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公母的配比公母比失调,无论公鸡多,还是母鸡多,都会降低种蛋的受精率。公母比一般为1∶8~12,即8~12只母鸡配1只公鸡。(二)种公鸡的选择公鸡的健壮与否是影响受精率的一个很重要方面。在种鸡育雏、育成中,特别要注意公鸡的发育情况,定期称重,性成熟的公  相似文献   

2.
<正>(一)公母的配置公鸡与母鸡正常交配才能产生受精卵,孵化出雏鸡。因此,公鸡与母鸡的比例是种鸡群应首先考虑的问题,公母比失调,无论公鸡多,还是母鸡多,都会降低种蛋的受精率。公母比一般确定为1:8~12,即8~12只母鸡  相似文献   

3.
1过度交配的表现 种鸡群如果公鸡过多就容易出现过度交配现象,鸡群的受精率、产蛋率和孵化北都会明显降低.在公母混合群的早期,某些种母鸡头部及尾根部羽毛移位、磨损是正常的.安这种情况进一步发展到羽毛脱落,就是一种过度交配的信号.如果公母比例不减少,这种情况将进一步恶化,将引起种母鸡背部大面种脱毛,被抓破、撕破皮肤.造成种母鸡体况下降,产蛋率降低.当种公鸡的羽毛过分损时也表明种公鸡数量过多.  相似文献   

4.
5 鸡配种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主要有自然交配与人工授精2种方法。自然交配有下列配种方式: 5.1 大群配种:系指公母鸡同群饲养,公母鸡按一定比例搭配,公鸡可随时与母鸡交配,优点是省工省事,种蛋受精率较高。 5.2 小间配种:指在一个配种小间,养8~15只  相似文献   

5.
1种公鸡要有旺盛的性欲不论是本交还是人工授精,都要求种公鸡有健康的体质,保持旺盛的性欲,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高质量的精液,这是提高种蛋孵化率的关键。2适宜的公母比例如果采用本交,公母比例应为1∶7,如果采用人工授精,每只公鸡(每间隔1天取1次精液)可负担40~60只母鸡的配种任务。3种公鸡单独饲养作采精用的种公鸡要单独饲养。由于种公鸡有好斗性,如果将2只或多只种公鸡饲养在一起,则会引起互相打斗现象,消耗大量的体力,这就很难保持种公鸡旺盛的性欲和获得高质量的精液。农家小规模养鸡,为了节省空间,降低饲养成本,常把两三只种公鸡饲养在…  相似文献   

6.
正1优点一是省人工。人工受精是每三天一次,每天下午输4个小时的话,基本上是要输2000~3000只鸡就是比较高的水平。二是本交笼模式对鸡的伤害小,舒适度高。人工输精对鸡的伤害比较大,对部分鸡来说是不情愿的交配方式,本交笼采用纯自然的交配方式,母鸡的舒适度要好。三是本交笼模式孵化的鸡苗比较健壮。四是本交笼养管理比较方便。2缺点一是本交笼养耗料多,人工输精母鸡公鸡配比是25∶1,但是本交笼我们是9∶1,这就加大了公鸡的饲养量和耗料量。  相似文献   

7.
试验将200只盐津乌骨母鸡按公母1:25配种,笼养,进行人工授精;对照组200只母鸡按公母1:8配种,地面平养,自由交配,以研究盐津乌骨鸡人工授精效果。结果:人工授精比自然配种公鸡利用率提高3.1倍,节约饲料成本2068元,经济效益显著,且产蛋量增加20.28%,其受精率达到93.25%,比对照组71%高31.3%;两组孵化率差异显著,说明盐津乌骨鸡适宜采用人工授精来提高其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8.
种蛋受精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种鸡场的信誉和经济利益,而影响种蛋受精率的因素很多,笔者根据实践体会,现将影响种蛋受精率的因素及对策介绍如下,供参考。1种鸡方面的因素1.1遗传因素不同品种类型的种鸡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某些品种鸡所产的蛋,其蛋壳质量较差,或蛋内异物率较高,其种蛋受精率较低;在饲养后期,肉用种公鸡的精液质量比蛋用种公鸡的精液质量差,重型种公鸡比轻型种公鸡差。1.2公母比例自然交配情况下,公母比例一般蛋用型1∶10~12,肉用型1∶8~10。人工授精,公母比例一般以1∶25~30为宜。比例过小,影响受精率和交配率;过大,造成浪费…  相似文献   

