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扶桑绵粉蚧的检疫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扶桑绵粉蚧是我国新发现的重要的农林害虫,对我国农林业生产构成很大威胁。本文详细介绍了扶桑绵粉蚧的危害特点、国外的分布和我国调查的分布范围、适生区域以及列为进境、农业、林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过程等,并提出了加强口岸检疫把关、严格国内调运检疫、加强对发生区的检疫控制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广州扶桑上发现扶桑绵粉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是我国最近在扶桑上发现的一种害虫,其寄主植物除扶桑外,还取食包括棉花、番木瓜、西红柿等重要农业经济作物在内的14个科的植物.扶桑绵粉蚧起源于美国,后逐步扩散到中、南美洲和非洲,目前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已有报道.本文报道了该虫的生物学和形态鉴定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 2010年以来扶桑绵粉蚧在新疆的重大发生情况,以及自治区各级农业部门及其所属检疫机构对其采取的处置措施.并从以往对扶桑绵粉蚧的处置过程也得出一些启示,希望能为今后做好扶桑绵粉蚧防控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
扶桑绵粉蚧辐照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求扶桑绵粉蚧有效除害处理方法,本文测定了γ-射线不同辐照剂量对该虫发育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各虫龄继续发育的比例明显降低;相同剂量水平下,各虫龄对辐照的耐受性随虫龄增大而增强,以3龄若虫和成虫的耐受性最强;大规模辐照测定表明,采用130Gy可有效阻止3龄若虫和雌成虫后代的发育繁殖。  相似文献   

5.
5种药剂对入侵新害虫扶桑绵粉蚧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桑绵粉蚧作为一种新的入侵害虫,具有潜在危害性,国内尚无科学的防控技术,为了科学防控此害虫,选择5种常用药剂进行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40%劲克介EC、40%氧化乐果EC和48%乐斯本EC都是比较理想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6.
扶桑绵粉蚧是一种重要的外来入侵害虫,其分布广、寄主植物多,虫体小,发生危害隐蔽,并与其近似种混合交叉发生危害,野外识别鉴定困难,易暴发成灾,难于防控。本文通过野外调查,采集到多个扶桑绵粉蚧及其近似种石蒜绵粉蚧和双条拂粉蚧。通过制作玻片标本,分别从触角、眼、口器、足、腹脐、刺孔群、盘孔、管腺和体毛等部位比较了3种粉蚧的玻片显微特征以及野外活虫虫体特征,为检疫工作人员快速识别该虫及其近似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扶桑绵粉蚧溴甲烷熏蒸处理方法,本文测定了溴甲烷熏蒸2h对扶桑绵粉蚧各虫龄的致死毒力。用机率值分析表明:各虫龄对溴甲烷敏感性不同,以1龄若虫对药剂最敏感,以3龄若虫耐药性最强;在20℃和29.5℃下3龄若虫达到99%死亡率所需CT值分别为44.09 g.h/m3和29.77 g.h/m3,其对应的LC99分别为28.09 g/m3和18.10 g/m3。验证实验表明在21~25℃下以剂量38g/m3,在26~30℃下以剂量25 g/m3熏蒸2h各供试虫龄死亡率均达到100%,该指标可为扶桑绵粉蚧安全检疫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研究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iley)泌蜡腺体、蜡泌物、触角、足、腹部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扶桑绵粉蚧的主要分泌蜡腺体为管腺和三格腺;触角感受器主要为毛状感受器;口器喙着生6对刺形感受器;足及爪冠着生刺形感受器;腹部主要分布毛状感受器,三格腺和管腺分布较多.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在浙江省是否有扶桑绵粉蚧的分布及其危害情况,在全省范围内对高风险地带开展全面调查.结果显示,在浙江省杭州、金华和丽水地区的9个县市区发现有扶桑绵粉蚧,发生面积11.09 hm2,查到扶桑绵粉蚧的寄主植物33科66种,扶桑绵粉蚧嗜好菊科、葫芦科、茄科、锦葵科、马齿苋科、胡麻科、马鞭草科、报春花科和石蒜科植物,以芝麻、南瓜、茄子、栝楼、枸杞、大花马齿苋、马缨丹、胭脂花、菊花、朱顶红、棉花、木槿、苍耳、小白酒草和苦荬菜受害最严重.上述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在浙江局部地区已有分布,虽然目前分布面积不大,但必须警惕其进一步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10.
富宁县扶桑绵粉蚧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奎  胡文兰 《江西植保》2012,(3):303-307
扶桑绵粉蚧是近几年入侵我国的一种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2009年9月,在富宁县城街道绿化带扶桑上首次发现。通过对富宁县扶桑绵粉蚧发生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扶桑绵粉蚧监测和综合防治等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1.
外来物种红火蚁的化学防治技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火蚁的入侵已引起我国各界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入侵红火蚁化学防治技术研究进展。按照化学防治策略可以分为以蚁巢为单元的局部处理和大面积全部处理,从施药技术角度可以分为浇灌和撒施毒饵两大类。浇灌技术主要是将药液灌入蚁巢内,其药液量是一个关键因子;毒饵适用的场所比较广泛,但是施药时间对控制效果影响比较大,一般在晚上施药效果较好,雨后不能马上使用毒饵。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草坪害虫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The cover image is based on the Research Article Surveillance and invasive risk of the red imported fire ant, Solenopsis invicta Buren in China by Xiaoliang Wang et al., https://doi.org/10.1002/ps.7297 .

