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中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部、足跟软组织缺损和或骨、肌腱外露创面共34例。皮瓣切取范围5cm×7cm~10cm×18cm,蒂长5~10cm。10例经皮下隧道转移,24例经明道转移。结果34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2例皮瓣远端部分淤血坏死,经清创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27例经3个月至4a随访,皮瓣外观、质地、弹性佳,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皮肤感觉有所恢复,两点分辨率在9~16mm,平均13mm。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筋膜皮瓣血供确切,容易定位,手术步骤简单,不需牺牲小腿主要动脉,且皮瓣成活率高,质量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侧内外踝及跟部软组织皮瓣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侧下肢软组织缺损15例皮瓣,其中吻合小隐静脉6例,未吻合静脉9例。结果:吻合静脉的皮瓣全部成活,无肿胀、水泡;未吻合静脉全部出现肿胀、水泡,部分皮缘坏死2例。结论:将小隐静脉与受区静脉吻合,减轻皮瓣水肿,有利于皮瓣的成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应用前臂骨间背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5例手背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及 7例虎口瘢痕挛缩的患者 ,应用前臂骨间背血管蒂岛状皮瓣逆行 期修复 ,其中切取皮瓣面积最小为 4 cm× 8cm,最大为 8cm× 1 0 cm,供区取中厚皮片修复。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 ,质地柔软 ,外观良好。其中 ,优 2 5例 (78.0 % ) ,良 6例 (1 8.8% ) ,可 1例 (3.2 % )。随访时间 0 .5~ 3a,无 1例出现破溃 ,抗磨能力强 ,患手耐受力及暴发力与健手相比均无明显差别 ,虎口挛缩的患者重建虎口 ,拇指对掌、对指功能基本恢复。结论 :应用该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及虎口瘢痕挛缩 ,是一种简便可靠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形状、面积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26例损伤创面,切取皮瓣最大面积20cm×11cm,皮瓣最上端切取至胭窝下缘,旋转点最低在外踝尖上4cm。结果:术后26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切痂后用中厚皮片植皮愈合。所有患者均获4~8个月随访,皮瓣外形满意,患肢正常步态行走,皮瓣耐磨,无溃疡发生,有痛觉,两点辨别觉为6~10mm。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皮肤质量较好,切取简便,供皮面积较大,成活率高且不牺牲主干血管,是修复足踝部较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一种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骨术后钢板外露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1年5月~2010年3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21例跟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年龄28~50岁。创面范围为3 cm?3 cm~4 cm?3 cm。该次手术至第一次手术时间为3~6个月。先行内固定物取出 VSD术,待创面感染控制后,采用大小为4 cm?4 cm~5 cm?4 cm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缺损,结扎蒂部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近端,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受区骨外露得到控制,供区均Ⅰ期愈合。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16个月,示皮瓣外形、质地良好,骨折愈合,无窦道、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钢板外露,操作简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岛状皮瓣在修复颜面部软组织缺损中的修复方法及适应证.方法 鼻部皮肤缺损多采用鼻唇沟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修复.鼻背部或鼻侧部较大缺损(直径在2.5~3.0 cm以上)修复则采用额部滑车上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对于下睑部、眶周、颜面部较大面积缺损的修复则应用额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结果 23例颜面部软组织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皮瓣移植修复下肢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11种组织修复下肢组织缺损100例,其中腓肠肌皮瓣25例,跖底内侧皮瓣20例,肩胛皮瓣20例,小腿内侧岛状皮瓣10例,下腹岛状皮瓣6例,背阔肌皮瓣6例,踝外侧皮瓣6例,髂股沟~下腹Y形皮瓣2例,大网膜2例,胸脐皮瓣2例,下腹骨皮瓣1例.结果:3例失败,例皮瓣部份坏死,其余均存活.结论:皮瓣移植只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基本能够满足肢体组织缺损的修复,并获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小腿及足部严重软组织缺损7例,结果显示:7例皮瓣全部成活,小腿、足部功能及外观良好。该皮瓣血管蒂长(10~14cm)、血管口径粗(>2mm)、解剖恒定、皮瓣薄,色泽良好,易于操作,是修复小腿和足部软组织缺损较理想供区;对手术方法及有关技术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神经端侧缝合术在修复腓总神经缺损中的效果。方法采用腓总神经-胫神经端侧缝合术修复腓总神经缺损10例,其中8例将受损腓总神经远断端以45°角缝合于胫神经"窗口";2例因受损腓总神经缺损过长(>6cm),远断端通过一段游离腓肠神经桥接缝合于胫神经"窗口"。结果术后随访12~48个月,优(M4S3 )0例,良(M3S4)6例,可(M2S2)2例,差(M1S1)2例。结论神经端侧缝合术可以用于修复腓总神经长段缺损,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足部尤其是足底及跟部软组织大块缺损的修复比较困难,以往常采用肉芽创面皮片移植,或传统的随意型皮瓣的方法修复。前者易导致疤痕挛缩,肌牌粘连,且不能负重;后者存在长宽比例所限及转位困难等弊端,已日益不符合足部修复的要求。本院自1992年始,应用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创面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例,均为男性。年龄最小20岁,最大53岁,平均32岁。其中汽车轮辗压伤3例,石块砸伤回例,火车轮撑伤1例,足部软组织缺损都不同程度累及足底和跟部,合并肌位或骨关节外露。采用同侧小腿内…  相似文献   

