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营建了桉—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桉—鸡骨草(Abrus cantoniensis)复合经营模式,分析其经济效益,为桉树(Eucalyptus spp.)人工林可持续发展做示范推广。桉树人工林采用复合经营技术能有效地解决桉树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问题。推广应用桉树复合经营模式对提高林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林农增收、改善林地生态环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广西所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设置桉树+木薯、桉树+甘蔗、桉树+花生、桉树+柱花草、桉树+山毛豆、桉树+桂牧1号、桉树+扶芳藤、桉树+金银花、桉树+鸡骨草9种适合广西发展的桉树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3.
毛竹林下套种黄花倒水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黄花倒水莲[Polygala.aureocauda Dunn]为远志科远志属植物,又名黄花参、吊吊黄、黄花用水莲、观音串、黄花大远志、黄花远志、吊黄、倒吊黄花、倒吊黄、黄花金盔、观音坠、黄花鸡骨草。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1]。是一种应用历史悠久的民间常用且珍贵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在紫金山风景林林冠下营造桂花专类园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紫金山风景林中桂花专类园的建设 ,初步探讨了在林冠下造园有关要求及造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广西金钟山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考察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金钟山自然保护区共采集昆虫标本2 000余号,经初步鉴定计有559种,分别隶属17目126科397属,以鞘翅目所占比例最大,鳞翅目次之。通过对昆虫资源的调查,初步掌握了该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的总体特征及不同生境条件下昆虫群落分布等情况,为今后全面规划,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积累了初步资料。  相似文献   

6.
下运带式输送机的制动装置是下运带式输送机的关键设备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下运带式输送机的不断发展,制动技术也在不断提高。本文对下运带式输送机的运行要求及基本构成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对常用的几种制动装置的原理和特点进行了初步的比较。  相似文献   

7.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方法,对橙皮甙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橙皮甙的耐光、耐热性能好,在碱性较强的条件下稳定存在,pH值为12时,其在溶液中的溶解度最大。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职院校在实行学分制的背景下如何构建学籍预警机制了初步研究,阐述了学籍管理预警机制的内涵、意义及主要环节,对如何高效、有效构建学籍预警机制提出了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批林批孔运动和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推动下,近两年来,我省广大林业职工和贫下中农,遵照毛主席关于“推广优良品种”、“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的教导,在各级党委和林业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广泛地开展了以杉木为主的群众性的材木良种选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初选了一批杉木优树。为我省杉木实现良种化,提供了初步的物质基础。并对杉木优树的选择标准和选择方法进行了一些初步的研究。现对有关的一些问题,提出几点意见,供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1959年以来,我们在常山、青田、巨县等油茶重点产区陆续对油茶结实规律和丰产关系进行了调查总结和试验研究,获得一些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1.
我国桉树经营的技术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桉树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来已久,这首先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有关,也与企业的经营理念不科学有关,和桉树本身的特性无关;虽然国内报纸、杂志、会议等多种形式对有关桉树经营问题的解释和分析,但对桉树的批评、误解、流言仍然较多,桉树的发展还处在风口浪尖。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桉树在现实中所起的作用,尝试给桉树定位,以理清桉树的概念,解释桉树目前经营措施的来源;同时,通过分析桉树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在林地清理和整地方面的问题,思考解决办法,协助人们正确认识桉树和桉树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12.
桉树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人工林树种之一,因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而得到大力发展,已成为我国林业史上引种最为成功的树种之一,也是永林公司主要造林树种。因此,本文以永林公司经营区桉树人工林为例,在深入进行桉树引种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技术措施体系,从而为永林公司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也为我国桉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桉树新造林、一代萌芽更新林、二代萌芽更新林根际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方法测定了萌芽更新对桉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样点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的能力呈上升趋势,土壤微生物碳源平均颜色变化率排序为一代萌芽林〉二代萌芽林〉新造林;一代、二代萌芽林和新造林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异,起分异作用的主要碳源分别为羧酸类物质、多聚物类和氨基酸类;不同萌芽代数根际土壤中被利用碳源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黄冕林场桉树人工林经营利用与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黄冕林场3-5年生桉树人工林进行生长调查,探讨分析桉树经营利用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中,不同林龄和同一林龄桉树人工林之间生长差异明显。不同的立地条件、初植林分密度对桉树人工林胸径、树高等生长影响很大。随着林分密度(标准地样木数)的增大,样木数与生长指标之间具有较强的负相关性。随着林龄的增大,这种林分密度负效应就越明显。从财务指标看,随着林龄的增大,总产值、纯利润和NPV均呈现增大的趋势,但IRR却并不如此,而是先增大后减少,在4a时,IRR达到最大值。从年份看,投资回收期为3a。结果表明桉树在广西黄冕林场这样的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下,表现适生、速生,且经济效益好,是营造短周期用材林的好树种。但为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必须注意树种、立地条件和栽培等措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林浆纸板一体化——提高桉树种植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桉树种植在林浆纸板一体化中所具有的优势基础,提出了实施林浆纸板一体化的具体措施,从而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也将更好地促进我国林浆纸和林板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为适应梧州市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的需要,对桉树栽培开展无性系筛选、苗木培育、立地选择、密度控制、平衡施肥、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试验研究,建立了适合当地桉树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所需的配套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7.
桉树人工林生态问题已成为森林与环境、林业持续发展中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通过在广西主要桉树人工林造林区设置3个监测点,进行pH值、高锰酸钾指数(CODMn)、5日生化需氧量(BOD5)和悬浮物(SS)的多年定位监测。监测数据表明:桉树造林后林区水样CODMn、BOD5、SS、pH值的参数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宁明、...  相似文献   

