、断乳后10~18d的仔猪多发,发病率可达50%~70%,死亡率20%~40%。仔猪临床表现为厌食、消化机能紊乱、腹泻、水肿、生长迟缓等症状,严重影响养猪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仔猪何时断奶效益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立新 《畜禽业》2001,(6):31-31
仔猪生产仍是整个养猪生产过程的关键,仔猪适时断奶是养猪降本增效的途径之一.当今世界仔猪最早断奶日龄为14日龄,而我国农村仔猪断奶一般在45~60日龄,仔猪早期断奶确实提高了母猪繁殖利用率,但也带来了饲养管理、饲料营养、疾病等方面的问题.那么我国农村现有的养猪生产条件下,仔猪何时断奶效益好?我场1997年开始仔猪35日龄断奶,应用效果明显,仔猪育成率稳定在96%以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养猪生产中仔猪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死亡,尤其是哺乳仔猪。哺乳仔猪成活率的高低关系到养猪业经济效益的好坏。所以在养猪生产中就要搞好仔猪的饲养,提高仔猪的成活率,保证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7,(Z1)
<正>断奶前后的仔猪具有物质代谢旺盛的特点,但消化机能差.缺乏先天免疫力和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等生理特点,导致仔猪易受到各3种病因的侵袭,引起仔猪腹泻。而因采用不正确仔猪断奶方法,引起仔猪奶应急与腹泻仍然是我州仔猪生产中主要疾病。因此,在仔猪培育中,不仅要对某些传染性疫病,如仔猪黄白痢、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性腹泻等疫病进行有效防制,还要对因仔猪断奶应急引起的全身性消瘦综合征等做好防治,过好"三关"(初生关、诱饲关和断奶关),才能从整体上提  相似文献   

14.
在养猪生产中,仔猪早期断奶是规模猪场、母猪养殖户提高经济效益的最优饲养模式之一.多数猪场采用28日龄断奶,一些管理水平较高的猪场提早到21~24日龄断奶,在给猪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存在母猪和仔猪严重应激的问题,极易引发其他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在目前的养猪生产中,断奶仔猪的腹泻严重威胁到养猪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引起断奶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有断奶应激、断奶仔猪消化及生理机能缺陷、饲料因素、病原微生物感染等。要想防控好断奶仔猪的腹泻病,就必须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治结合"的原则,主要做好这几方面工作:加强饲养管理、减少断奶应激、调整日粮成分、用药物预防和治疗、搞好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6.
孙宝权 《畜禽业》2006,(3):39-41
哺乳仔猪死亡是养猪生产中的重要损失,正常情况下断奶前死亡率在10%以下,良好的猪场管理可使断奶前死亡率降至1%~2%以下.如何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争取哺乳阶段的仔猪全活全壮是每个养猪业主共同关心的问题,哺乳期仔猪成活率的提高可为保育阶段提供更多数量的生长育成猪,进而生产出较多的育肥猪.因此哺乳仔猪饲养的好坏,对养猪业的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15,(9)
<正>所谓"营养疗法",就是通过饲喂等手段达到机体营养平衡,从而不断提高仔猪的消化机能、免疫机能,达到止泻痢的效果。仔猪一旦出现拉稀,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脱水,严重的出现贫血。为防止脱水可用口服补液盐,氟哌酸加入温开水中供小猪自由饮用。仔猪出生后7~10 d就应该补饲  相似文献   

18.
陈良富 《畜禽业》2007,(8):43-43
<正>断奶仔猪腹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其主要原因:一是仔猪断奶后,母源抗体急剧下降,仔猪的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完善,对疾病的抵抗力不足:二是仔猪消化生理机能发育不全,对除母乳以外的食物适应性差,导致胃肠机能紊乱;三是猪舍清洁卫  相似文献   

19.
<正>仔猪早期断奶是现代养猪生产中挖掘母猪生产潜能,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仔猪早期断奶可节约母猪饲养成本、提高母猪年产胎次、提高分娩舍利用率,减少仔猪感染母猪病原机率,仔猪早期断奶技术越来越被广大养殖户接受。但在生产实践中,实行仔猪  相似文献   

20.
余德谦 《畜禽业》2001,(11):31-31
我国目前集约化生产的养猪场一般在3~4周龄断奶.断奶是仔猪生活中的一次大转折.断奶时将仔猪和母猪分开,仔猪的饲料由全乳日粮变为干饲料.此时断奶仔猪处于强烈生长发育时期,但消化机能和抗病能力又不够强,日粮剧烈的变化,加上环境的变化,对仔猪产生强烈的应激.仔猪常表现为食欲差、消化功能紊乱、腹泻、生长迟滞等,这就是所谓的“仔猪早期断奶综合症”.部分仔猪因此变成僵猪.配制适合早期断奶仔猪消化生理的饲粮是克服早期断奶综合症的有效方法.但环境因素对仔猪断奶应激的程度也有较大的影响.创造一个条件适合的小环境可以缓和仔猪的断奶应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