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不同品种油茶根际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究油茶品种对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AM真菌对植物基因型的响应和菌肥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江西省5种主栽品种油茶(长林3、长林4、长林53、赣无84-8和赣兴48)根际AM真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在5个品种油茶中共获得2 538个OTUs,隶属于1门、1纲、4目、10科、12属,球囊霉科Glomeraceae相对丰度最高,占AM真菌41.12%。辛普森指数、Chao 1指数、ACE指数和香农指数在5个品种油茶间无显著差异。菌根侵染率、Glomus丰度、Paraglomus丰度、Gigaspora丰度和Claroideoglomus丰度在5个品种油茶间存在显著差异。NMDS分析表明,油茶品种改变了根际AM真菌的群落结构;RDA分析表明,硝态氮是土壤因子中影响油茶根际AM真菌群落组成的最主要因素。[结论]油茶品种对AM真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对AM真菌多样性影响不大,硝态氮含量变化是最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AM真菌-根系-土壤”耦合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能够与大多数高等植物根系形成有益共生体,调控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文中综述国内外有关"AM真菌-根系-土壤"之间耦合的主要研究成果,揭示AM真菌调控植物生长与土壤修复的微生物机制,并展望AM菌根研究与应用的未来方向,旨在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提供新的理论视角。"AM真菌-根系"界面上的耦合,主要通过菌丝桥的形成,促进植物水、碳、氮及磷等物质的代谢过程,调控植物激素分泌、抗旱性、耐盐性、抗病性等生理生化过程,从而促进植物生长、调节同种或异种植物之间的竞争以及促进植物群落的演替与恢复;"AM真菌-土壤"界面上的耦合,能够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球囊霉素蛋白分泌以及增加土壤有机养分,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及活化土壤养分,调控土壤生物生态学过程,从而促进植物生长。因此,"AM真菌-根系-土壤-植物"之间形成的耦合作用,主要通过菌丝桥形成直接或间接地调控植物的物质代谢、抗性、种间和种内竞争以及土壤理化状况,并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进而调控植物生长及植被恢复与演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油茶根际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s, AM)真菌群落对不同季节、土层和品种的响应,为油茶菌根生物技术的研发和集约化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年生的油茶为研究对象,采集3个季节2个土层5个品种的油茶根际土,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油茶根际AM真菌多样性与群落组成。【结果】在集约化经营模式下,油茶能与AM真菌形成共生关系,AM真菌对油茶的侵染率受季节和油茶品种的影响。油茶根际土壤中共检测到4目8科9属AM真菌,相对丰度最高的为球囊霉属Glomus(58.50%),其次是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19.43%)和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3.28%)。秋季油茶根际AM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高于春季和夏季,且春季最低;0~20 cm土层油茶根际AM真菌丰富度高于20~40 cm土层,而其多样性低于20~40 cm土层。品种对油茶根际AM真菌的丰富度没有显著影响,对AM真菌的多样性指数Shannon有显著影响。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季节对AM真菌群落结构没有显著影响,土层和品种显著影响A...  相似文献   

4.
