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建筑多元化的今天,陕北窑洞以其独特的姿态屹立于黄土高原上。对陕北窑洞生态内涵的探究和解析是本文研究的目的。从陕北的地域特征、窑洞建筑环境入手,分析了地域景观、窑洞建筑及装饰中暗含的生态观,阐述了陕北窑洞生态观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对窑洞生态内涵的挖掘,有利于窑洞这种特殊生土建筑的传承和保护,也可以为当今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程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52-14854
针对陕北地区传统民居窑洞,从窑洞本身及其发展环境出发,分析了窑洞的建筑特色和使用价值以及它在陕北地区的发展现状,指出窑洞的发展正面临着十分尴尬的境地。运用SWOT分析法,概括了窑洞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优势方面突出其作为生土建筑的生态优势,因地制宜的特征,解决黄土高原土地和能源、环境等问题的作用,以及富含乡土特色的审美价值;劣势方面突出了村落布局缺乏整体性、交通不便、室内通风采光条件欠缺、造型和空间单一呆板;机遇方面则突出了世界范围内对建筑生态学的日益重视,以及对地下民用建筑的探索和应用;挑战则在于窑洞建筑技术、窑洞民居与城市化之间的矛盾、窑洞民居与现代生活之间的矛盾、"限制"型的管理模式几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建议陕北窑洞的发展应该通过舆论正确引导、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从筑窑技术上努力改善窑洞的缺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窑居环境;开发具有陕北特色的窑洞文化旅游;建设具有陕北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3.
陕北绥德是被赋予"秦汉名邦"美称的历史文化名城,始建于秦,繁华于明清。这里的建筑是以黄土高原窑洞建筑为主,窑洞中的装饰是以窗棂为主。窗棂的基本组成元素以植物、几何、文字和其他题材元素为主。本论文通过对窑洞窗棂艺术应用审美特征的造型性与直观性、瞬时性与永固性、再现性与表现性等进行分析,进而归纳出绥德窑洞窗棂的对比与调和、统一与变化、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审美意义和审美情趣,并提出了绥德窑洞窗棂"天圆地方"思想、传统伦理道德、美好生活想往等文化的理念,揭示了绥德窑洞窗棂艺术和文化审美意义。窑洞窗棂艺术在美化表面的同时,在彰显民间技艺、营造造型氛围、传承传统文化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建设美丽绥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庆阳窑洞是我国西部地区较早、影响较大的著名窑居地区之一。通过阅读、摘录、总结与窑洞有关的文献资料,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实地发放调查问卷和当面访谈,调查庆阳窑洞的历史渊源和目前现状,同时,将镇原县窑洞居民作为主体,探究在主体参与视角下窑洞的保护与传承问题,为未来镇原窑洞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窑洞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尤其是陕北窑洞更是黄土高原文化在民居建筑中的杰出体现。本文通过分析陕北窑洞建筑中所具有的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特点,为进一步实现现代生态节能型建筑提供新理念、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窑洞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尤其是陕北窑洞更是黄土高原文化在民居建筑中的杰出体现。本文通过分析陕北窑洞建筑中所具有的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特点,为进一步实现现代生态节能型建筑提供新理念、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庆阳窑洞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窑洞是甘肃庆阳地区的传统民居,也是一种民俗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堪称陇上景观之一绝。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别窑建房"、"弃窑下山"、"离窑就塬"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潮流,传统窑洞正面临严峻的困境和挑战。发展和保护窑洞民居对于改善人居环境、传承窑洞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明  孙庆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91-12994
运用生态旅游研究中的相关理论,对目前大量兴起的黄土高原窑居度假村进行了深入调研。从介绍黄土高原窑居聚落的现状入手,总结了窑居度假村的类型,即依托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审美价值较高的历史窑洞民居形成的旅游度假区;以原汁原味的窑洞民居及风土人情为特色开发的窑洞度假村;体现黄土高原民居特色的窑洞宾馆,并以洛川黄土风情度假村、三门峡庙上村民俗度假村、延安杨家岭石窑宾馆为例,详细分析了窑居度假村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窑居度假村的开发原则与对策,强调应明确黄土高原窑居度假村开发的方向,并遵循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原则与责任性原则。最后指出黄土高原窑居度假村的开发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并发展传统窑居聚落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洞养畜禽在我国有很大的潜力,并符合当前的国情。我国目前经济困难,拿不出大量资金建设畜禽场。但是我国有大量的窑洞可以利用,窑洞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甘肃省的陇东、宁夏自治区的海原、陕西省陕北和渭北、我省的豫西和山西省的晋南五省六大窑区,共有窑洞三亿二千万平方米,约有四千万人民群众居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窑洞深入地下,环境狭小,通风不良,光线不足,湿度较大等缺陷。因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的民居建筑研究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黄毛坪村为案例,通过分析其传统民居建筑的特征与变迁,探讨了文化内涵、民俗习惯及建筑地域特色等方面对传统民居建筑的冲击,从而提出了从旅游结合发展、政府介入引导、苗族博物馆建设、建造技术传承、文化主体意识提升等方面的保护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豫西地区地坑窑的热舒适性及影响成因,在冬季和夏季对河南三门峡市曲村的生土地坑窑进行室内外热环境监测,选取相同位置的地上普通砖房建筑作为对照,利用人体热舒适模型对两者室内外热环境和舒适度进行定量分析、对比与评价。结果表明,冬季地坑窑室内空气温度高于地面普通建筑4.16℃,黑球温度高于地面建筑5.17℃,夏季窑室内平均空气温度低于地面建筑3.1℃,黑球温度低4.06℃;冬夏两季地坑窑室内热舒适均优于地上普通建筑,测量期间夏季和冬季窑室内分别有100%和44%的时间处于舒适范围,地面砖房建筑内分别有22%和11%的时间处于舒适范围,其中,夏季热舒适优于冬季;空气温度是影响窑洞室内热舒适的首要因素,黑球温度是影响室外院落热舒适的首要因素;但冬季窑洞内部保温性能较低,夏季通风不畅,室内湿度高达71.97%,冬季窑洞室内温度是更加急需改善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窑洞是我们黄土高原陇东地区的特有风貌,随着新农村的建设,以前窑洞居住的群众搬进了小康住宅,面对大量的废弃窑洞,为了节约土地资源,降低牛棚建设成本,县委县政府通过充分调研,依托群众素有养牛习惯的传统优势,按照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把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养牛技术有机结合,全面推行窑洞养牛模式.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崇信县农业特色...  相似文献   

