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雪松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及杀菌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采用固相微萃取和GC/MS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雪松叶片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了鉴定,共鉴定出31种化学成份,主要为1R-α-蒎烯、α-蒎烯、月桂烯、柠檬烯、石竹烯等;研究了雪松对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雪松具有较强的清除微生物能力,其能力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同,这种差异与其挥发性有机物的成分及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以猪后腿肉为原料制作酱肉,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风味物质成分进行提取与鉴定。结果表明,猪后腿肉切成长度为20 cm,宽度为5 cm,以食盐质量分数4%,腌制3 d,上酱之后40℃干制10 h,制成的酱肉中含有挥发性风味物质醇类16种,醛类13种,酸类8种,酮类2种,烃类10种,酯类8种,含氧、氮、硫类6种及其他2种,共计8类65种化合物。对酱肉风味呈现有作用的化合物是沉香醇、乙基乙烯基甲醇、1-辛炔-3-醇、2-辛烯-1-醇、2-甲基丁醛、己醛、3-甲基丁醛、2-辛烯醛、5-甲基-2呋喃甲醛、苯甲醛和β-月桂烯。  相似文献   

3.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MS)对酱牛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共检测到73种化合物。生、熟牛肉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主要体现在醛类物质、酮类物质,以及醇类物质的含量上。通过与生、熟牛肉样品风味物质进行对比,初步判定酱牛肉的特征风味物质为α-蒎烯、β-蒎烯、间异丙基甲苯、3-羟基-2-丁酮、芳樟醇、萜烯醇、对丙烯基茴香醚、2-甲基-5-(甲基硫代)呋喃以及1,8-桉树脑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MS)对酱牛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共检测到73种化合物。生、熟牛肉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主要体现在醛类物质、酮类物质,以及醇类物质的含量上。通过与生、熟牛肉样品风味物质进行对比,初步判定酱牛肉的特征风味物质为α-蒎烯、β-蒎烯、间异丙基甲苯、3-羟基-2-丁酮、芳樟醇、萜烯醇、对丙烯基茴香醚、2-甲基-5-(甲基硫代)呋喃以及1,8-桉树脑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Bacillus malacitensis Z-5菌株对棉花黄萎病有显著防治效果,产生抑菌物质是其发挥防治作用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旨在优化Z-5菌株产生抑菌物质的培养基组成,分析抑菌物质的成分及其合成相关基因。【方法】由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碳源、氮源及无机盐,利用最速上升法确定碳源、氮源以及无机盐最优含量区域,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以发酵上清液对棉花黄萎病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 Kleb.)的拮抗活性为指标,筛选Z-5菌株产生抑菌物质的最优培养基组成。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LC-MS)法鉴定抑菌物质,并对抑菌物质合成相关基因进行检测。【结果】Z-5菌株产生抑菌物质最佳培养基组成为2.68%(质量分数,下同)玉米粉、1.45%酵母粉、0.03%K_2SO_4、0.8%Na_2HPO_4·12H_2O、0.2% NaH_2PO_4·2H_2O(pH 7.2~7.4),抑菌圈直径为1.34 cm,与预测值相近,证实该模型可靠有效。抑菌物质主要为脂肽抗生素C14表面活性素B,C14~C17伊枯草菌素A,C14、C15、C17伊枯草菌素B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结果显示,Z-5菌株基因组含有合成脂肽抗生素的基因srf AB、ituC和ituD。【结论】本研究优化了Z-5菌株产生抑菌物质的培养基组成,明确了其抑菌物质为脂肽抗生素,为利用该抑菌物质进行棉花黄萎病菌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参考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香椿是我国传统的优质高档木本蔬菜,其嫩芽、嫩叶具有浓郁的清香、柔嫩的质地和独特的口感。主要针对香椿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及分析方法进行综述,并对香椿挥发性成分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对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采用新鲜辣椒与干辣椒混合原料制取的辣椒油色泽红亮、辣度柔和、香气清新、自然浓郁。研究油浸法中各因素对辣椒油中的辣椒素含量、辣椒红色素色价E及感官评价的影响。采用L_(16)(3~)混合水平正交试验,以辣椒素、辣椒红色素色价E及感官评价为指标,同时研究粉碎粒度对辣椒油各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取辣椒油最佳配方工艺为干辣椒与鲜辣椒的质量比1∶4,辣椒与食用植物油的质量比1∶1.5,油浸温度120℃,油浸时间25 min,粉碎粒度18目,制取的辣椒油具有最优品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装置取样,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共鉴定出43种成分。  相似文献   