丛枝菌根真菌对澳洲坚果幼苗耐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云南热区季节性干旱的自然条件,探讨AM真菌接种对具有排根的引种作物——澳洲坚果幼苗生长及耐旱性的影响,旨在为外来物种的本地驯化栽培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在正常水分与水分胁迫条件下,对盆栽澳洲坚果幼苗分别接种土著AM真菌(N-AM)和摩西球囊霉(G-AM),测定澳洲坚果幼苗生长、菌根定殖、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两个接种处理下,AM真菌均能与澳洲坚果幼苗建立共生关系,接种土著AM真菌(N-AM)处理的澳洲坚果幼苗根系的侵染率均显著高于接种摩西球囊霉(G-AM)处理,以正常水分条件下N-AM处理的苗木根系中AM侵染率为最高;接种AM真菌能促进澳洲坚果幼苗的生长,在正常水分条件下接种土著AM真菌的澳洲坚果幼苗干物质累积量最大;接种AM真菌后澳洲坚果幼苗中可溶性糖含量比不接种显著增加,叶片和排根中增加幅度较大;澳洲坚果幼苗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接种土著AM真菌后可溶性糖含量增幅最大,如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比G-AM处理和对照增加71.82%和98.64%;澳洲坚果幼苗叶片和根系中脯氨酸含量仅在水分胁迫时显著升高,脯氨酸累积量呈现CKG-AMN-AM,研究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在澳洲坚果的耐旱性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两个接种处理中AM真菌均能与澳洲坚果幼苗很好地共生,并促进澳洲坚果幼苗生长和耐旱性,接种土著AM真菌的幼苗各指标显著优于接种摩西球囊霉的,可能是由于拥有多样性优势的土著AM真菌在澳洲坚果幼苗根系中定殖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盐碱胁迫下丛枝菌根(AM)真菌对沙枣苗木的生长和生理的影响,以期探索AM真菌提高沙枣苗木耐盐碱机制,为菌根化沙枣苗木在盐碱地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盆栽法研究了4种不同土壤盐碱度下分别接种根内球囊霉和摩西球囊霉对沙枣苗木的生长影响,并对沙枣苗木的光合特性、Na+和K+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等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2种AM真菌均能与沙枣苗木建立共生关系,且GI处理对苗木的侵染率显著高于接种GM处理,但随着土壤中盐浓度增加,沙枣苗木菌根侵染率有所降低。在同一盐碱度下接种AM真菌可显著促进沙枣幼苗的生长,在中度盐碱胁迫下(含盐量1.56%,p H 9.52),接种GI和GM的沙枣苗木株高分别较未接种AM真菌植株增加了20.07%,9.68%,植株干生物量显著增加;AM真菌可显著提高盐碱胁迫下沙枣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生理特性,其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均显著高于未接种AM真菌处理的幼苗(P0.05)。接种GI和GM处理植株叶片组织内SOD,CAT和POD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但根系及叶片组织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处理的植株,而其脯氨酸含量却都表现出显著提高。接种AM真菌沙枣根系和叶片中Na+含量较未接种处理植株显著下降,K+含量和K+/Na+比值显著提高。【结论】接种AM真菌能显著提高沙枣苗木耐盐碱能力。接种根内球囊霉的沙枣苗木的生长及抗盐碱胁迫能力的各项生理指标均显著高于接种摩西球囊霉处理的苗木,表明根内球囊霉在盐碱地改良方面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了科学管理油茶林地施肥,通过设置6个施肥模式,探究不同施肥模式对油茶春梢生长、叶片生长、春梢叶片养分累积、以及叶片酶活性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模式对油茶春梢长度、直径、数量、生物量、叶片叶绿度值、春梢叶片数、春梢叶片养分含量和叶片酶活性均产生了显著影响,春梢长度、直径、数量、生物量与春梢叶片全氮、全磷及全钾养分含量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其他指标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表明不同施肥模式与油茶春梢生长关系密切。不同施肥模式对油茶春梢生长、叶片生长的效果依次是M_0M_2M_3M_1M_5M_4,模式4最能促进油茶春梢生长及春梢叶片生长;对油茶春梢梢数和叶片酶活性的效果依次是M_0M_1M_2M_3M_4M_5,模式5能显著促进油茶春梢梢数增加及叶片酶活性的提高;对于油茶春梢叶片养分的效果依次是M_0M_1M_3M_2M_4M_5,模式5对油茶春梢叶片养分的累积起着显著的作用;故在油茶林生产上推荐采用施肥模式M_5。  相似文献   

7.