  相似文献   


14.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概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自2006年全国植保工作会上提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来,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据2009年底初步统计,各种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累计达5 100万hm2次,约占全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总面积的10.4%。本文就当前生产上主要的物理诱控、昆虫信息素诱控、天敌昆虫、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驱避剂、生态控制等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情况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述了马铃薯甲虫和扶桑绵粉蚧在新疆的发生和阻截情况,分析了新疆封锁阻截马铃薯甲虫、扶桑绵粉蚧所采取联防联控的各项具体措施,强调实施联防联控要应"疫情"制宜,联防联控还需联合科研攻关,并提出了植物检疫中联防联控的内涵、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福州口岸进境散装粮食截获疫情分析及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福州口岸进境散装粮谷的基本情况,并对福州口岸2014~2016年进境散装粮谷疫情截获情况进行了分析,明确了进境散装粮谷携带重要有害生物名单。结合前期对口岸调研发现的问题,开展了疫情防控的技术研究,提出了口岸疫情防控技术要点,为提升口岸进境散装粮谷疫情防控能力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海南省椰子病虫害的监测与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近2年来对海南省椰子作物病虫害的野外监测、调查和室内鉴定的结果表明,目前在海南省椰子作物上发生的病虫共有37种,其中害虫30种,病害7种。主要病虫种类包括椰心叶甲(BrontispalongissimaGestro)、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Fabricius)、二疣犀甲(Oryctes rhinocerosL.)、椰花四星象甲(Diocalandra frumenti Fabricius)、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椰子泻血病〔Ceratocystis para-doxa(Dade)Mor〕、椰子灰斑病(Pestalotia palmarum Cooke)、椰子芽腐病(Phytophthora palmivora Butler)和椰子干腐病(Paecilomyces varioti Bainier)等,其中椰心叶甲、红棕象甲、二疣犀甲、椰花四星象甲和椰子泻血病对海南椰子树危害最为严重,应重点予以防控。  相似文献   

18.
自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我们对广东和海南的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天敌进行调查,共发现8种天敌。其中,捕食性天敌有4种,分别是孟氏隐唇瓢虫Cryptolaemus montrouzieri Mulsant、双带盘瓢虫Lemnia biplagiata(Swartz)、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us(Fabricius)和圆斑弯叶毛瓢虫Nephus quadrimacu-latus(Kamiya);寄生性天敌有4种,分别是松粉蚧抑虱跳小蜂Acerophagus coccois Smith、班氏跳小蜂Aenasius bam-bawalei Hayat、长崎原长缘跳小蜂Prochiloneurus nagasakiensis(Ishii)和粉蚧广腹细蜂Allotropa sp.。文内简要描述了6种天敌的主要鉴别特征,并提供了一些形态特征图。  相似文献   

19.
从经济学角度,借鉴经济学的环境分析方法,介绍了采用生产率下降法、人类健康损害法和农药的环境影响指数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环境和社会成本的分析和推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红火蚁严重发生地区进行的药效试验表明,0.5%硫氟磺酰胺饵剂投放后15d药效开始发挥,25d后处理蚁巢全部死亡,药后70d调查结果显示,其对红火蚁的校正防治效果高达94.1%;0.001%氟虫腈饵剂撒施后15d开始发挥药效,30d后蚁巢中无工蚁活动,药后70d调查显示其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为90.9%;0.5%苯氧威饵剂撒施后40d,在蚁巢中仍能监测到工蚁的活动,70d后调查结果表明其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为84.9%。统计分析结果说明,0.5%硫氟磺酰胺饵剂和0.001%氟虫腈饵剂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好于0.5%苯氧威饵剂。由于0.001%氟虫腈饵剂和0.5%苯氧威饵剂是实验室临时配制,虽然其对红火蚁的诱食性较差,但仍能表现较好的防治效果。0.5%硫氟磺酰胺饵剂和0.001%氟虫腈饵剂可以用于红火蚁的防治,0.5%苯氧威饵剂配方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