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了解东北地区大豆种子携带病原菌的情况,选取了该地区52个大豆主要品种(系),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快速检测其种子携带胶孢炭疽菌、平头炭疽菌、冬青丽赤壳菌、亚细亚镰孢菌、黄色镰孢菌、木贼镰孢菌、禾谷镰孢菌、层出镰孢菌、尖镰孢菌、茄腐镰孢菌、轮枝镰孢菌、接骨木镰孢菌、大豆炭腐病菌、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大豆疫霉菌和立枯丝核菌16种大豆主要病原菌的状况。结果表明:在其中38个品种(系)的种子样本中累计检测出上述8种病原菌,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立枯丝核菌、木贼镰孢菌、亚细亚镰孢菌、禾谷镰孢菌、层出镰孢菌、尖镰孢菌和平头炭疽菌。不同大豆品种(系)种子带菌的种类及数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品种绥12-18和29182被检出的病原菌多达4种。本研究对了解东北地区大豆种子携带病原菌的状况有参考价值,并为大豆种子带菌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辽宁省玉米种子携带的真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辽宁省广泛栽培的32个玉米品种的种子为材料进行种子带菌分析,采用保湿培养检验法和分离培养检验法分别对种子表面附带真菌及内部寄藏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在供试的32个玉米品种种子上共分离得到14属真菌,分别为枝顶孢属(Acremonium)、刺毛霉属(Actinomucor)、链格孢属(Alternaria)、曲霉属(Aspergillus)、平脐蠕孢属(Bipolaris)、毛壳属(Chaetomium)、附球菌属(Epicoccum)、镰孢菌属(Fusarium)、串棒霉属(Gonatobotrys)、毛霉属(Mucor)、黑孢菌属(Nigrospora)、青霉属(Penicillium)、根霉属(Rhizopus)及木霉属(Trichoderma)。种子表面附带真菌以镰孢菌分离频率最高,可高达90%以上;其次是曲霉菌、青霉菌及木霉菌。而在内部寄藏真菌中则以曲霉菌和青霉菌分离频率较高;其次是镰孢菌和毛壳菌,其它各属则仅在一个或几个玉米品种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对低温贮藏花生嫩果果实的研究表明,在花生嫩果果实上有真菌15种,以酵母菌、毛霉、曲霉菌、青霉菌、镰孢霉和交链孢霉等6种为优势菌,不同地区的花生嫩果果实上真菌状况有较大差异,花生嫩果果实上真菌数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大幅度增加,贮藏花生嫩果的病变有褐(黑)、红(白)腐,果实长霉等3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芝麻种子带菌检测及药剂消毒处理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吸水纸检测法对我国6个芝麻主产区的13个广泛栽培的芝麻品种进行了带菌检测,并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芝麻种子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芝麻种子外部携带真菌的主要类群包括镰孢属(Fusarium spp.)、棒孢属(Corynespora spp.)、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 spp.)、壳球孢属(Macrophomina spp.)、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曲霉属(Aspergillus spp.)和青霉属(Penicillium spp.),其中引起芝麻茎点枯病的壳球孢属分离频率和带菌率最高。种子内部携带的真菌类群主要包括镰孢属、棒孢属、壳球孢属和曲霉属等,引起芝麻叶枯病的棒孢属真菌分离频率和带菌率最高。供试的5种杀菌剂对芝麻种子均有一定的消毒效果,其中50 %扑海因和80%多菌灵处理对芝麻种子消毒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5.