以油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稀土微肥对植物体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核糖核酸酶的活性、光合速率、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适量稀土微肥可以促进油茶春梢生长和叶面积增加,提高2年生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抑制核糖核酸酶的活性,增强光合速率,延缓3年生叶片的衰老,从而提高油茶的坐果率和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非灭菌土盆栽接种试验,观察了Glomus versiforme(GV)和Glomus mosseae.(GM)两种AM真菌对油茶幼苗生长和氮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的形成对油茶幼苗的生长以及氮磷的吸收均有影响。在接种后7个月时,GV和GM均可显著提高油茶的菌根侵染率,分别为56.5%和72.4%,比对照分别提高了80.5%和131.3%;GV对植株苗高和地径的影响与对照株相比未见差异,但却极大地增加了根系的干物质量,接种GM显著增加了植株高度和茎粗,对地上部分和根系的干物质量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两种真菌均降低了油茶幼苗全株的氮含量,对全株的磷含量有一定程度提高,GV显著提高了油茶幼苗根部的氮含量,而降低了幼苗茎、叶中的氮含量:接种GM和GV均增加了根、茎中的磷含量,而降低了叶片中的磷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油茶氮肥的科学使用以及生物菌剂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通过设置3个丛枝菌根(AM)真菌水平(不接种、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接种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设置4种氮浓度水平(0、3.75、7.50、15.00 mmol/L NH4NO3),探究促进油茶生长的最佳氮水平和AM真菌。【结果】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C. etunicatum和F. mosseae对油茶根系的侵染率均先增加、后降低。接种和未接种油茶的株高、根系长度、根系体积、根系表面积、净光合速率和最大光化学效率随氮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3.75 mmol/L NH4NO3处理有最大值;地径呈上升的趋势。接种AM真菌对油茶株高和地径有显著影响,与未接种油茶植株相比,在不施氮条件下,接种C. etunicatum使油茶株高提高了14.88%,优于接种F. mosseae处理(3.88%);施氮后,接种F. mosseae的油茶株高增幅显著高于接种C. etunicatum。在4种氮浓度下,接种F. mosseae处...  相似文献   

10.
在盆栽情况下,研究接种AM真菌对文冠果实生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能显著促进文冠果幼苗的生长。感染AM真菌的文冠果幼苗,侵染率、苗高、地径、分枝数等均显著提高,尤其是接种菌根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分离健康茶树叶片、落叶、种子、实生苗和扦插苗等的内生真菌,研究影响芒果球座菌分布的因素、季节变化规律、传播方式和生活史.结果表明:芒果球座菌的分离率在不同的山茶属植物叶片中存在明显差异,茶树中最高,油茶次之,山茶最低;新抽出的叶芽中没有内生真菌分布,但随着叶片龄期的增长,芒果球座菌的分离率逐步提高,至老叶中高达73.5%.在茶树中,品种是影响芒果球座菌分布的重要因素,不同品种间芒果球座菌的分离率有明显差异;1年之中,芒果球座菌的消长明显受新梢抽出期、叶龄、茶叶采摘、温度和降水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2-4月和6月芒果球座菌的分离率低,而5月、7-8月和12月是芒果球座菌分布的高峰期.种子、新长出的实生苗中没有分离到芒果球座菌;随实生苗的生长,芒果球座菌感染逐步增多.结合枯叶和空气中真菌孢子检测结果可知:茶树中的芒果球座菌通过水平传播方式在茶园扩散.而在扦插苗中芒果球座菌的分离结果说明茶树中的芒果球座菌也可以通过存在于插穗中的菌丝体扩散到下一代,在茶园进行垂直传播.因此,茶树中的芒果球座菌同时存在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2种扩散方式.  相似文献   

12.
