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规范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通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能够有效约束大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最终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提高教育的感染力,对提升高校思政课程的有效性非常重要。进入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面临着更高的要求,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无疑是思政课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已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亟需改革与创新,高校必须深入了解"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影响与革命性意义,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特点与优势,通过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理论智库建设、师资队伍优化、教学方法创新以及提升大学生互联网素养和学习积极性等方面为切入点,着力构建与"互联网+"时代特征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挑战及对策,具有重要的思政教育发展意义。本文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特点,简要分析了新时代的思政教育挑战,并通过优化思政教学环境、建设思政教育文化与深化思政教育内容的方式,体现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4.
"00后"群体已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力军,成为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生力量。作为"00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战线,高校二级学院需要对这一代大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根据其特点积极探索思政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模式、新思路,切实做好新时代下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领工作。从"00后"大学生的成长背景、群体特征、机遇与挑战分析、创新实践教育路径的基本理念、具体路径等方面进行了"00后"大学生的学院思政工作创新与实践研究,以期为科学开展"0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强化大学生思想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是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思政课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理论之维、主体之维、实践之维三个角度探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亲和力的策略,通过加强教学内容的说服力、感染力、吸引力,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对思政课教学的主导作用,对课程思政的支撑作用,满足学生主体需求以及创新教学方法,把握思政课教学发展规律,将学科专业特色融入思政课程,增加课程的生命力,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为满足学生知识需求,增强教学实效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高校理论创新以及全 面推进的重要课题,大学生作为今后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在思政教育中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引领学生思想和价值取向,明确大学生思政工作方向和目标的同时,加强人才的思想和素养 培育,在新媒体、互联网和各大非主流文化交错的环境中,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 同。  相似文献   

7.
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分析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介绍了独立学院图书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结合我馆的实际情况,探讨了独立学院图书馆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彰显,高校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将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有机融合,是夯实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通过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目的、本质与规律以及环境因素,用建党精神铸德育魂,强化高校思政课的思想引领作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担当、奉献、斗争、求真的精神,为思政课提供强有力的教学内容,并借此拓展思政课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日新月异地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冲击,新时代网络环境多元化、网络各种思想碰撞交融、大学生辨析能力较弱、网络规范意识有待提升,网络生态文化日趋复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舆论阵地监控、网络思想交流、思想引领三个方向对网络生态文化进行引领,增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新兴网络交流工具,微信发展迅猛,并迅速进入大学校园,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资讯、参与社会交往、表达思想观念、抒发个人情感的主要途径。在微信的众多功能中,微信公众号的推广更是改变了信息传递和接受的方式,成为高校重要的思想宣传阵地。借助当前广泛运用的微信公众号,可有效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增强高校思政工作实效,构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空间,促进大思政格局的形成,开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它是适应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要求的需要、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需要、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主性的需要。由此,我们可以通过转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素质等策略来实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院校中基础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素质提升及道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将简要论述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渗透的缺失及重要性,并指出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渗透的渗透路径。通过本文的论述分析,旨在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渗透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必须重视和运用新媒体平台抢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新媒体平台作品具有故事化、视频化、趣味化、精短化的传播属性,同时,也为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机遇。但新媒体平台存在一定的弱点和缺陷,会冲击和消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认知,因此,迫切需要对其加以引导和治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上引发学生共振,丰富思政教育素材;拓宽传播渠道,增强思政教育交互;契合接收特性,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4.
"四个自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灵魂,是大学生理想信念之"钙"。"四个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需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应然性要求,是实现大学生思想引领的需要。融入的路径是,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把握"四个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课体系的内涵关系,实现其与高校思政课程间的融合发展,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5.
高校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发展、人才培养发挥积极作用。本文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将其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以党建育人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采取校外"体验式"党课与学生宣讲团双向互动式教育模式,切实加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说服力和感染力,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全媒体正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话语特征,高职院校思政工作需顺应时代趋势,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感染力。在深入分析高职院校学生思政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育人成效的途径,以期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高校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育人,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选择。以"课程思政"理念为先导,推动高职涉农专业课程改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整合课程思政内容;以全媒体为手段,建设课程思政信息化资源,这些是高职涉农专业课程思政创新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8.
需求引发动机,动机激励行为,而行为导向目标,需求机制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机制,新时期强调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意识,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意义重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以充分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为着力点,不断丰富教育内容与方法,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本文分析了以需求为导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以期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决策依据,并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紧紧抓住课程思政的重大意义、内涵意蕴两个关键点深入分析,从价值引领、教育体系、师资队伍、课堂延展等层面提出课程思政的基本路径,以期为高等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优化有利于维护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的协同特征,运用协同理论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优化的协同机理,理清其序参数变化、内外部协同、纵横向协同,能够有效地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协调配合。新时代高校要构建"大思政"格局,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地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必须坚持协同联动,从优化管理机制、队伍机制、保障机制、过程机制及文化机制五方面入手,分别构建教育组织、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途径及教育环境的协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