8.
成熟前期马铃薯茎叶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成熟前期马铃薯茎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利用GC-MS联机分析法对提取物进行了成分检测.结果表明,以0.629%(W/W)得油率获得挥发油,联机分析精油共检测出112个成分.通过解析鉴定出占挥发油相对含量79.464%的61种化合物,其中芳香族化合物30.099%、倍半萜20.022%、单萜2.525%、羧酸类化合物8.476%、醛类化合物5.429%、饱和脂肪烃5.338%、酮类化合物3.391%、醇类化合物2.176%.  相似文献   

9.
白兰地蒸馏主要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张裕公司原白兰地在蒸馏过程中不同时段的主要挥发成分进行分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分析了甲醇、乙醛、乙酸已酯、1-丙醇、异丁醇和异戊醇在白兰地蒸馏时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比乙醇沸点低的2种物质(乙醛和乙酸乙酯)在酒头中的含量较高;比乙醇沸点高的3种物质(1-丙醇、异丁醇和异戊醇)在酒头末期和酒身前期中的含量较高;甲醇的沸点虽然比乙醇低,但它在酒头和酒尾中的含量都较高,在酒身中的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判别大米产地、保护东北大米品牌,采用电子鼻PEN3对来自3个不同区域的大米进行了检测。确定了煮熟大米样品进行测定的最优条件为当环境温度为25℃时,样品上样量10 g,顶空生成时间0.5 h,顶空体积50 m L。以线性判别分析方法为主,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很好地判别大米的产地,为电子鼻用于大米的溯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采用振荡萃取的方式对树兰花浸膏挥发性成分进行前处理并利用GC-MS技术进行分析鉴定,共检测出70种成分,主要成分包括葎草烯(17.657%),γ-依兰烯(11.660%),石竹烯(8.671%),α-可巴烯(8.530%),亚麻酸乙酯(5.668%),亚麻酸(5.855%),茉莉酮酸甲酯(4.103%)等。  相似文献   

12.
生熟西瓜子中挥发性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萃取西瓜子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其挥发性成分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西瓜子挥发性成分中含有多种酸类和酯类化合物,以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生西瓜子中挥发性主要成分有亚油酸、软脂酸、油酸和硬脂酸,这4种组分占全部被检测组分的91.24%。熟西瓜子中挥发性主要成分有诱烯醇、2,4-癸二烯醛、软脂酸、油酸和硬脂酸,这5种组分占全部被检测组分的87.78%。熟西瓜子与生西瓜子相比,油酸、诱烯醇含量提高。同种挥发性成分在生熟西瓜子中的含量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3.
以新鲜红线椒为原料,以10%氯化钠腌制发酵作为对照,分别添加不同比例氯化钾部分代替氯化钠,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发酵剁辣椒的挥发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8%氯化钠,1%氯化钾,0.5%氯化镁,0.5%氯化钙,发酵剁辣椒具有较好的风味,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对刺柏果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制备提取,得率为2.17%,利用GC-MS仪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共鉴定出64种成分,刺柏果中挥发性组分主要为α-蒎烯(29.46%)、β-月桂烯(8.80%)、柠檬烯(8.46%)等成分,其中烃类物质最多有39种,百分含量为87.42%,醇类和酯类物质分别为20种和5种,百分含量分别为8.34%,4.12%。  相似文献   

15.
粳稻挥发性成分测定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伟  张婷筠  张明 《粮食储藏》2012,41(6):30-3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质(GC-MS)联用法对粳稻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优化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平衡时间、样品量、解析时间和载气流量等萃取条件,用100μm PDMS、50μm DVB/CAR/PDMS和75μm CAR/PDMS 3种固相微萃取头进行萃取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测定粳稻谷挥发性成分的最优条件为选用50μm DVB/CAR/PDMS固相微萃取头、样品量20g、萃取温度80℃、平衡时间60min、萃取时间45min、解析时间5min、载气流速60mL/min。  相似文献   

