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目的]验证黄瓜-酸黄瓜渐渗系群体真实性,获得渐渗系中抗蔓枯病株系.[方法]通过观察统计渐渗系群体的重要农艺性状,利用酸黄瓜特异的SSR标记检测渐渗系材料的真实性,并采用温室苗期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对黄瓜-酸黄瓜种间杂交后代(86份渐渗系)群体进行苗期接种鉴定,筛选抗蔓枯病材料.[结果]这些渐渗系在植物学性状上介于两亲本之间,具有部分野生种特有性状,如黑刺、节间短、多分枝等;SSR分子标记能在渐渗系中扩增出野生酸黄瓜的特异DNA片段,从分子水平上证实其为野生酸黄瓜与栽培黄瓜种间杂交后代;从黄瓜-酸黄瓜渐渗系群体中筛选出8份抗性材料,分别为CSIL2、CSIL41、CSIL49、CSIL52、CSIL57、CSIL58、CSIL59、CSIL72,占供试材料的9%.[结论]通过远缘杂交培育渐渗系是拓宽作物遗传的基础,从渐渗系中筛选的8份抗性材料为开展黄瓜抗蔓枯病育种研究提供了抗源材料,同时也为黄瓜抗蔓枯病育种实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远缘杂交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物种间的界限,人为地促进不同物种的基因渐渗和交流,将紫苏的DNA运用常规杂交手段转入普通烟草中,从而获得新的烟草后代。着重研究了烟草杂种早代酯酶同工酶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子代中具有与父本相同的遗传物质,即父本部分遗传物质在烟草中的整合与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分式析因法探索低能离子束介导各参数的生物学效应。[方法]以同源四倍体双胚苗水稻DER10-04-01为受体材料,以披碱草为DNA供体材料完成离子束介导试验,利用分式析因设计法对低能N+离子束介导外源基因转化水稻的参数进行初步研究。[结果]低能N+离子注入时所采用的能量、剂量、DNA浓渡和DNA浸泡时间等4个因素对DER10-04-01的正常生长发育产生明显的生物学效应,其中注入剂量与DNA浓度对其产生的生物学效应更明显。[结论]能量、剂量、DNA浓渡和DNA浸泡时间是离子束介导转化外源遗传物质中对试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拓宽小麦种质资源,创造优异新种质,以6个玉米品种和1个银杏品种的总DNA为转化供体,以4个小麦品种为转化受体,进行了离子束介导遗传转化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和离子束介导遗传转化后,受体材料田间出苗率有明显降低,离子注入、DNA溶液浸泡和离子束介导遗传转化处理小麦当代都有一定的变异率,具有明显的生物效应;离子注入和离子束介导遗传转化的当代生物效应二者间没有明显差异,但较DNA溶液浸泡均更明显.田间出苗率和当代变异率能较一致地反映离子束介导遗传转化存在基因型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陈雪能  黄群策  赵帅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488-17489,17503
[目的]利用分式析因法探索低能离子束介导各参数的生物学效应。[方法]以同源四倍体双胚苗水稻DERl0-04-01为受体材料,以披碱草为DNA供体材料完成离子束介导试验,利用分式析因设计法对低能N^+离子柬介导外源基因转化水稻的参数进行初步研究。[结果]低能N^+离子注入时所采用的能量、剂量、DNA浓渡和DNA浸泡时同等4个因素对DERl0-04-01的正常生长发育产生明显的生物学效应,其中注入剂量与DNA浓度对其产生的生物学效应更明显。[结论]能量、剂量、DNA浓渡和DNA浸泡时间是离子柬介导转化外源遗传物质中对试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栽培黄瓜(Cucumis sativus L.,2n=14)与野生酸黄瓜(Cucumis hystrix Chakr.,2n=24)经远缘杂交和多代回交、自交而来的渐渗系进行分子标记分析和表型鉴定,旨在为黄瓜导入酸黄瓜外源DNA片段提供相应依据。【方法】从分子标记分析、DNA序列比对和农艺性状表现上对各渐渗系和双亲进行研究。【结果】渐渗系与栽培黄瓜存在13.2%的遗传多态性,包括供体特异带、缺失带和产生的新带。利用RAPD引物D-11和SSR引物06632在渐渗系中分别扩增出约310bp和150bp的酸黄瓜特异带,序列分析表明其与酸黄瓜相应DNA片段的相似性分别为92.93%和96.48%,碱基差异分别为41个和9个,包括碱基转换、颠换和缺失。表型鉴定发现其呈现出酸黄瓜的遗传特性。【结论】野生酸黄瓜DNA已渐渗进入栽培黄瓜基因组,同时发生了少量不同类型的变异。  相似文献   

7.
外源基因转化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远缘杂交是创造生物新物种和新种质以及转移遗传物质的有效途径 ,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外源DNA导入技术以DNA片断杂交技术假说为理论依据 ,直接将带有目的性状的供体遗传物质 (总DNA)或目的基因导入受体植物 ,创造大量的变异材料 ,通过筛选获得具有目的性状的后代 ,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外源基因导入小麦的研究概况 ,阐述了外源基因导入的技术以及检测方法 ,分析了外源基因转化在小麦育种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经离子注入将大豆DNA导入小麦品种豫麦 69号 ,并测定了其成熟期CAT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成熟期 ,CAT活性变化较小。在带型变化上 ,离子束介导转大豆全长DNA的处理未出现带型变化 ,离子束介导转大豆DNA片段的处理带型上变化较大。说明离子束介导转大豆DNA片段对CAT的影响大于离子束介导转大豆全长DNA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植物特异DNA序列是指在某些植物属、种、基因组或染色体上单独具有的特异存在的DNA序列。几乎所有的高等生物基因组中都有一些物种或基因组特异(有)的DNA序列。研究这些特定序列,对研究物种间在进化过程中的关系及现有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特异性状表达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简述了植物特异DNA序列的种类,总结了利用特异DNA序列作为与某一性状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的应用情况,以及特异DNA序列在鉴定外源染色体的来源、某一染色体组或基因组、某一物种或属植物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远缘杂交,引进外源有利基因,是扩大小麦遗传变异的重要方法之一。而远缘杂交的最大困难是由于物种的生殖隔离而发生在生殖过程中不同水平上的种种障碍。虽然山羊草属(Aegilops)与小麦属(Triticum)的亲缘最近,但远缘杂交中出现的生殖障碍,都能出现在普通小麦与山羊草属的杂交中。  相似文献   

