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穿天节为例,在对节日民俗来源、文化内涵、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基础上,对襄阳节日民俗与旅游的互动发展做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康玲  邓思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809-4810
节日民俗文化变迁有很多原因,其中旅游开发对节日民俗文化的变迁有很大的影响,同时文化变迁也影响到旅游开发。分析了旅游开发与节日民俗文化变迁的相互关系。尤其应注意相互间的负面影响,使传统节日民俗和旅游开发双赢。  相似文献   

3.
襄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但品牌过少,景点太散太乱,严重制约了襄阳旅游业的发展。襄阳的旅游业要获得更好发展,必须走产品的升级转型道路——在现有资源基础上,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出更有发展空间的综合旅游产品。对襄阳而言,襄阳就要立足襄阳文化,整合汉水文化,打造襄阳旅游品牌,才能占领消费市场,引领襄阳旅游跨越式转型,实现旅游业的跨越式提升。首先对建设鱼梁洲汉水文化主题公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接着通过分析确定襄阳建设汉水文化主题公园的定位,最后提出建设汉水文化主题公园的开发构想和策划方案。  相似文献   

4.
龙雨萍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4):5852-5855
旅游特色街区作为城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其发展日益受到政府和民众的关注.在对襄阳市旅游特色街区的街区类型、空间结构及其成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襄阳市旅游特色街区的市场推广策略,旨在为襄阳市旅游特色街区的深度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都市襄阳和文化襄阳的建设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节事活动有其独特性、深度性、体验性和持续性,以乡村旅游中的节事活动发展为研究对象,选择乡村中较有民俗特点的上海金山嘴渔村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资料、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渔村目前节事活动发展现状及问题,并通过对当地文化民俗的深度挖掘,深入了解渔村文化内涵,并从提升游客体验质量出发,提出一些以渔村文化为主线的节事活动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业民俗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如何将农业民俗和旅游开发很好的结合起来?如何将农业民俗作为一种珍贵的旅游文化资源很好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如何将农业民俗作为一种精神旅游资源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呢?本文将结合国内外对于农业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及旅游产品设计问题的研究结果进行探讨,并对我国农业民俗的旅游开发问题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民俗体育旅游是传承民俗文化和发展体育旅游的重要方式;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福安地区畲族民俗体育旅游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表明,福安畲族民俗体育旅游具有区位、自然、人文及民俗体育文化特色等优势,但是,存在的问题是民俗体育旅游实际参与少,各种文化资源没有有效整合,管理与政策落实不到位等。研究提出创新管理体制与机制,加强对民俗体育旅游产业的整体性规划,全面开发民俗体育旅游功能以及民俗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等策略,以打造具有畲族特色的福安民俗体育旅游。  相似文献   

8.
襄阳古城旅游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雨萍  黄露停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4022-14024
从襄阳古城旅游业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其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其旅游核心竞争力的策略,即旅游形象的重新提炼,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门票价格的灵活制定,宣传力度的加大,政府主导步伐的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从而做大做强襄阳古城的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中原特色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研究,为中原农村民俗体育旅游能够健康、快速发展,以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汉水流域的开发、滨水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该区域的文化旅游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如何进行有效保护并进行各具特色的开发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以汉水流域中心区域主要城市湖北襄阳、河南南阳和陕西汉中为样本,对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城市文化旅游深度体验因子进行分析,进而探求汉水流域主要城市文化旅游发展提升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蒋星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7141-7142
稻作农业的周期性特点及其对节令、历法的要求,使侗族产生了对应于农事生产各阶段、各环节的神灵祭祀习俗,以此来祈求丰收、报告收成和表达感激之情,而年节、春祈、秋报因为在农业生产中有着特殊意义,而被赋予更多的社会生活内涵,演化成农事节日。围绕着农业活动和生产习俗,侗族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农耕祭祀与节日民俗。笔者介绍了侗族人民包括社节、下田节、清明节、开秧节、祭牛节、吃新节、祈雨节和春节在内的农事祭祀活动,综述了对土地崇拜的信仰及节日祭祀、祖先祭祀和谷神祭祀是侗族农耕祭祀活动的主要内容。阐明祭祀是在不断重复、反复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生产民俗,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后的习俗惯制,在农业祭祀活动中相应产生的禁忌民俗则是人们因为经验与知识的缺乏,无力改变荒年及晴雨丰歉的现实而依靠巫术希望求得丰收的结果。笔者认为,尽管侗族传统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地改变,但出于对农业和土地的依赖,农业祭祀活动仍将在侗族人们的生活中继续存在。  相似文献   