11.
患者 ,男 ,3 2岁 ,因车祸致右下肢毁损伤于 1997年 10月 2 7日入院。患者右小腿中下 1/ 3段严重碾挫 ,胫腓骨粉碎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 ,胫前、胫后血管完全断离 ,仅有部分胫后约 1/ 10小腿截面皮肤相连 ,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足趾苍白。入院后分三期进行手术治疗。 (1)急诊行清创骨折内固定术 :按清创原则行及时的右小腿彻底清创 ,清创后将骨折复位并用加压钢板内固定 ,端端吻合胫前动静脉、胫后动静脉及无名静脉 1条 ,患肢远端血供动静脉比例为 2 :3 ,软组织缺损区暂时用挫伤皮肤覆盖。结果右足成活 ,骨折处软组织缺损约 15 cm 10 cm骨质外露…  相似文献   

12.
胫骨中下段骨折,骨不连,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导致胫骨外露、骨髓炎,临床上常见.但治疗困难,常需先行带血管蒂皮瓣,肌皮瓣游离移植或邻近组织移位覆盖创面,待二期处理骨损病灶.治疗时间长,手术操作复杂,给患者带来生活不便和经济负担.我们应用比目鱼肌内侧半为蒂胫骨骨膜瓣逆行移位1次性修复胫骨骨缺损,软组织缺损,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临床应用基础。方法 :用乳胶灌注成人尸体 34侧下肢并解剖 ,对股后皮神经及血管进行详细的应用解剖学观测。结果 :股后皮神经在距离坐骨结节 (7.4± 1 .0 ) cm处的臀大肌下缘离开臀部进入股后区 ,沿深筋膜深面下行至月国窝上角附近分为若干终支 ,干长为 (2 2 .5± 2 .8) cm,沿途分支至股后区皮肤 ,下达月国窝横纹附近。其横径在臀大肌下缘、神经干的上中 1 / 3交点及中下 1 / 3交点分别为 (4.4± 0 .8) mm、(3.4± 0 .7) mm、(2 .2± 0 .8) mm。股后皮神经的血供为多源性 ,臀下动脉、月国动脉及股深动脉第四穿动脉组成轴型血管 ,股深动脉穿支作为节段性动脉。两组动脉沿神经干互相吻合成网 ,并与皮下及深筋膜下的血管网相交通。结论 :带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顺行或逆行筋膜皮瓣可用于转位或移值修复四肢等处创伤与皮肤肿瘤切除后所致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四种前臂逆行岛状皮瓣在手外科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以桡动脉为蒂皮瓣14例,尺动脉为蒂皮瓣6例,骨间背侧动脉为蒂皮瓣16例,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9例共四种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各种创面,包括疤痕挛缩、热压伤、皮肤缺损、虎口挛缩、拇指再造等病例。结果:共46例病例,除一例失败外全部成活,修复效果满意。结论:四种前臂逆行岛状皮瓣在手外科修复术中各有其临床应用价值,各皮瓣有其应用解剖特点,应尽可能运用骨间背侧动脉蒂及尺动脉腕上皮支为蒂皮瓣修复手部创面,尽可能减少对手部血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几种新的手内皮瓣设计的功效。方法:采用8种类型手内皮瓣治疗手部创伤;在41例皮瓣中,36例是主要以相应动脉为基础的手内神经血管岛状皮瓣。结果:除3例部份坏死外,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功能与形态均满意。结论:手内神经血管皮瓣是修复手部创作引起各种缺损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6例行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的患者进行周到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皮瓣血运情况.严防出现血管痉挛,保持皮瓣血运通畅,同时给予有效的健康指导。结果:36例患者皮瓣均成活良好.伤口甲级愈合。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术后正确的观察,精心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蒂部宽度及其结构对兔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筋膜蒂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用新西兰大白兔建立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筋膜蒂皮瓣模型,设计7种不同蒂宽,观察术后7d皮瓣成活率.结果 组6(蒂宽0.5cm,蒂部含皮神经、浅静脉及其营养血管网)、组7(蒂宽1.0cm,由组6蒂部两侧各旁开0.25cm)皮瓣成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几种手部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皮肤缺损的优缺点及疗效.方法采用V-Y推进皮瓣、指掌侧推进皮瓣、示指背侧皮瓣及"C"形皮瓣等4种方法修复拇指指端缺损共57例.创面面积0.7~2.1 cm×2.1~4.2 cm.结果57例皮瓣中2例远端坏死,其余全部成活.随访31例,随访时间2~23月,指腹外观饱满,感觉良好.结论手部皮瓣质地优良,皮肤结构与拇指相近,效果好,是拇指指端皮肤缺损修复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9.
手背动脉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附7例报告)邱世国,董嘉蓝,黄亚任,董永盛,李日飞(茂名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茂名525000)掌背动脉岛状皮瓣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不多[1,2],为总结经验,我们对7例手指部软组织缺损作了修复。1材料与方法1.1病例:本...  相似文献   

20.
1992年 Masquelet首先提出皮神经伴随营养血管轴型皮瓣的概念 [1 ] ,随后 Bertelli等分别报道了手和前臂以皮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及临床研究 [2 ,3 ] ,国内宋建良等 [4] 于 1 994年也开始研究其应用。由于此型皮瓣不牺牲肢体的主要动脉 ,有良好的覆盖和感觉功能 ,血供稳定 ,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因此迅速得到推广 ,并且在四肢的基础上开始向躯干发展。但是 ,皮神经营养血管的解剖研究大部分局限于人体四肢的某个部位或某一条皮神经上 ,且均未作系统的和详细的解剖学研究 ,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形态结构和相互关系特点也不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