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外来入侵性杂草--胜红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胜红蓟属于菊科藿香蓟属,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地区,入侵农田后造成农作物减产,属于区域性恶性杂草。胜红蓟也是一种具有强烈化感作用的植物,可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危害,是一种有毒生物污染物。本文对胜红蓟的生物学特征及分布、异株克生作用、主要危害、防除措施及利用价值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麦草光”是一种内吸传导型选择性的苗后除草剂。为了明确该药剂对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于2000年12月在道真自治县三江镇三江村杠上村民组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供试药剂15 %噻磺隆可湿性粉剂(麦草光) ,通用名 :Thifensuron -mefhyl,由江苏省大丰市农药厂生产。2试验处理与设计2.1667m2 用15 %麦草光粉剂10g和15g2.2667m2 用清水40kg作对照2.3设置3个重复 ,重复间设保护行3试验方法3.1喷药时间在小麦4叶1心、杂草2~4叶进行施药。3.2施药…  相似文献   

3.
五爪金龙抗逆性强,生长繁茂,是一种较难防除、严重危害其他植物生长、影响景观自然性和完整性的外来杂草.因此,了解其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必要的监控与防除及科学利用非常重要.文章归纳了外来杂草五爪金龙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分布、生境类型及其对经济、生态的影响,介绍了利用、预防、控制和管理措施等.  相似文献   

4.
外来入侵杂草——反枝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反枝苋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可食用、药用及作饲料等。反枝苋也是一种较难防除、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危及牲畜健康的外来杂草。因此,了解其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必要的监控与防除及科学利用非常重要。该文主要归纳了外来杂草反枝苋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分布、生境类型、环境条件及其对经济、生态的影响,介绍了利用、预防、控制和管理措施等。  相似文献   

5.
外来入侵杂草刺萼龙葵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2003年北京首次发现外来入侵杂草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Dunal.)。2005年在北京顺义区试验地进行了刺萼龙葵生育期观察,并在北京延庆县野外自然群落中随机取样带回室内测定。本文对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分布及危害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6.
田间试验表明75%PumaBarley水乳剂50~60mL/667m^2能有效防除大麦田看麦娘、野燕麦等单子叶杂草,药后40d对看麦娘、野燕麦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90%以上。在推荐用量下,对大麦生长安全,并且增产幅度明显。  相似文献   

7.
新外来杂草——常春藤叶婆婆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外来杂草──常春藤叶婆婆纳郭水良,李扬汉(浙江师范大学生物系金华321004)(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常春藤叶婆婆纳(VeroniahederaefoliaL.)原产欧洲、北非及西亚,是当地麦田的重要杂草。该杂草80年代初传人我国,现在在江苏、浙江境...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除草剂使用、翻耕、树龄、坡度和郁闭度等杂草管理措施及环境因子对江苏茶园秋季杂草群落和外来入侵杂草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3年10月分别对江苏茶叶主产区仪征、金坛和宜兴3地共90个样地进行了杂草调查。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90块样地可以依据优势杂草种类和杂草丰富度被分成3个类群。类群Ⅰ为荩草、野老鹳草、酢浆草、狗尾草、蓬蘽、麦冬杂草群落,该类群翻耕和化学除草频次少,树龄较大,郁闭度高,田间多年生杂草多,杂草种类多,田间杂草密度低;类群Ⅱ为马唐、小旱稗、小飞蓬、野老鹳草、狗尾草杂草群落,该类群以化学除草为主,田间一年生禾本科恶性杂草和抗除草剂杂草多,杂草优势种突出;类群Ⅲ为马唐、小旱稗、牛筋草、野老鹳草、酢浆草、虮子草杂草群落,该类群茶园管理较为精细,田间优势杂草种类少,杂草密度低。对外来入侵杂草与环境因子关系的数量分析发现,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和翻耕频率显著影响外来入侵杂草在江苏茶园的发生和分布。研究表明,不同管理措施,如化学除草剂和翻耕频率,对杂草群落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杂草图谱     
牛膝菊(辣子草) 形态特 征成株茎单一或于下部分枝,分枝斜伸,被长柔毛状伏毛。叶对生,具柄。叶片卵形、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叶基圆形,宽楔形至楔形。头状花序半球形至宽针形。  相似文献   