9.
一种公鸡的选留种公鸡要经过三次筛选,首次选择在7~8周,从育雏开始就有计划选留健康活泼、发育良好、鸡冠生长快的小公雏,按公母比例1∶10预留。第二次选留在17~20周,此日龄段是关键时期,要求公鸡的生长发育和体重要符合标准,选择冠较大红润、外貌性状符合本品种要求,体重中等或中等偏上的作种用,按公母比  相似文献   

10.
种鸡群如果公鸡过多就容易出现过度交配现象,可导致鸡群的受精率、产蛋率和孵化率明显降低。在公母混群的早期,某些种母鸡头部及尾根部羽毛移位、磨损是正常的,但当这种情况进一步发展到羽毛脱落,就是一种过度交配的信号。如果公母比例不减少,这种情况将进一步恶化,并会引起种母鸡背部大面积脱毛,被抓破、撕破皮肤,造成种母鸡体况下降,产蛋率降低。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种公鸡行为与其遗传贡献率的相关性,试验选取4组本交笼,单组饲养50只罗曼粉父母代种鸡(公母配比为1∶9),通过亲缘鉴定技术研究本交笼中种公鸡对后代的遗传贡献率,并利用视频录像与物理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对公鸡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本交笼中,各组公鸡在遗传贡献率方面均存在明显的等级排序;在行为学方面,各组内均存在明显的啄斗序列,斗性最强的公鸡的遗传贡献率不一定最高,斗性最弱的公鸡遗传贡献率均最低,且各组内公鸡无固定交配的母鸡个体;公鸡遗传贡献率与公鸡交配频数及啄斗频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5与0.14。  相似文献   

12.
正生产实践中,公母肉鸡最好分开饲养,原因如下:1对营养需要不同公鸡沉积脂肪的能力比母鸡差,但公鸡比母鸡能更有效地利用蛋白质。从2周龄起,公鸡饲料的蛋白质水平就应高于母鸡。2生长速度不同公鸡生长快,在4、6、8周龄时,公鸡体重比母鸡分别高13%、20%、27%。如公母混养,体重大小不一样,食槽、饮水器高低要求不同,往往顾此失彼。3对环境要求不同公鸡羽毛长得慢,母鸡羽毛长得快,所  相似文献   

13.
培育好种公鸡,是提高种蛋受率、孵化率和产雏率的前提。培育种公鸡应从雏鸡开始。公鸡比母鸡小而弱,采食量也较小。育雏期小公雏要给以较精细的照护。小公雏的饲养程序,通常有两种:一是公母全期分育,即从1日龄到26周龄都实行公母分开养育。二是公母前分后合饲育,当公鸡分养到3—4周龄、体重达到母鸡体重的140%时,才开始合群饲养,并要把公鸡体重一直稳定地控制在母鸡体重的130%范围,直到24周龄。两者以前者优点多,应积极采用前者,培育的要点是: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青脚麻羽优质肉鸡在规模化养殖中的自然交配公母比例,对笼养青脚麻羽优质肉种鸡自然交配生产中常用的4种公母配比组合进行了分组对比试验。结果:公母配比1∶7组受精率最高,为93.1%;公母配比1∶8组受精率为91.4%,公母配比1∶9组受精率为88.9%,公母配比1∶10组受精率最低,为84.3%;四组平均受精率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结合试验期综合效益分析,公母配比1∶8组效益最理想。  相似文献   

