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黄土高原腹地甘肃合水MJY全新世土壤剖面磁化率、全铁、TOC、Rb、Sr和Rb/Sr等气候代用指标的测定分析,揭示了与全新世环境变化相对应的成壤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阐明黄土高原中部地区环境资源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为全新世早期,黄土高原中部地区气候比较温和干燥,风尘堆积速率降低,地表植被以草本为主,并有一定的生物风化成壤作用,土壤发育表现为边沉积边成壤;全新世中期,气候温暖湿润,地表植被发育,生物风化成壤作用大于风尘堆积作用,随着沉积和成壤的继续,土壤层深厚,形成古土壤层(S0);全新世晚期,气候开始恶化,干旱少雨,植被退化,沙尘暴频繁发生,风尘堆积作用大于风化成壤作用,土壤退化形成的现代黄土层(L0)覆盖了土壤(S0)使之成为埋藏古土壤。在寺洼文化时期(3250—2520 a B.P.),由于气候干旱使环境资源恶化,土壤退化严重,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和文化形态从原始的农耕文化转向游牧类型文化。  相似文献   

2.
黄土的风成说表明粉尘黄土沉积及其成壤与沙尘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作为粉尘搬运的典型:沙尘暴是一种在强冷空气条件下粉尘快速而大规模被搬运和沉降事件,而长时间尺度的沙尘暴事件受全球气候变化的控制和影响;同时,沙尘暴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变化进而会影响黄土高原地区的黄土粉尘沉积及其成壤强度的变化。本文是在考察中国北方沙尘暴成因机制与黄土高原粉尘沉积和成壤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全球持续变暖背景下中国北方沙尘暴的发生频次变化及其对黄土高原地区粉尘沉积和成壤强度的可能影响。主要结论是:在全球持续变暖的背景下,虽然粉尘沉积区的降水并没有显著增加,但粉尘源区气候趋于暖湿化,导致中国北方沙尘暴有逐年减少的趋势,使得黄土高原粉尘堆积的速率减小,因而,黄土高原地区将进入一个成壤相对强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研究区全新世环境变化的地壳运动、沉积相变、沉积层孢粉变化、考古资料与历史文献、人生活动等环境演变的信息,通过综合分析,重建了本区全新世环境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渭河阶地全新世土壤粒度成分高分辨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通过对渭河阶地全新世土壤的野外考察和粒度成分的高分辨率分析研究,揭示了该区域褐色土的成壤作用过程与季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渭河第二级阶地褐色土形成在全新世气候最适宜期(8500-3100a B.P.),从8500a B.P.开始该土壤开始发育,老官台文化兴起。从3100a B.P.开始的气候干旱化和沙尘暴堆积形成了黄土L。层。西周时期对应于该干旱期的初期。  相似文献   

5.
汾渭盆地全新世成壤环境演变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通过对汾渭盆地全新世土壤的野外考察以及磁化率和高分辨率CaCO3 的分析 ,揭示了该区域土壤成壤过程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表明 ,汾渭盆地全新世的S0 地层形成于全球性的全新世气候最适宜期 ,约从 85 0 0aBP土壤开始发育 ,形成较厚的S0 层。约从 310 0aBP起始 ,气候发生变化 ,干旱和沙尘堆积形成了黄土L0 层和现代表土层。土壤剖面磁化率与CaCO3 指标反映 ,由于地带性因素存在 ,全新世汾河盆地古土壤S0 的成壤强度远远低于渭河盆地。在全新世气候最适宜期 ,两地气候和环境的差异扩大 ,而晚更新世马兰黄土堆积期间和全新世其它主要阶段 ,两地气候和环境的差异相对减小。  相似文献   

6.
关中东部全新世剖面土壤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与环境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关中东部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Ni、Mn、Cu、Zn、Nb、As、Ti、V、Co和Pb十种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并与磁化率、Rb/Sr曲线进行了比对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Ni、Cu、As、V、Mn、Zn和Nb重金属元素的动态变化与全新世以来成壤环境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暗示全新世土壤...  相似文献   

7.
对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特征进行研究,从而为预测西安地区乃至中国和全球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通过对西安神禾塬鱼包头村典型剖面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地层的岩性描述、地层划分和对比,结合泾阳县新庄村AMS14C的年代测定和其他学者的测年数据,建立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黄土沉积年代序列。根据磁化率气候替代指标显示的曲线特征,阐述了这一替代指标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探讨了该黄土剖面所反映的东亚冬、夏季风强弱变化特点,论证和详细分析了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环境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进而对该剖面磁化率曲线特征与其他学者的孢粉谱建立的温度曲线对比。对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古气候的阶段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证。将西安地区10000年以来的气候演变划分为7个气候阶段。  相似文献   