油茶叶不同发育阶段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油茶叶(Camellia oleifera)不同发育阶段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采集不同发育阶段的油茶叶并测定其营养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油茶叶不同发育阶段均表现出氮最高,其次是钾元素,铜的含量最低;随着油茶叶生长,氮、磷、钾和铜元素含量大致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钙、铁、锰和硼则相反,锌则逐渐降低,而镁差异不大;油茶叶不同发育阶段营养元素总含量为23.39-53.53g/kg,前4个发育阶段油茶叶营养元素总含量差别不大,但到成熟期急剧下降;建议油茶营养调控中要注重各营养元素的含量和比例,特别是后期要注重钙、铁、锰和硼等元素的施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间作模式对油茶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间种模式(间种黄豆、西瓜、花生、松苗和不间种)油茶幼林的生长量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油茶新造林以间作花生和松苗较好,但是有间作植物的油茶林的成活率及生长量均低于未间作的油茶纯林。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处理方式对油茶出苗率和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沙床催芽方式育苗的油茶种子出苗率高于直接播种,不同育苗方式的出苗率均在第30天时达到高峰;油茶1年生苗木的苗高生长过程方程为y=97.704/(1+18.161e-0.041x);地径生长过程方程为y=1.244/(1+6.186e-0.024x);移苗后不同种植密度对油茶苗木的生长和苗木质量有重要的影响,随着密度的降低,各处理苗木的苗高、地径及单株生物量等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密度为36株/m2的油茶苗木生长较差,密度为16株/m2的油茶苗木生长较好,其干物质积累量也较高。研究结果对油茶优质壮苗培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油茶与茶不同栽培模式中,油茶一茶模式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脲酶、脱氢氧化酶含量高,且全氮、有效磷等大多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元素高,土壤更偏向酸性,有效钾相对低,该模式有利油茶生产,但要合理施含钾高的肥料。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油茶林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不同模式施肥,对油茶叶片生长和叶片养分含量进行研究,探讨油茶叶片各生长指标与叶片养分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模式对油茶叶片生长指标和叶片养分含量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叶形指数与其它指标有负显著相关性,比叶重与其它指标间有正显著相关性,叶片养分中N、P、K的含量与其它指标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施肥模式与叶片生长间关系密切。各模式对油茶叶片的肥效作用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M5、M4、M2、M3、M1、M0、CK。  相似文献   

17.
油茶高产植株营养诊断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4株油茶高产植株叶片N、P、K、Ca、Mg营养元素含量的分析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总结出油茶高产植株营养诊断指标的初步标准,以及油茶专用复合肥的基本配方。这对正确指导油茶高产施肥及其专用肥的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火力楠、木荷、油茶3种防火树种为研究对象,对各季节3种防火树种树枝、树皮、树叶的含水率、燃点、热值、灰分含量、粗脂肪含量、木质素含量、粗纤维含量等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分析,以评估不同树种在不同季节的燃烧性。结果表明:各季节3种防火树种树枝、树皮、树叶的含水率、燃点、灰分含量和木质素含量总体为木荷>油茶>火力楠;热值春季为油茶>木荷>火力楠,秋冬两季为火力楠>油茶>木荷;粗脂肪含量各季节均为火力楠>油茶>木荷;粗纤维含量各季节均为油茶>火力楠>木荷。研究结果为3种防火树种的防火效能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不同肥料和不同浓度芸苔素内酯对油茶下一年春叶养分等指标的影响,选择长林4号、18号和166号优良无性系油茶品种,对其进行施肥(生物有机肥、油茶专用肥、复合肥)及叶面喷施芸苔素内酯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油茶春叶叶绿素SPAD值最高处理组合是长林4号、每株施生物有机肥1 kg和喷0.033 mg.kg-1芸苔素内酯;油茶春叶干物质含量最高的处理组合是长林18品系、每株施油茶专用肥0.5 kg和喷0.033 mg.kg-1芸苔素内酯;油茶春叶中氮和磷含量最高的处理组合是长林18品系、每株施油茶专用肥0.5 kg和喷0.033 mg.kg-1芸苔素内酯;叶片钾含量最高的处理组合是长林4品系、每株施生物有机肥1 g和喷0.067 mg.kg-1芸苔素内酯;钾对油茶春叶叶绿素SPAD值贡献率最高,氮对春叶干物质积累贡献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