12.
襄阳三国文化旅游符合特色旅游的要求,与特色旅游结合进行开发具有自身资源优势、符合旅游需求和政府业政策等条件。针对襄阳三国文化特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文化内涵挖掘不深、旅游服务体系不全、产品形式单一、市场宣传不够、运作平台狭小等问题,提出了凸显内涵特色、健全服务体系、产品综合开发、打造市场品牌、开拓运作平台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每天都在提高。旅行已经成为人们适应快节奏生活的一种方式,这是人们的精神需求。如今,宗教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其旅游价值正在得到大力开发。宗教通过宗教雕塑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含义,建筑以及一些仿古服饰,人为扮演等方式表达宗教的思想、感情等。宗教旅游地通过丰富的内涵来吸引游客,因此宗教文化旅游在整个旅游市场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对宗教资源的开发,不仅可以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和带动当地的经济,而且能够保护和传承宗教文化。以襄阳为例,襄阳现有关于佛教的文化传承地有广德寺、铁佛寺、承恩寺等,道教的文化传承有真武山,九天玄女风景区等。对襄阳的宗教文化旅游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过程中各类旅游资源的风险等级,该文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运用模糊评价法对新疆民俗、表演艺术和工艺美术3类开发较成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风险评估。就整体风险和客体风险而言,民俗类风险居第1位,工艺美术类居第2位,传统表演艺术类最低,只是风险值有所不同;环境风险中工艺美术居首位(0.594),其次为民俗类(0.544),最后为传统表演艺术类(0.414);主体风险中首先是传统表演艺术类(0.475),其次是民俗类(0.432),最后为传统表演艺术(0.414),其风险都在可控的范围之内适合进行旅游开发。因此,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视情况予以不同程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模式探析——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是十分宝贵的旅游资源,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对民族村寨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越发明显。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分析了西江苗寨的民俗民风和人文地理资源,指出了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规划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解决农村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以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襄阳保康格栏坪村为例,从茶文化价值开发利用现状出发,深入研究分析茶文化价值挖掘与旅游开发路径,以期对乡村茶文化旅游开发与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周玮  沙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10161-10163
民俗博物馆作为遗产类博物馆,其旅游开发的成功与否对当代遗产管理事业具有重要意义。从遗产经济学视角出发,依据其原理,对目前国内多数民俗博物馆旅游开发现状进行分析,并为中国民俗博物馆的旅游开发提出了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正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袁隆平、申纪兰、冯巩、海霞、冯骥才、李子柒等6人受聘担任首批推广大使。为进一步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中国农民丰收节,提升节日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推进成风化俗,引导带动城乡同庆丰收、共迎小康,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决定从相关领域聘请一批杰出代表,参与丰收节民俗、文化、科技、旅游等公益宣传活动,承担在各自领域的公益推广义务。"推广大使"需具有积极向上的公众形象,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在各自领域取得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正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袁隆平、申纪兰、冯巩、海霞、冯骥才、李子柒等6人受聘担任首批推广大使。为进一步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中国农民丰收节,提升节日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推进成风化俗,引导带动城乡同庆丰收、共迎小康,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决定从相关领域聘请一批杰出代表,参与丰收节民俗、文化、科技、旅游等公益宣传活动,承担在各自领域的公益推广义务。"推广大使"需具有积极向上的公众形象,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在各自领域取得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20.
在生态休闲旅游的背景下,以湖北襄阳彭家营村为例,通过评价彭家营村旅游资源,分析其在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方面存在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渔旅融合的发展策略,为将其打造成“襄阳最具特色的渔家村落”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