13.
研究马铃薯传统窑洞库、普通冷库和智能通风窑洞库对马铃薯的贮藏效果,为优化马铃薯的贮藏条件提供理论依据。对3种不同贮藏条件下环境温湿度、CO2浓度以及晋薯16号马铃薯块茎采后生理、贮藏效果的相关指标变化趋势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智能通风窑洞库可有效抑制马铃薯块茎呼吸代谢速率,降低马铃薯块茎中干物质、淀粉、还原糖营养物质以及Vc的消耗,但不同处理对块茎中粗蛋白含量变化影响均不显著;智能通风窑洞库减缓了马铃薯块茎失重率和腐烂率的上升,适用于马铃薯块茎的长期贮藏,贮藏180 d时,智能通风窑洞库的贮藏效果与普通冷库基本相当,且显著优于传统窑洞库。  相似文献   

14.
双孢蘑菇U型窑洞栽培,是充分利用了山西黄土高原山区自然地形条件和气候特点的一种低成本栽培方式,可实现反季栽培,满足夏季菇价高峰期的市场需求。作者在总结多年山西双孢蘑菇传统U型土窑洞栽培实践,结合现代双孢蘑菇栽培理论和实践,就传统U型土窑洞提出全新的U型窑洞修建方案,解决了传统U型土窑安全性差、不能连作、栽培效率低下等的不足进行了创造性的改进。本文介绍了双孢蘑菇U型窑洞栽培是可实现低成本的反季栽培优势,提出新型U型窑洞的修建方案并阐述了适合于双孢蘑菇U型窑洞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常青村是我国第二批入选的传统村落,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如随意拆毁和改造传统建筑、摒弃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失去了传统村落本来的韵味。本文以常青村传统村落为研究案例,提出了针对性强、综合度高、科学专业的保护与利用策略,具体包括历史建筑、鸠坑古茶、传统文化的保护策略,以及茶产业、旅游产业的利用策略,最终获得符合常青村保护与利用的发展策略。在保护与利用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达到传承传统文化、传统习俗,保存传统资源与人文记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以甘肃省西峰区为研究区域,在对研究区域靠崖式窑洞、胡同式窑洞及地坑院窑洞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指数和法与适宜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适宜性评价,按照潜力系数进行潜力级别划分,进而分析研究区域废弃窑洞的复垦潜力.结果表明:废弃窑洞的复垦利用方向主要取决于窑洞的类型、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复垦技术和投入水平,按此评价,西峰区废弃窑洞土地总面积为4 731.96 hm2.靠崖式窑洞复垦潜力相对较小,胡同式及地坑院窑洞复垦潜力巨大,废弃窑洞的复垦可有效增加研究区域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17.
李峰  李志民  王艳安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0):1992-1995
在总结志丹县小城镇居住建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志丹县小城镇居住建筑存在的问题,并设计了适宜居住的新型窑洞.  相似文献   

18.
尹乐  蔡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979-2981
以成都郫县花园镇为例,通过对其空间景观格局、传统建筑和民俗文化的剖析,探讨川西林盘景观可持续发展途径,从而得出林盘景观发展要点主要包括整体格局的保护、传统民居建筑的延续、传统民俗文化的继承和传统经济的发展;通过保护林盘聚落景观延续质朴性特征以及对川西建筑的多元化保护与利用,建立多种社区居民参与的保护机制以维持林盘景观的原真性,保证林盘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业考古》2021,(3):263-271
传统村落作为具有多重价值内涵的活态文化遗产,保留了大量的传统建筑、生产技艺、精神观念、民俗礼仪等文化信息,是乡村社会悠久历史的见证。价值的认知是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起点,如何正确认识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价值,已成为保护的当务之急。本文以钓源村为例,详细分析了钓源村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规划的思想和框架,在分级保护规划、高度控制规划、景观风貌规划等层面,对传统村落保护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提出建筑保护与更新策略,旨在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促进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更新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市场发展需求。胜利街受限于城市整体发展水平,更新改造涉及街区整体风貌的延续、历史建筑的修复、拆除搬迁等复杂问题,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一直处于停滞状态,保护仅限于控制建设层面。针对胜利街的实际情况,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以及成功案例的借鉴对比分析,提出了重要保护、选择性保留和适应性调整3类元素,分别进行不同程度的保护更新。通过对建筑进行多元的综合评价,得出详细的建筑等级划分,分别提出不同的更新策略,同时对街巷格局、街区功能调整、风貌控制和道路交通组织等也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