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吕飞 《河南农业》2012,(20):56-57
长期以来,野草没有受到园林绿化工作者的重视,但随着人们对野草生态价值的重新认识,发现野草不仅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而且通过合理有序的利用还可以创造出不同寻常的景观效果。总结野草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作用,从野草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等方面论述了让野草在城市中生存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改变绿化观念,及保护、利用和管理好城市中野草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园林绿化工程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植物是园林绿化工程的主体,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和养护,充分体现园林绿化工程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和人文价值。基于此,分析了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和养护技术。  相似文献   

3.
北美栎树原产北美地区,具有重要的观赏、珍贵用材与生态价值,本文简述了北美栎树的分布及生态文化价值,介绍了适合我国引种栽培的几种北美栎树的生长特性以及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二月兰的特征特性及其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二月兰的生态特征、生长习性、繁殖要点,从观赏价值、药用价值、食用价值等方面介绍了其应用价值,以期为园林绿化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香花崖豆藤的园林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香花崖豆藤的园林美化、生态及经济等园林应用价值,并讨论了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分析目前园林绿化建设存在的误区,提出建设生态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对策和建议。阐述了龙岩市践行生态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的成功案例——莲花山栈道的建设,分析其在生态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园林绿化养护工作是园林工程的基础,针对园林存在的具体问题,实施绿化养护的技术措施,对于促进园林绿化发挥最大化的价值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从园林绿化养护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分析绿化养护的技术措施,以及促进养护的具体方案,希望提高整体园林工程的生态功效,服务国家社会。  相似文献   

8.
以生态优先原则打造节约型园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坚持生态优先原则、科学制定园林绿化设计、降低园林绿化成本等方面着手,阐述了生态节约型园林绿化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李全发  吴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289-19290,19309
介绍了雪松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分析了其作为园林绿化树种在观赏性、防护作用、经济价值及文化价值中的作用,阐述了其孤植、对植、列植、从植、群植5种造景形式,并论述了其在城市街道、居民区、厂区和工业区、风景区和森林公园5类不同区域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马蔺树种的品种特点、繁殖特性、抗旱耐盐碱性、发展前景展望与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探讨,阐述了马蔺具有独特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和利用价值,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逐渐被用作水保护坡、园林绿化观赏地被建设的优良材料,并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曲周县景观格局演变及生态服务价值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对县域土地利用规划与生态保护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以曲周县为例,依据1985、1999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景观格局分析法、生态服务价值定量评估法结合相关性及敏感度分析,对曲周县1985—2012年的景观格局、生态服务价值变化以及景观指数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响应机制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曲周县景观破碎度和景观异质性增加,景观多样性降低,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程度呈加强态势;2)生态服务价值总体减少6 704.11万元,且1999年后生态服务价值衰退速度较之前有所减缓,生态服务价值结构未发生较大变动;3)ESV与SHDI呈正相关,与NP、FN、D和AWMDF呈负相关,同时ESV对NP和FN变化缺乏弹性,对SHDI、D和AWMDF变化反应灵敏。研究认为,曲周县应降低景观的人为干扰力度,加强对景观多样性保护,提高县域整体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城市园林绿化既要注重景观美化效果,为市民营建优美的生活环境,更要考虑生态防护效益,为整个城市发展创建绿色屏障,也要实现林木价值,体现其巨大的经济效益,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增长提供保障。阐述了生态景观道路绿化的规划原则以及许昌市生态景观道路绿化的规划设计,从景观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个方面对5条景观道路建设绿化完成后的效益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13.
草原有着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生物资源、人文社会资源,草原生态环境的持续良好发展,对其所在区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草原生态的保护与修护工作有着至关之重要的作用。草原生态景观的打造,不仅能促进地方旅游经济的长远发展,也能促进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本文针对生态修复背景下草原生态景观的营造,以康定市为例,把康定市草原作为研究对象,从当地的草原风光以及民族风情出发,结合当地气候环境特点,提出相应的景观营造策略,将草原的保护利用与生态景观设计相结合,在生态修复优先的前提下提升草原旅游资源价值,为草原的修复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河岸连通城市生态系统中水陆生态系统,不仅在城市行洪排涝、水土保持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景观和生态学价值。针对昆明近几年开展的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中的河岸绿化建设,从现状调查入手,分析了昆明3种常见的河岸绿化模式(防护型绿化、景观型绿化、生态型绿化),并提出了加强生态河道的建设力度,挖掘河道的历史文化内涵,选择合理的植物种类和配置方式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探索大城市边缘区景观破碎化格局及其空间异质性特征,有助于把握景观动态的变化机制及其生态问题。以北京市顺义区这一典型大城市边缘区为例,基于土地利用分类数据,采用有效粒度尺寸方法,对1992年、1999年和2009年景观破碎化空间变异进行了地统计学分析,主要包括尺度依赖性、空间异质性、空间格局及其生态过程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景观破碎化空间变异具有明显的尺度依赖性特征,由空间自相关部分引起的空间异质性较高;1992年和1999年景观破碎化空间总变异相对缓和,2009年空间总变异强烈;通过不同尺度上的异质性对比,选取1000m幅度作为研究区景观破碎化的空间异质性分析较为适宜。2)景观破碎化空间异质性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土地利用斑块破碎化不断加剧,其中1999-2009年间的表现尤为强烈。3)景观破碎化高值区呈现出由东部向西部转移的态势,并且其空间布局具有集聚性与分散性的显著特征,空间上相似属性聚集与相异属性聚集的空间格局十分突出。4)景观破碎化空间自相关作用主要来自高强度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并表现出明显的区位特征。该研究结果可为土地、城镇规划以及景观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农业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不仅关注景观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肥力”,更加强调景观的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带给人类的长期效益。以绵竹县为例,探讨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原有的农村自然资源和景观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同时融入旅游观赏、生态产业、农业体验以及乡村民俗等元素,重塑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的自然景观,发展环保型农业产业,实现社会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自1999年以来,黄土高原大规模地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环境呈显著恢复态势。采用2002年和2008年两期Spot5遥感影像,评估了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黄土高原典型农林复合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驱动下,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剧烈,总变化率高达36.77%,主要变化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耕地、果园、幼林地、林地等。28.95%的耕地转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其中48.83%转为果园,44.69%转为幼林地。景观格局变化呈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山腰缓坡区以转化为果园为主,中、高海拔多转化为幼林地。退耕后流域生态景观得以优化,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8.
以开都河流域为研究区域,以LANDSATTM遥感图像为主要信息源,以ENVI遥感图像处理软件、Arcgis地信软件和FRAGSTA Tversion3.3作为空间信息处理工具,采用景观空间格局等指标,对开都河流域景观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0~2010年,开都河流域景观草地模地优势未发生改变,对区域生态环境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人类活动虽有加剧趋势,但由于其优势度值较低,加之区域整体人类开发水平仍处于较低的水平,故区域生态环境受人类干扰程度很小。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通过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分类与地理信息系统手段,提取桂林市下属阳朔县2000年、2008年和2016年的土地利用分布特征,计算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土地利用转换矩阵等,结合阳朔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阳朔县土地利用现状、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年到2016年阳朔县建设用地变化幅度最大,林地的变化幅度较小;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转换中,耕地、林地向建设用地转换较多,这是城市用地主要来源之一;2000年到2016年景观格局呈现由聚集向破碎化和多样化发展趋势;2000年到2016年间总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5 388万元,表明生态环境朝着健康、友好型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杂草的危害,综述了杂草的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生态学效益及经济价值,分析了物理、化学除草以及生物防治等杂草控制技术,并展望了杂草防控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