11.
离子束介导遗传转化小麦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离子束介导后代的9个小麦突变体和4个受体作供试材料,对其进行了RAPD和SSR分子标记,在此基础上获得了矮秆突变株系1042的2个特异片断,并进行了测序和同源序列分析。13个材料间分子标记遗传差异比较结果表明,离子束介导遗传转化后的突变明显小于小麦品种间的遗传差异。矮秆突变株系1042的SSR标记特异片断序列BLAST分析结果表明,从1042中扩增到的特异片断与小麦高秆基因Rht-D1 a中的部分序列高度一致,1042的株高明显降低可能是由于该株系遗传突变,产生了2个矮秆基因所致;该特异片断与小麦BAC克隆中LTR-retrotransposon Angela-3s转座子的部分片断同源性最高,说明离子束介导遗传转化诱发变异可能与小麦基因组中反转录转座子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得到何首乌(Fallopia multiflora)种特异DNA探针,通过何首乌gDNA和其近缘植物毛脉蓼(F.multifora var.cillinerve)gDNA之间的的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on hybridization,SSH)得到何首乌的差减片段,再将标记的差减片段和多物种gDNA阵列杂交筛选得到了4条何首乌DNA探针,探针通过反向斑点杂交检测,能很好地区分何首乌及其混伪品.获得的探针在中药鉴定基因芯片的制备及何首乌种质和生药鉴定方面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对基因组RFLP缩减杂交技术进行了改良,即用连接成大分子的Driver DNA与Tester DNA杂交、再利用PCR纯化试剂盒对大片段DNA回收率低的原理去除大部分Driver DNA以及与之杂交的非特异性Tester DNA片段.经过PCR扩增和克隆,获得多态性片段,可快速获得在亲本间有差异的分子标记.用该技术对水稻野败型雄性不育细胞质和正常细胞质DNA进行RFLP缩减杂交,获得了2个在不育系细胞质DNA与保持系细胞质DNA间的差异片段。  相似文献   

14.
玉米稻的光合效率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离子束介导方法获得的玉米稻株系,其光合速率较原品种提高29.2%~131.7%,平均提高84.0%。离子束介导是高光效育种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1材料与方法1.1植物材料和染色体制片药用野生稻稻株1589由广东省国家野生稻圃提供,宽叶野生稻IRW6和高杆野生稻IRW41由华南农业大学卢永根院士提供,试验材料情况见表1。染色体制片分别参照Yan等和Ren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油菜远缘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 20世纪80年代以来油菜远缘杂交育种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杂种鉴定及研究前景.受精不亲和是由于柱头乳突细胞内沉积大量胼胝质,对异源花粉产生特异性拒绝反应,导致受精前不亲和.幼胚、胚乳和子房组织之间缺乏协调性,特别是胚乳发育不正常,影响胚的发育致使胚部分或完全坏死,导致受精后不亲和.远缘杂种不育是由于种子不能发育,或虽能发芽,但在苗期或成株前夭亡;杂种植株不能开花,或雌雄配子不育,因而造成杂种的结实性差,甚至完全不能结实.选择适当亲本并注意正反交、蕾期授粉、改变植株生长和杂交条件、体细胞融合等可用来克服油菜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子房、胚珠和胚培养、染色体加倍可用来克服远缘杂种的不育性.形态学比较、同工酶分析、Southern杂交分析和分子标记技术可用于远缘杂种的鉴定与选择.通过分析指出了油菜远缘杂交育种的前景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金花茶杂交育种初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1982—1984年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Hu)Tuyama)杂交试验的结果分析认为,不论处理组合、气候、父本和母本的亲和力,授粉的适宜时期或母本的结实能力,都能影响杂交的结果率。实验表明,采用蒙导花粉克服远缘杂交不孕最有效,授粉及授粉后如能维持温度13—20℃,月雨量50mm以下,座果最多。  相似文献   

18.
变叶海棠遗传多样性是变叶海棠与花叶海棠和陇东海棠产生单程渗入交形成的杂交复合体,该复合体经居群内变异,地方宗的分化,地理宗的分化,最后分化形成了多毛海棠,多毛海棠的形态特性与花叶海棠和变叶海棠易于区别,并具有较为广泛的地理分布,按形态-地理学方法,是一个独立的种,是花叶海棠和变叶海棠的近缘种,属于陇东海棠系,多毛海棠是我国西部地区特有种,对其种质特性研究,对丰富我国苹果资源宝库及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花粉管通道法介导韭菜转基因尚处于研究阶段,它是基因工程技术与常规杂交育种相结合的育种方法。本文详尽介绍了外源dna片段在韭菜基因组中整合的理论基础和受精过程转化的理论基础,韭菜利用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的操作程序、影响因素及优缺点和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