18.
桉树人工林的飞速发展,为国家经济和林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因部分经营者缺乏森林生态经营的理念,片面追求眼前利益,对桉树进行如机耕全垦整地、高密度种植、单一品种长期连续使用、不合理施肥、过度使用化学农药、全覆盖使用除草剂和超短轮伐期等不合理经营,带来了如生态脆弱、水源涵养功能降低等一系列生态问题。桉树人工林生态问题饱受社会争议,本文就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科学经营桉树人工林的基本思路和策略,促进桉树人工林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桉树林地根际土壤营养状况与青枯病发生的关系,从广东省阳东县采集了3块不同健康状况样地的桉树林地根际土壤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土壤pH值与桉树青枯病发病状况无显著相关性,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含量在不同发病程度的样地间呈现健康林地<中等发病林地<严重发病林地的趋势.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4个成分的含量可能是反应桉树林地健康状况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0.
桉树人工林在全世界的发展迅速,没有比在中国南部地区更需要一种新的木材和木纤维产品的需求。在桉树迅猛的扩张过程中,人工林可持续的生产力和合理的生态系统管理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以往非可持续的农业经营导致了东门林场的土地严重退化,东门项目期间,在这些立地上重新造林证明了土壤营养的缺乏严重影响了退化立地的潜在生产力。1988年在东门进行了一个巨桉(E.grandis)早期施肥试验林植株地上部分不同器官的生物量和养分库的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一些经营管理措施的养分结论。另一方面,林木采伐过程中养分的丧失,枯枝落叶的收集和燃烧使得土壤表面裸露,并加剧了土壤侵蚀。目前,在东门第3代、第4代集约经营的人工林的高生产力证明是高标准的经营管理的结果,林地上枯枝落叶和采伐剩余物的保留,细致的整地,土壤侵蚀的控制以及科学的施肥是关键因素;另外加上改良的遗传材料增强了生产力和收益,也增强了东门桉树人工林土壤可持续经营。一个国际林业研究中心网络得以建立,为了调查研究在同一立地上是否有可能进行连续的种植速生丰产林而对立地土壤和水资源没有损害,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热带人工林有关立地管理的信息。为了优化集约经营人工林的生产力、收益率及可持续性,在华南地区有必要继续进行土壤和养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