花生根腐、茎腐和果腐病在我国各花生产区发生严重,其病原菌的组成和优势种群尚不明确。本研究于2020年从河南省6个市的花生种植区采集病株样品,共分离得到151个菌株,其中花生根腐病菌41株、茎腐病菌71株、果腐病菌39株。真菌形态鉴定和利用rDNA-ITS和EF-1α序列进行分子鉴定的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均为镰孢菌,分别属于木贼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变红镰孢菌(F.incarnatum)、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层出镰孢菌(F.proliferatum)和茄病镰孢菌(F.solani);从花生根腐和茎腐病样品中都可以检出这5种镰孢菌,果腐病样品中未能检出层出镰孢菌。尖孢镰孢菌在供试的花生根腐、茎腐和果腐病样品中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9.02%、30.99%和56.41%。根据柯赫氏法则验证了这5种镰孢菌均对花生具有致病性。本研究明确了河南省花生根腐、茎腐和果腐病的致病镰孢菌组成和优势种群,为病害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湖南省目前水稻推广品种种子携带真菌情况,本试验通过保湿培养结合镜检的方法对150个湖南推广的品种种子带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常规稻种子中带菌率最低的是‘黄华占’,仅0.18%,带菌率最高的是‘湘早籼17号’,为6.35%;两系杂交稻种子中‘八两优18’和‘奥两优69’带菌率最低,均为0.27%,‘株两优819’带菌率最高,为7.13%;三系杂交稻种子‘益优701’、‘金优463’和‘中优177’均不带菌,‘珞优8号’品种带菌率最高达11.65%。从种子带菌部位来看,颖壳带菌率远远高于米粒。检出的种子携带的寄生菌有胡麻斑菌、鞘腐菌、黑粉菌、弯孢霉、镰刀菌、黑孢霉,未检出稻瘟病菌;检出的种子携带的腐生菌有毛霉、曲霉、青霉、链格孢等。这些种子携带的真菌有可能作为病害的初侵染来源或在水稻育秧期间造成烂秧。  相似文献   

7.
玉米子粒携带真菌种群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我国辽宁、河北、河南、四川和广西5省区收集的88份玉米子粒携带的真菌种类进行检测,分离鉴定出12个属的真菌。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玉米子粒携带真菌的种类、分离频率有很大差异,引起玉米穗粒腐病的优势病原菌亦有差异,镰孢菌是玉米穗粒腐病的优势菌群。分离频率较高的还有青霉菌、曲霉菌、黑孢菌、木霉菌等。  相似文献   

8.
新疆甜菜苗期病害病原种群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新疆各主要甜菜种植区的996份病样中分共分离出613个菌株,其中茎点霉、镰孢菌、丝核菌和腐霉菌分别占总数的32=14%、28.06%、14.85%和1.96%,此外链格孢、毛霉和细菌等出现频率较低。所有茎点霉菌株均为甜菜茎点霉(Phoma betae)。镰孢菌鉴定出10个种,以匣病镰孢(Fusaniun solani)、尖孢镰孢(Foxysporum)为主,分别占镰孢菌总数的31.9%和30.23%。丝核菌中以立枯丝核菌AG-4为绝对优势种群,而双核丝核菌和立枯丝核菌AG-2-2出现的频率低。腐霉菌中以瓜果腐(Pythium aphanidermatum)为主。致病性测定和寄主范围的研究表明,立枯丝核菌AG-4、瓜果腐霉、甜菜茎点霉、茄病镰饱和尖饱是甜菜苗期的主要致病菌,且寄主范围广。这些结果在新疆多为首次报道,对甜菜苗期病害的防治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东北三省大豆根腐镰孢菌种类及其致病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于2007~2010年连续4年从东北三省大豆主产区采集大豆根腐病株,分离大豆根腐镰孢菌,并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1199个镰孢菌菌株属于 8 个种,分别为尖镰孢菌(F. oxysporum)、 腐皮镰孢菌(F. solani)、 禾谷镰孢菌(F. graminearum)、 半裸镰孢菌(F. semitactum)、 轮枝镰孢菌(F. verticillioides)、燕麦镰孢菌(F. avenaceum)、木贼镰孢菌(F. equiseti)和厚垣镰孢菌(F. chlamydosporum),其出现频率依次为36.45 %、25.35 %、11.43 %、10.76%、6.76%、4.42%、3.84%和1.00 %。以上8种镰孢菌在黑龙江省都存在,且在黑龙江省首次发现了厚垣镰孢菌。在吉林省没有分离到F. avenaceum和F. verticillioides,在辽宁省没有分离到F. avenaceum和F. chlamydosporum。以合丰25号大豆品种为接种材料进行的致病力测定结果显示:8种镰孢菌对大豆均有致病力,其中尖镰孢菌为强致病力,腐皮镰孢菌、禾古镰孢菌、半裸镰孢菌、燕麦镰孢菌、木贼镰孢菌和厚垣镰孢菌均为中等致病力,轮枝镰孢菌为弱致病力;8种镰孢菌引起的大豆根腐病症状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0.