8.
以陕西丹凤县茶房村黄土剖面为研究对象,对其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系统的元素测定分析。选取Rb/Sr、磁化率作为参比,探讨了微量元素分布和其所反映的气候演化特征及其与成壤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微量元素(Mn、Pb、Ga、Cr、Cu、Ni、As、V、Zn、Ti)的含量变化与磁化率曲线、Rb/Sr曲线变化相同,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即微量元素含量变化与气候关系密切,表明元素动态变化受气候变化和成壤环境的影响;微量元素(Mn、Ga、Cr、Cu、Ni、As、V、Zn)的含量在古土壤层最高,指示全新世中期主要受夏季风影响,气候温暖湿润,黄土风化成壤作用强,黄土层(L_0、L_t、L_1)气候相对冷干,受冬季风活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运城盆地洪积平原全新世环境演变与侵蚀阶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山西运城盆地中条山洪积扇全新世剖面的磁化率、粒度分析研究,揭示了全新世以来运城盆地的环境演变和面状流水侵蚀堆积阶段。研究结果表明运城盆地全新世早期气候较温和干燥;全新世中期气候温暖湿润;而全新世晚期气候比较干旱。由于全新世气候的波动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运城盆地洪积扇地表出现过4个比较明显的面状流水侵蚀-堆积作用阶段,时间分别在11500-11000a B.P.、3850~3300a B.P.、2200~2000a B.P和1300-800a B.P.。其中,11500-11000a B.P.间的侵蚀-搬运阶段是由气候变化引起,后三个阶段则是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为探索黄土高原侵蚀历史演变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预测西安地区乃至中国和全球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通过对西安地区泾阳南塬寨头村典型剖面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地层的岩性描述、地层划分和对比,结合泾阳县新庄村AMS14C的年代测定和其他学者的测年数据,建立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黄土沉积年代序列。根据磁化率气候替代指标显示的曲线特征,阐述了这一替代指标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探讨了该黄土剖面所反映的东亚冬、夏季风强弱变化特点,论证和详细分析了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环境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进而对该剖面磁化率曲线特征与其他学者的孢粉谱建立的温度曲线对比,对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古气候的阶段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证。将西安地区10000年以来的气候演变划分为7个气候阶段。  相似文献   

11.
科尔沁沙地风沙环境形成与演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近年沙尘暴的频繁发生 ,科尔沁沙地在内的我国北方广大的沙尘源区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在充分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该区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记载以及与交错带其他地段的对比分析 ,就科尔沁沙地的形成和风沙环境的发展提出了概括性的意见。认为 :沙地主要形成于晚更新世末全新世初期 ,在全新世曾经经历了四次的沙地稳定期和活化期。沙地目前正处于其最新的活化期 ,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东北西部沙尘暴灾害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东北西部地区地处半干旱生态脆弱带,是我国主要的农牧交错地区,近几十年来,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地区生态环境退化严重,主要表现在大范围的草原退化和沙漠化扩展,湿地萎缩。文中利用考察成果和文献资料分析了东北西部地区近年来沙尘暴灾害性天气的发生规律,提出了比较可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李新华 《干旱区研究》2012,29(3):534-540
借助前人研究成果和环境监测资料,分析新疆南部(以下简称南疆)地区近年来存在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南疆环境变化的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南疆呈现气温上升、降水增加和风沙天气减弱的趋势;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人口持续增加、过度的水土开发以及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对环境的压力。合理的水土资源开发会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即改善局部地带的小气候,减少干旱、土地荒漠化和风沙灾害,提高人工绿洲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等。无论是自然因素的变化,还是人为因素的干扰,对南疆生态系统的发展都存在着利与弊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孢粉是恢复古气候、古植被重要的代用指标。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猪野泽孢粉组合所指示的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存在较大分歧。湖泊碳酸盐沉积可以指示碱性沉积环境,而碱性环境对孢粉的腐蚀较大,影响花粉的保存。所以,研究湖泊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与孢粉保存的关系,可以探讨该区域花粉保存是否受到过盐湖沉积的影响,并可进一步探讨该区域花粉组合的差异是否与花粉保存有关。结果表明:在猪野泽全新世两个成湖期,高碳酸盐含量与高孢粉浓度相对应。虽然,高碳酸盐含量对应的强碱性环境对孢粉的腐蚀性大,但当时猪野泽成湖期内气候温暖湿润,孢粉输入量非常大,以至于碱性沉积环境不足以改变孢粉的浓度。因此,猪野泽不同位置沉积物碳酸盐含量与花粉保存情况无明显相关关系,以上分歧的出现不是由孢粉保存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新疆湖泊沉积记录的气候水文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综合分析湖泊沉积记录的西北干旱区全新世气候特征及演变规律基础上,对新疆不同时间尺度上湖泊的水文变化进行了研究.新疆不同地区全新世气候环境存在差异,北疆全新世主要经历了早期温干、中期暖湿以及后期温十的气候演化过程,但不同湖泊记录的气候转型时间有所差别.南疆全新世以来湖泊记录研究较少,对气候演变规律有不同的认识,但中全新世暖湿气候特征具有一致性.根据近千年来的湖泊沉积记录研究,近百年来新疆处于暖干化阶段.总体来看,全新世以来湖泊水位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并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然而,近50年来,随着流域人口增加、社会经济发展等强烈的人类活动影响,造成流域水资源的匮乏,导致湖面的快速萎缩,引起严重的区域环境问题.地质历史时期的湖面升降,敏感地体现了气候的波动过程,由气候因子波动及人类活动趋势分析,新疆湖泊水面将继续萎缩.  相似文献   

