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了中卫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成效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措施,并为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为中卫市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武知和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4):206-206,215
本文主要从祁门县退耕还林取得的成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性以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应采取的措施三个方面系统阐述如何巩固和加强祁门县退耕还林成果,为祁门县退耕还林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天水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的实施概况,总结了近年来天水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并对天水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浅析,以期为该地区的退耕还林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总结归纳宁夏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政策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隶属度评价方法,对宁夏各地区2008—2011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并与现实情况进行了印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调整完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政策的建议,对于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政策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退耕还林工程进入巩固成果阶段后,退耕还林的比较效益明显下降,亟待根据当前退耕还林形势,研究制定有效措施,切实保护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相似文献   

6.
论创新管理模式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生态工程之中,退耕还林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其主要的目的是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长期以来我国在政策上大力支持,群众之间相互配合,使得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前退耕还林工作的重点就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创新管理模式,从而让退耕还林从真正意义上发挥出对生态环境的作用。本文首先对退耕还林的成果以及当前巩固成果遇到的难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创新管理模式进一步保障退耕还林成果。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织金县退耕还林成果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介绍了该县退耕还林工程概况,提出管护措施,以期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琳 《农技服务》2011,28(12):1742-1743
总结了罗甸县退耕还林取得的成果,提出了巩固该县退耕还林成果的措施,以实现罗甸县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实施2年来的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指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实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做好专项规划实施工作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总结绥德县退耕还林取得的成果,提出了巩固该县退耕还林成果的措施,以实现绥德县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勉县退耕还林区为例,肯定了近年来退耕还林取得的丰硕成果,分析阐述了进一步推进退耕还林工程的必要性,指出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石阡县退耕还林取得的成果及其成功经验,提出了巩固该县退耕还林成果的措施,以实现石阡县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北洛河流域退化植被的生物恢复措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依据地貌、气候等特征,把北洛河流域分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及黄 土高原沟壑区。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梁峁顶建立水土保持植被,退耕后 最适宜还草,可以适当种植灌木;在梁峁阳坡,以水土保持为主,兼顾 生态混交的草灌,并以少量乔木结合;梁峁阴坡以薪炭林为主,草灌乔 相结合;在沟底以培育用材林为主。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塬面建立农林 草生态经济复合模式,以农耕地为主;塬坡营造水土保持防护林草带, 沿沟边种植根系发达、固土作用强的植物。阳坡以退耕还草灌为主,阴 坡乔灌草相结合;在沟头、沟边, 以建防护林为主。  相似文献   

14.
脱贫攻坚的完美收官,标志着我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总结脱贫经验有助于理清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思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发展起步于理念的改变,我国在基本国情基础上,借鉴国际乡村建设理念制定的乡村发展战略具有科学性,但国情差异使得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不能成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直接指导。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现实障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仍将面临思想困境、机制困境、现实困境、产业困境、动力困境等多重困境,因此实现二者有效衔接需要推动发展观念转变、减贫战略转型、工作体系转型、发展动力转换以及政府政策转向。未来研究中,需要利用全新的视野、思路、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通过理论整合、方法创新和全面的实证考察,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制度保障和长效机制进行全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华北山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特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为准确揭示华北山地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呼吸差异,该文利用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于2006年6—8月测定并分析了太行山北段百花山区域5种典型植被类型的夏季土壤呼吸昼夜变化状况。结果显示,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变化都表现为单峰曲线;农田和退耕地的土壤呼吸速率最高值、最低值以及日变化幅度都比天然灌木林、人工油松林和刺槐林的高;在全天CO2释放量方面,天然灌木林、人工油松林、人工刺槐林、退耕地和农田分别是5.44、6.28、6.27、7.71和10.92 g/(m2·d);各样地的群落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5 cm处温度、近地面大气气压、湿度和CO2浓度等环境因子都对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影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地自然状态下的天然灌木林土壤全天CO2释放量最低,人工针叶林和阔叶林略高出自然状态下的土壤,三者之间的差异较小;农田的释放量是自然状态下土壤的2倍以上,退耕行为和营造人工林有助于降低土壤CO2释放量。   相似文献   

16.
李春香  戴乐  吴晓菊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9):4440-4442
对塔里木河中下游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进行了生态和经济效益评价.针对塔里木河中下游的实际状况,以现有的林草植被类型代替退耕后的植被.运用均方差决策权法进行实例分析,得出了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时,以退耕还生态林的生态效益最好,退耕还经济林的生态、经济综合效益虽然最大,但生态效益所占比重较小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7.
滇西岩溶山区土壤生态系统的退化与恢复重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退化土壤的恢复是目前生态重建中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岩溶地区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对云南西部岩溶地区洱源县炼铁山区土壤退化现状和土壤特性的分析研究表明:人为活动已引起岩溶山区土壤生态系统不同程度的退化;不论是次生林或人工林,还是坡耕地、果园和桉树林,与人为干扰较小的阔叶林相比,都呈现明显的退化现象;而坡耕地和桉树林的退化尤为严重.在分析云南西部岩溶山区土壤退化状况及退化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18.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制约天津市退耕还林工程中的问题,提出发展林下经济对于促进退耕还林区农民增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意义,介绍了适合于天津市退耕还林区的几种林下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9.
晋西黄土区退耕年限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评价晋西黄土区退耕年限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并为该地区水土保持林构建提供依据。方法以山西吉县蔡家川小流域的农地为对照,对晋西黄土区5种典型退耕还林林分(包括自然恢复山杨林、刺槐×侧柏人工混交林、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刺槐人工纯林和油松人工纯林)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连续23年的定位观测。结果(1)所有人工林土壤密度随退耕年限呈现先上升(退耕后前1 ~ 4年)后下降(退耕后4 ~ 23年间)的趋势,在10 ~ 15年下降至一个比初始值更低的值后逐渐趋于平稳;自然恢复林随退耕年限土壤密度呈不断下降趋势,最高下降幅度为11.21%(0 ~ 20 cm土层)。(2)人工林土壤总孔隙度在前10 ~ 15年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自然恢复林土壤总孔隙度随恢复年限上升趋势越来越缓慢,0 ~ 20 cm土层和20 ~ 40 cm土层累积变化率为1.4%和0.6%。(3)5种典型林分的毛管孔隙度均随退耕年限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人工林内20 ~ 40 cm土壤层的毛管孔隙度变化大于0 ~ 20 cm土层,自然恢复林0 ~ 20 cm土层和20 ~ 40 cm土层的累积变化率分别为2.5%和1.5%左右。结论退耕年限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显著(P < 0.05),4种人工林中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主要发生在退耕后的前10 ~ 15年内,其中刺槐×侧柏混交林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更明显,建议该地区人工林恢复类型应以刺槐×侧柏混交林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