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的正确的发展观。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的论述是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历来重视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我们党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减少贫困是世界性的难题,在十八大以来的扶贫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思想深邃、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习近平扶贫思想,是我国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贫困治理的指导性思想,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正在指导着中国减贫事业的发展,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又为全球减贫做出了中国贡献,还为构建没有贫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社会转型。当今时代,战略已成为一个国家发展中最具决定意义的主题词。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的发展和创新离不开文化自觉意识,通过对习近平文化治理思想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解读和认知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时期文化建设的发展和创新。十八大以来,在科学把握当前我国文化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习近平及党中央用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文化建设思想。随着施政目标的全面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治理思想逐渐清晰,即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治理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这为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尤其是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解决当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乡村经济振兴思想是以马克思恩格斯农村经济发展理论和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集体的乡村经济发展思想为主要理论渊源,以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重要理论意义,以有利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为重要实践意义,共同组成了习近平乡村经济振兴思想的理论渊源和时代意义。厘清习近平乡村经济振兴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和时代意义,对于更好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建设现代文明乡村社区既是农村社区治理的根本目标,同时也是科学统筹城乡发展,适于中国乡村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乡村社区化治理必须开创新的思路,系统改革国家乡村社会发展战略,根本改革国家财税分配体制,加大乡村一级社会各项事业综合发展的财政投入;走乡村社区化发展道路,系统建设发展承接中国城市化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乡村社区各类公共治理平台;强力推进乡村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和乡村社区社会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着力发展乡村社区经济、乡村社区文化、乡村社区教育,保护乡村社区农业生态环境,真正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  相似文献   

7.
建设现代文明乡村社区既是农村社区治理的根本目标,同时也是科学统筹城乡发展,适于中国乡村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乡村社区化治理必须开创新的思路,系统改革国家乡村社会发展战略,根本改革国家财税分配体制,加大乡村一级社会各项事业综合发展的财政投入;走乡村社区化发展道路,系统建设发展承接中国城市化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乡村社区各类公共治理平台;强力推进乡村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和乡村社区社会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着力发展乡村社区经济、乡村社区文化、乡村社区教育,保护乡村社区农业生态环境,真正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乡村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础。党领导乡村治理遵循党的领导-乡村治理-国家建设的基本逻辑,经历渗透动员、全面领导、还权赋能、减负放活和协商共治五个阶段。坚持完善党的乡村组织建设,坚持以农民为中心,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乡村治理的实际相结合,坚持社会主义乡村治理道路,是党领导乡村治理的百年经验。新时代,完善党对乡村治理的领导,需要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为归宿,以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为条件,以服务民生为重点,构建党领导的一核多元、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柯涛 《现代化农业》2020,(12):44-47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部分,也是国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治理效果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成败。治理有效是善治的追求,也是乡村治理的目标和国家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本文探讨了如何构建治理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促进乡村振兴法治建设的总依据,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践探索中的新经验、新理论、新方法,引领着乡村振兴法治建设的发展方向。在目标上,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乡村振兴法治建设价值目标的耦合,是引领和促进乡村振兴法治建设的基本前提。在实践中,国家制定法与乡村习惯法之间的博弈、治理主体法治思维欠缺以及法治人才缺乏的困局构设,为乡村振兴未来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方向。在策略上,完善乡村治理的法治体系、培育乡村法治文化和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法治建设提供了路径选择,丰富了法治促进乡村振兴的理论思考,使法治有效回应了乡村全面振兴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乡村治理面临着乡村经济发展状况不佳,乡村关系行政化,县乡关系利益化,乡村文化贫弱,村民自治制度亟待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缺失,乡村社会无组织化现象依然严重等困境。因此,应积极建设管理服务型乡镇政府,促进乡村社会治理主体的良性互动,重建县域公共服务体系,发挥村委会的组织功能,重视社会自治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强化县级财力,发展乡村经济组织劳务输出,培育乡村经济支柱。  相似文献   

12.
乡村治,百姓安,则国家稳。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走乡村善治之路,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和关键。在近日出版的《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中,总书记立足现实国情农情,准确把握乡村社会变化特征,满怀对广大农民的深厚情感,高屋建瓴地对如何激发乡村社会活力,怎样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如何最大限度增加稳定发展的和谐因素等问题进行深刻阐释,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转型时期乡村社会中的权威结构比较复杂,存在着公权力下的权威和自然“生长”的权威以及特定背景中的权威并存的现象,它们彼此之间相互博弈。面对转型期乡村权威结构的现状,必须从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入手,探索一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乡村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点,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治理有效与否直接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立足乡村振兴的大背景,选取福建省乡村治理作为研究对象,对乡村治理有效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提高福建乡村治理能力,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路径,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国家推动的乡村治理转型使得基层治理模式发生了从间接治理到直接治理的转换,引发了剧烈的利益格局调整,集体权力受到削弱,个体权利被进一步弘扬,由此形成了新世纪的农民上访新高潮,并型塑出越来越多的谋利型上访者。1990年代信访治理依附于乡村治理、信访工作服务于乡村基层政权工作大局的局面不复存在,基层...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作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高地,在数字治理方面的实践居于全国领先地位。然而,在积极创新和应用数字技术、全面加快数字化转型的同时,浙江省数字化乡村治理也面临着日益突出的问题。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探析乡村数字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继而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提高乡村数字治理能力,完善数字化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为我国乡村数字治理提供可借鉴的样板。  相似文献   

17.
随着传统乡土社会的逐渐解体,给乡村治理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乡村治理过程中权利与权力的冲突;基层自治组织自治化程度低;文化价值上的迷失等。因此,探析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新模式不仅正当其时,更是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新时代的基层治理中实现权力制约与权利保障,治理主体提升自治能力,传承优质文化发挥有效价值观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权威资源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经过不断的配置组合,形成了不同的权威结构。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社会也随之出现了多种权威,其中既有基层政权权威,又有在村庄自然生长的权威。各种权威在乡村治理中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对乡村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全社会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效的乡村治理也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乡村治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胜利,我国的乡村治理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乡村治理存在乡村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村民对乡村治理热情普遍不高、人才流失、乡村持续发展后劲不足、治理主体能力不足、乡村治理制度不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滞后问题也在不断凸显。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重视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乡村自治水平的提升、加强对人才的吸引、塑造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主体共同发展、建立和完善保障制度、加强党组织基层建设。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345-346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在特殊时代语境下提出的一个新的重大命题,特指对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是文化自觉基础上的自信。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内涵呈现科学真理性、价值合理性、普遍适用性之向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