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部是我国贫困人口的重要集中区,约占全国贫困人口的65%。本研究针对西部贫困地区出现的新特征——区域性、民族性和脆弱性,着眼于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的实际,分析了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产生的制约因素,进而在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阐释了西部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内生路径和外生路径,并提出了西部贫困地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精准扶贫以来,中国农村减贫取得巨大成效,主要体现在:宏观层面上,贫困人口减少、脱贫摘帽县数量增加、世界减贫的中国贡献;微观层面上,贫困人口收入、消费水平提高,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依托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市场、社会的广泛参与,实现减贫主体的精准;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增加了贫困地区的财政供给,实现了减贫路径的精准;第三方评估的开展,保证了脱贫质量,实现了减贫保障的精准;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扶志""扶智"政策的实施、"输血"向"造血"功能的转变,培育了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实现了减贫对象的精准。2020年后,中国面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双重叠压,可从统筹减贫主体、调整减贫路径、保障持续投入、重视相对贫困4个方面优化2020年后农村减贫路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向吕梁市贫困地区进行资金投入、人才引进和技术支持等,从而实现农村贫困地区的产业化扶贫。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利用当地现有优势资源,扩大商品贸易市场,激发贫困人口的发展潜能,从根本上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根据财政支农资金的减贫效益评价结果,从而弄清产业化扶贫的贡献程度,以期为相关扶贫政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2020年,根据我国2010年标准定义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将全部实现脱贫,但相对贫困仍然会长期存在。下一阶段扶贫工作的重点是推进可持续性减贫,缓解相对贫困。生态补偿脱贫是脱贫"五个一批"工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可持续减贫大背景下,生态补偿减贫是有效缓解相对贫困的政策和路径。本文基于生态补偿视角,对生态补偿缓解相对贫困的作用和途径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贫困地区可持续减贫的生态补偿战略和政策,以期实现贫困地区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处、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协调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5.
贫困地区内生动力不足成为阻碍脱贫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以龙胜县龙脊镇江柳村开展扶贫攻坚为例,借助相关理论,提出开展参与式扶贫,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绿色减贫是当前我国的扶贫热点,当前我国的相关研究主要是针对中西部地区的绝对贫困,忽视了东部贫困地区的相对贫困,并且实证定量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在梳理绿色减贫的动力机制、作用机制、保障机制的基础上,运用熵权法建立绿色减贫指标体系,以福建省宁德市作为典型样本,对其扶贫成效进行客观评价,发现近十年宁德市绿色减贫取得巨大成效,但仍存在不足,并结合宁德市实际情况提出绿色减贫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打好南宁市精准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激发培育贫困地区脱贫人口的内生动力。通过对南宁市贫困地区扶贫发展现状分析,结果发现南宁市贫困地区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的原因主要在依赖物质帮扶、扶贫产业同质化严重、基层组织号召能力偏弱3个主要问题。据此从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培育地域特色产业、改善基层组织治理等方面提出建议,以促进激发培育南宁市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8.
<正>[决胜脱贫攻坚]咬定既定脱贫目标,落实已有政策部署。防止盲目拔高标准、吊高胃口,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瞄准制约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的重点难点问题,列出清单,逐项明确责任。着力解决"一兜了之"和部分贫困人口等靠要问题,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攻坚期内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后,相关扶贫政策保持稳定,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四川藏区基本公共服务对减贫的影响作用,为发挥基本公共服务在藏区减贫中的作用提供对策建议。【方法】从提升贫困人口发展能力和增加贫困区域发展机会两个维度,构建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四川藏区不同县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并利用2013年数据实证分析四川藏区基本公共服务对减贫的影响。【结果】分析发现,四川藏区不同县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异较大,在4大基本公共服务类别中,基础设施的差异性最大,在29个行政区划县中,石渠县、道孚县、茂县、色达县、新龙县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位列末端;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贫困发生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对减贫影响效果显著;目前四川藏区经济发展对减贫的带动效应并不显著。【结论】藏区减贫需要外部援助,各级财政应加大对藏区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藏区贫困人口发展能力,增加藏区发展机会,通过外部扶持增强内生动力,确保藏区贫困人口2020年如期脱贫。  相似文献   