宁夏大麦种子寄藏真菌的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1~1992年间,从宁夏自治区各地收集大麦种子250份,共分离得到真菌12属16种真菌,其中以镰刀菌属真菌最多,分离出3种:Fusariumgraminearum、F.arthrosporioides和F.Conglutinans;链格孢属次之,共2种:Alternariatenuis和A.triticicola。对这些菌的致病性进行了测定,其中5属7种真菌具有致病性,约占整个测试真菌的43%。同时发现大麦种子带菌很普遍,且种子内带菌与种子表面菌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大豆根腐病危害程度,2013年通过对该地区所属县、市及农场内大豆根腐病进行调查取样,并对病株样本进行真菌的分离及鉴定,共分离获得相关致病真菌3个属8个种。镰孢菌为优势菌群,其分离频率为31.85%。镰孢菌中,尖孢镰孢菌为优势种,其占分离镰孢菌总量的52.34%。调查结果表明,地势低洼,排水性差的地块,大豆根腐病发病率及病情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吉林省公主岭和敦化的大豆根腐病镰孢菌种类,分离93份根腐病标样的病原真菌,利用ITS、TEF1-α、RPB2基因序列比对和多基因位点系统发育分析,结合形态学鉴定方法,鉴定出104株镰孢菌,共分4种,腐皮镰孢菌占64.42%,尖镰孢菌占33.65%,轮枝镰孢菌占0.96%,层出镰孢菌占0.96%。在公主岭罹病植株上分离鉴定出57株镰孢菌,腐皮镰孢菌占91.23%,尖镰孢菌占5.27%,轮枝镰孢菌占1.75%,层出镰孢菌占1.75%;在敦化罹病植株上分离鉴定出47株镰孢菌,腐皮镰孢菌占31.91%,尖镰孢菌占68.09%。结果表明:公主岭优势病原菌为腐皮镰孢菌,而敦化优势病原菌为尖镰孢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仅有3株腐皮镰孢菌对合丰55无致病性,其余101株镰孢菌对合丰55均有不同程度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3.
调查了福建省部分地区的蔬菜根结线虫卵囊寄生真菌。从8种蔬菜病根上采集根结线虫卵囊样品624份,分离到真菌401株,除34株不产孢及疑难种未鉴定外,已鉴定的真菌有18个属:镰孢菌、拟青霉、根霉、曲霉、厚垣孢普可尼亚菌、丝核菌、弯孢、毛霉、刚毛孢、木霉、链格孢、拟盘多毛孢、青霉、炭疽菌、黑孢霉、小克银汉霉、枝孢霉、横隔霉。镰刀菌属、曲霉属、木霉属为优势真菌,分别占总分离数的31.2%、10.2%、12.7%;淡紫拟青霉和厚垣孢普可尼亚菌分别占8.1%和4.5%。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亚麻种子携带真菌情况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PDA平板检测法对来自河北、山西、哈尔滨、长春、双城、牡丹江,克山7个地区的亚麻种子进行带菌检测.结果表明,亚麻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为青霉菌,各地种子所带主要致病菌为毛盘菌、镰刀菌、链格孢菌和丝核菌,其中毛盘菌的分离频率最高,其次为镰刀菌.亚麻种子携带真茵多数是腐生菌,少数为寄生菌,是引起苗期炭疽病、枯萎病等苗期病害发生的重要初侵染源.  相似文献   

15.