16.
收集3个不同产地的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ndet Wils)种子,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种子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目的是评价基因和环境因素对厚朴种子挥发性物质累积的影响.结果显示3个种子样品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为α-蒎烯、莰烯、β-蒎烯、对异丙基甲苯、1-柠檬烯、芳樟醇、龙脑、α-松油醇、龙脑乙酯、反-α-佛手柑油稀、β-石竹稀、α-石竹稀、没药烯、2-[4-(1-甲基-2-丙烯基)苯基]丙醛、石竹稀氧化物、3-乙基-2,5-二甲基-l,3-己二烯、β-桉叶油醇,且含量的差异不显著;种子挥发精油的含量差异显著.这一结果暗示了种子作为繁衍的遗传生命体,有高度的遗传特性,挥发性成分代谢累积过程中可能受到遗传因素支配,而生长环境条件差异,使代谢产物生源合成过程中酶的表达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挥发精油产率表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茉莉浸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共鉴定出67种挥发性香味成分,其中乙酸苄酯(14.83%)、反式角鲨烯(11.69%)、植物醇(8.30%)、芳樟醇(5.10%)、橙化叔醇(4.08%)等成分的含量较高。乙酸苄酯、茉莉内酯、茉莉酮、茉莉酮酸甲酯等成分具有典型的茉莉花花香,香气持久透发并且比茉莉浸膏的香气温和。  相似文献   

18.
红富士苹果花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了解红富士苹果花散粉后的挥发性物质,探讨其挥发性物质和传粉昆虫的关系,为苹果蜜蜂授粉提供思路。笔者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红富士苹果花散粉后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分析;按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红富士苹果鲜花中共检测鉴定出31种挥发性成分,有醇类4种(76.05%)、芳香烃类4种(5.36%)、腈类1种(橙花腈,4.6%)、烷烃类10种(4.54%)、酯类7种(3.86%)、烯类3种(3.71%)、醛类1种(壬醛,1.67%)、酸类1种(月桂酸,0.21%)组成。醇类中以苯甲醇含量高,为49.74%;其次芳樟醇17.9%,(Z)-3-己烯-1-醇7.82%,雪松醇0.59%。烯类有罗勒烯、石竹烯和法呢烯,罗勒烯含量最高为2.69%。苯甲醇、(Z)-顺-3-己烯-1-醇、芳樟醇、橙花腈为苹果鲜花挥发物的主体成分。  相似文献   

19.
采用顶空进样,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贵州本地紫皮大蒜和白皮大蒜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比较。实验检出两种大蒜共14种挥发性成分。紫皮大蒜主要成分有二烯丙基二硫化物(46.01%)、二烯丙基三硫化物(18.49%)、二烯丙基硫醚(14.72%)、1,3-二噻烷(6.35%)、甲基烯丙基硫醚(1.14%);白皮大蒜主要成分有二烯丙基二硫化物(36.98%)、二烯丙基三硫化物(19.39%)、1,3-二噻烷(11.26%)、甲基烯丙基三硫化物(10.61%)、二烯丙基硫醚(3.05%)、甲基丙烯基二硫化物(2.20%)、二甲基三硫化物(2.12%)、3-乙烯基-1,2-二硫环己-5-烯(1.46%)、3-乙烯基-1,2-二硫环己-4-烯(1.13%)。  相似文献   

20.
两种植物抑菌物质的提取及其抑菌效果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索氏提取和超声波提取方法提取筛选到的两种植物(凤毛菊和阴地蒿)中的抑菌活性物质.提取物对杨树叶枯病和烂皮病病原真菌进行了抑菌活性的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提取物在不同浓度下作用效果存在明显差异。风毛菊索氏和超声波提取物对病原菌均有明显抑菌效果,但超声波提取条件下。浓度为0.8%时抑菌效果最为明显。阴地蒿的超声波提取液在浓度为1.5%时,对杨树烂皮病病菌有比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