15.
一、公母及早分群和处理公鸡混合雏自然比例一般是公母各半。公鸡发育怏、长的大、吃料多、吃料快,每次喂饲时,一些好料大部分被公鸡抢光,加上幼年公鸡不知爱护母鸡,经常挤、踩、压、欺服母鸡,所以影响母鸡的生长。我们养母雏的目的是育成产蛋母鸡,让鸡得到充分的生长和发育。所以,要及早进行分群饲养管理;对多余的公鸡要及时处理,以保证母鸡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16.
关于产蛋母鸡的选择已有许多论述。但对公鸡的选择方法却鲜有介绍。实际上公鸡的选择同母鸡一样重要。肉用种公鸡因体重较大,交配能力一般来说比不上蛋用品种,同时还带来许多腿部疾病。致使种公鸡的存活率和利用率大大降低。另一方面,鸡的性行为有癖好。一只公鸡失去交配能力后,原常与之交配的母鸡要等该公鸡提出后才肯与其他公鸡交配。为了节约饲料,更换添加  相似文献   

17.
刘立军 《当代畜牧》2012,(12):44-45
<正>1人工授精的优越性1.1解决了笼养条件下种鸡的繁殖问题种鸡实行公母分开笼养,彼此没有接触,失去了传宗接代的可能性。采用人工授精技术采收公鸡的精液给母鸡输精,就能根据需要按时收集种蛋,而且获得与自然交配条件下同样的受精率。因此,人工授精是解决笼养种鸡繁殖问题的有效途径。1.2为高效育种提供可能在混养条件下,鸡和其它动物一样,鸡在群中所处的等级地位不同,公鸡和母鸡交配有选择性,不可  相似文献   

18.
<正>1人工授精的好处1.1减少种公鸡的饲养量乌骨鸡自然交配的公母比例为1∶5~1∶7,采用人工授精后,扩大到1∶30~1∶40。不仅少养了种公鸡,降低饲养成本,同时也提高饲养种鸡的效益。1.2提高受精率乌骨鸡的自然交配受精率为85%左右,而人工授精可达90%以上。1.3种蛋合格率高种鸡平养时,难免有脏蛋、破壳蛋。采用人工授精改为笼养,种蛋清洁卫生,破损少,相应地提高了种蛋的合格率。1.4繁殖率高使用笼养乌骨鸡人工授精,不用单间配  相似文献   

19.
养鸡业一向把公鸡和母鸡在饲养上同等对待,在公母混群饲养的鸡舍内采用同样的饲料饲喂、同样的饲养管理方法。虽然,这样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以往的生产成绩也不错,但是由于近年来的育种趋势是选择大胸肌和长肉极快的商品代肉鸡,而这些性状与受精率在遗传上则呈负相关。因此,要保持和提高原有的受精率,就不得不改进公鸡的饲养方法,这是肉鸡业发展的必然步骤。公母分开育雏、育成,混群后公母分饲并供以不同的专用饲料等等都将成为必要的管理方法。 肉用种母鸡的饲养要领是从小限制它长得太大,而在成熟期则尽量让其生殖器官发育,并按时开产。开产后,按其产蛋情况增料,在产蛋高峰过后则逐渐减料,以免其过肥。肉用种公鸡的饲养目标是把之培养成一只腿长、平胸、睾丸发育良好、体重比母鸡重30%左右、行动时龙骨与地面约成45度角的健壮雄鸡。  相似文献   

20.
选用同日出壳公母健雏各222只,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对海波罗肉鸡早期生长发育等有关指标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公鸡早期生长速度较母鸡快,平均日增重比母鸡高4.53g,公母鸡7周龄体重分别为2197.06g和1976.47g;累计耗料量公鸡比母鸡多16.33g;公母鸡料肉比分别为2.10和2.33;经7周龄饲养公母鸡成活率均达92%,抗逆性强,是值得推广的优质鸡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