10.
正十九大报告提出,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现在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越来越近,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任务还十分艰巨,脱贫要防止假脱贫和数字脱贫,不能停留在指标上,满足于摘帽子,一个地区的贫困不仅受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制约,还与地区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相关,怎样培养新型技术学习型职业农民,激发出干部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贫困农户产生的原因与产业化扶贫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分析认为,贫困农户内生动力不足是导致我国扶贫投资效率下降,减贫速度趋缓的重要原因,并从自然、市场、技术、经营方面,分析了贫困农户使用技术、发展高效农业面临的风险。从提高扶贫项目决策的科学性、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筹建产业化风险基金、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方面,提出了增强贫困农户的内生动力,建立产业化扶贫风险防范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科协组织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利用平台优势,结合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从产业扶持和指导、开展职业培训、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入手,精准施策,具体对待,增强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增强贫困地区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梁君思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174-19177
在阐述国内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和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生态治理的视角,构建了我国农村可持续减贫的长效机制。①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可持续减贫的思想前提——生态文化,包括2个方面: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传承中国传统生态智慧,树立生态意识;二是借鉴西方现代生态伦理思想,注重生态批评,加强生态教育。②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可持续减贫的物质保障——生态经济,包括2个方面:一是推行"清洁生产"方式,发展生态产业;二是树立生态消费观,确立生态化取向的生活方式。③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可持续减贫的根本保障——生态制度,包括3个方面:一是落实生态政策,制定生态规划;二是健全完善生态立法和生态制度,并注重其贯穿落实;三是加强可持续减贫过程中的生态管理。通过上述机制的构建,以期在我国农村地区实现既要在可持续减贫中注重经济开发和扶贫效果的可持续性,又要注重贫困地区的生态治理。  相似文献   

14.
贫困地区的发展要靠内生动力,而内生动力的发挥要靠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只有帮助个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让扶贫政策发挥作用。本文以黄山市为例,通过访谈的形式对贫困人口脱贫前后意识变化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提出脱贫人口致富意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对唤醒贫困人口的个体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农技服务》2018,(6):88-90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在赫章县对口帮扶,助推精准扶贫工作期间,充分挖掘土地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土地政策价值,坚持精准帮扶与区域整体开发有机结合,通过增减挂钩和土地整治等政策,采取村民自建方式,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内生动力,激发贫困人口的变革活力,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能力,让土地成为赫章县精准扶贫的重要原动力。  相似文献   

16.
精准扶贫背景下重庆三峡库区农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止2018年重庆三峡库区农村贫困人口22.5万,让贫困人口脱离贫困、奔向小康、共同富裕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精准扶贫背景下,通过重点研究如何激发重庆三峡库区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机制,以推动农村贫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工作思想。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谈到,我国深度贫困的主要成因之一是社会文明程度低,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不足。如果贫困是一种病症,那么"扶志"就是一剂良药。贫困群众只有具备脱贫意识,才能在根本上摆脱贫困。"扶志"才能催生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安徽农业科学》2020,(5):250-253
经济发展落后的民族地区一直是我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我国云南省连片特困民族地区,近年来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一村一品""协会+基地+农户""生态旅游""现代化产业园区"等产业扶贫模式,在扶贫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制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水平低下、产业主体发展能力弱、贫困户产业扶贫参与度低、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不强、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产业扶贫收益未能完全流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必须加大产业扶贫支持力度、做好扶贫产业定位、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充分调动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才能切实提升产业扶贫实效,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相似文献   

19.
贫困,是阻碍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更是一个社会责任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增强贫困人口的脱贫内生动力,确保到2020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要想实现可持续的稳定脱贫,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资助、社会救济,大力发挥贫困人口的主体性,是增强其脱贫内生动力的基础前提。本文以承德市平泉县为例,探讨河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并通过分析平泉县脱贫的相关产业措施,提出一系列看法与建议,为我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能够在2020年顺利脱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民族贫困地区人口生计脆弱、经济发展滞后,集中表现为物质资本匮乏、人力资本低下、社会资本不足的多维贫困。在2020年时间节点约束下,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民族贫困地区需遵循内源性发展理念,构建以内生动力培育,多元主体参与的贫困治理框架,逐步打造一种以政府扶贫资源为依托,以培育内源性发展能力为动力机制,以内源资源开发为增收模式的可持续性、稳定脱贫路径。结合库克拜村减贫实践分析发现,政策、行政、制度等扶贫资源有序推进,在物质资本层面实现贫困有效干预;民族贫困地区实现从外部资源推动到内在素质提升转型,贫困群体由"被动脱贫"向"主动脱贫"转变;基于优势草场资源开发,民族贫困地区人口生计多样化,脱贫稳定性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