黑土区不同轮作系统大豆根际镰孢菌种群结构和数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定位区大豆连作17年、小麦-玉米-大豆轮作、玉米-大豆迎茬和大豆连作2年,分别取分枝期、花期和鼓粒期的大豆根际土壤,采用土粒平板法进行镰孢菌分离,探讨大豆连作对镰孢菌种群结构和数量的影响.根据形态学特征鉴定出6种镰孢菌,即锐顶镰孢(F.acuminatum Ellis & Everhart)、黄色镰孢(F.culmorum(W.G.Smith)Saee.)、木贼镰孢(F.equiseti(CoMa)Saec.)、禾谷镰孢(F. graminearum Schwabe)、尖孢镰孢(F. oxysporum Schleeht.)和腐皮镰孢(F. solani(Mart.)Sacc.).在不同生育期及不同轮作系统大豆根际土壤中尖孢镰孢(F. oxysporum)数量较高,与其它种类相比差异显著(P<0.05),是大豆根际土壤中的优势菌.不同轮作系统大豆根际土壤以尖孢镰孢数量平均值最高,其次为腐皮镰孢;不同轮作系统镰孢菌总量动态变化一致,花期轮作镰孢菌数量最高为1.54 x 104个·-1干土,与大豆连作17年相比差异明显.在3个生育期大豆连作17年尖孢镰孢数量均略低于轮作.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室内生物学测定方法研究了大豆根际土壤细菌不同接菌量和接入时间对大豆根腐病病原菌镰孢菌(Fusarium)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细菌对镰孢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接入细菌量越大,抑制率越高,当接入细菌量为5×106cfu·mL -时,细菌对其菌丝生长及产孢抑制率分别达98.9%和98.3...  相似文献   

17.
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016年采自吉林省36个村镇的玉米根腐病样品进行镰孢菌分离和鉴定,并通过田间试验筛选有效药剂。结果发现,共分离获得84株镰孢菌,主要包括尖孢镰孢、禾谷镰孢、拟轮枝镰孢、层出镰孢、三线镰孢等11种镰孢菌,其中尖孢镰孢平均分离频率最高,为45.2%;其次是禾谷镰孢,平均分离频率为20.2%。从分布区域看,尖孢镰孢是白城、吉林、辽源和通化地区玉米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分离频率分别为75%、54.5%、85.7%和45.5%;禾谷镰孢是松原和四平地区玉米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分离频率分别为41.7%和41.7%。田间试验表明,5种药剂的防治效果为16.35%~81.26%,药种比为10 g/kg的10%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对玉米根腐病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81.26%。吉林省玉米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为尖孢镰孢,药种比为10 g/kg的10%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可用于玉米根腐病的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18.
陈洪福  薛召东 《中国麻作》1995,17(3):26-29,43
从不同贮存条件下霉变红麻上分离、鉴定,并在无菌麻杆上接种能再次致霉的霉变菌计32种,分别隶属结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中的4纲、8目、20属。其优势种为毛壳菌、交链孢、曲霉、根霉、弯孢、镰孢等。  相似文献   

19.
从不同贮存条件下霉变红麻上分离、鉴定,并在无菌麻杆上接种能再次致霉的霉变菌计32种,分别隶属结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中的4纲、8目、20属。其优势种为毛壳菌、交链孢、曲霉、根霉、弯孢、镰孢等。  相似文献   

20.
轮作和连作田大豆胞囊线虫胞囊上真菌定殖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沈阳市汪家乡连作6年和轮作大豆田中胞囊数量以及大豆不同生长期胞囊上定殖真菌的种群及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大豆生长期中,不饱满胞囊量高于饱满胞囊量.连作田中胞囊总量、不饱满胞囊世高于轮作田.从胞囊上分离列的真菌以镰孢菌居多,在大豆不同生长时期镰孢菌属的分离频率不同,其中潦孢镰菌Fu-sarium.oxysporum为优势利,且连作田中数量多于轮作田;除镰孢菌属真菌外,轮作田中胞囊上分离到的青霉属和粘帚霉属真菌数量最多,还分离到毛霉属、毛壳菌属和拟青霉属;而连作用中胞囊上分离到的真菌中粘帚霉属数量最多,其他各属真菌的数量都很少,其中轮枝菌属和腐质霉属存轮作用胞囊上未分离到.镰孢菌的定殖数量与胞囊的饱满程度有关,而青霉、粘帚霉和拟青霉等其他真菌种群也影响到胞囊的饱满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