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委婉语是语言交际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文章分析了委婉语产生的原因,并从量的比较入手分析了汉英两种语言中委婉语在不同领域的异同,说明两种文化的差异.同时用语言学的观点对委婉语的构成方式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2.
颜色是大自然绚丽多姿的表象,颜色词是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然而因为文化背景不同,颜色词必然也会留下民族特色的印迹,就英汉颜色词的蕴含意义进行对比,强调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理解运用所不语言内容的文化意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颜色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汉英两种语言中举足轻重,相关的修辞表达更是丰富多彩。本文从摹色、比喻、借代、夸张、反复、通感、象征的修辞角度,对英汉颜色词进行分析比较,以例证的方式说明它们在两种语言中修辞功能的相似性,用以展示颜色词在两种语言中的修辞功能及魅力。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其思维模式迥然不同。汉民族重直觉悟性思维,英语民族则偏逻辑理性思维,不同的思维模式深刻地影响着各自的语言。本文初步探讨了中西方两种思维模式的成因,从字形、词汇、句法、篇章四个层而对比了两种思维模式对汉语和英语语言表达形式的影响。以期对理解汉英不同的语言现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折射出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内涵。颜色词也是一种语言,本文主要探讨的话题就是中英文颜色词的引申意义和文化内涵对比研究,从而避免在翻译中或是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不必要的问题和误解。  相似文献   

6.
语言除了表达客体的概念意义外,作为化的载体,还蕴涵着该语言的民族的化含义和化心理。本就“龙”与“dragon”在汉英化中的不同化内涵进行探讨,指出研究化词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背景的差异必然导致词汇文化内涵的不同。在跨文化交际及语言习得中,对词汇文化意义的理解有助于掌握所学语言。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中西方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的差异对汉英两种语言有着深刻的影响,形成了汉英语言的不同特点。了解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对两种语言的影响,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从宏观上把握两种语言的特点,微观上增强处理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举例对亲属称谓词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中的语义和语用的比较,说明在汉英两种文化中的亲属称谓词存在词汇空缺和语义空缺现象,并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和解决亲属称谓词的跨中西的文化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运用词义关系理论,对农科类英语作文资源库中大量的语言材料进行分析对比,指出隐藏于汉英2种语言背后的美学观念差异,语义次范畴组合差异以及文化意蕴差异,是造成英、汉语中词汇搭配差异的三大因素。词汇的搭配不是词汇的简单聚合,而是词汇间语段间的语义选择以及纵聚合与横组合关系的建构的结果。掌握词汇搭配的关键首先是把词汇知识转变成心理词汇知识,其次是激活和扩展心理词汇知识语义网络。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学习语言就是要学会用这种语言进行交际;语言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实际语言应用的能力。现在强调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的教材和论文较多,但词汇教学——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准确用好已学词汇仍不可忽视。交际法创始人之一D.A.Wilkins就曾说过:“如果你掌握了一定量的词汇,语言就有了可能,如果没有词汇,交际就成为空话。”The Words You Need 一书的作者。Joanna Channell曾做过如下估计:“当学生掌握英语基础语法后,一般可能有一千到两千个基础词汇,学生在这个阶段的主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的言语交际中,拒绝语是一种常见的言语行为。它们的产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丰富了语言中的词汇,是历史和文化的见证。中英两国语言都有丰富的拒绝语,但语言和文化的不同又决定了在使用拒绝语方面存在着差异。对不同语言自身关于拒绝问题进行整体思考,就拒绝语的话题类型及功能进行介绍,比较两种语言拒绝语的差异,对造成不同拒绝策略的文化心理作深入探讨,总结出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努力掌握两种语言及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运用拒绝这一言语交际行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例证分析联想意义中的三种意义:社会意义、映射意义和搭配意义,力图总结词汇的联想意义对跨文化交际的重要价值和启示。从而给予外语学习者一些启发,培养对词汇展开联想意义的能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总结在跨文化交际中所应遵循的原则,进而在跨文化交际中排除词汇理解方面的困扰,使得学习交流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14.
颜色词在语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跨文化交际中较容易产生误解.本文主要研究中英两种语言中最常见的颜色词黑、黄、白、绿、红的文化对比,探讨其折射的文化内涵的共性与异性及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列举大量实例 ,分析了汉英广告语言的词汇特点、语句特点和修辞特点 ,其中广告语言的修辞法有双关法、拟人法、比喻法、重复法、押韵法、对比法和对偶法。旨在对外语教学及汉英广告语言的写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特定思维方式的浓缩。汉英民族分属于东西两大不同文化体系,因而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源于两个民族深层次的思维方式的不同。意合的语言结构与综合性的思维方式是汉语表达的主要特征。本文从这一特点入手,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英文写作中的意合与综合性倾向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汉英句子结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意合与形合。意合与形合是两种语言不同的组织特点,各有其深厚的文化传统。汉语注重话题,英语注重主谓,汉语的话题句侧重于语义结构,英语的主谓句侧重于语法结构。汉语句子中动词十分丰富,英语句子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本 文《红楼梦》及其英译本中的句子为例,分析比较汉英两种语言因句法结构之差异在翻译中所产生的不对应性。  相似文献   

18.
不同语言在词汇层面上的差异和不对等性给汉英互译造成了很大困难,应在正视英汉语言文化背景差异、正确理解原文意义的基础上,采用音译法或音译加注法、意译法、直译法或直译与加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9.
汉英习语因为文化的不同而具有较大的差异,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相同的数字、颜色、动物、习俗等有着不同的含义,由此衍生的习语也因此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只有充分探究了汉英民族文化后才能更好地对习语进行理解、使用和翻译。  相似文献   

20.
一、制约学生语用能力的因素1.语言因素。语言因素主要指学生语言本身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上存在的缺陷 ,如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等方面。语音、语调是口语活动的基础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 ,是构成语言的基础 ,也是理解的基础 ;语法是语言的规则 ,是一种独立的体系 ,是构成语段表示意识和进行社会交际的基础。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讲 ,无论在语音、语调、词汇、语法那方面出现问题 ,都不能达到正常的交际。2 .非语言因素。非语言因素 ,是指语言之外的其他因素 ,如教学方法、教育体制、考试制度、文化差异、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影响。 (1)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