16.
The intensified monsoon increases summer rainfall and creates wet conditions in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region during the early Holocene. Along with millennial-scale changes of the monsoon intensity, it is still unclear whether the boundary of the monsoon region changes according to monsoon variability.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early Holocene environment in monsoon marginal zones are cruci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monsoon boundary changes. Zhuye Lake is located at the northwest edge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the northern Qilian Mountains, which are less affected by modern summer monsoon water vapor. Previous studies have reached different conclusions regarding the early Holocene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based on different dating methods(14C and OSL(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and materials(shells, carbonate, pollen concentrates and bulk organic carbon). In this study, we synthesized 102 14C dates and 35 OSL dates from ten Holocene sedimentary sections and ten paleo-shorelines in the lake basin. A comparison between ages from different dating methods and materials generally shows that carbon reservoir effects are relatively slight in Zhuye Lake while the disordered chronologies are mainly related to the erosion processes and reworking effects. In addition, proxy data, including lithology, pollen, total organic carbon and carbonate, were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sites of Zhuye Lake. According to the new synthesis, the early Holocene environment was relatively humid, associated with high runoff and lake water levels.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monsoon boundary moves to the north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intensified monsoon. A typical arid-area lake was formed during the mid-Holocene when carbonate accumulation and high organic matter contents were the main features of this period. The lake retreated strongly during the late Holocene, showing a drought trend. Overall, the lake evolution is gener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Holocene Asian summer monsoon change, showing the monsoon influence to monsoon marginal zones.  相似文献   

17.
锡林郭勒草原生态恶化与沙尘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尘暴天气的剧增与生态环境恶化有密不可分关系,气候的变化是锡林郭勒草原严重退化、沙化的重要条件之一,沙尘暴天气特征的变化也反映了生态恶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东部环境演化对古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晚全新世柴达木盆地气候进一步向干旱化方向发展,气候的干旱化以及由此导致的环境变化对盆地古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全新世气候与环境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柴达木盆地古人类文化的出现、发展与衰亡。地层剖面测年与分析表明,柴达木盆地诺木洪文化兴盛于约3300aB.P.,衰亡于约2900aB.P.,诺木洪文化在这发展过程中受气候波动的影响曾出现一次文化断层,由此可将诺木洪文化分为前后两期。环境变化是柴达木盆地史前古人类文明兴衰重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9.
环北京沙尘暴沙尘源区的地表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多年环北京地区280个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和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环北京沙尘暴沙尘源区的地表特征。结果表明环北京地区干土层和植被指数的分布与沙尘暴易发生路径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春季干土层厚、植被覆盖差,夏秋好,这是造成春秋冷空气活动同样频繁,而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秋季少的主要原因;干土层、植被覆盖有明显的年变化,沙尘暴发生的次数与前者成正比,与后者成反比;华北北部沙漠面积近几年逆转率增加,有利于沙尘暴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