10.
邵秀玲  梁成珠  魏晓棠  吴兴海  厉艳 《植物检疫》2006,20(5):303-305,F0004
刺果藤(Sicyos.angulatus L.)是葫芦科刺瓜藤属的一种有害杂草,在世界多国有分布,2003年侵入青岛。本文简要介绍了该草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及危害,分析其传入渠道与风险,同时提出预防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三叉针茅是入侵性和适应性都很强的杂草。目前已经给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多个国家造成了严重危害。随着世界各国之间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我国也成为潜在分布地区。本文从形态特征、传播扩散途径、危害及控制和管理等方面对其进行了介绍,以加强对其准确识别和有效防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外来入侵杂草黄顶菊生物活性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外来入侵杂草黄顶菊[ Flaveria bidentis (L) Kuntze]在我国的危害日益严重,对它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但目前对其体内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尚少。该文就黄顶菊体内类黄酮和噻吩类等几种化学成分在抗虫、抗菌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旨在推动国内黄顶菊化学生态学领域的研究,为综合控制黄顶菊的蔓延和危害提出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野外调查与查阅文献资料,首次对惠州稔平半岛的外来杂草种类、分布和危害现状做了调查研究,并分析了外来杂草的来源和入侵途径,针对稔平半岛外来杂草入侵现状提出防除和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牛筋草是全球危害最严重的5种杂草之一,为了筛选防除牛筋草的高效除草剂品种,采用温室盆栽法和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了10种苗后除草剂对牛筋草的除草活性及防除效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30%苯唑草酮SC和40 g/L烟嘧磺隆OD对牛筋草防效优异,ED90分别为8.7 g/hm~2和19.4 g/hm~2(有效成分,下同),约为各自登记低剂量的1/3和1/2。100 g/L氰氟草酯EC、10%噁唑酰草胺EC、69 g/L精噁唑禾草灵EW、120 g/L烯草酮EC和10%精喹禾灵EC对牛筋草具有较好的防效,ED90分别为68.9、80.5、50.0、54.2 g/hm~2和48.6 g/hm~2,与各自的登记低剂量相当或略低。25%啶嘧磺隆WG和11%三氟啶磺隆OD对牛筋草的防效较差,ED90分别为115.0 g/hm~2和112.4 g/hm~2,约为各自登记高剂量的1.5倍和2.3倍。75%硝磺草酮WG对牛筋草的防效很差,ED90为742.6 g/hm~2,是其登记高剂量的3.3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0 g/...  相似文献   

15.
辣椒花象甲Anthonomus eugenii是一种毁灭性害虫,原产于中美洲,可为害至少35种商业辣椒品种,对辣椒为害严重,可使其减产33%~90%。该害虫于1993年入侵加拿大,并于2014年进入欧洲。频繁的全球贸易及国际运输将加速该害虫的传播和扩散,并有入侵我国的风险。该文对辣椒花象甲的生物学特性、寄主植物、为害特征、分布范围及传播进行总结,分析其对我国的入侵风险及对我国辣椒产业造成的潜在损失,并提出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有害杂草黄顶菊在河北衡水的入侵途径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通过调查,将黄顶菊在我国的发生时间由2001年提前到1996年,分析了黄顶菊可能的传入途径:随船舶丢弃的砂子等压舱物、动物皮毛等途径入侵,随粮谷贸易传入的可能性极小.  相似文献   

17.
外来入侵杂草长芒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芒苋(Amaranthus palmeri S.Watson)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传人我国的一种新植物,为中国苋属异株亚属一新归化物种.近年来长芒苋在北京市不断扩展蔓延.本文对长芒苋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分布、危害及其防除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1小麦田间杂草发生特点 1.1单子叶杂草 日本看麦娘、中国看麦娘、野燕麦、芒草、早熟禾。 1.2双子叶杂草 主要危害的有,猪殃殃、繁缕、老鹳草、婆婆纳、大小巢菜、荠菜、野腊菜、泽漆、小棘等。  相似文献   

19.
外来杂草--裂叶月见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明  丁炳扬  曹家树  刘青娥 《植物检疫》2004,18(5):285-287,F004
裂叶月见草Oenothera laciniata是浙江新发现的外来杂草,本文就其分布情况、形态特征、开花结实特性等进行了观察研究,认为裂叶月见草是通过蔬菜种子调用时无意带入的,并得出了裂叶月见草的繁殖系数大、适应性强,具有一定入侵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外来入侵性杂草——大爪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爪草(Spergula arvensisL.)为石竹科一年生旱地杂草,广泛分布于日本、印度、俄罗斯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北美、非洲等地区也有分布。我国黑龙江、西藏局部地区的荒漠、河谷也有发生。主要危害麦类、油菜、玉米、蚕豆、蔬菜等多种作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