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对我省绿色食品水稻生产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我省绿色食品水稻的发展历史及生产现状,认真分析了目前我省在绿色食品水稻的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绿色食品水稻存在的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并在大量调查研究基础上,重点提出了我省在今后发展绿色食品水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发展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为了实现我省“十五”计划的战略目标,推动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在深入地调查研究基础上,针对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加强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检测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世界有机食品的起源及发展趋势,回顾了我国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我省绿色食品发展历史及现状,分析了我省发展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的制约因素,提出我省农产品应该全面推广无公害食品生产规范,适度发展绿色食品,从整体上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4.
<正>11月11日省农牧厅召开了甘肃省绿色食品协会成立大会,经过紧张筹备,甘肃省绿色食品协会正式成立了。这是在新形势下构建我省绿色食品产业新优势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我省绿色食品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相似文献   

5.
2005年广东省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批、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91个,有机食品产品6个,正在组织申报的绿色食品28个。我省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事业步入全面加速发展的新阶段。2005年我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产品构成正在不断优化和趋向完善。目前全省累计有效期  相似文献   

6.
<正>根据《全国绿色食品示范企业评选办法》,日前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印发通知,授予我省天成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吉林市东福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全国绿色食品示范企业"称号。目前,我省共有全国绿色食品示范企业  相似文献   

7.
绿色食品开发与农业产业化都诞生于90年代初期,经过短短几年的时间,我省绿色食品开发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至1998年6月底,我省17个市地133个县(市区)中已有15个市地46个县、76家企业120个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绿色食品基地面积已达150万亩,绿色食品年产量已达20万吨,年出口量达5万吨。据统计,绿色食品企业在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相似文献   

8.
《甘肃农业》2008,(1):72-72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绿色食品也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根据我省绿色食品发展的新形势。2007年,甘肃省绿色食品办公室按照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规范运作、严格管理、确保质量、提高水平”的总体部署,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监管制度,使我省绿色(有机)食品保持在安全、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上。为保证安全消费,促进企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全年共抽检了30个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48个产品,产品送检率达100%,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99%。  相似文献   

9.
王续程 《甘肃农业》2006,(10):10-13
回顾15年以来我省绿色食品发展的历程,分析我省绿色食品事业当前面临的形势,共同探讨绿色食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理清思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贯彻落实杭州会议精神,全面提高从事绿色食品工作者的认识,加强工作,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各级政府就绿色食品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能形成比较清晰的思路。通过发挥绿色食品精品品牌效应来全面提升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消费者安全,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使企业通过生产和经营绿色食品,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实现洁净生产,向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营养的健康食品,增强企业和生产者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我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在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建设绿色食品大省、强省充分利用和保护我省开发生产绿色食品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加快绿色食品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进程,把黑龙江省建成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高标准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建立AA级和A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90个,按绿色食品生产标准规范化生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贵州全省及县域空间上的净流出人口现状的分析,探究人口流出对全省及县域空间上的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州省人口净流出提高了粮食安全水平;从空间上看,由于人口净流出,使贵州省粮食富余县市粮食富余总量增加,更好填补了缺粮县市的粮食缺口.通过粮食的空间调配使全省实现区域上的粮食供求平衡.  相似文献   

12.
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的构建需确定被追溯的信息及信息的组织管理方式。现有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均基于信息系统理论进行构建。通过统筹管理自食品生产至消费全过程所涉及的质量安全要素,基于食品安全追溯链构建的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更快捷有效。基于食品链理论,分解食品链过程,提出了食品安全追溯链的层次模型,进而全面分析了食品安全追溯链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食品安全追溯链的建立,不仅是食品危害分析、质量控制、风险分析的基础,同时也是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构建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山丽杰  徐玲玲  华霄  陈卫  陈坚  陈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419-11420,11444
主要研究了日本食品工业近10年的发展状况,包括日本食品工业总量、主要食品工业产品产量,不同规模企业分布在过去10年中的变迁,并着重探讨了日本食品工业的聚集度状况,试图从日本食品工业发展历程中提炼出行业发展特点,以期为我国食品工业未来发展提供可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其在农药残留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实施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措施,是当前实现食品安全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可以保证食品质量,确保人类健康。通过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定义、风险评估的基本模式及风险评估过程的阐述,介绍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原理和方法。根据目前农产品中农药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进行了风险评估,简要阐明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现阶段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从食物供应链的构成环节分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特点,引出非传统食品问题。分析研究非传统食品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应对措施,并在认证体系上研究了从传统食品安全问题到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的防护措施的变化及其发展,浅析我国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它关系到我们的民生问题。近几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这就警示食品生产企业必须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同时对政府监督部门也加大了压力。运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的方法,建立政府监督机构与食品生产企业对食品安全行为的博弈模型。讨论政府监督机构与食品生产企业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决策的选择,并提出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食品经济管理是一门交叉学科,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食品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研究现状,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构建食品经济管理知识体系的必要性。在食品系统学的基础上,提出了食品生命周期的5个阶段,即食品的生产阶段、流通阶段、交易阶段、使用阶段和回收阶段。根据食品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双重特征,明确了食品经济管理学科的交叉性和复杂性,创新性的设计出了食品经济管理知识体系的9大知识领域,并提出了食品经济管理知识体系的二维结构图,对我国食品经济管理学科的建立和快速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食品经济管理是一门交叉学科,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食品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研究现状,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构建食品经济管理知识体系的必要性。在食品系统学的基础上,提出了食品生命周期的5个阶段,即食品的生产阶段、流通阶段、交易阶段、使用阶段和回收阶段。根据食品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双重特征,明确了食品经济管理学科的交叉性和复杂性,创新性的设计出了食品经济管理知识体系的9大知识领域,并提出了食品经济管理知识体系的二维结构图,对我国食品经济管理学科的建立和快速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天津市转基因食品标识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天津市市售食品转基因生物产品标识的基本情况,按照农业部第一批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对天津市14家大型超市的114种产品的转基因标识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食品中有24种进行了转基因标识,9种进行了非转基因标识,转基因产品标识率为21.05%,非转基因标识率7.89%。同时调查中还发现,转基因标识方法存在很大差异,而进行非转基因标识的生产企业大多未经过非转基因IP认证。今后国家应加大对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食品标识的监察力度,提高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食品的标识率,维护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不同的食物消费模式对虚拟水消费的影响,对全国1990—2014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食物虚拟水消费量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显示:全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虚拟水消费量都呈现出缓慢增长的趋势,城镇居民人均虚拟水消费量增长速度快于农村,是农村居民的1.12倍左右;城镇居民的虚拟水消费多样性指数高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是引起城乡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未来随着食物消费量的不断增加,食物虚拟水消费量也将持续增长,势必对水资源造成更大的压力,这就需要倡导城乡居民均衡膳食和健康的消费习惯,改善食物消费模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